2011应用心理学双专业《发展心理学》复习思考题8.doc_第1页
2011应用心理学双专业《发展心理学》复习思考题8.doc_第2页
2011应用心理学双专业《发展心理学》复习思考题8.doc_第3页
2011应用心理学双专业《发展心理学》复习思考题8.doc_第4页
2011应用心理学双专业《发展心理学》复习思考题8.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1应用心理学双专业发展心理学复习思考题一、单项选择题1.“视崖”是用来研究婴儿( )发展的装置。A.方位知觉 B.深度知觉 C.左右知觉 D.时间知觉2.( )认为强化是儿童获得语言的主要机制。 A.弗洛伊德 B.皮亚杰 C.斯金纳 D.斯腾3.皮亚杰使用的独特的研究方法称为( )。 A.实验法 B.观察法 C.临床法 D.测验法4感觉运动阶段的儿童年龄为( )。 A.3岁 B.27岁 C.5岁 D.02岁5.乔姆斯基的语言理论中提出了( )这一概念。 A.语言获得机制 B.强化依随 C.选择性模仿 D.前言语6.第一位将儿童心理学的研究范围扩展到青春期的心理学家是( )。 A.荣格 B.科尔伯格 C.霍尔 D.埃里克森7.世界上第一部发展心理学著作的作者是( )。A.霍尔 B.何林沃斯 C.古德伊洛夫 D.普莱尔8.( )的出现标志着儿童记忆发展上的一个质变。A.有意识记 B.无意识记 C.机械记忆 D.形象记忆9.“最近发展区”是心理学家( )提出的。 A.列昂节夫 B.班杜拉 C.华生 D.维果斯基10.( )根据长期观察自己孩子的心理发展而写成一个婴儿的传略一书。 A.达尔文 B.福禄贝尔 C.卢梭 D.鲁利亚11. ( )是典型的行为主义论者。 A.皮亚杰 B.华生 C.弗洛伊德 D.埃里克森12. 我国最早的儿童心理学家是( )。 A.陈鹤琴 B.黄翼 C.朱智贤 D.陆志韦13. 学前儿童思维的主要方式是( ). A.直觉行动思维 B.具体形象思维 C.抽象逻辑思维 D.经验型逻辑思维14. 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研究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的过程,提出了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三个水平六个阶段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 A.皮亚杰 B.斯陶布 C.章志光 D.柯尔伯格15.“疾风怒涛时期”指的是( )。 A.成年期 B.儿童期 C.老年期 D.青少年期16.霍尔的( )是关于个体心理发展与种系心理发展关系的代表性理论。 A.遗传说 B.复演说 C.转换生成说 D.认知学说17.新生儿期是指( ) A.从出生到1个月 B.从出生到3个月 C.从出生到半年 D.从出生到1岁18. “语言获得机制”是( )言语理论中的概念。A.乔姆斯基 B. 斯金纳 C.皮亚杰 D.阿尔波特18.儿童行走动作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 A.掌握了行走技巧 B.平路上行走达到自动化 C.会跑、跳 D.能越过障碍20. “三座山测验”是心理学家( )的代表性的实验研究。 A.荣格 B. 勒温 C.班杜拉 D.皮亚杰21.在一定时间内,把注意保持在某一事物或活动上,这是( ) A.注意的集中性 B.注意的稳定性 C.注意的范围 D.注意的分配和转移22. 弗洛伊德是( )的创始人。 A.行为主义学派 B.认知学派 C. 精神分析学派 D.格式塔学派23.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创始人是德国生理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 )。 A.何林沃斯 B.普莱尔 C.霍尔 D.达尔文24.心理性欲发展的五阶段理论是心理学家( )提出的。 A.塞尔曼 B. 埃里克森 C.弗洛伊德 D. 斯腾伯格25.婴儿脑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是( )。 A.大脑皮质增加 B.大脑单侧化 C.脑重的增加 D.脑电的变化26.皮亚杰认为幼儿的道德认知发展处于( )阶段。A.前道德判断 B. 自律道德 C.他律道德 D.道德相对论27.陈鹤琴是我国最早的( )。 A.儿童心理学家 B.青年心理学家 C.发展心理学家 D.老年心理学家28.文化历史学派的创始人是前苏联心理学家( )。 A.鲁利亚 B.维果斯基 C.列昂节夫 D.达维多夫29.游戏是( )的主导活动。 A.少年期 B.婴儿期 C.学龄期 D.幼儿期30.儿童心理发生的标志是( )的形成。 A.条件反射 B.动作发展 C.依恋 D.注意31.由于小学生的经验不足,理解不够和思维水平不高,常常导致( )。 A.形象记忆 B.机械记忆 C.理解记忆 D.语词记忆32.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年龄为( )。 A.3岁 B.26、7岁 C. 6、711、12岁 D.02岁33.高中生思维的主要方式是( ). A.直觉行动思维 B.具体形象思维 C.抽象逻辑思维 D.经验型逻辑思维34.操作性条件反射的提出者是心理学家( )。 A.华生 B.斯金纳 C.阿德勒 D.巴甫洛夫35.( )是婴儿情感社会化的重要标志。 A.习惯化 B.社会性微笑 C.依恋 D.条件反射36.新精神分析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 ) A.华生 B.瓦龙 C.埃里克森 D.弗洛伊德 37.用家谱分析法研究遗传与智力的关系问题的第一个科学家是( ) A.霍尔 B.孟德尔 C.高尔顿 D.彪勒 38.婴儿说出的句子像发电报式的电报句的年龄阶段处于( ) A. 1.52岁 B.11.5岁 C.2.53岁 D.22.5岁 39.一般认为小学生思维发展的质变期或关键期是小学( ) A.三年级 B.四年级 C.五年级 D.六年级 40.当一个人的思维发展处于”每个人对问题的看法都是不一样的”时,其思维发展处于( ) A.二元论阶段 B.多元论阶段 C.相对论阶段 D.约定论阶段 41.自我形象受到空前关注是在( ) A.小学阶段 B.初中阶段 C.高中阶段 D.大学阶段 42. 第21对染色体易位或者没有分离而多了一个染色体将导致( ) 。A.苯丙酮尿症 B.亨廷顿氏舞蹈症 C.性染色体畸变 D.唐氏综合症二、名词解释1.习惯化:2.去习惯化3.顺应:4.同化:5.纵向研究:6.横向研究:7.守恒: 8.亲社会行为:9.最近发展区:10.图式:11.性别认同:12.依恋:13.关键期:14.观察学习:三、简答题1.简述小学儿童自我评价发展的特点。2.简述幼儿记忆的特点。3.简述动作在婴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4.简述侵犯行为的类型。5.简述塞尔曼关于儿童角色采择的五个发展阶段。6.简述初中生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7.简述不同年龄阶段个体思维的特点。8.简述维果斯基关于教学与发展的关系的三个论点。9.简述塞尔曼提出的儿童友谊发展的阶段和特点。10.简述艾斯沃斯提出的婴儿的依恋类型。四、论述题1.阐述初中生和幼儿思维中自我中心的区别。2.请阐述初中生反抗心理产生的原因与表现。3.阐述埃里克森心理发展八个阶段的内容。4.阐述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阶段理论。5.阐述皮亚杰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0018)发展心理学复习思考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B 2. C 3. C 4. D 5. A 6. C 7. B 8. A 9.D 10. A11. B 12.A 13.B 14. D 15.D 16.B 17.A 18.A 19.A 20. D21.B 22.C 23.B 24.C 25.D 26.C 27.A 28. B 29.D 30.A 31. B 32.C 33.C 34.B 35.C 36.C 37.C 38.A 39.B 40.C 41.B 42.D 二、名词解释1.习惯化:指一种由于重复或不断受到某种能导致个体选择性定向反应的刺激,而引起个体对该刺激反应减少的现象。2.去习惯化:指当个体对一个刺激产生习惯化后,再加入一个新异刺激,引起个体重新对该刺激注意的现象.3.顺应:指改变主体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4.同化:指把环境因素纳入机体已有的图式和结构之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5.纵向研究:是在比较长的时间内,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进行有系统的定期的研究。6.横向研究:指在同一时间内对某一年龄(年级)或某几个年龄(年级)的被试的心理发展水平进行测查并加以比较的研究方式。7.守恒: 守恒是指物质从一种形态转变到另一种形态,物质的含量保持不变的认识。8.亲社会行为:指对他人或社会有利的行为及趋向。9.最近发展区:指个体可能达到的较高水平与现有水平之间的距离。10.图式:指动作的结构或组织,这些动作在相同或类似环境中由于不断重复而得到迁移或概括。11.性别认同:是对一个人在基本生物学特征上属于男或女的认知和接收,即理解性别。12.依恋:是婴儿与主要抚养者(主要是母亲)间的最初的社会性联结,也是情感社会化的重要标志。13.关键期: 指个体可能达到的较高水平与现有水平之间的距离。14.观察学习:通过观察他人(“榜样”)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而进行的学习,它不同于刺激反应学习。四、论述题1. 答:“自我中心”是皮亚杰用来描述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的术语,指主体在思考问题或进行判断时受自己需要和情感强烈影响的倾向。在初中生思维中再度出现的自我中心与幼儿时的自我中心具有本质的区别。幼儿具有明显的自我中心倾向。幼儿思维的自我中心性是十分专断的,决不在意别人怎么想,别人是否能够接受和理解这个结论。初中生思维中自我中心主要表现为,虽然他们能区别自己与他人的想法,但却不能明确区分他们自己的关心焦点与他人关心焦点的不同所在。其主要有两种表现:(1)假想的观众;(2)独特的自我。2. 答:反抗心理是初中生普遍存在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这种特征主要表现为对一切外在力量予以排斥的意识和行为倾向。反抗心理产生的原因有:(1)自我意识的突然高涨;(2)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过强;(3)独立意识。初中生的反抗方式是多样化的,有时表现得很强烈,有时又以内隐的方式相对抗,常有以下几种具体表现:(1)态度强硬、举止粗暴;(2)漠不关心、冷淡相对;(3)反抗的迁移性。3.答:埃里克森是美国的精神分析医生,也是美国现代最有名望的精神分析理论家之一。他的心理发展的八阶段主要为:第一阶段为婴儿期(02岁)。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满足生理上的需要,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第二阶段为儿童早期(24岁)。这个阶段儿童主要是获得自主感而克服羞怯和疑虑。这一阶段发展任务的解决,对于个人今后对社会组织和社会理想的态度将产生重要的影响,对未来的秩序和法制生活作好了准备。第三阶段为学前期或游戏期(47岁),本阶段儿童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主动感和克服内疚感。本阶段也称为游戏期,游戏执行着自我的功能,在解决各种矛盾中体现出自我治疗和自我教育的作用。埃里克森认为,个人未来在社会中所能取得的工作上、经济上的成就,都与儿童在本阶段主动性发展的程度有关。第四阶段为学龄期(712岁)。本阶段的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而克服自卑感。学龄期儿童的社会活动范围扩大了,儿童依赖重心已由家庭转移到学校、教室、少年组织等社会机构方面。第五阶段为青年期(1218岁)。这一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建立同一感和防止同一感混乱。以上五个时期是针对弗洛伊德的五个阶段提出的,后三个阶段是埃里克森的独创。由于这三个阶段,使他的发展理论更加完善。第六阶段是成年早期(1825岁)。发展任务是获得亲密感并避免孤独感。埃里克森认为,发展亲密感对是否能满意地进入社会有重要作用。第七阶段是成年中期(2550岁),主要为获得繁殖感而避免停滞感。这时男女建立家庭,他们的兴趣扩展到下一代。第八阶段为老年期(成年晚期死亡),主要为获得完善感和避免失望和厌倦感。这时人生进入了最后阶段,如果对自己的一生周期获得了最充分的前景,则产生一种完善感,达不到这一感觉,就不免恐惧死亡,觉得人生短促,对人生感到厌倦和失望。埃里克森的发展渐成说有着自己的特色而不同于别人,可以说他的发展过程不是一维性的纵向发展观,而是多维性的,每一个阶段实际上不存在发展不发展的问题,而是发展的方向问题,即发展方向有好有坏,这种发展的好坏是在横向维度上两极之间进行的。4答:心理性欲发展阶段的理论是弗洛伊德关于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弗洛伊德把心理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口唇期(0一1岁),弗洛伊德认为里比多的发展是从嘴开始的。每个人都经历口唇期的阶段,流露出较早阶段的快感和偏见;肛门期(1一3岁),此时期,儿童的性兴趣集中到肛门区域,例如,大便产生肛门区域粘膜上的愉快感觉,或以排泄为快乐,以抹粪或玩弄粪便而感到满足;前生殖器期(3一6岁),此时期,男孩产生恋母情结,女孩产生恋父情结。也就是说,到了这个阶段,儿童变得依恋于父母的异性的一方;潜伏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