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村流动人口城市化的负面影响及对策 以湖南涟源快溪村为例衡阳师范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管理系地理科学 肖俊 08160228摘要:农村人口变为城市人口是城市化的主要内容之一。当前我国中部地区许多农村人口大量流入城市,通过个人的努力和打拼,在城市生活、工作,但依然是农村户口。由于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大规模流入,这给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许多阻力,同时也给城市带去了相当的压力。而这部分在城市和农村流动农民工,在城市的社会机制尚未完全接受他们时,农村对他们身份的鉴定也逐渐变得不清晰。关键词:农村流动人口;城市化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的迅速发展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表现最为明显的是我国农村人口的大量迁入城市。与之相伴随的是农村地区的“369”现象越发突出。与一般城市化中农村劳动力迁往城市不一样的是,我国迁往城市的劳动力主要是青壮年人,而且在他们流入城市工作、生活的同时,他们并未切断与农村的联系。这也是每年春节地球上最大规模人口迁移春运出现的根本原因。以快溪村为例,有超过90%的家庭有人在外务工,有将近60%的家庭在城市拥有一定的产业。但一直没有改变的是他们的农村户口、“农民”这个身份。1.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向城市的主要动力首先,我国城乡发展的不平衡是促使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根本动力。城市在经济、社会、文化、教育、基础设施等发展条件上的发展水平和完善程度远远好过农村,此外,城市地区的发展条件、机会以及资源是农村地区无可比拟的。而农村地区落后的经济、社会条件严重制约了农村发展潜力的增长。其次,近年来农业经济效益的持续低下和外出务工收益的不断增高进一步促进了农村人口放弃农业生产,从第一产业进入二、三产业,以求得更多的生存资源,更好的生活条件和更高的经济收入。再次,相比50、60年代那一代人,农村中70、80甚至包括90年代出生的这一批农民工,他们受过更多的教育,他们思想更开放,更乐意更容易接受新事物,他们渴望对自己的生活拥有更多的掌握。他们对自己的未来和理想拥有比父辈更高更丰富的期待。这些愿望只有城市才能满足他们。他们大多从校园走出后就直接进去城市,他们没有父辈们普遍掌握的农业生产技能。2.劳动力大量流入城市产生的负面影响对农村地区的负面影响有如下几方面:一:农村地区劳动力大量外迁造成农村地区劳动力数量和质量的大幅下降。以快溪村为例,全村有人口1200余人,其中常年在外的有近900多人,这将近八成的劳动力同时也是村里最健壮最主要的劳动力。剩下的老人、妇女、儿童的劳动力远远不及他们。而由于劳动力的严重缺乏,在农村,农业生产中如粮食种植等需要较大劳动强度的劳动重活因为缺少必要的劳动力而逐渐被“淘汰”。尽管国家极力强调不允许耕地抛荒,但由于劳动力的大量外流,农村许多耕地被迫被荒弃,不少靠近居民点的水田被改为菜地的现象在农村非常常见。由此,农村的粮食生产及其不稳定。二:由于外出的劳动力主要是受过一定教育、拥有一定科学文化知识的年轻人,剩下的老人对新事物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则较差,这给农业生产技术的推广带来了许多阻力。新的农业生产技术得不到推广,给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此外,农村的一些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也因此而难以开展,阻碍了农村社会的进步。三:留守农村的主要是妇女、老人、儿童等弱势群体,农村的防卫力量非常薄弱,这给了犯罪分子可乘之机,农村的治安环境因此变差,不利于农村社会的稳定。同时,由于这些外迁人口常年在外,农村地区一些流传久远的风俗、民俗、技艺都面临着失传的风险。由于农村年轻人口的大量外出,极大的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进而阻碍了农村社会的进步,而农村经济、社会的落后又不利于形成吸引劳动力的资源,农村、农业的发展陷入一个恶性循环。这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实现非常不利。对城市的负面影响有如下几方面:一:城市人口过度膨胀。当前我国许多城市的基础设施承载力与其所承载的人口数量非常不协调。在大多城市,城市的交通、住房、水电、医疗、教育等资源不足以支持整个城市合理运转,不足以正常满足城市居民的基本需求。而由此产生的社会矛盾是社会潜在的不安因素之一。二:城市环境压力巨大。人口的激增,人口素质的参差不齐,以及城市管理能力的有限,城市的水环境、大气环境面临巨大的压力。城市污染的增长幅度大大超过城市的处理能力的增长。三:流动人口管理困难。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其中许多是盲目进入,没有明确的目标也没有相关的技能,在城市不能迅速找到立足之地。他们会对城市原有的社会秩序造成不小的冲击。客观上也存在外来人口给城市治安带去巨大压力的现实。农村人口的大量流入城市,一方面的确是有力的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给城市的发展、管理带去了巨大的压力。这些矛盾的存在不利于城乡互动。3.大量涌入城市的农村人口的身份归属困惑由于我国目前较为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流入城市的农村人口即便是长年生活、工作、居住在城市,只要其户籍未变,就不能算是真正的被城市接纳的城市人口。他们在医疗、子女的教育、婚姻、社会福利等诸多方面要被城市拒绝。而另一方面,由于其长期远离乡村,也未参与乡村的建设,不少人甚至在农村都没有了居住场所,他们的农村人身份同样不被农村社会接纳和认可。这对他们的工作和生活造成了相当的困扰。4.农村人口半城市化的对策一是国家仍需加大对农村地区财政的投入,帮助加快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条件。从多方面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通过提升农业的经济效益,吸引农民安心发展农业生产,以此留住农村劳动力。加速农村经济发展,打破城乡二元体制,提高农村的发展潜力。二、建立合理的城乡流转机制。引导农村人口合理有序进入城市。人口流动是中国市场经济发展和工业化、城市化的必然趋势,中国的人口流动归根结底是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但中国的国情决定了城市对流动人口的容纳力有限,因此对流动人口的合理导向,就成为一个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的重大问题。所以我们要合理调控流动人口的数量和规模,引导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大城市少量有序流动,大量的农业剩余劳动力还得就近转移和消化。三、大力发展小城镇,让农民离土不离乡。要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城市化问题,目标应该放在广大的农村。控制大城市,适当发展中等城市,大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心理物理学题目及答案
- 心理健康论述题目及答案
- 校长面试题目大全及答案
- 观后感奇幻森林1000字8篇
- 时间取样课件
- 有魔力的眼睛800字11篇
- 写人作文有妹妹真好550字9篇范文
- 散文樱花长廊900字7篇
- 商务会议活动策划与执行服务合同协议
- 品牌授权使用及营销推广合同
-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报告2500字》
- 万东GFS型高频高压发生装置维修手册
- 公寓de全人物攻略本为个人爱好而制成如需转载注明信息
- 企业经营沙盘模拟实训指导书
- 《现代物流管理》第一章-导论(课用)
- 魏家庄村道路实施方案
- 智能制造生产线运营与维护课件完整版
- 【外科学】心脏疾病
- 树木清障专项施工方案
- 内部审计-内部审计准则完整版-中国内部审计准则体系
- 铁路工程质量关键环节和控制要点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