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我于高山之上兮.doc_第1页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doc_第2页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辛亥革命老人、国民党元老、书法名家于右任的望大陆诗作1964年公开发表后,立刻打动了无数中国人的心。 于右任研究专家钟明善讲述了望大陆诗作的创作过程。1962年,于右任病重,1月12日,他在日记中写道:“我百年之后,愿葬玉山或阿里山树木多的高处,山要高者,树要大者,可以时时望大陆。我之故乡是中国大陆。”之后,他辗转反侧,彻夜难眠,写下了诗作望大陆作为遗言,并在日记本上注明“天明作此歌”。此后,于右任又用毛笔重新书写了一幅望大陆。(2004年)6月,陕西西安于右任故居纪念馆馆长、于右任的侄孙女于媛与台湾陕西同乡会总干事、于右任的老部下张佐鹏取得联系,说服他将珍藏的望大陆手迹公开展出。11月28日,张佐鹏携带诗作手迹抵京,望大陆手迹回到故乡。(叶晓楠) 玉山之巅有国殇-于右任诗望大陆赏析 望大陆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之殇。 2003年3月18日,新当选的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记者招待会。台湾中天电视台记者提问说:“新一届政府成立以后,在两岸关系上有哪些问题要有所推动?您个人的期待又是什么?”温家宝总理十分激动地引用了一首诗作答:“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整个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说起台湾我就很动情,不由的使我想起了一位辛亥革命的老人、国民党的一位元老于右任在他临终前写过一首哀歌。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这是多么震撼中华民族的歌词。” 温家宝总理为什么称于右任为“辛亥革命的老人、国民党元老”呢?于右任的诗歌为何让温家宝总理如此动情呢? 于右任(18791964),陕西三原人。清朝光绪二十九年(1903)考中举人后,因效法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披头散发,脱却上衣,光着膀子,右手握刀,请友人拍照留念,表明自己反对满清统治的决心。在日本见到了渴慕已久的孙中山先生,并加入了同盟会。1907年创办反清的神州日报,以后又先后创办了民呼报、民吁报、民立报,在辛亥革命中发挥了重要的舆论导向作用。在民众中赢得了“先生一支笔,胜过十万毛瑟枪”的美誉。在国民政府中,于右任曾先后担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交通部次长,后又长期担任国民政府监察院院长。 于右任1949年被裹挟到台湾孤岛,晚年备感孤寂,十分思念大陆与故乡。望大陆写于1962年1月24日,即于右任逝世前两年,这是一篇以思念故乡渴望祖国统一为主题的杰作。 望大陆原本是一首无题诗歌,生前并非发表。1964年于右任先生辞世后,是他的秘书在整理他的遗物时从他的日记中发现了这首诗。这首诗一经披露,就不胫而走,为人们争相传颂,于是有人将这首无题的心灵悲歌或命名为望大陆,或称它为国殇。 全诗共三节。第一节“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强烈地表达了自己的有生之年不能见到海峡两岸统一的失望之情,也流露出了一位八十三岁的飘泊孤岛的老人对大陆的强烈的眷恋之情。 作为一位辛亥革命老人,他曾亲历中华民族被异族蹂躏的历史,甲午海战中国惨败、八国联军纵火圆明园、日本帝国主义长期割占台湾。他亲眼目睹一个曾经辉煌过的国家就这样山河破碎风雨飘摇。他一生追随孙中山先生也正是为了致力于祖国统一、民族昌盛,“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是孙中山与于右任等所有辛亥革命志士的共同意愿。虽然斗转星移,至1962年,外国列强早已被驱逐出了大陆,但台湾还孤悬海外,美国仍有部队长期驻守台湾,这样的国家现状当然是一个辛亥革命老人心中永远的伤痛。更何况,此时的诗人已经走近人生的终点,却又看不到两岸统一的一线曙光,万千感慨,凝聚于心,怎能不化作诗行喷涌而出,吟成“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这样的诗行。 第二节是痛彻骨髓的思乡曲,大陆有他的好友,更有他的至亲。1949年于右任离开大陆,他的结发妻子高仲林和长女于芝秀还留在大陆。即使身困孤岛,于右任仍对高仲林一往情深,晚年对妻子更是倍加思念。1958年,他与高仲林结婚六十周年的金婚纪念日前夕,他一手抚摸着夫人早年为他亲手缝制的布鞋布袜,一手挥毫赋诗一首:“两戒河山一枝箫,凄雨吹断咸阳桥。白头夫妇白头泪,留待金婚第一宵。”这一首忆内子高仲林,读来真是令人怆然泪下,政治的凄风冷雨就这样将一对夫妻一个阻隔在故乡陕西咸阳,一个吹送到隔海的孤岛,几十年了,但诗人仍然在金婚纪念日前夕表白了对结发妻子的不尽的相思之情。 “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这是仰天的叩问,四顾的茫然,天高地阔,就是不能见到自己的大陆和家乡。归期遥遥,此生是没有希望,山长水阔,何处才能望见故乡?生不能回到大陆与故乡,我死了,那就将我葬在台湾的最高的山峰之巅吧!总有一天台湾会回到大陆的怀抱。如果要等一万年,那就让我的忠魂在那高山之上站立一万年! 在这一节中,诗人借用了屈原九歌国殇中的“国殇”一词。“国殇”就是为国家而死的人,于右任将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自己的祖国,以“国殇”来自况,是当之无愧的,同时也借“国殇”一词表达了强烈的爱国情愫。 一位台湾诗人余光中曾说“我的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说的就是自己的文化的根在大陆,在楚辞所代表的中华悠久的历史文化中。屈原是一位令人敬佩的爱国诗人,他行走在汩罗江畔,吟出了离骚,也唱出了千年万代中华儿女共同的爱国心声。于右任把自己比作“国殇”,捧出的正是一颗为祖国而生为祖国而死的忠魂。 于右任创作望大陆既没有采用律诗的形式,也没有选择使用绝句,而是采用了屈原创造的“楚辞”的格式,这并不是偶然的,其用意也正是在于“楚辞”的诗歌形式能更切实更充分地表达自己的爱国与思乡的情感。于右任仰慕屈原的爱国情操,他借用屈原的“楚辞体”来表白爱国思乡的情思正是我们常说的爱鸟及人的常理常情的具体表现。 同时,“楚辞体”典雅古朴,与诗人所要表达的深沉的情感也是一致的。尽管全诗明白如话,但却不失凝重庄严。 1964年,于右任逝世后,尽管治丧委员会并没有按照他的遗愿将他葬在台湾的最高峰,但台湾的爱国民众还是发起了“每人一元”的捐款活动,用这笔募集的资金为于右任塑了一尊高3米的半身铜像,将它竖立于台湾最高山峰玉山之巅。铜像面向大陆,诗人的表情严肃,目露愁态,凝视着远方,诗人的遗愿总算得到了一个补偿。 于右任,一个值得中华儿女世代景仰的辛亥革命老人,一位赢得了海峡两岸爱国民众共同尊敬的诗人。 有报道说,主张“台独”的所谓“台湾总统”陈水扁对于右任先生是狠之入骨,于右任先生矗立在台北市街道的另一尊铜像已被他下令拆迁。据说他还扬言要将矗立于玉山之巅的于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