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抚问题解答.doc_第1页
优抚问题解答.doc_第2页
优抚问题解答.doc_第3页
优抚问题解答.doc_第4页
优抚问题解答.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优抚问题解答 (一)优抚总则 1、什么是优抚工作? 优抚工作是指国家和社会依法对军人及其家属为主体的优抚对象 实行物质照顾和精神抚慰的一项特殊社会工作,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这项工作,对于巩固国防,密切军政军民关系,促进经济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我国优抚工作的内容有哪些? 我国优抚工作的内容包括:开展拥军优属活动,做好现役军人(含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指战员)、残疾军人、在乡红军老战士、在乡复员退伍军人、参战民兵民工、烈士遗属、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病故军人遗属、现役军人家属的优待抚恤工作;审批和褒扬革命烈士;举办荣军医院、复员军人慢性病医院、复退军人精神病院和光荣院;革命烈士纪念建筑物的管理保护工作。3、如何理解抚恤、优待?抚恤一般是指国家对因公伤残人员、因公牺牲以及病故人员家属所采取的一种物质抚慰形式。我国优抚工作中的抚恤,包括伤残抚恤和死亡抚恤两类。伤残抚恤是指对按规定取得革命伤残人员(包括残疾军人、伤残人民警察、伤残民兵民工)身份的人给予物质照顾,国家发给伤残抚恤金。死亡抚恤是对革命烈士、牺牲病故军人发放抚恤金。死亡抚恤包括一次抚恤和定期两种。上述人员因战、因公、因病死亡,其家属均可享受规定的一次抚恤金待遇。革命烈士和因公牺牲、病故军人遗属按照规定的条件,可享受定期抚恤金。优待一般是指,从政治上物质上给予良好待遇。优抚工作中的优待可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优待是指国家、社会、群众对优抚对象广泛地关怀照顾,主要包括,对服现役的义务兵家属和抚恤补助对象发给优待金,以及在治病、交通、住房、就业、入学、入托、补助、救济、贷款、供应、邮政等方面的优待办法和内容;狭义的优待,仅指对义务兵家属和抚恤补助对象发给优待金。4、哪个部门是优抚工作的主管部门?根据国务院职能分工和军人抚恤优待条例的有关规定,民政部(设优抚安置局)主管全国的优抚工作;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民政厅(局)(设优抚处)。地(市)、自治州民政局(设优抚科),县(市)、自治县(旗)市辖区民政局(设优抚股或科)分别主管本行政区的优抚工作。深圳市罗湖区民政局优抚安置科负责罗湖辖区内的优抚工作。办公地点:深圳市罗湖区文锦中路1008号罗湖区管理中心大楼24楼2409房。办公电话:25666292。5、何谓优抚对象?根据军人抚恤优待条例第二条之规定: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以下简称现役军人)、服现役或者退出现役的残疾军人以及复员军人、退伍军人、烈士遗属、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病故军人遗属、现役军人家属是本条例规定的抚恤优待对象。6、何谓现役军人?根据军人抚恤优待条例的规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的现役军人是指正在服现役的军官(含由现役军官改任的文职干部)和士兵。保留军籍的军队离休干部按现役军人对待。7、何谓现役军人家属?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的规定,现役军人家属是指正在服现役的军人家属。军人家属包括军人的父母、配偶、子女,以及依靠军人生活的18周岁以下的弟妹,军人自幼曾依靠其抚养长大现在又必须依靠军人生活的其他亲属。8、何谓伤残人员?根据有关规定,符合评残条件办理评残手续的人员。包括:残疾军人,伤残人民警察、伤残工作人员、参战民兵民工。9、何谓复员退伍军人?根据军人抚恤优待条例若干具体问题的解释,“复员退伍军人”包括复员军人和退伍军人两部分人员。复员军人是指1954年10月31日开始试行义务兵役制以前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东北抗日联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脱产游击队、八路军、新四军、解放军、中国人民志愿军等,持有复员、退伍军人证件或组织批准复员的人员,在乡的红军失散人员也按复员军人对待。退伍军人是指1954年11月l日开始试行义务兵役制以后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持有退伍或复员军人证件的人员。10、在乡复员军人1954年10月31日开始试行义务兵役制以前,自愿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并由部队办理手续退役,现居农村的复员军人称之在乡复员军人。对居住在城镇无工作的复员军人也按在乡复员军人对待。11、带病回乡退伍军人在部队因战因公负伤,又没有评上伤残等级,或患某种慢性病(如胃、肝病),虽然经过治疗,但仍有隐发性和复发性,不能坚持经常生产劳动,且其档案有病史记载,这样的退伍军人称为带病回乡退伍军人。12、因公牺牲军人指哪些人?根据军人抚恤优待条例第九条规定,“因公牺牲军人”是指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并经军队团级以上单位的政治机关批准的军人: l、在执行任务或上下班途中,由于意外事件死亡的;2、被认定为因战、因公致残后因旧伤复发死亡的;3、因患职业病死亡的;4、在执行任务中或者在工作岗们上因病猝然死亡,或者因医疗事故死亡的;5、其他因公死亡的。现役军人在执行对敌作战、边海防执勤或者抢险救灾以外的其他任务中失踪,经法定程序宣告死亡的,按因公牺牲对待。13、何谓因公牺牲军人家属?根据民1989优字19号文件规定,“因公牺牲军人家属”是指经军队团级以上单位的政治机关批准,取得革命军人因公牺牲证明书的家属。其范围是:军人的父母、配偶、子女、兄弟姐妹,以及军人出生至18周岁期间,曾连续抚养其逾7年以上者(即抚养人)。14、病故军人指哪些人?根据民1989优字19号文件规定,“病故军人”是指在服役期间因病死亡,并经军队团以上单位的政治机关确认的军人。军人因人民内部矛盾问题自杀身亡,或非因执行任务遇意外事故死亡,也按病故军人对待。15、何谓病故军人遗属?根据民1989优字19号文件规定,“病故军人遗属”是指经军队团级以上单位的政治机关确认后,取得革命军人病故证明书的家属。其范围是:军人的父母、配偶、子女、兄弟姐妹,以及军人出生至18周岁期间,曾连续抚养其逾7年以上者(即抚养人)。16、批准为烈士,符合哪些条件?根据军人抚恤优待条例第八条规定:现役军人死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批准为烈士:(一) 对敌作战死亡,或者对敌作战负伤在医疗终结前因伤死亡的;(二) 因执行任务遭敌人或者犯罪分子杀害,或者被俘、被捕扣不屈遭敌人杀害或者被折磨致死的;(三) 为抢救和保护国家财产、人民生命财产或参加处置突发事件死亡的;(四) 因执行军事演习、战备航行飞行、空降或导弹发射训练、试航试飞任务以及参加武器装备科研实验死亡的;(五) 其他死难情节特别突出,堪为后人楷模的。现役军人在执行对敌作战、边海防执勤或者抢险救灾任务中失踪,经法定程序宣告死亡的,按照烈士对待。17、何谓革命烈士遗属?根据民优字1989 19号文件规定,革命烈士遗属是指革命烈士褒扬条例规定的审批机关按照规定的条件批准革命烈士后,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制发的革命烈士证明书的家属。其范围是烈士的父母、配偶、子女、兄弟姐妹,以及从烈士出生之日至18周岁期间,曾连续抚养其逾7年以上者(即抚养人)。18、何谓“五老”人员?根据民政部门有关规定:在革命战争年代和解放前参加革命活动,为革命事业作出贡献的户主、人员,经组织按规定程序审查确认的老堡垒户、老游击队员、老交通员、老党员、老苏区干部称为“五老”人员。(在革命战争年代和解放前参加革命活动期间,服务两年以上)(二)优待补助1、抚恤补助对象包括哪些人?按国家优抚政策规定,残疾军人享受伤残抚恤;革命烈士遗属、因公牺牲军遗家属、病故军人遗属中符合规定条件的人员享受定期抚恤;在乡红军老战士、西路军红军老战士、红军失散人员享受抚恤生活补助费;符合规定条件的在乡老复员军人享受定期补助;少数带病还乡、医疗和生活困难很大的退伍军人也可享受定期补助待遇。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优抚对象补助标准共作了几次调整及调整幅度如何?改革开放20年以来,国家先后8次提高在乡伤残人员抚恤标准;8次提高在职伤残人员伤残保健金标准;10次提高烈属的定期抚恤金标准;10次提高在乡红军战士、在乡西路军红军战士和红军失散人员的生活补助标准。在乡和在职伤残人员伤残抚恤金和伤残保健金标准由1979年每人每年最高标准520元、72元,提高到1999年的5340元、1000元,分别提高10.3倍和13倍;烈属定期抚恤金则1979年每人每年240元,提高到1999前的1320元,提高了5.5倍;在乡退伍红军老战士生活补助标准由1979年每人每年360提高到1999年的5400元,提高了15倍。在乡复员军人的生活补助,各地也根据财力进行多次调整。1999年7月1日起,由中央财政核拨专款,在现行补助标准的基础上,每人每月增加20元。目前,深圳市各类优抚对象的补助标准是全国最高,按市民政局2006年新标准具体标准如下:“三属”享受定期抚恤金标准表(从2006年1月1日起执行) 元/月/人孤老、孤儿者年老生活困难或子女幼小者生活一般者1624烈属(因公牺牲)军人家属病故军人家属烈属(因公牺牲)军人家属病故军人家属1218863947812说明:享受定期抚恤的烈恤、因公牺牲军人家属同时享受优待金3000元/年/户在乡复员军人(带病回乡退伍军人)、“五老”人员定期定量补助标准表(从2006年1月1日起执行) 元/月/人孤 老抗 日 战 争解 放 战 争建 国 后五 老1218812677541541残疾军人、伤残人民警察、伤残国家机关人员、伤残民兵民工残疾抚恤金、生活困难定期补助金标准表(从2006年1月1日起执行) 单位:元残疾等级残疾性质残疾抚恤金标准(元/年)生活困难定期补助金标准(元/月)三级因战116501676因公109201589因病101401504四级因战94701372因公85801212因病78001053五级因战7280878因公6550845因病5930831六级因战5820703因公5460700因病4680696七级因战4350662因公3880657八级因战2880653因公2480649九级因战2180649因公1870649十级因战1460649因公12506493、优抚对象有哪些优先权?军人抚恤优待条例规定,优抚对象在与其他群众同等条件下,享有就业、入学、救济、贷款、分配住房的优先权。4、对义务兵及其家属的优待有哪些规定?根据军人抚恤优待条例第三十一条规定:义务兵服现役期间,其家庭由当地人民政府发给优待金或者给予其他优待,优待标准不低于当地平均生活水平。义务兵和初级士官入伍前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职工(含合同制人员)的,退出现役后,允许复工复职,并享受不低于本单位同岗位(工种)、同工龄职工的各项待遇;服现役期间,其家属继续享受该单位职工家属的有关福利待遇。义务兵和初级士官入伍前的承包地(山、林)等应当保留;服现役期间,除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承包合同的约定缴纳有关税费外,免除其他负担。义务兵从部队发出的平信,免费邮递。根据深圳市军人抚恤优待实施办法第十三条规定:义务兵在服现役期间获得荣誉称号、立功或评为优秀士兵的,由其户口所在地的政府民政部门分别按下列比例增发当年优待金予以奖励:(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或中央军事委员会授予荣誉称号的,增发50%;(二)被大军区授予荣誉称号的,增发40%;(三)荣立一等功的,增发30%;(四)荣立二等功的,增发20%;(五)荣立三等功的,增发10%;(六)被评为优秀士兵的,增发5%。同年多次获得荣誉称号和立功的,按其最高等级增发当年优待金。5、对残疾军人的优待有哪些规定?根据军人抚恤优待条例和有关文件规定,对残疾军人的优待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退出现役的一至四级残疾军人,由国家供养终身。其中:享受离、退休待遇的,由民政部门发给残疾抚恤金,并由发给离退休费的单位发给护理费。不享受离、退休待遇且分散供养的,由民政部门发给残疾抚恤金和护理费。因伤残后遗症需要经医疗处置的,或生活需要护理的,由民政部门专门设立的机构集中供养,发给抚恤金和住院生活补助费,不发护理费。对分散安置的一级至四级残疾军人发给护理费,护理费的标准为:(一)因战、因公一级和二级残疾的,为当地职工月平均工资的50%;(二)因战、因公三级和四级残疾的,为当地职工月平均工资的40%;(三)因病一级至四级残疾的,为当地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0%。退出现役的残疾军人的护理费,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发给;未退出现役的残疾军人的护理费,经军队军级以上单位批准,由所在部队发给。2、在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工作的残疾军人,享受与所在单位工伤人员同等的生活福利和医疗待遇。所在单位不得因其残疾将其辞退、解聘或者解除劳动关系。3、残疾军人需要配制假肢、代步三轮车等辅助器械,正在服现役的,由军队军级以上单位负责解决;退出现役的,由省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负责解决。4、残疾军人凭残疾军人证免费乘座市内公共汽车、电车和轨道交通工具。现役军人凭有效证件,残疾军人凭残疾军人证优先购票乘坐境内运行火车、轮船、长途公共汽车以及民航班机;残疾军人享受减收正常票价50%的优待。6、对革命烈士、因公牺牲、病故军人家遗属的优待有哪些规定?军人抚恤优待条例对革命烈士家属,因公牺牲、病故军人遗属在优待方面的规定是:革命烈士不享受公费医疗待遇的,因病治疗无力支付医疗费,由当地卫生部门酌情给予减免;对家居农村的革命烈士家属,符合当地劳动部门规定的招工条件的,当地人民政府应安排其中一人就业(在军人抚恤优待条例颁布前批准为革命烈士的家属,符合条件者,也按此办理);革命烈士、因公牺牲、病故军人的子女、弟妹自愿参军并符合征兵条件的,在征兵期间可优先批准一人入伍;革命烈士子女在报考中等学校、高等院校时,录取的文化和身体条件应适当放宽;子女考入公立学校的(包括小学、中学、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和大专院校等),免交学杂费,优先享受助学金、学生贷款,入公办幼儿园、托儿所的,应优先接收。7、义务兵家属优待金的发放原则是什么? 根据民政部门有关文件规定,对服现役的义务兵家属优待金发放原则是: 1、优待金按照兵役法规定的义务兵服役的期限发给。 2、优待金由义务兵入伍时的户口所在地政府发给,非户口所在地入伍的义务兵,不予优待。 3、从地方直接招收的军队院校的学员及文艺体育专业人员的家属,不享受义务兵家属的优待金待遇。 8、义务兵家属享受优待金年限有何规定?深圳市义务兵家属优待金是多少?1998年12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通过的兵役法规定,义务兵服现役的期限为二年。根据民办函2000223号文件规定,义务兵服役期间,其家属由所在地人民政府给予发放优待金。从第三年起,其家属(包含义务兵考入军校的军校学员家属)不再享受义务兵家属的优待金待遇。目前,深圳市户籍的义务兵家属每年享受政府给予的优待金6000元。9、异地入伍义务兵能否在当地享受优待金?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规定:义务兵服役期间,其家属由当地人民政府给予优待,优待的标准不低于当地平均生活水平,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确定。军人抚恤优待条例规定:优待金由义务兵入伍时的户口所在地政府发给,非户口所在地入伍的义务兵,不予优待。这是因为,应征青年应在户口所在地报名参军,优待金是在各地下达征兵任务时定下来的,并列入当地乡财政预算。在统筹安排征兵任务时,要考虑当地群众的承受能力,做到平衡、合理负担,避免畸轻畸重问题的出现。异地入伍的义务兵不属当地的兵役指标,对其家属,当地群众也就没有义务负担优待金。但异地入伍的义务家属,仍可享受军人家属的政治待遇。 10、从军队考入军校的义务兵是否继续享受优待金待遇?军队抚恤优待条例若干具体问题的解释中规定:从地方直接招收的军校学员家属不享受义务兵家属的优待金待遇。关于士兵从部队考入军校的问题,根据解放军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和民办函2000223号的规定,义务兵报考军校必须服满现役一年以上。义务兵在第二年可以报考军校,被录取后入校并转为军校学员,毕业后享受干部待遇。因此,从第三年起,即使义务兵不考入军校,也将退出现役或转为士官,其家属不应再享受义务兵家属的优待金待遇。 11、从地方直接招收的军校学员家属能否享受优待金待遇? 军队抚恤优待条例若干具体问题的解释规定:从地方直接招收的军校学员是通过考试进入军校学习的,毕业后享受干部待遇,与义务兵有区别。因此,其家属不享受义务兵家属的优待金待遇。军队文艺、体育等专业人员的家属同样也不享受此项待遇。 12、民政部门负责抚恤的牺牲病故对象有哪些人?根据军人抚恤优待条例和有关文件规定,民政部门负责抚恤的牺牲、病故对象有:1、现役军人; 2、中国人民解放军编制内无军籍正式职工;3、参战民兵民工;4、经批准为革命烈士的上述范围以外人员。上述范围以内的人员。牺牲、病故后,除由政府或有关部门妥善安葬,对其家属生活困难予以照顾外,另由家属居住地的县、市、市辖区人民政府凭革命烈士通知书、革命军人因公牺牲证明书、革命工作人员病故证明书给其家属发给一次性抚恤金。(三)牺牲病故抚恤1、 哪些人员死亡后其家属的抚恤由民政部门负责?根据民发2001317号文规定,从2002年1月1日起调整一次性抚恤金发放办法,有关规定如下:国家机关(含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工作人员、人民警察因公牺牲、病故后,一次性抚恤金由死者生前所在单位发放,发放标准和计算办法仍按民政部、财政部的有关规定执行,列“抚恤金”科目。革命烈士和因公牺牲、病故军人的一次性抚恤金发放办法仍按现行政策执行,即由家属户口所在地民政部门发放。2、因公牺牲病故批准为烈士由哪一级机关认定?根据军人抚恤优待条例有关规定,现役军人(含武警指战员)死亡,符合规定条件批准为烈士,因公牺牲病故的由军队团级以上单位政治机关确认。人民警察、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的工作人员因公牺牲,由所在单位主管部门的县级以上人事机关批准,按照民政部规定的条件审查认定,由民政部门负责复核,实施监督。国家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参照民政部的规定办理。对烈士遗属、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病故军人遗属由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分别发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烈士证明书、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人因公牺牲证明书、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人病故证明书。3、一次性抚恤金的发放标准及计发规定?根据军人抚恤条例第十二条之规定:现役军人死亡,根据其死亡性质和死亡时的月工资标准,由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发给其遗属一次性抚恤金,标准是:烈士,80个月工资;因公牺牲,40个月工资;病故,20个月工资。月工资或者津贴低于排职少尉军官工资标准的,按照排职少尉军官工资标准发给其遗属一次性抚恤金。获得荣誉称号或立功的烈士、因公牺牲军人、病故军人,其遗属在应当享受的一次性抚恤金的基础上,由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按照下列比例增发一次性抚恤金:(一) 获得中央军事委员会授予荣誉称号的,增发35%;(二) 获得军队军区级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增发30%(三) 立一等功的,增发25%;(四) 立二等功的,增发15%;(五) 立三等功的,增发5%。多次获得荣誉称号或者立功的烈士、因公牺牲军人、病故军人,其遗属由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按照其中最高等级奖励的增发比例,增发一次性抚恤金。4、发放一次性抚恤金的部门和发放顺序有何规定?根据军人抚恤优待条例和民发2001317号文件规定,军人牺牲病故一次性抚恤金由持证的家属户口所在地的民政部门发给。国家机关(含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工作人员、人民警察因公牺牲、病故后,一次性抚恤金由死者生前所在单位发给。一次性抚恤金发给烈士、因公牺牲军人、病故军人的父母(抚养人)、配偶、子女;没有父母(抚养人)、配偶、子女的,发给未满18周岁的兄弟姐妹和已满18周岁但无生活来源且由该军人生前供养的兄弟姐妹。5、“三属”的定期定量补助何时改为定期抚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45条“抚恤烈士家属”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第55条对无劳动力或者无固定收入不能维持生活的牺牲、病故军人家属,“由国家发给定期抚恤金”的规定,由1985年1月1日起,国家将革命烈士家属、因公牺牲军人家属,病故军人家属的定期定量补助费改为定期抚恤金。6、“三属”享受定期抚恤金应具备哪些条件?根据军人抚恤优待条例第十五条之规定:对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烈士遗属、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病故军人遗属,发给定期抚恤金:(一)父母(抚养人)、配偶无劳动能力、无生活费来源,或者收入水平低于当地居民平均生活水平的;(二)子女未满18周岁或者已满18周岁但因上学或者残疾无生活费来源的;(三)兄弟姐妹未满18周岁或者已满18周岁但因上学无生活费来源且由该军人生前供养的。对符合享受定期抚恤金条件的遗属,由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发给定期抚恤金领取证。7、“三属”的定期抚恤金由哪个部门发给?根据有关规定:革命烈士遗属、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病故军人遗属要求享受定期抚恤金,经遗属提出申请并符合规定条件,由户口所在地民政部门审查批准,并发给定期抚恤金领取证,凭证领取定期抚恤金。 8、“三属”的定期抚恤金从何时发给?根据民优函1991395号文件规定,“三属”的定期抚恤金应从批准之日起发给。这是因为国家对革命烈士遗属、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病故军人遗属发放定期抚恤金,是对他们的生活给予的特殊社会保障。享受定期抚恤金的人员应具有一定的条件,并经过规定申报和审批的程序得到确认。因此,革命烈士遗属、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病故军人遗属的定期抚恤金,从批准之日起发给,而不是从革命烈士或军人牺牲、病故之时起计算发给。9、同一户中享受定期抚恤金是否受人数限制?国家按规定发给革命烈士和因公牺牲、病故军人遗属的定期抚恤金除体现对死者家属的抚慰外,主要用于解决他们的生活困难。我国对享受定期抚恤金人员应具备的条件己有明确规定。因此,在同一户中死者的家属只要符合规定的条件,均可享受定期抚恤待遇而不受人数的限制。10、烈属享受定期抚恤后生活仍有困难怎么办?根据有关规定,革命烈士家属因丧失劳动能力不能维持生活的,可以享受定期抚恤金。享受定期抚恤金后,生活仍有困难的,可由所在地的人民政府和群众给予优待照顾,以保证其生活略高于当地人民群众的平均生活水平。11、优抚对象病故后何时停止定期抚恤及如何发给丧葬费?根据军人抚恤优待条例第十八条之规定:享受定期抚恤金的烈士遗属、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病故军人遗属死亡的,增发6个月其原享受的定期抚恤金,作为丧丧葬补助费,同进注销其领取定期抚恤金的证件。退出现役的因战、因公、因病致残的残疾军人因病死亡的,对其遗属增发12个月的残疾抚恤金,作为丧葬补助费;其中,因战、因公致残的一级至四级残疾军人因病死亡的,其遗属享受病故军人遗属抚恤待遇。12、如何办理定期抚恤转移手续?根据民优字198919号文件规定,领取定期抚恤金的对象户口迁移时,应同时办理定期抚恤金转移手续。户口迁出地的民政部门负责发给当年的定期抚恤金。户口迁入地的民政部门应凭转移手续,按本地规定的定期抚恤金标准,从第2年1月起予以抚恤。(四)残疾抚恤1、何谓因战致残?根据民优字1989 19号文件解释,一般是指对敌作战负伤致残,经医疗终结,符合评残条件的。其具体范围是: 1、对敌作战中负伤致残的;2、临战前在战区执行潜伏、侦察(包括巡逻、执行后勤保障)等任务,遭敌人武器伤或其他意外伤致残的;3、平时在边境线执行潜伏、侦察、巡逻、后勤保障等任务,遭敌人武器伤或误伤致残的;4、对敌斗争中被俘不屈负伤致残的。2、何谓因公致残?根据民1989优字19号文件解释,因公致残是指在执行公务中致残,经医疗终结,符合评残条件的,其具体范围是:1、在从事军事训练、施工、生产等任务和上下班途中,遭到非本人责任和无法抗拒的意外伤致残的;2、在执行任务中被犯罪分子致残的;3、在维护社会治安,抢救保护人民生命、国家和集体财产,被犯罪分子致伤或遭意外伤致残的;4、因患职业病致残的;5、因医疗事故致残的,也按因公致残对待。3、何谓因病致残?根据军人抚恤优待条例规定和民优字198919号文件解释,义务兵和初级士官因病残疾,医疗终结后符合评定残疾等级条件的,本人(精神病患者由其利害关系人)提出申请的,也应当评定残疾等级。因病评残的具体范围仅限于在服役期间患病致残的义务兵和初级士官。4、民政部门负责评残的对象有哪些?根据伤残抚恤管理暂行办法(民政部令第2号.1997年)规定,民政部门负责评残的对象是:军人抚恤优待条例实施以前退出现役的军人;参战民兵民工、参加县级以上人武部门或预备役部队组织的军事训练的无工作单位人员;授予警衔的行政编制人民警察。 5、民政部门负责评残的范围有哪些? 根据军人抚恤优待条例第二十四条之规定:现役军人因战、因公致残,未及时评定残疾等级,退出现役后或者医疗终结满3年后,本人(精神病患者由其利害关系人 )申请补办评定残疾等级,有档案记载或者有原始医疗证明的,可以评定残疾等级。现役军人被评定残疾等级后,在服现役期间或者退出现役后残疾情况发生严重恶化,原定残疾等级与残疾情况明显不符,本人(精神病患者由其利害关系人)申请调整残疾等级的,可以重新评定残疾等级。6、民政部门负责评残的伤残人员的残情由哪里鉴定? 伤残抚恤管理暂行办法(民政部令第2号.1997年)第四条规定:民政部门评定伤残人员的残情医学鉴定,须治疗终结后,由县(市、区)以上民政部门指定的医院伤残医学鉴定小组做出;职业病的残情医学鉴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部门指定的职业病专科医院做出。目前,负责我市残情医学鉴定的机构是: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市第一、二人民医院。 7、民政部门评残(包括新评、补评、调整等级)手续和审批程序是如何规定的?伤残抚恤管理暂行办法 (民政部令第2号。1997年)第5条和第6条规定,评残(包括新评、补评、调整等级)手续和审批程序是: 1、本人向所在工作单位或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提出书面申请,说明致残经过和残情等情况。2、申请人所在工作单位或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审查后写出证明材料,连同本人档案材料(包括原始证明、病历和现场证人提供的证明材料等)、书面申请和本人近期二寸半身免冠照片(人民警察须着制式服装)等一并报送县(市、区)民政部门审查。 3、县(市、区)民政部门经审查认为具备评残资格的,通知本人到指定医院进行残情检查,由医院伤残医学鉴定小组做出残情鉴定。县(市、区)民政部门根据残情鉴定,写出综合报告,填写伤残等级审批表和伤残证件、连同本人申请、单位证明等有关材料,一并报送地(市)民政部门审查。 4、地(市)民政部门经审查认为符合评残条件的,在上报的伤残等级审批表上签署审查意见,连同其他材科一并报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审批5、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经审查认为符合评条件的在伤残等级审批表和伤残证件上签署审批意见,加盖印章,并通过县(市、区)民政部门将伤残证件发给本人。不符合评残条件的,民政部门应当在伤残等级审批表上注明理由并加盖印章,连同其他上报材料退回申请人。伤残人员由于残情变化,原定伤残等级与现残情明显不符的,应按规定调整伤残等级。8、伤残证件的种类有哪些?有效期如何规定?根据民政部(民函2004305号)规定:现行伤残证件的种类有:残疾军人证、伤残人民警察证、伤残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证、伤残民兵民工证。有效期为:发证时年龄在16至25周岁的有效期为10年;26至45周岁的有效期为20年;46周岁以上的为长期;未满16周岁的有效期为5年。伤残证件由民政部统一制件。全国范围内的换证工作,由民政部规定时间统一进行。9、伤残证件因保管不善而损坏怎么办? 根据伤残抚恤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伤残人员要爱护和保管好自己的伤残证件,不得私自涂改、转借或转让。如果伤残证件因保管不善被损坏,当事人应及时报告发证的县(市、区)民政部门。县(市、区)民政部门经审查认为不能使用的,填写伤残人员换证补证报批表,连同本人申请及损坏的旧证一并逐级上报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换发。10、伤残证件遗失怎么办?根据伤残抚恤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伤残人员要爱护和保管好自己的伤残证件,不得私自涂改、转借或转让。如果伤残证件遗失,当事人应尽力查找,并及时报告发证的县(市、区)民政部门。半年之内查找不到的,在本人登报声明作废后,由县(市、区)民政部门填写伤残人员换证补证报批表,连同本人申请一并逐级上报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经批准后,发放新证。11、哪些人由民政部门发给残疾抚恤金?退出现役的残疾军人,按照残疾等级享受残疾抚恤金。残疾抚恤金由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发给。因工作需要继续服现役的残疾军人,经军队军级以上单位批准,由所在部队按照规定发给残疾抚恤金。伤残人民警察、伤残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伤残民兵民工的伤残抚恤金或伤残保健金,也由其户口所在地的民政部门发给。12、残疾军人死亡后有何待遇?根据军人抚恤优待条例第二十七条之规定:退出现役的因战、因公致残的残疾军人因旧伤复发死亡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按照因公牺牲军人的抚恤金标准发给其遗属一次性抚恤金,其遗属享受因公牺牲军人遗属抚恤待遇。退出现役的因战、因公、因病致残的残疾军人因病死亡的,对其遗属增发12个月的残疾抚恤金,作为丧葬补助费;其中,因战、因公致残的一级至四级残疾军人因病死亡的,其遗属享受病故军人遗属抚恤待遇。二、退伍士兵安置问题解答1、哪个部门负责办理退伍士兵安置工作?根据民政部对若干规定的说明中的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设置复员退伍军人安置机构称“复员退伍军人安置办公室”或“退伍军人安置办公室”。该机构设在民政部门,负责办理退役士兵按收和安置的日常工作。根据国务院有关规定,地方县以上(含县)各级人民政府,要设立退伍军人安置领导小组,下设复员退伍军人安置办公室;区、乡、镇人民政府要指定专职工作人员负责这项工作。罗湖区复员退伍军人安置办公室负责本辖区退役士兵的安置工作。办公地点设在;罗湖区民政局。 2、退伍义务兵回到地方后应履行哪些手续?据1987年12月国务院退伍义务兵安置条例的规定,退伍义务兵回到原征集地后,必须在30天内,持本人退伍证和部队介绍信到县、自治县、市、市辖区兵役机关办理预备役登记,然后立即到退伍军人安置办公室报到。到区委组织部或团区委办理组织关系。3、服役期间家庭住址变迁的义务兵退伍后如何安置? 据民政部对若干规定的说明中的规定,义务兵在入伍前与父母共同生活,服役期间,其父母因落实政策或因调动工作等其他原因调离义务兵原入伍征集地,其父母双方户口迁入新的居住地或义务兵入伍前父母一方以迁入新居住地,另一方也在义务兵服役期间迁移(包括由农村迁入城镇),原征集地无直系亲属,义务兵退伍后可以到父母所在地落户安置。退伍士兵入伍前随父母共同生活在外地,服役期间父母迁入深圳市(系城市常住户口),退伍时要求到其父母所在地落户的,由其父母所在地公安派出所和工作单位出具证明,经市安置机构批准,可在深圳市安置。4、罗湖区退役士兵回深圳后应办哪些手续? ( 1)报到登记。退役士兵回深圳后,应在30天内本人持部队退役士兵介绍信、党(团)组织介绍信、退伍证、立功、受奖证书到罗湖区复员退伍军人安置办公室报到,并办理复员退伍军人登记手续。逾期不报到的,由户口管理机关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批评教育或行政处罚。 ( 2)领取并认真填写罗湖区复员退伍军人登记表。对表中内容要如实填写清楚,不得弄虚作假。书写时必须用蓝黑或黑墨水钢笔填写,并粘贴本人军装免冠像片1张。 ( 3)办理预备役手续。退役士兵办完退役登记手续后,要持退伍证到区武装部报到,并办理有关预备役登记手续。 (4)办理党(团)组织关系转移手续。凡是党员(团员)的退役士兵,要持党(团)组织介绍信分别到区组织部或区团委办理党(团)组织关系转移手续,并参加党(团)组织活动。 (5)核对户口。退役士兵回深圳后,应及时持户口本到本人户口所在地派出所,核对户口是否在服役期间注销。若查实户口被注销的,即向区复员退伍军人安置办公室报告,以便统一向市有关部门申报入户指标和办理入户手续。 (6)申请安置补助金。凡自谋职业的退役士兵,要在区复员退伍军人安置办公室办理申请安置补助金手续。办申请手续时,要填写深圳市退役士兵领取安置补助金申请表,本人和家长要分别提出意见并签名,于3月30日前将填好的申请表交回区复员退伍军人安置办公室。区复员退伍安置办公室负责汇总后统一上报落实和做好安置补助金等工作。(7)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根据中共广东省委办公厅文件(粤办发200620号)通知精神,省委、省政府决定从2006年冬季开始,对服役期满正常退出现役,符合我省安置政策,能参加正常培训的城乡退役士兵,免费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报到后及时填交入学登记表,具体培训事项、培训项目详见当年安置办的培训计划。5、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政策问答(1)深化退役士兵安置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从2007年起广东省对城乡退役士兵进行2年以上的免费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就业技能,增强就业能力。退役士兵毕业后由学校推荐就业。(2)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的实施对象及时间?从2006年冬季开始,服役期满正常退出现役、符合我省安置政策、能参加正常培训的城乡退役士兵,包括退役义务兵、复员士官、转业士官。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开学时间为每年春季。(3)承担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任务的院校有哪些?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任务,由省级以上重点职业技能院校承担,以劳动保障部门主管的技校、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为主,包括教育部门主管的除职业高中以外的部分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和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每年8月,省劳动保障厅、省教育厅根据民政厅提供的退役士兵的预测情况、编制预培训计划,预定具体承担培训任务的院校。(4)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的培训期为多长时间?接受中等职业技术学院培训的,培训时间为两年;接受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培训的,培训时间为三年。(5)实施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的原则是什么? 有四条原则:一是自己报名免费培训原则。退役士兵自愿报名入读我省职业技术院校(技工学校、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除职业高中外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二是分区域相对集中培训原则。退役士兵分粤东、粤西、粤北和珠江三角洲四个区域,相对集中安排入学培训。省劳动保障厅、教育厅可根据当年退役士兵报名的情况,进行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