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物理教案 (第二周)复习内容:第二章第五节、第三章第二章第三课时 光的折射及色散教学目标:1、通过探究,了解光的折射规律。认识生活中的折射现象。2、会画简单的光路图。3、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知识点:1、光的折射现象是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 发生变化的现象。2、光的折射定律:(1) (2) 。(3)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 入射角;光从水中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 入射角;(4)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或射出其他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 发生改变;(5)发生折射时,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随之 ;(6)在折射时光路是 的。3、从空气看水中的物体,或从水中看空气中的物体,看到的是物体的 像,看到的位置比实际位置 。4、光谱:把太阳光分解成为 不同颜色的色光,并按这种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光谱。5、三原色: 三种颜色称为色光的三原色。该三种颜色可以组成任何色光。基础演练:1.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_入射角(填”大于”或”小于”);若使入射光线远离法线,则折射角将_。2.古诗词中有许多描述光学现象的诗句,如“潭清疑水浅”说的就是光的 现象,“池水映明月”说的就是光的_现象。3.如图1所示,光在空气和水的分界面上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其中_是法线,_是界面,_是入射光线,_是反射光线,_是折射光线,_是入射角,_是折射角,_是水。图14.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不但改变了光的_,而且分解成_、_、_、_、_、_、_七种颜色的光,这种现象叫做_。5.有些透明物体能让各种色光全部透过,它们便再现为_色,如空气、洁净的水等;不透明物体有的几乎能使各种色光全部反射,那它就呈现_色;有的物体几乎不能反射任何色光,各种色光几乎都被它吸收掉,那它就呈现_色。6.仔细观察光的色散实验,图2中的光路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图27.下面关于颜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在白纸屏上形成一条彩色光带,这一现象叫光的散射 B.透明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的,不透明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C.色光的三原色为红、黄、蓝 D.颜料的三原色混合后为白色8.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A.人站在河边能看见水中的鱼 B.人站在河边能看见自己在水中的像 C.用潜望镜观看远处的景物 D.小孔成像9.若入射角大于折射角,则光可能是( )A.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 B.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 C.从水中垂直射向空气中 D.从空气中垂直射向水中10.在如图3所示的四种情景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图311.图4是一束从空气斜射向玻璃的光线,入射角为60,请在图中标出入射角的位置,并画出折射光线(大致方向)。 图4 图5 12.如图5所示,请你画出光线AO从空气中斜射入玻璃中的光路图。综合应用:1.如图6,能正确表示光从空气进入水中的光路是( )图62.人看到水池里的月亮和鱼的像,它们的形成分别是哪种现象( )A.都是折射现象 B.都是反射现象 C.前者是折射现象,后者是反射现象 D.前者是反射现象,后者是折射现象3.宇航员乘坐宇宙飞船到达太空时,看到天空的颜色为( )A.白色 B.灰色 C.蓝色 D.黑色4.在没有任何其他光照的情况下,舞台追光灯发出的绿光照在穿白上衣、红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 )A.全身呈绿色 B.上衣呈绿色,裙子不变色 C.上衣呈绿色,裙子呈黑色 D.上衣呈白色,裙子呈黑色5.下列实例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A.斜插在水中的筷子“变弯”了B.湖边垂柳在湖面形成美丽的倒影C.人在路灯下行走,地面上会出现人的影子 D.阳光穿透茂密的树叶间隙,在地面形成圆形光斑 6.“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站在岸边的人通过平静的水面看到“姑苏人家”在水中的倒影。该“倒影”是( )A.光的反射所成的虚像 B.光的折射所成的虚像 C.光的反射所成的实像 D.光的折射所成的实像7.物体被毛玻璃遮住后就看不见了,其原因是物体( )A.射向毛玻璃的光在毛玻璃表面被全部反射了B.射向毛玻璃的光一部分被毛玻璃反射,另一部分被吸收了C.射向毛玻璃的光在毛玻璃表面发生了漫反射和折射D.毛玻璃是不透光的8.日常生活和自然界中有许多光现象,以下现象与物理知识的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A.日食和月食光的直线传播 B.景物在水中的倒影平面镜成像 C.雨后彩虹光的反射 D.夏天,柏油路面上远远望去好像有一层水光的折射9.在星光灿烂的夜晚,仰望天空,会看到繁星在夜空中闪烁,好像顽皮的孩子在不时地眨着眼睛,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星光被其他星体瞬间遮挡的结果 B.星星发光是断断续续的C.星光被大气层反射的结果 D.星光被大气层折射的结果10.如图7中所示的军事观察孔,图中的虚线表示空气孔的观察范围,现在在孔中嵌入玻璃砖后,观察的范围将( )A.变大 B.变小 C.不变图7 D.无法确定11.如图8所示,在杯中A处有一发光点,发出一束光,在杯壁B处形成一光斑,当向杯中加水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多选) 图8 图9 图10 A.水面至CD处时,光斑仍在B处 B.水面至CD处时,光斑移至B处的下方 图11 C.水面至EF处时,光斑仍在B处 D.水面至EF处时,光斑移至B处的上方 12.一张在湖边拍摄的照片如图9所示,因为湖水平静,岸上景物与湖中倒影在照片上十分相似。下列几种方法中,不能用来区别真实景物与它在湖中倒影的方法是( )A.倒影比真实景物略暗一些 B.倒影比真实景物的清晰度略差一些 C.倒影中人物排列的左右位置与拍照时的真实位置相反 D.倒影中人物的身高比真实人物略大一些13.如图10所示的两架敌机,一架是实际飞机,另一架是在潜水艇上观察到的该飞机的像,请用光的作图法确定哪架是实际飞机。14.如图11所示,一束光射向一块三棱镜,画出这束光进入玻璃和离开玻璃后的径迹(注意标出法线)。能力提高:1.小敏学习了“光的折射”后,想知道光进入不同介质时,弯曲程度是否相同(折射角是否相等),如不同,弯曲程度与什么因素有关。老师帮她设计了下面的实验:用一厚玻璃缸盛一定量的水,让一激光手电筒射出的光束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从水中再进入玻璃,然后再进入空气中,其光路图如图12所示。小敏还上网查出了一些介质的其他参数,如下表:物质空气水玻璃植物油密度(kg/m3)1.291000 速度(km/s)31052.251082108图12(1)分析光路图,你能得出什么结论?(2)分析表中数据猜想:玻璃的密度比水的密度_;光在植物油中的传播速度比在水中的传播速度_。(3)你能得出折射角的变化规律吗?2.如图13所示,人眼在A处看见河里B处有一白色鹅卵石,若从A处用激光手电筒发出的激光束能照射到白色鹅卵石上,请画出从A处射出的激光束照射到白色鹅卵石上的光路图。 图13 图14 3.如图14所示,有一条光线从空气斜射到玻璃,入射角是60,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折射光线在图中用带箭头的线表示,O是入射点,已知OB、OC是垂直的,AO、OC间夹角是150,请在图中画出法线和空气、玻璃的分界面,标出折射角的大小。答案:知识点:1、传播方向 2、(1)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2)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两侧 (3)小于 大于 (4)不 (5)增大 (6)可逆 3、虚 高 4、红、橙、黄、绿、蓝、靛、紫 5、红、绿、蓝基础演练:1、小于 远离法线 2、折射 反射 3、MMNNCO OB OA 5 1 左边4、传播方向 红 橙 黄 绿 蓝 靛 紫 光的色散 5、无 白 黑 610、A B A B C 1112、略综合应用:112 C D D D A A C C D A (BC) D 13、14见下图 能力提高:1、(1)光线进入不同介质中弯曲程度不同。(2)大 大(3)光由密度小的物质斜射入密度大的物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2、3、见下图 第三章 透镜及其应用课标要求:1、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凸透镜成像规律。2、了解凸透镜的应用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3会画简单的光路图4、了解人眼成像的原理5、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校正考情分析:透镜是光学仪器的一种重要元件,本章内容在中招试题中分值一般为24分左右,考察热点集中在1、画出凸透镜三条特殊光线折射的光路图。2、凸透镜成像规律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应用。3、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命题趋势以填空、选择、作图、实验探究的形式来考察学生。课时安排:三课时第一节 透镜课标要求:1,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2会画简单的光路图教法指导:1、课前学生记忆基础知识2、当堂完成基础演练(10分钟)3、教师出示答案,学生纠错、互查、教师抽查。要求学生100%掌握,做到堂清。(10分钟)4、当堂完成综合应用和能力提升。(10分钟)5、教师出示答案,学生纠错、互查、教师抽查。综合应用要求70%-80%掌握,能力提升要求30%-50%掌握,各学校根据学情具体把握。(10分钟)6、机动时间5分钟。注:声、光结束进行阶段测试,测试题40%来自于基础演练和综合应用基础知识:1、中间 、边缘 的透镜叫凸透镜,它有两个 焦点。2、中间 、边缘 的透镜叫凹透镜,它有两个 焦点。3、通过透镜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叫 。4、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于主光轴上一点,这点叫 ,用字母 表示。5、三条特殊光线(1)过光心的光线经透镜后传播方向 。(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经过 ,经凹透镜后向外 ,但其反向延长线过 。由此可见凸透镜对光线有 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 作用。(3)经过透镜焦点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平行于 。6、粗测凸透镜焦距的方法:将凸透镜 阳光,下面放一张白纸,调节 到 的距离,直到纸上光斑 为止,然后用刻度尺量出凸透镜到 的距离即为凸透镜焦距。基础演练:1.一些透镜的截面如图39所示,在这些透镜中: 图39(1)属于凸透镜的是_,它们的共同特点是_.(2)属于凹透镜的是_,它们的共同特点是_.2.凸透镜对光线有_作用,所以又叫做_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_作用,所以又叫做_透镜.3.小华让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拿一张白纸在它的另一侧前后移动,直到纸上的光斑变得最小、最亮,这个点叫做凸透镜的_.在_处可点燃火柴.当把一小灯泡放在该点时,灯泡射向凸透镜的光,经凸透镜后将成为_.4.平面镜、凹透镜、凸透镜是常用的三种光学器件,其中利用光的反射规律的是_镜;利用光的折射规律的是_镜;能会聚太阳光的是_镜.5.把一个透明且均匀的玻璃球切成a、b、c、d、e五块,其截面如图310所示,其中能够使平行光发散的图310A.只有bB.只有a、c、d、eC.只有a、b、cD.a、b、c、d、e均可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不论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经过光心的光线方向不改变B.不论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他们的光学性质都是由于光线透过时,在两侧表面发生了两次折射形成的C.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通过凸透镜的光线一定相交于一点D.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通过凹透镜的光线一定是发散开的7.如图311,在各个方框中恰当的位置上画出合适的透镜. 8、如图7所示,请在甲、乙两图中分别画出对应的入射光线。 9、如上图1是小明同学画的一条通过凸透镜或凹透镜后折射的光线光路图,错误的是( )综合应用1.现有如下光学元件:(a)平面镜,(b)凸面镜,(c)凹面镜,(d)凸透镜,(e)凹透镜.在下列光学仪器或用具中用到了哪种器件?请把相应的字母填入空格.自制潜望镜用_.太阳灶用_.老花镜用_.汽车观后镜用_.近视镜用_.耳科大夫的额镜用_.(2、验钞机能检验人民币的真伪,它的原理是利用了 使荧光物质发光。自行车的、尾灯是由 组成,当汽车发出的光照射到尾灯上时,它会将光沿原路反射回去,以便引起司机的注意。在森林里游客如果随地丢弃装水的透明圆饮料瓶,可能会引起森林火灾,这是因为饮料瓶相当于 镜,它能使太阳光 。3.下图中,画出了入射光线和出射光线,请你在方框内填画光学元件.4.在下图中画出入射光线或折射光线.FFFF 5.在上图中画出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6、如图8所示,光线BF从凸透镜射出后射到位于凸透镜焦点的镜面上,请画出进入凸透镜前的入射光线和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能力提升1、在图9中画出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像的大致位置和大小2、如图10所示,一条光线对着凸透镜另一侧的焦点射去,试确定它经过凸透镜偏折后的传播的方向。答案:基础知识1、厚、薄、实; 2、薄、厚、虚; 3、主光轴 4、焦点、F; 5、(1)不变,(2)焦点、发散、焦点、会聚、发散;(3)主光轴。6、正对,凸透镜,白纸,最小、最亮,光斑中心。基础演练:1.(1)ABD,中间比边缘厚 (2)CE 中间比边缘薄 2.会聚,会聚,发散,发散 3.焦点,焦点,平行光 4.平面,凹透镜和凸透,凸透 5.A 6.AB7.89C综合应用1、.a,c,d,b,e,c 2、紫外线,互成直角的平面镜角反射器,凸透,会聚 3、4、5略6、如下图能力提升1.2题第二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课标要求:1.、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凸透镜成像规律。2、了解凸透镜的应用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基础知识1、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注意:蜡烛的焰心、透镜的光心、光屏的中心在 上。物距u像的正倒像的大小像的虚实像距v应用u2fu=2ffu2fu=fuf 是倒立、实像与正立、虚像的分界点; 是缩小像与放大像的分界点。基础演练: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时候,应先将凸透镜的光心、烛焰的中心、光屏的中心调整到_,这样才能使烛焰的像成在_. 2.将点燃的蜡烛沿凸透镜的主轴,从大于二倍焦距处逐渐向透镜移动时,在光屏上可先观察到_、_的实像,当蜡烛移到距凸透镜二倍焦距时可观察到_、_的实像,接着移动蜡烛可观察到_、_的实像,最后在光屏上观察不到像了,可在凸透镜的另一侧观察到_、_的虚像.3.凸透镜成放大实像和缩小实像的分界点是_;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是_.4.照相机、投影仪成像时,在像的位置,有光_在那里,如果将底片或屏幕放在此处,可显示出像,这样的像叫_像.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当凸透镜成实像时,在将蜡烛从远处移向凸透镜的过程中,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变_.6.照相机是根据凸透镜能成_像的光学原理制成的.照相机的调焦装置是用来调节镜头到_的距离的,当拍摄近的景物时,镜头要往前冲,离胶片_一些.光圈是用来控制进入镜头的_多少的;快门是用来控制曝光_的.7.投影仪是根据凸透镜能成_像的光学原理制成的.在投影时由于屏幕上的画面太小,同学们看不清楚,需让画面再大些,调节的方法是,向_调镜头(填“上”或“下”),同时投影仪与屏幕的距离要_.8.将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距凸透镜20 cm的纸上接到一个很小的亮斑.当将一个物体放在距这个透镜50 cm处时,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可以得到A.倒立、放大的实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实像D.正立、缩小的实像9.关于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凸透镜成虚像时,因用光屏接收不到,所以人眼也看不到B.虚像都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实像都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C.虚像总是放大的,实像有时是放大的有时是缩小的D.虚像用眼可以看到,用光屏接收不到10.将一个物体放在距凸透镜20 cm处时,用光屏可接收到一个放大的像.这个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20 cmB.10 cmC.30 cmD.15 cm11.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蜡烛到光屏的距离为60 cm,他想在光屏上成一个与蜡烛等大的像(保持蜡烛到光屏的距离不变),应选择的凸透镜是A.焦距大于30 cm的 B.焦距小于30 cm的 C.焦距等于30 cm的 D.焦距等于15 cm的12.如图327为凸透镜成像的示意图.由于不慎将透镜的上沿摔掉一块(图中阴影部分),则所成的像将图327A.像的A部分消失了 B.像的B部分消失了 C.成像的效果不受影响 D.像AB是完整的,亮度变暗综合应用1.某同学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4 cm处时,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缩小的像.这个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6 cmB.7cmC.10 cmD.20 cm2.一个人照完一张半身像后,又想照一张同样大小的全身照,摄影师应使A.照相机远离人,暗箱拉长B.照相机远离人,暗箱缩短C.照相机靠近人,暗箱拉长D.照相机不动,只调大光圈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蜡烛到光屏的距离为50 cm保持不变,某同学将一个焦距为10 cm的透镜从光屏移向蜡烛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能在屏上成一次清晰的像B.能在屏上成二次清晰的像C.能在屏上成三次清晰的像D.不能在屏上成清晰的像4.某同学先后将点燃的蜡烛放在下图所示的各点,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请你回答下列问题(1)把蜡烛放在A点,观察到的现象是_;(2)把蜡烛放在B点,观察到的现象是_;(3)把蜡烛放在C点,观察到的现象是_;(4)把蜡烛放在D点,观察到的现象是_;(5)把蜡烛放在E点,观察到的现象是_.5.图328左边的实线框内是某一物体的形状,右边4个虚线框内是供选择的物体像的形状.以下填空时,只考虑像的形状,不考虑像的大小.图328(1)在照相机的毛玻璃取景框上看到该物体的像的形状为_;(2)在平面镜中看到的该物体的像的形状为_;(3)把投影仪的反射平面镜卸掉,让物体的像成在天花板上,这时看到该物体的像的形状为_;(4)用放大镜看物体,看到的该物体的像的形状为_.6、光的世界丰富多彩,光学器件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有着广泛应用。下列说法中不符合实际的是【 】A.近视眼镜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B.照像时,被照者应站在距镜头二倍焦距以外C.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大于一倍焦距D.阳光通过凸透镜可以点燃纸屑,是利用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7、一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40cm处,则烛焰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是【 】 A.倒立缩小的实像 且倒立放大的实像 C.倒立等大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能力提升1.小明利用一未知焦距的凸透镜探究透镜的成像规律,进行了如下操作并得到了相关结论,请你将空缺部分补充完整。(1)将一束平行光射向凸透镜,得到如图11所示的光路图,则该透镜的焦距为_cm。(2)将蜡烛、透镜和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并使烛焰、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 。(3)按如图12所示的方案进行实验和观察,并将观测情况记录在下表中实验序号物距u/cm像距v/cm像的性质13015倒立、缩小的实像22516732020倒立、等大的实像415倒立、放大的实像55正立、放大的实像上表中实验序号2中像的性质为 ,实验序号4中像距为 cm。当烛焰从远处向透镜靠近时,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 (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若在光屏上得到如图12所示的图像,成像在光屏的左上角。若要通过调整透镜让像在光屏的中央,应向_(右下,左上,右上,左下)调节。2在物理实践活动中,某活动小组的同学通过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他们用了A、B两个焦距不同的透镜分别进行了若干次操作,并把实验数据及部分现象准确地记录在下表中:凸透镜焦距(cm)物到凸透镜距离(cm)像到透镜距离(cm)像的情况正、倒大、小虚、实凸透镜A142047倒立实像3026缩小4022缩小6018缩小凸透镜B162080倒立放大实像30344027缩小6022缩小请你完成上表并帮助他们分析从表中获得的信息,把能得出的探究结论填在横线上。示例:结论一:在成实像的情况下,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相同时,凸透镜的焦距越长,像到凸透镜的距离越大。结论二:在成实像的情况下, 。答案:基础知识:略基础演练1、同一高度、光屏中央2、倒立、缩小;倒立、等大;倒立、放大;正立、放大3、二倍焦距、一倍焦距4、会聚、实5、大6、.缩小,胶片,远,光量,时间7、.放大,下,增大 8、B 9、D 10、D 11、C12、D 综合运用1、A 2、B 3、B4、(1)倒立缩小实像(2)倒立等大实像(3)倒立放大实像(4)不成像(5)光屏上没像,通过透镜可看到正立方大的像5、(1)D (2)A (3)D (4)C6、C 7、A能力提升 1、(1)10(2)同一水平高度 (3) 倒立 缩小 实像 30远离右下 2、放大缩小焦距相同在成实像的情况下,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变大时,像变小。 第三节 眼睛和眼镜及显微镜和望远镜课标要求:1、了解人眼成像的原理2、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基础知识:1、近视眼看不清出 处的物体,远处物体所成的像在视网膜 ,晶状体曲度过大需戴 镜。2、远视眼看不清出 处的物体,近处物体所成的像在视网膜 ,晶状体曲度过小需戴 镜。3、显微镜由 和 组成,它们都是 镜。 4、望远镜由 和 组成,物镜使物体成 、 的实像,目镜相当于 ,成 的 像。基础演练1、_和_ 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_ 上,视网膜相当于_ 来接受物体的像。人的眼睛是靠调节晶状体的 _ 程度,改变_而获得清晰的像。2、近视眼的产生是由于晶状体_,它的折光能力 _ ,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_,而造成的。这样的眼睛应配戴 _透镜的眼镜。3、远视眼的产生是由于晶状体 _,它的折光能力 _,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 _,而造成的。这样的眼睛应配戴 _透镜的眼镜。4、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 _,物体经物镜成_ 像,这个像在经过目镜成_像。5、有一种望远镜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_附近成_目镜成_6、一个物体离我们越近,它对眼睛的_成的像就越大。7、.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_,它把来自物体的光_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_.8、.眼睛通过睫状体来改变晶状体的形状:当睫状体放松时,晶状体变得比较_,远处物体射来的光刚好_在视网膜上,就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当睫状体收缩时,晶状体变得比较_,对光的偏折能力变_,近处物体射来的光_在视网膜上,就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 9、近视眼镜镜片是一个_透镜,某同学所戴的近视眼镜镜片的焦距是0.5 m,该同学的眼镜度数是_;远视眼镜镜片是一个_透镜,某人所戴的远视眼镜镜片的焦距是0.5 m,该人的眼镜度数是_.10、.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_,靠近眼睛的是_,靠近被观察物体的是_,物体经_成一个放大的像,这个像再经_放大,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见的小物体了.11、望远镜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_附近成实象,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_,用来把这个像_.天文望远镜的物镜口径做得较大,是为了_.12、.在合适的照明情况下,正常眼睛观察近处物体最清晰而又不疲劳的距离大约是_cm;晶状体变得最扁时,能够看到的最远点在_;晶状体变得最凸时,能看清得最近点大约在离眼睛_cm处.综合应用1、我们看远处的物体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睫状体放松,晶状体变薄,来自物体的光可以会聚在视网膜上B.睫状体放松,晶状体变厚,来自物体的光可以会聚在视网膜上C.睫状体收缩,晶状体变厚,来自物体的光可以会聚在视网膜上D.睫状体收缩,晶状体变薄,来自物体的光可以会聚在视网膜上2、关于近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长时间看近处的物体,晶状体变薄,来自远处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B.长时间看近处的物体,晶状体变厚,来自远处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C.长时间看近处的物体,晶状体变薄,来自远处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后D.长时间看近处的物体,晶状体变厚,来自远处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后3、(2007河南省)如图2-3所示,冬冬在探究光的色散现象时,看到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冬冬对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思考。受此启发,在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时,冬冬想:如果分别用红光和紫光平行于同一个凸透镜的主光轴射人,红光、紫光对凸透镜的焦距是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船舶用纺织品考核试卷
- 呼伦贝尔民族风情园旅游策划及概念性规划
- 狂犬病预防知识课件
- 耕地保护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
- 初级车工考试试题及答案
- 阜阳叉车考试试题及答案
- 电工证书考试试题及答案
- 干部宪法考试试题及答案
- 父亲班会课件
- 二级司炉考试试题及答案
- DL∕T 1099-2009 防振锤技术条件和试验方法
- 2024年春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 新人教版
- CJ/T 156-2001 沟槽式管接头
-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五县联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试题
- CJJT81-2013 城镇供热直埋热水管道技术规程
- 留置导尿法操作评分标准
- 图集04S206自动喷水与水喷雾灭火设施安装
- IQC来料不合格品处理流程管理规定
- 2023年拍卖师考试真题模拟汇编(共469题)
- MOOC 引领世界的中国乒乓-西南交通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低碳示范区评价技术规范低碳景区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