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填空:时间、刊物、作者、主要内容、评价名词解释:时间、地点、人物时间开始、经过、结果、对事情的评价第一章1新青年:中国现代文学史,文化思想上最重要的刊物。1915年创刊于上海,原名青年杂志。陈独秀为主编,“五四”前后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同时进行了新文化运动和文学改革运动。创刊号发飙了敬告青年提出了民主、科学的反封建思想的革命主张。1917年初发飙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正式掀起文学革命。1918年5月,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志发表于其上,该刊还广泛翻译介绍外国文学。1920年9月,它成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机关刊物,1926年终刊。2文学改良刍议:1917年发表于新青年,是倡导文学革命的第一篇理论文章,对文学革命在理论上作出了重要贡献。提出文学改良应从“八事”入手: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文章宣扬的是一种反拟古主义的现实主义文学思想,从不同角度针砭了旧文坛的复古主义和形式主义流弊,粗浅的触及了文学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文学的社会功能、真实性与时代性等一系列“文学上根本问题,初步阐明了新闻学的要求和推行白话文的立场。3文学革命论:1917年2月发表于新青年,表明了更坚定的文学革命的立场,明确提出“三大主义”对整个封建旧文学宣战:“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从内容到形式对封建旧文学持批判否定态度,主张以革新文学作为革新政治改造社会之途。陈独秀把晚清以来的文学改革运动推向了高潮。4文学研究会:19211在北京成立,发起人有周作人、郑振铎、叶邵钧、许地山、王统照、沈雁冰等12人,主要用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创作。文学研究会主张“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届文艺为人生,成为“人生派”。阵地有改革后的小说月报和文学周报诗等。版本二:1921年1月,沈雁冰、叶绍钧、郑振铎、王统照、周作人、许地山等十二人在北京成立了文学研究会。他们以改革后的小说月报为主要阵地,同时又出版了诗月刊。他们要求文学表现人生、指导人生、对人生起作用,因而也被称为“为人生派”。后来,冰心、朱自清、庐隐、鲁彦等著名作家都成为它的会员,人数达170余人,是中国二十年代第一大规模的文学社团。5湖畔诗社:1922.3成立于杭州的新诗团体,主要成员有应修人、潘漠华、冯雪峰、汪静之等四人,他们的诗歌合集湖畔出版,并因此得名“湖畔诗人”他们写作抒情诗,但最有影响的是爱情诗,风格清新、自然、天真、率直,表现了对传统封建世俗大胆反叛的精神,艺术上也比较成熟。1923年又有合集春的歌集出版,这些事做很能唤起一代新人的纯真和热情,被朱自清称为当时“专心致志做情诗”的四个年轻人。6新月社:是五四以来最大的以探索新诗理论与新诗创作为主的文学社团。1923年始于北京,该社活动在1927年春移往上海,1933年结束,主要成员有胡适,闻一多、徐志摩、梁实秋、陈源等。他们吧晨报副刊作为阵地。后又创办诗刊周刊、新月周刊。新月社是一个涉及政治、思想、学术、文艺各领域的派别,在思想上组织上都表现了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特点。它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贡献主要在于新诗,闻一多、徐志摩等人对自由体诗出现的散文化倾向,提出新格律诗的主张,即新诗的“三美”主张。他们对于诗歌艺术的追求带有中美倾向,但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并纠正了五四以来白话新诗过于松散、随意等不足。在当时对于新诗在艺术技巧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徐志摩再别康桥、闻一多死水等是新月社的佳作。版本二:新月社成立于1923年,是五四后的一个重要的文化团体,主要成员包括胡适、梁实秋、陈西滢。因为它拥有闻一多、徐志摩等一大批有才华、有成就的诗人,又以提倡格律诗而独树一帜,形成了现代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人称“新月诗派”或“格律诗派”。起初,他们多在晨报副刊和现代评论上发表作品,1926年4月晨报副刊诗镌专栏的开辟,可以看作该诗派的正式形成,而1931年新月诗选(陈梦家编选)的出版,则可以看作该诗派的一个总结,也标志着该诗派的结束。为新月社诗歌理论作出了最重要贡献的是闻一多。他曾系统地提出了新格律诗的理论,认为诗是“做”出来的,主张戴着格律的脚镣跳舞,并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词藻)、“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第二章7问题小说:是中国现代小说发展进程中的第一个潮流,出现在1918年-1920年间,代表作家有冰心、许地山、叶绍钧、庐隐、王统照等。他们以五四新文化作为参照,重新思考社会人生问题,并通过小说的形式加以艺术的表现。文学研究会作家的“问题小说”广泛的涉及婚恋、教育、就业、家庭、妇女、儿童等问题。代表作有冰心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等,庐隐女人的心归雁等。作家们对社会弊端的敏锐感悟,是五四文学具备了强烈的启蒙色彩和理性批判精神,主要不足时急于要表达作者对现实的批判和对人生的思考,社会功利的倾斜使其不免带有观念化与抽象化的陋病,人物想象被社会问题冲淡,削弱了作品的审美价值,是一种特殊的“为人生”的文学风尚,尚未形成一个成熟的文学流派。8乡土小说:乡土小说是在1923年左右在鲁迅小说影响下,由文学研究会和未名社、语丝社一些青年作家创作的比较接近农村的文学作品,是以农村生活为题材,以农民疾苦为主要内容,形成所谓“乡土文说”。代表作家有许杰、王鲁彦、王任叔、台静农等,乡土小说是在“为人生”文学光年的前提下,写自己熟悉的生活,克服思想大于形象的通病,逐渐走向成熟的必然归趋。这些来自乡村,寓居于京沪等都市的游子,目击现代文明和宗法制农村的差异,在鲁迅改造国民性思想的启迪下,带着对故乡和童年的回忆,用隐含着乡愁的笔触,将“乡间的死生,泥土的气息,移在纸上”刚健、清新、质朴之气是创作界面目一心,又由于挟带着对各地详情民俗的及时和描写,显示了鲜明的地方色彩,从整体上呈现出比较自觉而可贵的本土化追求。在艺术上比问题小说趋于成熟,成就高些。成就:1大多注意人物和环境的关系,人物性格比较鲜明、生动、注意地方风物、风俗画的描绘;2作者们开始较为自觉的追求创作个性和艺术风格,或气魄恢弘(许杰惨雾赌徒吉顺出嫁的前夜),或朴实沉郁(台静农地之子、烛焰),或细腻简洁(彭家煌怂恿、喜讯),或于诙谐中带着冷讽(鲁彦代表作菊英的出嫁);3推动了五四新小说在写诗方向上的长足进展;4对20世纪中国文学的整体格局也有长远的影响。9浪漫抒情小说P43-45:浪漫抒情小说,不注重客观现实的再现而是力忠于自己“内心的要求”,要求自我情绪的审美表现,侧重于自我表现。浪漫抒情派小说写法很独特,带有浓厚的主观色彩,文章中充斥着作者自己内心的想法。他们笔下的形象都是五四时期带有浪漫特质和多愁善感的特点的青年,也多是自我形象文学化的表现。他们从五四个性解放与人性观出发,也受到晚明以来中国传统的个性叛逆思想的影响,力主忠于自己“内心的要求”,标举对自我情绪与性灵的审美表现,潇洒叛逆不羁,在文学上另辟蹊径,开拓出现代小说新的园地浪漫抒情小说。代表作家有郁达夫、郭沫若、倪贻德、叶灵凤、刘大杰、林如稷、陈翔鹤、胡山源等。代表作有沉沦、玄武湖之秋、东海之滨,木犀、音乐会小曲、处女的梦。弥洒社和浅草社、沉钟社、都是典型的五四青年文学社团,在艺术倾向上与前期创造社相呼应,为20年代浪漫抒情文学推波助澜。以郁达夫为代表的浪漫抒情派小说,在艺术表现上有一些共同的美学特征,形成了独特的小说文体,为中国现代小说提供了崭新的写法。第三章第四章11人生派诗P81:文学研究会以诗、小说月报、文学周报等为阵地,聚集了一个风格相近的诗人群,致力于新诗探索。1922年6月,朱自清、俞平伯、周作人、刘延陵、叶绍钧、郑振铎等8位是人出版了诗合集雪朝,它反映了文学研究会诗歌创作的基本特点。文学研究会的诗人承袭了初期白话诗人关注现实、表同情于下层平民的写实主义精神,反对贵族文学,提出了“血和泪的文学”的口号,直面普通民众的不幸人生。诗歌真正做到了“为人生”。通过表现自我而表现人生的,真正开创了新诗的现实主义传统。12浪漫派诗P81-82:20年代初,创造社诗人郭沫若、田汉、成仿吾、郑伯奇等人,接受拜伦、雪莱、海涅、歌德、等西方浪漫主义诗人的影响,强调诗歌创作的灵感、激情与想象,主张诗歌形式“绝端的自由”,由此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现代浪漫主义诗学体系,创作了大量的现代浪漫主义诗歌。浪漫派的作品主要发表在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上,代表诗人是郭沫若,代表作是其诗集女神。创造社浪漫诗歌的精魂是破旧立新,中心内容是表现自我,诗体特征是“绝端的自由”,它们真正表现了狂飙突进的五四时代精神。13小诗派:1921-1923年,诗坛形成“小诗”,是20年代的一个新诗流派,代表作家有冰心,宗白华,代表作繁星、春水。主要受泰戈尔飞鸟集影响,多以一至四行的体式书写个人的即时感兴,表达作者零碎的思想,“小诗派”的出现使初期白话诗颇为直率的说理倾向有所改变,打破了“胡适体”白话滞步不前的局面。“小诗”篇幅过短,容量小,不足以表现繁复深刻的思想与情绪,所以1925年以后,“小诗”创作潮流就逐渐消歇了。14湖畔诗派P82-83:1922年4月,潘漠华、应修人、冯雪峰、汪静之四人在杭州组成现代第一个专门的诗社:“湖畔诗社”,同时还自己出版了诗合集湖畔、春的歌集和汪静之的诗集蕙的风等。他们致力于诗歌创作,被称为湖畔诗派。他们被称为“真正专心致志做情诗”,1922年8月,汪静之出版蕙的风被看作是现代第一部爱情诗集,因其在爱情表现上的大胆而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他们的作品主要写爱情,爱情诗是他们对于中国诗歌的主要贡献。1925年五卅后湖畔诗派基本停止了活动。15新月诗派P83-84:1926年4月1日,由徐志摩主编的晨报副刊 诗镌的创刊,标志着“新格律诗”运动的开始,也标志着前期新月诗派的正式形成,主要诗人有徐志摩、闻一多、朱湘、孙大雨、刘梦苇、林徽因、卞之琳等。新月诗派反对感伤主义、反对放纵,主张理性和节制;在艺术上要求艺术的“和谐”、“均齐”,强调诗人戴着镣铐跳舞,追求诗歌的格律,倾向于古典主义;为建立新诗的形式规范,闻一多提出了“三美”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主张,他们尝试了现代叙述诗戏剧独白体、无韵体、十四行等多种体式。 16早期象征诗派P84-85:是指1925年11月出版的李金发第一部的诗集微雨为起点的,活跃在20年代中后期的诗派。20年代象征诗派的重要诗人有李金发、王独清、穆木天、冯乃超等。中国初期象征诗派追求诗歌的音乐性和意象的内涵的丰富性,讲求感官的享受与刺激,重视刹那间的幻觉,使得诗歌的本体语言与散文的语言有了清楚明白的区别。李金发除诗集微雨外,还有为幸福而歌(1926)、食客与凶年(1927)。李金发诗歌的思想内容:歌咏爱情、礼赞自然、描摹异国风情;诗人内心的苦闷、惆怅,现实与理想的矛盾冲突;历史剧变种的社会现实给予部分知识青年的负面影响。李金发诗的艺术特色和缺失:意象营构、象征、暗示手法、奇特的观念联络、跳跃、空白的词语组合;喜欢在诗中大量夹带文言叹词助词,显得半文不白;“食洋不化”;颓废、绝望情调有一定消极影响。王独清的诗集圣母像前(1927)、穆木天的诗集旅心(1927)冯乃超的诗集红纱灯(1928)等,追求声音的朦胧和颜色的朦胧,以音乐美、形式美作为情绪和心灵的形式。17早期无产阶级革命诗歌P85-86:1923年,共产党员邓中夏提出新诗人“须多做能表现民族伟大精神的作品”,“须多作描写社会实际生活的作品”;主张“文体务求壮伟,气势务求磅礴,造意务求深刻,遣词务求警动”。代表人物蒋光慈在1925年1月,出版新梦,是现代文学史最早出现的“无产阶级诗歌”,是诗人留俄三年的精神记录,主要歌颂俄国的十月革命;1927年出版的诗集哀中国,其中大多是政治抒情诗,具有豪放的气势和强烈的政治鼓动性。作品都渗透着“我”特有的感受和体验,虽然情感尚未能内在的诗化,但表现角度与手法却较丰富。早期无产阶级革命诗歌体现了新诗的另一发展走向。第五章18“爱美剧”P100 :中国五四运动后兴起的非职业戏剧运动,简称爱美剧。“爱美剧”系英文Amateur的音译,意为业余的,“爱美剧”指业余演剧。1921年1月,汪优游在“五四”新思潮推动下,针对文明戏商业化的弊端,首次提出脱离资本家的束缚、仿西洋组织一个非营业性质的独立剧团的设想,并与陈大悲、沈雁冰、郑振铎、路冰心、徐半梅、张静庐等13人成立了民众戏剧社,不久陈大悲著爱美的戏剧,遂在社会上引起热烈反响,于是爱美的戏剧迅速取代已经没落的文明戏,成为20年代初期中国话剧活动的主流。爱美的戏剧运动以学生为主体,中心在北京、上海。它是现代话剧在中国舞台上最初的尝试,在批判文明戏的基础上,介绍西方戏剧的学说与方法,对中国话剧进行了革新。因而是文明向现代话剧过度的产物,从理论上是新的戏剧观念进一步完善、具体化,主张“教化的娱乐”等等。19民众戏剧社P100-101:“五四”以后第一个新的戏剧团体,1921年3月在上海成立。发起者为沈雁冰、郑振铎、熊佛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眼底病学黄斑变性病变分级诊断标准模拟考试卷答案及解析
- 2025年公共卫生专业传染病控制策略分析考核试卷答案及解析
- 2025年微生物学细菌培养鉴定技能检测试卷答案及解析
- 2025鄂尔多斯市林业和草原局所属事业单位引进高层次人才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名校卷)
- 2025北京市环科院编制外人员招聘6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夺冠系列)
- 2025江西省中医医学中心高层次人才招聘130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必刷)
- 2025年法医学常见法医鉴定程序模拟考试卷答案及解析
- 2025年儿科常见疾病诊断与护理考试模拟试卷答案及解析
- 2025年口腔颌面修复技术实操模拟考试答案及解析
- 2025年疼痛科疼痛评估与镇痛技术试卷答案及解析
- Unit+2+短语背诵版 高中英语北师大版(2019)必修第一册
- 高中政治课程标准解读
- 质量月报范本
- FZ/T 52051-2018低熔点聚酯(LMPET)/聚酯(PET)复合短纤维
- 【精品】2020年职业病诊断医师资格培训考试题
- 派车单(标准样本)
- 广东省建筑施工安全管理资料统一用表2021年版(原文格式版)
- 浦东机场手册
- JGJ保温防火复合板应用技术
- 幼儿园绘本:《闪闪的红星》 红色故事
- 山区二级公路施工组织设计(共60页)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