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徽饶古道 “县志”取山海经云:此道接岭处、壵(尧)山也。经连吴、楚,纬接饶、徽。二百里曲径衔通天下。 自商周以来,此道已三千八百岁矣。踏绿疏红,追昔抚今。秦汉之初,番君芮公居此为民请命揭竿而起、沿径匝途而战。太史公评云:“南游勒石,东瞰浮梁。”彰显事迹,古道不寂。徽商闻声而来,夹道于坍岫亭塮创业;名士倜傥风流、迢递于鸣泉飞瀑吟句。四海绵历,万国客来。浮瑶仙芝、乘千古绝唱博芳菲瑕内;景德陶艺、为中华文明添锦绣篇章。 幽幽道上,徽赣文化融合交汇;重重福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林之海,茶之乡,瓷之源,名载史册。 古道德馨,功在岁月。今人世纪如歌,高唱迭和。征尘无甲子,五华送霞烟。山高水长,临此古道者莫不激扬胸臆。 乙酉年仲春,云峰。 徽饶古道文中的几个历史典故日期:2005-5-13 11:22:00来源:景德镇在线作者:云峰点击: 徽饶古道刊出后,网友们来帖子说对文中的几个历史典故不很熟悉,要求点明出处。借此机会,我要谢谢各位朋友们,谢谢大家一直关注旅游频道“瓷都韵事”。 1,“尧(壵)山”名称的来由 五股尖(五华山)在最早传世的山海经中,被称之为“壵”山。在汉代整理发现的版本中,被注为“大尧之山”。 “壵”字与尧字读音同,在春秋战国时代的地舆图上,五华山标识为“壵”山。“壵”山山脉及其丘陵盆地连绵起伏很广,五千年来,生活着古番族人。在商周时代,这里称“番”。意味着,是进入农耕文明的少数民族地区。 “壵”字,是三个“土”字的叠字。现存的书法作品中出现“壵”字,最早的字型是在马王堆一号墓出土文物的竹简中。第二个我所看到的就是曹全碑,此碑现存在西安碑林。东汉灵帝中平二年(公元185年)时,王敞等人在镌立的汉颌阳令曹全碑文中,记载了曹全功绩时,五华山仍然称为“壵”。曹全,古番地区人氏。这两种出现形式,均为隶书字体。第三次看到的,是在明代文征明的书法作品中,这次是行书字体。(请见中华书法大辞典) 在反映中国历史时期连续变化的“地理信息库”中,“壵”字专指五华山几乎已成为定论。现在在浮梁县的瑶里镇,当地人用这个字作广告宣传当地的历史文化久远,但作商店名称是不合适的。因为“壵”字不属于国务院规定的简化汉字,现有也很少用,一般字典还查不出来,一些电脑汉字输入技术中也不支持这个字。 太史公是指汉代著名的历史家、文学家司马迁。 史记秦始皇本纪第六在评述秦始皇时说:“六国陵替,二周沦亡。并一天下,号为始皇。阿房云构,金狄成行。南游勒石,东瞰浮梁。滈池见遗,沙丘告丧。”其中“东瞰浮梁”在六个名词句子的排列中,浮梁是地名词已是无疑的了。 有朋友说“浮梁”地名词的出现,是唐朝天宝元年以后的事。缘自:浮梁置县,都说是唐高祖李渊的武德四年(公元621年,辛巳年初夏)开始。至天宝 元年(公元742 年、壬午年仲春)由唐玄宗李隆基更名“浮梁”。实际上在汉代以前,这个地方就叫浮梁,属番地。 司马迁在写史记之前为了积累素材,曾在二十一岁时“困鄱薛彭城,过梁楚以归”(见史记第130卷自述)。出自对吴芮的敬仰,他曾到吴芮生活战斗过的地方、包括古番之地(浮梁)考察风俗,采集传说。最早的史记有吴芮传,是独立成篇的。随着历史风风雨雨的灾难,原文散失不少,我们现在看到的史记,大约是由唐代人整理的,并不完整。东汉时代著名历史家班固著汉书,沿袭采用司马迁的说法,其妹妹班昭对很多说法存疑,沿着司马迁走过的路也到了浮梁,当然,班昭另一个目的是来看看其亡夫曹世叔的老家。班固死得较早,基本上,汉书是其妹妹班昭整理完成的。基本上,我们手头最早有关吴芮的史料,多数是从汉书中发现的。这就是“彰显事迹,古道不寂”句子的来由。从司马迁、班昭留下的文章和诗篇中看出,他们都到过浮梁,据到目前阅读的史料,在中华文、史坛有影响很大的有一百多位名人曾来过这里,有关对这方面的研究心得,将于年底整理完毕发表。 吴芮是浮梁东北乡瑶里人,这是很多历史文献资料中支持的说法。去年千年华诞外地电视台采访一位景德镇的某位先生后,在闲聊时问他吴芮这个历史人物时,他说吴芮不是景德镇人。因奉命作陪,我当时感到好笑也不好说什么。后来在宾馆休息时、我向这位电视台编辑朋友介绍了吴芮是浮梁人的历史,希望有机会能将吴芮搬上荧屏,作一个专题节目。这位编辑听了我的介绍,回去后在网上查阅了相关文章,在今年电话贺年时说,吴芮是一个可以值得表现的历史人物. “征尘无甲子,五华送霞烟”一句,是指抗日战争时代的1941年赣东北大战,在浮梁东北部、北部地区至上饶一线,中日双方十数万军队在此奋战十一天,以日军惨败而结束,日本人始终未能如愿进入景德镇一步。相关历史故事,我将于庆祝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纪念日发表系列文章,介绍浮梁儿女在抗日战争中作出的贡献与事迹。当然是过去没有发表过的文字和图片,以此纪念长眠在古道上的英烈们。 四,“古道德馨,功在岁月”一句。 古道羊肠九曲蜿蜒在五华山,并通衢广陌于天下。 从空中看五华山,她就象一颗五角星,镶嵌在美丽的赣东北。山有五脉,在地面上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看山,都是三座山,“壵”字极为形象地表达了山的丽容。从地球上有人类以来,人们就在这里休养生息,在长期的生存实践中,创造出灿烂的文明。其中之一,就是瑶山文化。 浮梁,是最早进入华夏文明社会的地区之一。今天所拥有的哲学、科学、文学、艺术等方面的丰富知识,无不源自于古典文明。而瑶山文化的最大特征,就是讲求“天人合一”与五行之机理。 在古代,人们运用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来看待大自然现象和变化的机理。在临近五华山最高峰处,有一个名称叫仰天台的地方,古人在此研究五行之术。五行和谐,人们生活才平安和谐。因此,积极推崇“五德”。 邹衍(约公元前305年公元前240年),是公元前三世纪的地理和历史家,也是思想家。他到过浮梁,对世外桃源的浮梁的人文地理,对当地人“重德”(重视文化价值)赞叹不已。邹衍以阴阳家的眼光,以辩证的思维看待与分析浮梁的政治、经济、教育、军事与文化各方面的成果,惊叹地发出“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的声音。他在五华山看到,这里有有两条大江的源头,一条向北是新安江,一条向南注入昌江。山的五脉分司“金”“木”“水”“火”“土”五个属性。他对当地人独出心裁的数术发生浓厚兴趣,一切讲求和谐,善于发现影响不平衡与不稳定的因素,进而在运作中改变它。认为这时候的浮梁,无论是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均有完整的建树。 秦王朝之所以知道番地,就是这位先生在咸阳讲学时说的。周重火德,秦重水德,五德之数周而复始,而古番百越之地,五德具聚,只可和之,不可征之,就是出自这位老先生之口(见邹子)。 公元前二二一年,秦始皇(公元前246210年)征服六国,建立起统一中国古代列国的秦帝国 。而大秦版图的四分之一,是浮梁人吴芮统治的长江以南百越地区。对于一个高度中央集权的统治者秦始皇,一生没有封过任何人为王为君,唯有吴芮的头衔是“番君”。 在阅读浮梁历史时,我们注意到重商经济最为开放的元代和“永乐盛世”的明代。 在八百一十年前,元代的统治者忽必烈下令将浮梁由县级升为州级,同时,浮梁历史上史料最完整的浮梁志修缮完稿(近一百卷国内无存,散佚,在海外有零星残本)。应该说,浮梁瓷文化、茶文化的勃兴是从元代开始的。在这条古道上,来了多少中外商人,运走了多少浮梁名茶,如:仙芝、嫩蕊等名品,从这里送走了多少青花名瓷。这两类新产品,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招商盛典发言稿
- 化学巅峰对决课件
- 二零二五年酒店客房预订协议价格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夜间守护工作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智能制造定向增发股份认购协议书
- 2025版生物质发电厂钢筋工施工承包协议
- 二零二五年出口货物航空运输保险条款及投保单
- 二零二五年度保洁设备采购与清洁环保服务合同
- 2025版汽车新能源技术研究与应用加盟合同范本
- 高三试卷:浙江省台州市2025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评估(全科)台州一模数学试卷及答案
- GB/T 13477.10-2017建筑密封材料试验方法第10部分:定伸粘结性的测定
- 国网十八项重大反措试题库完整
- 新版食品安全法前后对比-讲义课件
- 《政治经济学》(全套课件)
- 武汉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课程教学大纲
- 应急疏散培训试题
- 公司义务消防员培训记录表
- 大海(张雨生)原版五线谱钢琴谱正谱乐谱
- 新旧西藏的对比(分析“西藏”)共22张课件
- 铝模板施工工艺标准
- 采购与供应管理(二)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