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菩萨的来历和性别.doc_第1页
观世音菩萨的来历和性别.doc_第2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观世音菩萨的来历和性别作者:智淼 最近得到一本观音菩萨全传的书,书里的观音菩萨完全是女性形象,但是据我所知观音菩萨在传入中国前应该是男性的身份。由此我查阅了一些资料以便和大家一同研究。 观世音菩萨应该是在东汉末年传入中国,在东汉末年支曜译的成具光明经中已提及观世音的名号,但当时社会上尚未产生对观世音的信仰。观世音信仰的形成是佛教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德国学者奥登堡(Hermann Oldenberg)据印度坎达拉佛像研究,认为观音信仰应出现于公元前后;一般则以为应在公元一世纪末,至迟在公元二世纪初。晋法显佛国记记载摩头 罗国(今印度北方邦马土腊Mattra西南五里处的马霍里Maholi)的摩诃衍人供养观世音,据考应在公元12世纪”。 在古印度佛教雕塑和我国早期观音造像中,其都是男性,并且嘴唇上还长着两撇漂亮的小胡子。 华严经称善财童子到普陀山参拜观音时,“见岩谷林中金刚石上,有勇猛丈夫”,必然是男性。悲华经上说:“有转轮圣王,名无诤念。王有四子,第一太 子名不眴,即观世音菩萨;第二王子名尼摩,即大势至菩萨;第三王子名王象,即文殊菩萨;第四子名泯图,即普贤菩萨。”王子,自然是男性。 南北朝后期,我国才出现了女性观音像,盛行刚在唐朝以后,北齐书徐之才传中记载道:“武成酒色过度,恍惚不恒,曾病发,自云初见空中有五色物,稍近,变成一美妇人,去地数丈,亭亭而立,食顷,变为观世音。”可见,美妇观音的形象在当时已经流传久远了。 至于观世音菩萨在此世界多现女身道理于佛教在中国社会普及后女信徒的增加等,及观音菩萨宣扬的救苦救难的精神与中国儒家所谓的仁义精神有关系。 女相只是观世音随类应化的示现,而不是真正的性别,所以真正的佛教信徒不必拘泥于性别本身。 我查看来一些典籍,其中有一种说法是:观音菩萨最初的原型是印度婆罗门教中一对孪生马驹,又称谓印度双马神童,象征着慈悲和善良,能让盲人复明,不孕者甚子,公牛产奶、朽木开花。它们在古印度受到广泛信奉。佛教产生以后,神马驹渐次成为一位慈眉善目的菩萨,叫“马头观世音”,形象依旧是一匹小马驹,以后它又被人格化,塑造为男人身,于是观世音菩萨一跃而变为一位威猛伟丈夫。在佛教密宗至今还有一位马头观音,又叫马头明王,造型愤怒威猛,头有四面,分别为菩萨面、大怒黑色面、大笑颜面,顶上是碧马头。 又有一种说法,观世音菩萨在印度原本是男性,根据刘宋昙无谶译悲华经卷二大施品认为观世音在成菩萨前是一 位太子:“时王千子,第一太子名曰不眴,终竟三月供养如来及比丘僧”。2(卷三P176)不眴,即观世音。他和弟弟尼摩一起随同父亲转轮圣王皈依佛门修行。他的行动比思想要快。观世音菩萨又名观自在、观音。苦海无边,一切众生因无明要遭受悲苦,产生诸多烦恼。观世音就是细心地、深入地观察,寻找世界上一切苦难的呼救声音,世界上有情众生,遇到灾难,只要诚心诚意地称念观世音名号,“菩萨即时观其音声”,观世音就会应声而至,救呼号者脱离苦难。观世音的名号因此而来。“观音”的由来是因为唐朝时期要避讳唐太宗李世民的名字,便省去一个“世”字,略称“观音”。不过这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佛经所传的观世音,多依据印度的传说。 也有的佛经把观音菩萨说成是莲花化生的,如 刘宋昙无竭译观世音授记经: 昔金光狮子游戏如来国,彼国中无有女人,王名威德,于园中入三昧,左右二莲花化生二子,左名宝意,即是观世音,右名宝尚,即是行大势。2(卷十二P356) 中国净土宗流传开以后,极乐世界的第二大神观音菩萨受到广泛崇敬。为了满足世俗的需要,观世音逐渐由男变女,成为一位大慈大悲的女菩萨。 在传入中国早期阶段,观世音在信众的眼里还是男身。我们从敦煌石窟中的北魏、唐朝的观世音造像中可以看出,特别明显的标志就是唇上的一撇小胡子。他在中国的由男而女是一个逐渐的过程。入唐以后观音像的脸庞渐渐地趋向丰腴圆润,而后则脸型更加俏丽,双眉细长,黑发披拂。这一点与唐代女子以肥为美相符。盛唐时期,观音像的着装似为透明轻薄,呈现出荣华贵重,这与但是的女子美感的特点是一样的。到了宋代观音像才完全变成了女相。宋朝僧人寿涯禅师曾用“金荫西裙”来描述观音的服饰。而明代吴承恩笔下的“眉如小月,服似双星。玉面天生喜,朱唇一点红”的“女真人”观世音,乃是唐以后特别是元明之际的一尊中国佛教女菩萨和典型的中国淑女形象。南怀瑾先生认为:观世音菩萨慈悲为怀的精神,与中华民族素以仁义存心的教化相融会,已成为家喻户晓,男女老幼无所不知的人生守则;以慈悲的心肠而济世利物,以牺牲小我而成全大我的怀抱救苦救难,因而成为中华民族的中心思想。 按佛教说法,观世音有33化身,其中即有一些女身,以后观世音不再亦男亦女,而固定为一女性菩萨,这一改变深受俗众欢迎。观世音传入中国以后,逐渐被彻底汉化,她的国籍、民族,以至性别,全都按照中国人的意愿脱胎换骨了。观世音甚至被附会为汉家的公主,把她说成是楚庄王(妙庄王)的三女儿妙音。 观世音所住的普陀山,据说本在印度的海岛上。距中国太遥远,中国佛教徒想去朝拜很是不易,于是舍远就近,在中国替观音寻觅了一处道场,这就是浙江舟山群岛的梅岑岛。梅岑岛风景旖旎,被誉为“海上第一名山”。 相传唐时有个印度僧人有岛上的潮音石洞焚烧十指,礼拜观音,洞内忽放异彩,观音感召现身。于是这里被传为观音显圣地。以后日本僧人从五台山迎奉了一尊观音像回国,途经这里时,突遇风暴,船不能行。他们认定这是观音菩萨不愿东去,遂把像留在岛上,人们便依此建了一座“不肯去观音院”。 宋代,神宗皇帝下令在岛上建“宝陀观音寺”(就是今天的普济寺),把观音作为主神供奉,观音道场正式形成。此后,梅岑山便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