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排头风景区讲解词.doc_第1页
横排头风景区讲解词.doc_第2页
横排头风景区讲解词.doc_第3页
横排头风景区讲解词.doc_第4页
横排头风景区讲解词.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横 排 头 风 景 区讲解词裕安区旅游局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来到横排头风景区参观游览!横排头风景区位于六安市裕安区境内,距六安市区20公里,是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景区规划面积60平方公里,主要由三种资源类型构成,一是水利工程景观,二是以丰源湖为核心的生态景观,三是红色旅游资源。主要景点有横排头水利枢纽工程、河滩湿地、丰源湖、苏家埠战役纪念园、水利博物馆、十万白鹭园、情人岛、龙王寺等。水利景观、生态湿地、红色遗址、千年古刹集于一体,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光英盛赞其为“横排仙境”。独特的人文景观和优美的自然风光一定会让您移步换景,流连忘返,祝您游得愉快,玩得开心!来到横排头,首先看到的正门别具特色,它的整体造型是一个汉字“丰”,象征着横排头及上游的水是下游几百万人口和一千多万亩农田的丰收之源,旁边是不停旋转的“古代”水车,它是一种古老的提灌设施,凝聚了劳动人民的智慧,象征着时来运转、万物轮回、生生不息。横排头水利枢纽工程自正门向南,一边是林荫大道,一边是清澈见底的淠河总干渠。船闸、土坝、进水闸、冲砂闸、溢流坝依次排开,它们连成一体犹如一把锋利的长剑,将淠河拦腰截断。要了解横排头枢纽工程,就不能不说到淠史杭灌区。淠史杭是新中国建设的第一个大型人工灌区,是世界七大人工灌区之一,号称“现代都江堰”。工程兴建于1958年,主要由上游的佛子岭、磨子潭、响洪甸、梅山、龙河口、白莲崖六大水库以及淠河、史河、杭埠河三大干渠构成。它地跨安徽、河南两省,占地面积13130平方公里。劳动人民为兴建此项工程所挖、所炸、所搬走的土石方,如果筑起1米见方的长堤,足可环绕地球20多圈!淠史杭灌区引佛子岭、梅山、响洪甸、磨子潭、龙河口、白莲崖六大水库及区间来水,在江淮之间的千里岗恋上,交织成密密的水网,可灌溉皖豫两省13个县市区的1100万亩农田。宏伟的工程,带来了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正是因为有了淠史杭灌区的水利基础设施作保障,安徽中西部地区的社会、经济才得以长足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才得以逐步提高。因此,我国著名诗人郭沫若,曾经在淠史杭颂这首诗歌中由衷地赞颂道“排沙柝水分清浊,喜见源头造海洋。河道提高三十米,山岗增产万斤粮。倒虹吸下渠交织,切道崖头电发光。汽艇航行风浩荡,人民力量不寻常。”淠史杭工程发挥灌溉作用的关键,是兴建渠首枢纽工程,抬高水位,逼水上岗。而横排头是兴建最早的一处,另两处分别位于金寨的红石嘴和舒城的龙河口。横排头枢纽工程由进水闸、冲沙闸、船闸和溢流坝和非溢流坝构成。淠河干渠兴修之前,这里的水运很发达,人员和商贸流通主要是通过自然形成的淠河,因地势、水流作用,船只、竹排每行到此处时,便自然形成横放之势,故而得名“横排头”。进水闸是该工程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担负着下游上千万亩农田灌溉以及合肥、六安两市的工业用水、城镇居民生活用水和水力发电任务。该闸最大设计流量为300m3/s,灌溉高峰期为每年的59月,全年过水量20亿立方米。进水闸顶,镌刻着“丰收之源”四个金色的大字。这是刘伯承元帅1964年5月视察这座枢纽工程时手书的。刘伯承元帅、罗荣恒元帅和徐海东大将,都是我们皖西人民的女婿。“丰收之源”,是刘帅对横排头枢纽工程的真诚赞美。进水闸的西侧是冲砂闸,主要作用是利用水流动力带走进水闸前淤积的泥砂,从而保证进水闸断面符合引水条件,最大设计流量320 m3/s。由这里放眼西望,冲砂闸的西侧是长达数百米的短瀑长练,丰水季节流银泻玉进入淠河故道,那便是溢流坝。其主要作用是抬高库区水位,满足灌溉引水条件,同时将上游多余的水下泄至老淠河。溢流坝的下游是大片的河滩湿地,牛羊成群、炊烟袅袅,丰水季节,上游湖水通过这里缓缓下泄,到正阳关流入淮河。丰源湖由进水闸向东南步行数十米便来到一个独立的岛屿“白鹭洲”,因这里原先松林茂盛常有白鹭云集故而得名,又名“土坝”,其主要作用是拦截上游来水,它是横排头枢纽工程的一部分。大家眼前这片广阔的水面就是丰源湖,它是通过抬高上游佛子岭、磨子潭和响洪甸、白莲崖四大水库发电后的尾水和区间来水,形成一个面积达125公顷的浩浩渺渺的湖泊,湖水通过进水闸,进入淠河总干渠,逼水上岗,沿途提供生产生活用水。丰源湖的源头有两支:东源来自霍山的磨子潭、佛子岭、白莲崖三大水库,上有大别山的最高峰白马尖,西源来自金寨的响洪甸水库,上有天堂寨,千山万岭的水流汇入,然后继续东流。淠河东西两源的上游,森林覆益率达90%,山高林密,繁花似锦,不仅水流清澄,而且含有数十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汇合到丰源湖后,形成一个独特的生态环境,树高林茂、湖水洁净、鱼虾丰富、鸟类纷飞。丰源湖的水继续北流、东流,为六安、合肥等城镇提供工农业用水和生活用水。丰源湖集湖光山色于一体,湖面如镜,波光潋滟,群山、绿树、清流、古寺相映成趣,湖汊、港湾似断似续、扑朔迷离,远眺十里赵苏长堤,或乘一叶小舟登上情人岛,享受二人世界,一切都显得那么自然、朴素、幽静,令人心旷神怡。淠史杭工程纪念广场为了纪念淠史杭工程的建设者,2008年10月,值淠史杭工程建设50周年,兴建了淠史杭工程纪念广场。“淠史杭工程纪念碑”八个镏金大字由我国著名书法家刘子善书写,纪念碑整体造型犹如一艘乘风远航的帆船,象征淠史杭灌区事业乘风破浪、一帆风顺。纪念碑的北面雕刻展现的是当年火热而艰苦的建设场景,南面雕刻展现的是淠史杭工程建成后取得的综合效益,纪念碑正面碑记由茅盾文学奖获得者、著名军旅作家徐贵祥撰写。淠史杭功臣陵园穿过纪念广场,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来缅怀这几位建设淠史杭工程的领导者,他们是赵子厚、郑象生、魏胜德等。这座半身石雕像就是当年淠史杭工程的总指挥赵子厚。他们为淠史杭水利事业呕心沥血、鞠躬尽瘁,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紧挨着功臣墓的南面有一棵石榴树,当年赵子厚随团考察都江堰水利工程,途经西安秦始皇陵摘得一颗石榴,回来后把石榴籽撒在安徽省政府大院,来年长出满院的石榴树,赵子厚夫妇从中剪出一支带到这里,如今这棵树盘根虬枝,古态苍苍,虽历经半个多世纪的风霜雨打甚至湖水的长期浸泡,周边草木早已枯死,而这棵树却能在每年的金秋时分结出火红的石榴,当地人都说这棵树特别有灵气。淠史杭水利博物馆在淠史杭工程纪念园与清源楼之间,有一座晃桥相连,桥穿湖而过,站在桥上自然别有一番景致。眼前这座酷似黄鹤楼的建筑就是清源楼,“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为纪念淠史杭工程的建设者,当地政府于1997在此兴建了清源楼,并把1至5楼用作淠史杭水利博物馆。1层展示建国以来皖西地区兴建的主要水利工程,2层以三维动画和动态模型演示淠史杭工程,3层展示皖西地区古代治水经历,4层展示建国以来三次治淮高潮,5层为饮水思源游客互动区。苏家埠战役纪念园出清源楼,向南200米就到了苏家埠战役纪念园,它是全国第二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横排头景区不仅有迷人的自然风光,更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三位人物、一次事件”。第一位人物是许继慎。1923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5月考入黄埔军校第1期。1930年3月任中国工农红军第1军军长(直属中央军委)、中共鄂豫皖边区特委委员,参加过东征、北伐,领导整编鄂东北、豫东南、皖西根据地红军,创建了红1军。1931年11月被张国焘以“肃反”之名错杀于河南省光山县新集,年仅30岁。1945年党的“七大”为其平反昭雪,恢复党籍,追认为革命烈士。1988年被确定为中国无产阶级军事家。2009年9月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第二位是红军战士、刘伯承元帅夫人汪荣华。她1931年5月参加红军,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与刘伯承元帅结为伉俪;全国第五、第六届政协委员;1985年12月离休、享受正军职待遇。2008年5月2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70岁的汪荣华关注家乡建设,心系父老乡亲,她多方筹资60万元修建了独山大桥,不仅改善了家乡交通况状,而且促进了老区经济发展。2005年9月3日,百年不遇的洪灾冲毁了郝家集汪老的故居,市区乡三级政府计划给洪水浸泡倒塌的故居予以修复,裕安区就此事请示汪老,她听取汇报后,态度鲜明的说:“感谢家乡政府的一片心意,我的故居是老房子,水泡倒塌就不要维修了,但一定要把有限的资金用在老百姓倒塌房屋的维修上”2006年秋,89岁高龄的汪老,为了不给地方政府添麻烦,她坐着轮椅,在部队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回到了她阔别已久的家乡郝家集,在看望乡亲和倒塌的故居后,来到六安市城区南门市场,选购了一些家乡的咸货,当工作人员提出付款时,她坚决不同意汪老回到京城后,家乡各级政府才知道她回来了!这也是汪老去逝前最后一次回家乡。此外,汪老和刘帅严格要求自已的子女,长期共同形成的“帅门家风”是老区人民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第三位是红军战士、徐海东大将夫人周东屏她1931年参加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建国后,任中央军委办公厅秘书。1960年被授予上校军衔。1978年被选为全国第五届政协委员。1997年7月1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0岁。周东屏,原名周少兰。1934年11月长征出发前,部队决定遣散她们。她与另外6名女战士抱头痛哭。正巧红25军军长徐海东路过这里,问她们为什么哭鼻子。一位娇小清秀的女战士抹泪恳求留下她们。这位勇敢的女战士就是周少兰。徐军长被打动了,决定让她们继续跟着部队走进入陕南后,徐海东在战斗中负了重伤,子弹从左眼打进、后颈飞出。医生除了用盐水洗伤口、用绷带包扎之外,再也没有其他办法。部队派周少兰护理徐海东,她日夜守在昏迷的徐海东身边,将炭火烧旺,换绷带,擦伤口,用嘴吸出他噪子里的痰。一天、两天就在人们失望的时候,徐海东睁开了双眼。看到徐海东醒来,周少兰的眼泪一下子流了下来。她说:“首长五天五夜不省人事,把人都急死了!”徐海东却扬扬嘴角,笑说:“我倒是睡了个好觉。”由于身体虚弱,加上队伍经常转移,徐海东伤口愈合很慢,他的心情很不好,经常莫名其妙发脾气,吓得医生与警卫员只好远远躲开。周少兰却不慌不忙地来劝慰他。徐海东虎脾气逐渐平息了下来。渐渐的,徐海东也感到离不开周少兰了。到了陕北,他们结婚了。在徐海东的要求下,周少兰改名为周东屏,意为“徐海东的屏障”。一个驰聘沙场、出生入死的大将军,竟然要求娇小柔弱的妻子做自已的屏障!也许他们并没有刻意塑造爱情典范,却以真诚的行动恪守了爱情的诺言。“一次事件”就是著名的苏家埠战役。1932年3月国民党计划对鄂豫皖根据地进行第三次“围剿”,徐向前率红四方面军主力由豫西东进击敌,以“围点打援”的战术,短短三日,就分割包围了青山店、苏家埠、韩摆渡,并在六安以南、霍山以北设重点打援。历经48个日日夜夜,取得了鄂豫皖苏区红军历史上最大的一次胜利,彻底粉碎了蒋介石对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第三次“围剿”。这次战役被收入国防大学和美国西点军校教学案例。苏家埠战役总指挥部和前线指挥部旧址在距此3公里的苏埠镇,为了纪念这次战役以及徐向前元帅对这次战役立下的不朽功勋,在此新建了徐向前元帅铜像广场和苏家埠战役陈列馆。站在这里,不由得让我们想起当年的徐帅在这里运筹帷幄、横刀立马、冲向敌阵的雄姿;不由得让我们想起48个日日夜夜、数千公里的风雨兼程、水乳交融的军民关系、惊天动地的历史转折。铜像下方的碑记由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题写。苏家埠战役陈列馆苏家埠战役陈列馆原址在苏埠镇,此馆为仿建,于2009年7月动工,历时一年于2010年8月1日正式对外展出。建筑风格采用清朝中晚期大别山民居特色和徽派风格,分为前、后两个展厅,前厅展示48天大战的战前形势、战略决策和战役经过,后厅用沙盘形式展示三次“打援”的经过及显赫战果。馆名由徐向前元帅亲手题写。下面我们就逐一参观,领略战役的全过程。陈列馆的东面是苏家埠战役纪念碑。48组台阶象征着苏家埠48天大战,纪念碑高19.32米,象征着苏家埠战役发生在1932年,在此既可寄托哀思之情,又可饱览湖光山色。龙王寺由徐向前元帅铜像广场向南,穿过垂钓中心可登上龙山,山顶处有一揽胜亭,坐在这里既可彻底放松一下身心,又可将这片湖光山色尽收眼底。也可从铜像广场下的游船码头乘船由丰源湖向东,岸边群峰错峙,古木交柯,瑞气缭绕。悬崖绝壁上一巨型“龙”字石刻,出自“华夏一笔王”聂钟平之手。山不高但植被丰富,树种繁多,一年四季景色各异,阳春繁花似锦,盛夏绿树成荫,金秋霜叶尽染,隆冬松柏摇曳。山上有始建于明初的龙王寺,据史料记载,明朝太祖初年,江淮大地遭遇大旱,而唯独龙山上碧水岩下,积水清澈,波光粼粼。方圆几十里的黎民百姓,挑桶端盆来山上汲水,以解久旱之苦。更有奇者,病入膏肓之人饮用此水竟绝处逢生。乡人为感龙王恩德,捐资兴建了龙王寺,此后为战火所焚,又屡次重建。十万白鹭园过船闸向东可游览著名的十万白鹭园。面积近2000亩,这儿绿树成荫,楼阁掩映,风清人静,环境清幽,集中池鹭、帕鹭、夜鹭、牛背鹭多达十多万只,盘飞起来遮天蔽日,鸣叫起来如水浪逐波。国内有数十家媒体报道过这儿“十万白鹭翔集”的壮美景象,可谓名不虚传。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