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卫生学复习.doc_第1页
学校卫生学复习.doc_第2页
学校卫生学复习.doc_第3页
学校卫生学复习.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 名词解释1. 青春期: 是个体从出现第二性征至性成熟的生理发展过程,是个体从儿童认知方式发展到成人认知的心理过程,是个体从社会经济的依赖性到相对独立状态的过程。2. 心理卫生:又称精神卫生,是研究如何维护和促进人类心理健康的科学,包括一切旨在改善及保护心理健康的措施,使人处于能按其心理潜能进行活动的健康水平。3. 营养素:指食物中可以给人体提供能量,机体构成成分和组织修复以及生理调节的化学成分。4. 体质:在遗传性和获得性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心理因素的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征。5. 健康促进行为:是个人或群体表现出的客观上对健康有直接促进作用或通过生理和心理的中介因素间接促进健康的一组行为。6. 健康危害行为:是个体或群体在偏离个人、他人、社会的期望方向上的表现的一组行为。7. 青少年健康危害行为:指可以给青少年的健康和完好状态及至青年期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的直接或间接损害的行为。8. 伤害:由运动,热量,化学,电或放射线的能量交换超过机体组织的耐受水平而造成的组织损伤和由于窒息而引起的缺氧,以及由此引起的心理损伤等。9. 儿童非故意伤害:10. 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通过传播与教育的方法,向全社会普及卫生科学知识,强化人们的健康意识,建立或改变与健康相关的行为,促进人群健康的一项事业。11. 生活技能:是一个人的心理社会能力,即一个人有效的处理日常生活中各种需要和挑战的能力,是个体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并在与他人,社会和环境的相互关系中表现出适应和积极行为的能力。二、简答: 1生长发育, 答:生长发育的阶段性和连续性(向心律);生长发育速度的不平衡性。2.生长轨迹现象和生长关键期答:(1)生长轨迹现象:在外环境无特殊变化的条件下,个体儿童的发育过程比较稳定,呈现一种轨迹现象,该轨迹有动态复杂的调控系统,其中遗传因素起关键作用。 (2)赶上生长:阻碍生长的因素被克服后表现出的加速生长并恢复到正常轨迹的现象。 (3)关键生长期:许多重要的器官和组织都有关键生长期,此时的正常发育受到干扰,常成为永久性的缺陷功能障碍。3.青春期的启动机制答:中枢神经系统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系统的决定作用。4.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答:(1)遗传因素 (2)环境因素:营养、体育锻炼、疾病、生活作息制度、气候和季节、环境污染、社会家庭因素 5.儿童少年常见心理行为问题的表现答:1、学业相关问题 2、情绪问题 3、品行问题 4、顽固性不良问题 5、青春期问题6.儿童心理卫生问题的影响因素和不利影响答:1)影响因素:脑损伤、气质特点、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文化因素2)不利影响 :7.合理饮食制度答:早午晚三餐提供的能量和营养素:早:25%-30% 午:30%-40% 晚:30%-40%8.良好的饮食习惯答:(1)吃饭定时定量,有规律 (2)不挑食,不偏食 (3)科学的选择零食 (4)少吃盐,少吃糖,少吃油炸食品 (5)吃饭要细嚼慢咽9.运动营养保健答:10.体育课环境设施的评价答:例如田径场、球场等设施。11.预防运动性创伤答:(1)安全防范法 (2)保护帮助法 (3)量力适应法 (4)准备活动法12、近视预防措施和龋齿预防答:近视的主要病理改变是眼球伸展和眼轴变长,这种改变与眼白(巩膜)的坚韧性有关。1) 加强领导,开展宣传教育 2) 注意用眼卫生 3) 教学合理化 4) 改善学习环境 5) 保证体育活动的时间和质量6) 定期检查视力 7) 提倡远望,坚持做眼保健操 龋齿预防: 1)限制近距离用眼时间2)重视读写卫生3)开展体育锻炼,增加室外活动4)合理饮食注意营养5)改善学习环境6)定期检查视力7)健康教育1)加强空腔保健宣传教育2)定期口腔检查3)合理营养和体育锻炼4)药物防龋(氟化物)5)窝沟封闭6)其他离龋技术1) 保持口腔清洁,清除口腔致病菌2) 注意营养,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3) 注意锻炼身体4) 定期检查口腔,早期治疗5) 药物防龋6) 其他防龋方法13.脊柱弯曲异常预防(一)预防:防止脊柱弯曲异常应从小做起,注意培养儿童少年正确读、写姿势;学校和家庭都要配备适宜的课桌椅,写字时要求左侧采光。用双肩背书包;加强体锻炼和体力劳动,促进肌肉发育;定期检查、早期发现及现矫正。(二)矫治:脊柱弯曲矫正操的基本原则是伸展脊柱,使脊柱经常向变形的相反方向做弯曲运动,矫正操动作要缓和而有弹性。除做矫正操外,还要配合肋木、单杠、双杠、平衡木、体操棒等及其他运动项止的锻炼。要持之以恒。习惯性脊柱弯曲经矫治23个月后,多数可以恢复正常,固定性脊柱弯曲则需要更长的时间。恢复正常以后,仍坚持锻炼,使矫治效果得到巩固。14.学校传染病及其预防答:生物性的病原体进入人体后破坏了机体的平衡,使机体产生疾病,且疾病在人群中传播,引起流行,该疾病称为传染病。传染病的预防措施:管理传染源 ,切断传播途径 ,保护易感人群15. 儿童非故意伤害的诊断标准答:受伤害后到医疗单位诊治,诊断为某一种创伤,同家人、老师、同学对伤害者做紧急处理或看护,因伤请假(休学、休息)半日以上。16.儿童意外伤害影响因素答:1)宿主(个体):年龄、性别、种族、心理状态、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 2)环境: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物理环境17意外伤害急救原则 急救方法答:原则:1)先复后固 2)先止后包 3)先重后轻 4)先救后送 5)急救与呼救并重急救方法:1)人工呼吸 2)胸外心脏按压 3)止血 4)骨折固定 5)简易搬运 6)催吐 7)热敷A. 人工呼吸(1)病人取仰卧位,即胸腹朝天。 (2)首先清理患者呼吸道,保持呼吸道清洁。 (3)使患者头部尽量后仰,以保持呼吸道畅通。 (4)救护人站在其头部的一侧,自己深吸一口气,对着伤病人的口(两嘴要对紧不要漏气)将气吹入,造成吸气为使空气不从鼻孔漏出,此时可用一手将其鼻孔捏住,然后救护人嘴离开,将捏住的鼻孔放开,并用一手压其胸部,以帮助呼气这样反复进行,每分钟进行14-16次。 B.胸外心脏按压(1)按压部位:胸骨中下1/3交界处的正中线上或剑突上2.55cm处。 (2)按压方法:抢救者一手掌根部紧贴于胸部按压部位,另一手掌放在此手背上,两手平行重叠且手指交叉互握稍抬起,使手指脱离胸壁。抢救者双臂应绷直,双肩中点垂直于按压部位,利用上半身体重和肩、臂部肌肉力量垂直向下按压。按压应平稳、有规律地进行,不能间断,下压与向上放松时间相等;按压至最低点处,应有一明显的停顿,不能冲击式的猛压或跳跃式按压;放松时定位的手掌根部不要离开胸部按珏部位,但应尽量放松,使胸骨不受任何压力。按压频率为80100次/分,小儿90100次/分,按压与放松时间比例以1:2为恰当。与呼吸的比例同上述。按压深度成人为45cm,513岁者3cm,婴、幼儿2cm。 (3)按压有效的主要指标:按压时能扪及大动脉搏动;收缩压28.OkPa;患者面色、口唇、指甲及皮肤等色泽再度转红;扩大的瞳孔再度缩小;出现自主呼吸;神志逐渐恢复,可有眼球活动,睫毛反射与对光反射出现,甚至手脚抽动,肌张力增加。 (4)在胸外按压的同时要进行人工呼吸,更不要为了观察脉搏和心率而频频中断心肺复苏,按压停歇时间一般不要超过10秒,以免干扰复苏成功。按压与人工呼吸的比例按照单人复苏方式应为30:2。C. 止血(指压止血法、包扎止血法)1 止血(5)肱动脉点:食、中、无名三指指腹将肱二头肌内侧的肱动脉压小的外伤静脉出血,在出血点上加压包扎,使血管闭塞形成防御性血栓或血块即可达到止血的目的;动脉出血常采用指压止血法,达到止血目的。2、 6个重要的压迫止血点位置如下:(1)颞动脉点:用拇指指腹在耳屏前上方一指宽处压迫,用于头部、颞部出血;(2)颌外动脉点:压迫下颌角前一横指处,用于面部出血; (3)颈总动脉点:在甲状软骨一寸处压迫,用于颈、口、喉部出血; (4)锁骨下动脉点:压迫锁骨上窝,用于肩部、上肢出血;向肱骨,用于前臂和手出血。(6)骨动脉点:用整个手掌压迫腹股沟,用于下肢的止血。18中小学健康教育内容(五领域) 答:中小学健康教育内容包括五个领域: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疾病预防、心理健康、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安全应急与避险。根据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依照小学低年级、小学中年级、小学高年级、初中年级、高中年级五级水平,把五个领域的内容合理分配到五级水平中,分别为水平一(小学年级)、水平二(小学年级)、水平三(小学年级)、水平四(初中年级)、水平五(高中年级)。19.大脑皮层的活动规律答:1)优势法则2)始动调节3)动力定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