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病 急性风湿病的诊断,对于临床症状典型的病例比较容易诊断,但对不典型及轻症的病例则有困难原因是.doc_第1页
风湿病 急性风湿病的诊断,对于临床症状典型的病例比较容易诊断,但对不典型及轻症的病例则有困难原因是.doc_第2页
风湿病 急性风湿病的诊断,对于临床症状典型的病例比较容易诊断,但对不典型及轻症的病例则有困难原因是.doc_第3页
风湿病 急性风湿病的诊断,对于临床症状典型的病例比较容易诊断,但对不典型及轻症的病例则有困难原因是.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节 风湿病一 风湿病概念风湿病是一种与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什么叫变态反应?速发型超敏反应(型)细胞溶解型或细胞毒型超敏反应(型)变态反应免疫复合物型超敏反应(型)(超敏反应)迟发型超敏反应(型)二 风湿病的发病原因 风湿病的病因,迄今尚未完全明了。但无论从临床流行病学及免疫学方面,均能证明A组链球菌与风湿病有密切的关系。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风湿病的流行季节及其分布地区常见链球菌感染所致的疾病。如急性扁桃体炎,猩红热、皮肤化脓性感染、上呼吸道炎症等,风湿热往往在以上疾病发病后1-4周发作。2、风湿热发病时,A组溶血性链球菌的培养阳性率可达70%-90%,血清中链球菌抗体,如抗链球菌溶血素O及S,抗链球菌激酶等抗体增加,多呈阳性反映。在风湿病静止期止期培养转为阴性,抗体滴定值亦下降。中医认为该病的病因病机是失天不足,营血亏虚,卫气不固,风寒湿热等病邪侵犯肌体,阻于经络,留注关节,累及内脏而致。三 怎样知道一个人是否得了风湿病?风湿病有哪些临床症状呢? 风湿病的诊断标准:急性风湿病的诊断,对于临床症状典型的病例比较容易诊断,但对不典型及轻症的病例则有困难。原因是目前尚无特异的检查方法。临床上只能将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综合起来分析。目前主要采用Jones氏的1965年修订标准(见表1)。表1 急性风湿病诊断的Jones标准 主要表现(主征)次要表现(次征)1心脏炎2多关节炎3舞蹈病 4环形红斑5皮下小结 临床:1急性风湿病或风心病病史 2关节痛3发热实验室:4急性期反应物,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阳性白细胞增多5心电图P-R间期延长加上曾经有链球菌感染的证据,如ASO滴定度或其它链球菌抗体滴定度增加,近期有猩红热病史,咽部A组链球菌培养阳性 根据这个标准,如有链球菌感染的证据,再有2个主要表现或1个主要表现、2个次要表现,急性风湿病的可能性大。如缺乏链球菌感染的证据则急性风湿病的诊断可疑。在感染以后,经过很长时间才能证实急性风湿病的诊断,如舞蹈病或轻度心脏炎。 在具体应用中,对临床表现较明显者,上述标准可以适用,而对于大部分已有瓣膜病变,而其风湿活动隐匿进行者,往往容易漏诊。此外若以关节炎、发热、血沉增快作为急性风湿病诊断依据,则易与其它关节炎或胶原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相混淆。总之,具体病例的诊断,必须全面考虑病情,做好鉴别诊断,切不可生搬硬套上述标准。附:C反应蛋白(CRP)阳性:CRP的临床意义与血沉相同,但不受红细胞、HB、脂质和年龄等因素的影响,是反应炎症感染和疗效的良好指标。类风湿活动期明显增多,与血沉增快相平行,但比血沉增快出现的早、消失也快。CRP含量愈多,表明病变活动度愈高。 ASO:抗链球菌溶血素O风湿病的急性期:发热,心脏和关节损害,环形红斑,皮下结节,舞蹈病等症状和体征。为什么会发热?发热:发热激活物(EP(内生致热源)诱导物)包括外致热源和某些体内产物。外致热源包括细菌,病毒,真菌等等。而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属于G+菌,属于外致热源。心脏损害:1,这一节是放在心血管系统疾病这一章讲的。 2,病因和发病机制第二段第二行抗原抗体交叉学说关节损害:1,病因和发病机制第二段第二行抗原抗体交叉学说 2关节全是结缔组织。风湿病主要累及全身结缔组织。关节面(关节软骨-多为透明软骨-结缔组织)纤维膜-致密结缔组织关节囊关节滑膜-疏松结缔组织关节腔附:固有结缔组织(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网状组织,脂肪组织)软骨组织(透明软骨,弹性软骨,纤维软骨)结缔组织骨组织淋巴,血液一般所说的结缔组织是指固有结缔组织,而固有结缔组织是构成各器官的基本成分,分布最广泛。血液检查:抗链球菌溶血素抗体O滴度升高,血沉加快,白细胞增多,心电图示PR间期延长等表现,也称风湿热。抗O试验:对可疑风湿热或急性肾小球肾炎病人,可进行抗链球菌溶血素抗体O抗体测定,简称抗O试验。抗O试验是用链球菌溶血素O作为抗原,检测血清中抗O抗体,如血清中抗O抗体超过400单位即有诊断意义。P-R间期:兴奋经由心房,房室交界和房室束到达心室,并引起心室开始兴奋所需要的时间,故也称为房室传导时间,在房室传导阻滞时,P-R间期延长。附第六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授课科目:病理学(第六版)起止章节页码:第130156页授课内容:心血管系统疾病授课对象: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授课学时:6学时授课教师:于燕妮授课地点:40教室授课时间:2002年4月6日 一、目的要求1、 掌握动脉粥样硬化的基本病变,主要脏器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熟悉其病因及发病机制。2、 掌握冠心病的概念、类型,熟悉心绞痛的概念、原因和机理,掌握心肌梗死的概念、病变特点及结局,了解心肌纤维化及冠状动脉性猝死的概念。3、 掌握高血压病的各期病变特点及心、肾、脑、视网膜的病变及临床病理联系,了解高血压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4、掌握风湿病的基本病变及风湿性全心炎的病变特点,熟悉风湿性关节炎、皮肤病变、风湿性动脉炎、脑部等病变特点。熟悉风湿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5、熟悉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的病变特点及临床病理联系。二、授课内容及时间分配(650分钟)1、动脉粥样硬化, 80分钟。2、冠心病, 40分钟。3、高血压病, 70分钟。4、风湿病, 80分钟。5、心瓣膜病, 30分钟。 三、讲授重点1、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病变。2、冠心病。3、良性高血压的病变及临床病理联系。4、风湿病的基本病变、风心病。 四、讲授难点1、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2、风湿病的病因、发病机理。 五、教学法1、密切联系总论:心血管系统是各论中的第一章,讲授中,紧密联系总论部分,启发同学们将总论的知识用于各论。2、密切联系临床,启发学生用学过的病变来解释病人出现的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3、适当使用专业英语,使用英语提纲。4、采用提问式、启发式教学。5、列举实例,既能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同学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教具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彩色胶片、投影仪、粉笔、黑板刷、教鞭、洁净白大衣等。 七、教材及参考书1、李甘地,主编。病理学七年制教材2、杨光华,主编。病理学五年制教材3、Bethan Goodman Jones. Pathology. Harcourt Asia, Mosby, 2002.4、Robbins. Basic pathology. 7th edition, Peking University Medical Press, 2003.八、讲授内容第四节 风 湿 病(rheumatism)一、 病因与发病机理1 与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2 交叉免疫损伤:主要抗原,M蛋白,C多糖等。二、病变(一) 基本病变1 变质渗出期 1月,结缔组织粘液变性,纤维素样坏死,少许炎症细胞浸润。2 增生期 23月,风湿性肉芽肿形成,Ashoff body。(1)部位(2)形态(3)组成:风湿细胞的形态特点3 疤痕期(愈合期) 23月 病变愈合。病灶纤维化,上述病变后果 反复发作,新老病变并存,变形。(二) 各器官病变1.风湿性心脏病(rheumatic pancarditis)(1) 风湿性心内膜炎 部位:二尖瓣;二尖瓣+主动脉瓣。 病变:早期, 浆液性心内膜炎,发展为疣状心内膜炎: (verrucous endocarditis) 瓣膜闭锁缘单行排列疣状赘生物(12mm),赘生物早期为白色血栓,机化为纤维瘢痕。 后果:慢性心瓣膜病 瓣膜增厚,变形,卷曲,缩短, 瓣膜间粘连,腱索变粗短。 (2) 风湿性心肌炎(rheumatic myocarditis) 部位:心肌间质, 小血管旁。病变: 风湿性肉芽肿(风湿小体) 。成人:灶性间质性心肌炎。儿童:弥漫性间质性心肌炎(3) 风湿性心包炎(rheumatic pericardi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