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CV感染者肝外相关的疾病及干扰素治疗.doc_第1页
HCV感染者肝外相关的疾病及干扰素治疗.doc_第2页
HCV感染者肝外相关的疾病及干扰素治疗.doc_第3页
HCV感染者肝外相关的疾病及干扰素治疗.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HCV感染者肝外相关的疾病及干扰素治疗HCV感染者肝外相关的疾病及干扰素治疗2010-04-23 胡国龄 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呈世界性分布,近年发现HCV感染不但侵袭肝脏致丙型肝炎(丙肝),且可侵袭体内各种肝外组织和器官,还可能并发各种与丙肝病原学无关的疾病。HCV感染有关的肝外表现和相关性疾病近年在国外已有报道,目前对丙肝的治疗均主张以干扰素治疗为主,但HCV感染的各种肝外相关性疾病对干扰素的疗效不同,既可使病情改善,也可使病情恶化,故在此提出,以引起国内同道们的注意。 HCV感染的肝外表现,可能与免疫学或与病毒对肝外组织和器官的入侵与复制有关。国外报道与HCV感染相关的肝外疾病有:1.内分泌疾病(甲状腺机能亢进、甲状腺机能低下、慢性甲状腺炎、甲状腺自身抗体、糖尿病);2.唾液腺和眼部疾病(唾液腺炎、角膜侵蚀性溃疡、眼葡萄膜炎);3.血液和淋巴疾病(混合性冷球蛋白血症和血管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症、非霍奇金B细胞淋巴瘤、再生障碍性贫血);4.肾脏疾病(肾小球性肾炎);5.皮肤病(迟发性皮肤卟啉症、扁平苔癣,粘膜软化斑、皮肤坏死性血管炎、多形性结节性红斑、瘙痒症、荨麻疹);6.肌肉和关节疾病(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潜在的肌肉异常)。目前,冷球蛋白血症等疾病与HCV感染的关系已肯定。唾液腺炎、扁平苔癣可能与HCV感染有关但尚未完全证实,其余一些疾病与HCV感染的关系,论证尚不充分。而自身免疫性肝炎、干燥综合征在HCV感染中属罕见,多认为属非HCV感染的相关性疾病。现根据国外报道将部分与HCV感染相关疾病描述如下。 一、混合性冷球蛋白血症(MC) 目前认为是一种免疫调节性疾病。冷球蛋白属于一种异常的免疫球蛋白,此种蛋白在低温(04C)时出现白色沉淀,加热(37C)后能溶解。混合性冷球蛋白是单克隆冷球蛋白与具有抗体活性的多克隆IgG的混合物。用原位杂交技术已证实MC患者伴有血管炎的血管上皮细胞中存在HCV及其复制,检测患者血清的冷沉淀物发现HCV RNA浓度和HCV抗体滴度均明显高于血清。故认为MC在HCV感染者中应不再看作是“特发性”,而应看作是丙肝相关的MC。据报道在45.7%的慢性HCV感染者血中可检测到冷球蛋白,但仅12.3%27%患者出现MC的临床表现,如紫癜、周围神经病变或雷诺现象,表现为肢端小动脉间歇性痉挛,是否血管神经功能紊乱所致,原因尚未清楚1,2。与没有冷球蛋白血症的丙肝患者比较,患MC的丙肝患者年龄较大肝硬化发生率较高,感染HCV的病程亦明显地长一些。MC患者中较常见的肝组织学改变是肝门区淋巴细胞聚集浸润(40%)、胆管损坏(35%)、脂肪变性(47%)和肝细胞内嗜酸性小体形成(29%),然而,在MC和出现上述肝组织学改变之间,未发现有意义的相互关系1-3。约50%患丙肝伴有MC的患者对-干扰素治疗有应答,有报道65%患者治后血清中冷球蛋白消失,多数患者伴有MC的临床表现消失和ALT恢复正常。但干扰素停用后,2/3患者MC又复发2。有报道在丙肝伴有MC的患者中,可能最后转变为非霍奇金B细胞淋巴瘤,对这类淋巴的增生性疾病也提倡用-干扰素治疗。 二、肾小球肾炎 国外流行病学的证据提示HCV感染是MC和I型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主要危险因素。发病机制很可能是循环中抗原抗体复合物在肾小球沉积的结果。1993年国外学者已在感染HCV的患者和黑猩猩的血清中证实了HCV特异性免疫复合物的存在。肾小球肾炎与MC关系十分密切,故Amico等4提出当丙肝患者有肾小球肾炎时,可称为冷球蛋白血症的肾小球肾炎。用-干扰素治疗能改善患者的蛋白尿、抑制病毒血症和稳定肾功能,但终止治疗后易复发,少能清除病毒。 三、迟发性皮肤卟啉症(PCT) 卟啉系血红素合成过程中的中间产物,主要在红骨髓和肝内合成,卟啉是人体唯一内源性光致敏剂,可致光感性皮损。PCT为尿卟啉 增多,是由于肝脏的尿卟啉原脱羧酶活性降低所致,故多伴有肝损害。症状只限于皮肤病变,特点为皮肤脆性增加,呈小水疱和大疱,可演变为出血性、色素沉着、多毛症和硬皮病样表现。国外报道PCT患者中HCV的感染率高低不一,如法国、美国在多组PCT患者中证明62%100%存在HCV抗体和HCV病毒血症,而德国虽然PCT发病率在HCV感染人群中高于正常人群,但10%,且无明显的肝脏病。PCT对-干扰素的治疗可呈改善病情或无变化,亦可呈恶化。但认为对存在HCV感染的PCT患者,特别是当有活动性肝病时,应考虑用-干扰素治疗5。 四、甲状腺机能异常 国外报道甲状腺机能异常、桥本甲状腺炎和抗甲状腺抗体(ATPO)在慢性丙肝中较慢性乙型或丁型肝炎更为常见1。近年各种研究结果提示在慢性HCV感染中,甲状腺机能异常者大部分限于高滴度的ATPO,且主要为女性患者,这类患者36.4%在-干扰素治程中出现甲状腺机能低下。目前认为用干扰素治疗前,低滴度的ATPO(18IU/ml)不是发生甲状腺机能异常的危险因素,但高滴度的ATPO在干扰素治程中很容易产生甲状腺机能障碍。因此,在用干扰素治疗慢性丙肝前,应对ATPO和甲状腺机能进行检测。当患者存在高滴度的ATPO时,应经常性检测甲状腺机能(如T3、T4、促甲状腺激素等),以便及时作出-干扰素治疗并发甲状腺机能低下的诊断。 五、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症(ITP) 近年对ITP与HCV感染的关系已有进一步的认识,并已证实HCV在骨髓巨核细胞中的复制。Hadziyannis5报道6例ITP合并HCV感染,这些患者首先表现为出血而不是肝病的临床表现。有2例因-干扰素治疗导致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故当患者有ITP时,应检测是否为HCV感染,在接受干扰素治疗时,要经常检查血小板计数,因干扰素治疗常可加重ITP的病情。 六、其他 1.自身抗体:研究证明慢性丙肝患者常有非器官特异性低滴度自身抗体,包括抗-肝肾微粒体抗体(anti-LKM)、抗核抗体、抗平滑肌抗体(SMA),而型自身免疫肝炎抗体常呈阴性。没有关于HCV与自身免疫性肝炎型关系的报道,这类患者用免疫抑制剂治疗常常无效。有学者对慢性丙肝,特别是HCV RNA阳性,而自身抗体滴度1320时,用-干扰素治疗后,未见出现病情恶化。故认为对低滴度自身抗体的HCV感染者,不应推迟干扰素的治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