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课区域经济和经济重心的南移 课堂检测 周孔军1从战国到东汉,我国各大经济区域经济发展呈现的显著特征是( ) A、多样性和不平衡性 B、南方经济开始赶上北方 C、南稻北粟的格局开始形成 D、汉代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迅速2.观察教材汉代四大经济区分布图,中国经济重心地理分布的显著特点是( )A、沿长江流域东西延伸 B、沿黄河流域东西延伸C、沿长城两侧东西延伸 D、沿运河由北向南延伸3两汉时期,中国南方经济明显落后于北方,这种局面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环境恶劣不利于开发 南方统治阶级的残酷剥削 人口稠密但资源贫乏 生产工具和技术落后A、 B、 C、 D、4.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于( )A、孙吴 B、东晋南朝 C、中唐以后 D、南宋5.巴蜀在汉代经济文化发达,经济上有“天府”之誉,文化上有“巴蜀文化比齐鲁”之称,那么,按照司马迁的划分,汉代的巴蜀属于 A山东经济区 B山西经济区C江南经济区 D龙门碣石以北经济区6.、中国历史上出现中原人口三次南迁高潮,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A、南迁都是汉族统治阶级内乱所致 B、南迁引发了经济重心的转移C、人口南迁的过程伴随着先进生产力的转移 D、中原地区逐渐丧失经济重心地位7唐朝张籍诗云“北人避胡多在南,南人至今能晋语。”关于这句诗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描述的事件应该发生在两晋之际B、“南人”指的是现在的岭南以南人C、北方人为躲避战乱大量南迁D、这句诗表明了中国民族融合的情形8纵观我国古代的人口迁移,可以看出古代人口流动的主流趋势是( )A、由内地流向边疆 B、由落后地区流向发达地区C、由北方流向南方 D、由西方流向东方9.在唐朝,曾有“天下之盛,扬州为首”之说,扬州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是( )(1)得益于优越的地理位置 (2)与经济重心的南移有关 (3)以商业发达著称 (4)有天下粮仓的美称A、(1)(2)(3)B、(2)(3)(4)C、(1)(3)(4)D、(1)(2)(3)(4)10.读明代内阁大学士籍贯分布表南方北方南直浙江福建四川广西贵州江西湖广广东云南北直山东山西河南陕西2726119202212501713511211448该表所能反映的是 A、我国古代南方担任过内阁大学士的人大大超过北方B、南方科举考试推行得好,因而通过考试进入朝廷当官的人就多C、说明明代时中国的文化重心在南方D、说明南方人比北方人更热衷于当官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我国是最早发明植桑养蚕织丝绸的国家。秦汉时代,黄河中下游地区农村,户户房前屋后种了桑麻,有的富户拥有上千亩的桑麻。汉朝的纺织品,以临淄和襄邑(今河南)所产最为有名。北宋时,丝织业的产地逐渐形成两浙和四川两个中心,整个沿海地带都比较发达。 -历史教学网素材材料二:中国古代分布变化(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西汉(公元2年)唐朝(752年)南宋(1210年)黄河中下游地区428 323 532江淮地区152 234 456西南地区 39 71 92 -摘自古代统计年鉴材料三:渭水上游的陇山山脉,秦汉时期一片葱茏。秦岭及其北麓在汉代被称为陆海。然而,关中作为许多时代帝王的京畿重地,建筑宫室,营建坟墓,所耗树木无法计算,其中主要是就近砍伐。唐代以后,渭水的流量已经明显减少,航运也就不见记载。秦岭北麓的森林至今早就无影无踪了。 - -摘自沧海神州 中国历史地理谈丛回答:(1) 根据材料一,概括说明我国古代丝绸生产格局的变化。上述变化反映了我国经济格局怎样的变化特点?(2) 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南方的自然环境特点分析我国古代丝绸生产格局变化的原因。(3)从材料三中,表明在古代开发过程中存在着哪些问题?我们应该得到什么启示。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历史地理学家研究发现,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和中原汉族居住的分界线与400毫米等降水线基本吻合(大致以长城为界)。同时,当古代每一次气候的显著变化,就会影响到长城南北人民的生活方式和交往状态。中国历史上的几次少数民族进攻中原都发生在气候转为寒冷时期的时候,如两晋南北朝时期、辽、夏、金和两宋对峙时期等。每当寒冷时期到来时,就会造成北方游牧民族生存困难,从而进攻中原,继而导致中原人口的大量南迁。人口的南迁客观上加速了迁入地生产的发展。因此中原人口的大量南迁就加速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摘自新浪读书 (1) 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请按逻辑关系把下面的空白填写完整:( )( )( )( ) 经济重心南移(2) 根据材料提供的新情景,给我们研究历史的方法什么启示?(3)根据所学知识,简要指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进程?第3课区域经济和经济重心的南移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B C的现象分别出现在中唐以后和原始社会末期,不合题意。汉代时,江南的经济还十分落后。当时的四大经济区中,山东、山西经济发达,江南和龙门碣石北经济落后,呈现出明显的多样性和不平衡性,故选A项。2答案 B 解析:由于汉代中国的经济重心在山东、山西两大经济区,主要分布在黄河沿岸,故选B项。3B 解析:两汉时期,由于南方不是经济和统治中心,所以南方人烟稀少,生产工具和技术也相对落后,加上恶劣的环境条件,导致南方经济发展缓慢,正确,错误,故选B项。4答案D解析: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开始于南北朝时期,中唐以后南方逐渐超过北方,南宋时,在都城南迁的带动下,重心南移的过程完成,故选D项。5答案 B 解析:汉代的山西经济区,主要以关中为主,也延伸到巴蜀地区(今四川境内),故选B项。6答案A 解析:历史上的人口南迁,既给南方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也引发了经济重心的南移和南北地位的易位,B C D正确。人口南迁,有的是统治阶级内乱所致,也有的是北方少数民族的进攻引发,故选A项。7答案B 解析:材料描述的是两晋时期“五胡乱华”的情景,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客观上带来了民族的融合,A C D正确。当时南迁的位置是江南而不是岭南,故选B项。8答案C 解析:我国古代的人口迁移主要是由于政治因素(北方战乱)而不是经济因素引起的,所以主流趋势是从经济发达的北方向南方转移,故选C项。 9答案A 解析:唐朝时的扬州,地处长江和运河交汇处,受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迅速发展成一个著名的商业城市,(1)(2)(3)正确。(4)显然不对,故选A项。 10答案C 解析:从表格明显可以看出A项,这实际上是文化中心在南方的反映,B D两项无法从表格信息中体现出来,故选C项。11.(1)原因:秦汉时代,中国丝绸的产地主要在北方(黄河中下游地区)。到北宋时,丝绸业的中心已经转移到南方,主要在四川和东南沿海地区。特点:中国的经济重心从北方逐渐转移到南方。(2)黄河中下游地区人口密度大,过度垦殖;历代帝国多在北方建都,就近砍伐林木,破坏生态。唐末五代以来我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的影响;南方自然条件更适宜植桑养蚕。(3)问题及原因:开发进程加快的同时,破坏了生态平衡,水灾逐年增加。落后的耕作方式造成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医用消毒、低温设备组装调试工专项考核试卷及答案
- 教师调动考试题及答案
- 船舶货运员安全规范考核试卷及答案
- 蜂产品加工工专项考核试卷及答案
- 石英原料工标准化作业考核试卷及答案
- 2025年耳鼻喉科学中耳炎药物治疗考试答案及解析
- 2025年麻醉科药物应用试题答案及解析
- 舌簧管封装工成本预算考核试卷及答案
- 氯氢处理工操作考核试卷及答案
- 铝电解综合工招聘考核试卷及答案
- 2025北京市交通发展年度报告
- 凿壁借光课文讲解
- 可靠性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全国招标采购专业技能大赛(地方组)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详解(5套)
- 2025至2030全球及中国医疗设备维修服务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
- 2025年汽车驾驶员(技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 耗材产品售后方案(3篇)
- 2025年全国保密教育线上培训考试试题库(含答案)
- DGTJ08-2004B-2020 建筑太阳能光伏发电应用技术标准
- 中医与现代医学融合的健康体重管理策略
- 反三违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