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口腔执业医师考试大纲_免费下载.doc_第1页
2013口腔执业医师考试大纲_免费下载.doc_第2页
2013口腔执业医师考试大纲_免费下载.doc_第3页
2013口腔执业医师考试大纲_免费下载.doc_第4页
2013口腔执业医师考试大纲_免费下载.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纲变动2013口腔执业医师考纲变动情况类别科目变动概要基础医学综合口腔组织病理学大纲无明显变动口腔解剖生理学新增:腭骨、蝶骨、颞骨、舌骨解剖特征;咀嚼运动的生物力和肌肉活动;唇、舌、颊、腭在咀嚼运动中的作用;咀嚼的作用与影响生物化学新增:维生素医学微生物学大纲无明显变动医学免疫学新增:补体、免疫细胞药理学大纲无明显变动医学人文综合医学心理学大纲无明显变动医学伦理学内容重新编排,无明显增减卫生法规新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医疗结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精神卫生法预防医学综合预防医学新增:健康相关行为干预预防口腔医学新增:特定人群的口腔保健(原社区部分内容)临床医学综合内科学新增:肺结核、高血压、白血病、血友病外科学大纲无明显变动妇产科学2013考纲新增科目儿科学2013考纲新增科目口腔临床医学综合牙体牙髓病学新增:根管再治疗、根尖手术牙周病学新增:牙周健康与修复治疗的关系儿童口腔医学大纲无明显变动口腔黏膜病学大纲无明显变动口腔颌面外科学大纲无明显变动口腔修复学大纲无明显变动口腔执业医师实践技能一、职业素质大纲无明显变动二、基本诊治技术大纲无明显变动三、临床综合思辨能力病史采集新增:牙龈肿痛病例分析新增:妊娠期龈炎、侵袭性牙周炎、牙周-牙髓联合病变口腔组织病理学单元细目要点一、牙体组织1.釉质(1)理化特性(2)组织结构(3)釉质结构的临床意义2.牙本质(1)理化特性(2)组织结构(3)反应性变化(4)神经分布、感觉、渗透性3.牙髓(1)组织结构(2)增龄性变化、临床意义4.牙骨质(1)理化特性、分类(2)组织结构(3)牙骨质结构的临床意义二、牙周组织1.牙龈组织结构2.牙周膜(1)组织结构(2)功能、增龄性变化3.牙槽骨(1)组织结构(2)生物学特性三、口腔黏膜1.基本结构(1)上皮(2)基底膜区、固有层、黏膜下层2.分类及组织结构(1)咀嚼黏膜(2)被覆粘膜(3)特殊黏膜四、唾液腺1.组织结构(1)腺泡(2)导管(3)肌上皮细胞2.组织学特点(1)大唾液腺(2)小唾液腺五、口腔颌面部发育1.鳃弓和神经嵴神经嵴、鳃弓、咽囊2.面部的发育发育过程及常见异常3.腭部的发育发育过程及常见异常4.舌的发育发育过程及常见异常5.唾液腺的发育发育过程6.颌骨的发育上、下颌骨的发育六、牙的发育1.牙胚的发生及分化(1)成釉器的发育(2)牙乳头、牙囊的发育,牙板的结局2.牙体、牙周组织的形成(1)牙本质的形成(2)釉质的形成(3)牙髓的形成(4)牙根及牙周组织的形成七、牙的发育异常1.牙结构异常(1)釉质形成缺陷症(2)氟牙症(3)先天性梅毒牙(4)牙本质形成缺陷症型2.牙变色四环素牙八、龋病1.釉质龋病理变化2.牙本质龋发展过程及病理变化3.牙骨质龋病理变化九、牙髓病1.牙髓炎(1)急性牙髓炎的病理变化(2)慢性牙髓炎的病理变化2.牙髓变性常见牙髓变性的病理变化十、根尖周病根尖周炎(1)急性根尖周炎的病理变化(2)慢性根尖周炎的病理变化十一、牙周组织疾病1.牙龈病(1)慢性龈炎和龈增生的病理变化(2)剥脱性龈病损的概念和病理变化2.牙周炎(1)活动期的病理变化(2)静止期的病理变化3.其他病理变化(1)牙周变性(2)牙周创伤(3)牙周萎缩十二、口腔黏膜病1.基本病理变化(1)过度角化和角化不良(2)上皮异常增生(3)棘层松解(4)疱(5)基底细胞空泡性变及液化(6)糜烂和溃疡(7)斑2.常见口腔黏膜病(1)口腔白斑病(2)红斑(3)口腔扁平苔藓(4)慢性盘状红斑狼疮(5)口腔黏膜下纤维化(6)天疱疮(7)良性黏膜类天疱疮(8)念珠菌病(9)肉芽肿性唇炎3.艾滋病的口腔表现(1)口腔毛状白斑的病理变化(2)其他常见病变十三、颌骨疾病1.颌骨骨髓炎常见类型及病理变化2.颌骨的非肿瘤性疾病(1)骨纤维结构不良的病理变化(2)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病理变化(3)巨细胞肉芽肿的病理变化十四、唾液腺疾病1.唾液腺非肿瘤性疾病(1)慢性唾液腺炎的病理变化(2)坏死性唾液腺化生的病理变化(3)舍格伦综合症的病理变化2.唾液腺肿瘤(1)免疫组织化学在唾液腺肿瘤中的应用价值(2)多形性腺瘤(3)沃辛瘤(4)嗜酸性腺瘤(5)基底细胞瘤(6)恶性多形性腺瘤(7)腺泡细胞癌(8)黏液表皮样癌(9)腺样囊性癌(10)多形性低度恶性腺癌十五、口腔颌面部囊肿1.牙源性囊肿(1)牙源性囊肿的概念(2)含牙囊肿和萌出囊肿的病理变化(3)根尖周囊肿的病理变化2.非牙源性囊肿(1)鼻腭管囊肿(2)鼻唇囊肿(3)鳃裂囊肿(4)甲状舌管囊肿(5)黏液囊肿十六、牙源性肿瘤1.良性牙源性肿瘤(1)成釉细胞瘤(2)牙源性角化囊性瘤(3)牙源性钙化上皮瘤(4)牙源性钙化囊性瘤(5)牙源性腺样瘤(6)成釉细胞纤维瘤(7)牙瘤(8)牙源性黏液瘤(9)成牙骨质细胞瘤2.恶性牙源性肿瘤成釉细胞癌的病理变化3.与骨相关的病理骨化纤维瘤十七、其他肿瘤及瘤样病变1.良性肿瘤及瘤样病变(1)乳头状瘤(2)牙龈瘤(3)血管瘤(4)嗜酸性淋巴肉芽肿2.口腔黏膜癌(1)鳞状细胞癌(2)疣状癌生物化学单元细目要点一、牙体解剖生理1.牙的演化各类动物牙的演化特点2.牙体解剖的一般概念(1)牙的组成、分类及功能(2)牙位记录方法(3)牙的萌出及乳恒牙更替(4)牙体解剖的应用名词及解剖标志3.牙体外形及生理意义(1)恒牙外形及临床应用解剖(2)乳牙外形及临床应用解剖(3)乳牙与恒牙的鉴别(4)牙体形态的生理意义4.髓腔形态及应用解剖(1)髓腔各部名称(2)髓腔增龄性变化、病理变化及临床意义(3)恒牙髓腔的特点及临床意义(4)乳牙髓腔的特点及临床意义二、(牙合)与颌位1、(牙合)的生长发育(1)建(牙合)的动力平衡及影响因素(2)(牙合)的发育阶段及影响因素2.牙列(1)牙列分类(2)牙排列特点及生理意义(3)(牙合)曲线3.(牙合)(1)牙间交错(牙合)及其特点(2)前伸(牙合)和侧方(牙合)的特点(3)(牙合)的分类及临床意义(4)面部结构的关系4.颌位(1)牙尖交错位(2)正中关系和后退接触位(3)下颌姿势位(4)三种基本颌位的关系(5)前伸颌和侧方颌的特征三、口腔颌面颈部解剖1.颌面部骨(1)上颌骨(2)下颌骨(3)腭骨(4)蝶骨(5)颞骨(6)舌骨2.颞下颌关节(1)构成及结构特点(2)血液供应与精神支配(3)颞下颌关节的运动3.口颌面颈部肌(1)表情肌(2)舌、腭肌(3)咀嚼肌(4)颈部肌(5)口颌系统肌链构成及其临床意义4.血管(1)颈内、外动脉的主要分支与分布(2)颌面部、颈部主要静脉的回流途径与范围5.神经(1)三叉神经的分支及分布(2)面神经的分支及分布(3)舌咽神经、舌下神经主要分布6.淋巴头颈部淋巴结的传统分组7.口腔局部解剖(1)口腔境界及表面标志(2)唇、颊、腭、舌、舌下区的局部解剖8.面部局部解剖(1)面部表面解剖(2)腮腺咬肌区解剖特点及临床应用(3)腮腺与面神经的关系(4)面侧深区解剖特点及临床应用(5)主要蜂窝组织间隙的境界及连通9.颈部局部解剖(1)颈部分区与颈筋膜的层次结构(2)下颌下三角解剖特点及临床应用(3)气管颈段的解剖及其临床应用(4)颈动脉三角解剖特点及临床应用四、口腔生理功能1.下颌运动(1)下颌运动的形式、范围及意义(2)下颌运动的制约因素(3)下和运动的记录方法2.咀嚼功能(1)咀嚼运动的过程和类型(2)咀嚼周期及咀嚼效率(3)咀嚼运动的生物力和肌肉活动(4)咀嚼时牙的动度与磨耗(5)唇、舌、颊、腭在咀嚼运动中的作用(6)咀嚼的作用与影响3.吞咽、呼吸及言语(1)吞咽的过程(2)吞咽对(牙合)、颌、面生长发育的影响(3)呼吸与咀嚼、吞咽的关系(4)呼吸方式与颅、面、颌、(牙合)的发育(5)言语和发音不清4.唾液的分泌和功能(1)唾液的性质和成分(2)唾液的分泌和调节(3)唾液的作用5.口腔感觉(1)口腔颌面部痛觉(2)口腔黏膜温度觉、触觉及压觉(3)牙周本体觉(4)味觉生物化学单元细目要点一、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1.氨基酸与多肽(1)氨基酸的结构与分类(2)肽键与肽链2.蛋白质的结构(1)一级结构(2)二级结构(3)三级和四级结构3.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1)蛋白质一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2)蛋白质高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4.蛋白质的理化性质蛋白的等电点、沉淀和变性二、核酸的结构与功能1.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核苷酸(1)核苷酸分子组成(2)核酸(DNA和RNA)2.DNA的结构与功能(1)DNA碱基组成规律(2)DNA的一级结构(3)DNA双螺旋结构(4)DNA高级结构(5)DNA的功能3.DNA理化性质及其应用(1)DNA变性和复性(2)核酸杂交(3)核算的紫外线吸收4.RNA结构与功能(1)mRNA(2)tRNA(3)rRNA(4)其他RNA三、酶1.酶的催化作用(1)酶的分子结构与催化作用(2)酶促反应的特点(3)酶-底物复合物2.辅酶与酶辅助因子(1)维生素与辅酶的关系(2)辅酶作用(3)金属离子作用3.酶促反应动力学(1)Km和Vmax的概念(2)最适pH值和最适温度4.抑制剂激活剂(1)不可逆抑制(2)可逆性抑制(3)激活剂5.酶活性的调节(1)别构调节(2)共价修饰(3)酶原激活(4)同工酶6.核酶核酶的概念四、糖代谢1.糖的分解代谢(1)糖酵解的基本途径、关键酶和生理意义(2)糖有氧氧化的基本途径、关键酶和生理意义(3)三羧酸循环的生理意义2.糖原的合成与分解(1)肝糖原的合成(2)肝糖原的分解3.糖异生(1)糖异生的基本途径和关键酶(2)糖异生的生理意义(3)乳酸循环4.磷酸戊糖途径(1)磷酸戊糖途径的关键酶和重要的产物(2)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5.血糖及其调节(1)血糖浓度(2)胰岛素的调节(3)胰高血糖素的调节(4)糖皮质激素的调节五、生物氧化1.ATP与其他高能化合物(1)ATP循环与高能磷酸键(2)ATP的利用(3)其他高能磷酸化合物2.氧化磷酸化(1)氧化磷酸化的概念(2)两条呼吸链的组成和排列顺序(3)ATP合酶(4)氧化磷酸化的调节六、脂类代谢1.脂类的生理功能(1)储能和供能(2)生物膜的组成成分(3)脂类衍生物的调节作用2.脂肪的消化与吸收(1)脂肪乳化及消化所需酶(2)甘油一酯合成途径及乳糜微粒3.脂肪的合成代谢(1)合成的部位(2)合成的原料(3)合成的基本途径4.脂肪酸的合成代谢(1)合成的部位(2)合成的原料5.脂肪的分解代谢(1)脂肪动员(2)脂肪酸-氧化的基本过程(3)酮体的生成、利用和生理意义6.甘油磷脂代谢(1)甘油磷脂的基本结构与分类(2)合成部位和合成原料7.胆固醇代谢(1)胆固醇的合成部位、原料和关键酶(2)胆固醇合成的调节(3)胆固醇的转化及去路8.血浆脂蛋白代谢8.血浆脂蛋白代谢(1)血脂及其组成(2)血浆脂蛋白的分类及功能(3)高脂蛋白血症七、氨基酸代谢1.蛋白质的生理功能及营养作用(1)氨基酸和蛋白质的生理功能(2)营养必需氨基酸的概念和种类(3)氮平衡2.蛋白质在肠道的消化、吸收及腐败作用(1)蛋白酶在消化中的作用(2)氨基酸的吸收(3)蛋白质的腐败作用3.氨基酸的一般代谢(1)转氨基作用(2)脱氨基作用(3)-酮酸的代谢4.氨的代谢(1)氨的来源(2)氨的转运(3)氨的去路5.个别氨基酸的代谢(1)氨基酸的脱羧基作用(2)一碳单位的概念、来源、载体(3)含硫氨基酸代谢(4)苯丙氨酸和酪氨酸代谢八、核苷酸代谢1.核苷酸代谢(1)嘌呤核苷酸合成途径的原料(2)嘌呤核苷酸的分解代谢产物(3)嘧啶核苷酸合成途径的原料(4)嘧啶核苷酸的分解代谢产物2.核苷酸代谢的调节(1)核苷酸合成途径的主要调节酶(2)抗核苷酸代谢药物的生化机制九、遗传信息的传递1.遗传信息传递的概述中心法则2.DNA的生物合成(1)DNA生物合成的概念(2)DNA的复制过程(3)逆转录(4)DNA的损伤与修复3.RNA的生物合成(1)RNA生物合成的概念(2)真核转录体系的组成及转录过程(3)转录后加工过程十、蛋白质生物合成蛋白质生物合成的概述(1)蛋白质生物合成的概念(2)蛋白质生物合成体系和遗传密码(3)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基本过程(4)蛋白质生物合成与医学的关系十一、基因表达调控1.基因表达调控的概述(1)基因表达的概念及基因表达调控的意义(2)基因表达的时空性(3)基因的组成性表达、诱导与阻遏(4)基因表达的多级调控(5)基因表达调控的基本要素2.基因表达调控的基本原理(1)原核基因表达调控(乳糖操纵子)(2)真核基因表达调控(顺式作用元件、反式作用因子)十二、信号转导1.信号分子(1)概念(2)分类2.受体(1)受体分类和作用特点(2)G蛋白3.膜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机制(1)蛋白激酶A通路(2)蛋白激酶C通路(3)蛋白酪氨酸激酶通路4.胞内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机制类固醇激素和甲状腺素的作用机制十三、重组DNA技术1.重组DNA技术的概述(1)重组DNA技术相关的概念(2)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2.基因工程与医学(1)疾病相关基因的发现(2)生物制药(3)基因诊断(4)基因治疗十四、癌基因与抑癌基因1.癌基因与抑癌基因(1)癌基因的概念(2)抑癌基因的概念2.生长因子(1)生长因子的概念(2)生长因子的作用机制十五、血液生化1.血液的化学成分(1)水和无机盐(2)血浆蛋白质(3)非蛋白质含氮物质(4)不含氮的有机化合物2.血浆蛋白质(1)血浆蛋白质的分类(2)血浆蛋白质的来源(3)血浆蛋白质的功能3.红细胞的代谢(1)血红素合成的原料、部位和关键酶(2)成熟红细胞的代谢特点十六、肝胆生化1.肝的生物转化作用(1)肝生物转化的概念和特点(2)生物转化的反应类型及酶系(3)影响肝生物转化作用的因素2.胆汁酸代谢(1)胆汁酸的化学(2)胆汁酸的代谢(3)胆汁酸代谢的调节3.胆色素代谢(1)游离胆红素和结合胆红素的性质(2)胆色素代谢与黄疸十七、维生素1.脂溶性维生素脂溶性维生素的生理功能及缺乏症2.水溶性维生素水溶性维生素的生理功能及缺乏症医学微生物学单元细目要点一、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定义与分类(1)微生物和医学微生物的定义(2)三大类微生物及其特点二、细菌的形态与结构1.细菌的形态细菌的三种形态及测量单位2.细菌的基本结构(1)细菌基本结构的构成(2)肽聚糖的结构(3)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细胞壁的结构和医学意义(4)细菌胞质内与医学有关的重要结构与意义3.细菌的特殊结构(1)荚膜及其与细菌致病性的关系(2)鞭毛的定义、分类及其与医学的关系(3)菌毛的定义、分类及其与医学的关系(4)芽孢(胞)及其与医学的关系4.细菌形态与结构的检查方法革兰氏染色的步骤、结果判定和医学意义三、细菌的生理1.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1)细菌生长繁殖的基本条件与方式(2)根据对氧需求进行细菌分类2.细菌的分解和合成代谢由细菌产生并与医学有关的主要合成代谢产物3.细菌的人工培养(1)培养基的概念(2)细菌在液体和固体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3)细菌人工培养在医学中的应用四、消毒与灭菌1.基本概念消毒、灭菌、无菌、抑菌和防腐的概念2.物理灭菌法(1)热力灭菌法的种类及其应用(2)射线灭菌法的原理和应用3.化学消毒灭菌法常用化学消毒剂的种类、浓度和应用五、噬菌体1.噬菌体的生物学性状噬菌体的概念、形态、化学组成及主要应用2.毒性噬菌体和温和噬菌体(1)毒性噬菌体的概念(2)温和噬菌体的概念及其与细菌遗传物质转移的关系六、细菌的遗传与变异1.细菌遗传与变异的物质基础细菌遗传物质的种类2.细菌遗传与变异的机制(1)转化、接合、转导、溶原性转换的概念(2)耐药质粒及其与耐药性的关系七、细菌的感染与免疫1.正常菌群与机会性致病菌(1)正常菌群、机会性致病菌、菌群失调、菌群失调症的概念(2)机会性致病菌的致病条件2.医院感染(1)医院感染的来源(2)医院感染的控制3.细菌的致病性(1)细菌的毒力(2)细菌内、外毒素的主要区别4.宿主的固有免疫力(1)固有免疫(非特异性免疫)的组成(2)吞噬细胞吞噬作用的后果(3)胞外菌感染、胞内菌感染及外毒素致病的免疫特点5.感染的发生与发展(1)细菌感染的来源(2)菌血症、败血症、脓毒症的概念八、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1.细菌学诊断(1)标本的采集原则(2)检验程序2.血清学诊断常用的血清学诊断方法九、病原性球菌1.葡萄球菌属(1)生物学性状和分类(2)致病物质的种类和所致疾病(3)致病性葡萄球菌的鉴别要点2.链球菌属(1)生物学性状和分类(2)致病物质的种类和所致疾病(3)链球菌溶血素和临床检测的关系3.肺炎链球菌(1)形态和染色(2)主要致病物质与所致疾病4.脑膜炎奈瑟氏菌(1)生物学性状(2)主要致病物质和所致疾病(3)标本采集和分离鉴定5.淋病奈瑟氏球菌(1)形态、染色、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2)防治原则十、肠道杆菌1.肠道杆菌的共同特征(1)形态、染色和结构(2)微生物学检查的特点2.埃希氏菌属(1)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的种类(2)肠出血型大肠埃希氏菌的血清型及所致疾病(3)大肠埃希氏菌在卫生细菌学检查中的应用3.志贺氏菌属(1)种类、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2)标本采集、分离培养与鉴定4.沙门氏菌属(1)主要致病菌种类、致病物质、所致疾病(2)肠热症的标本采集及分离鉴定(3)肥达氏试验和结果判断十一、弧菌属1.霍乱弧菌(1)生物学性状(2)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2.副溶血性弧菌所致疾病十二、厌氧性杆菌1.厌氧芽孢梭菌(1)破伤风梭菌生物学性状、致病物质、所致疾病和防治原则(2)产气荚膜梭菌的生物学性状、致病物质、所致疾病微生物学检查和防治原则(3)肉毒梭菌形态、致病物质、所致疾病(4)艰难梭菌的致病性2.无芽孢厌氧菌致病条件、感染特征及所致疾病十三、棒状杆菌属白喉棒状杆菌(1)形态、染色、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2)微生物学检查和防治原则十四、分枝杆菌属1.结核分枝杆菌(1)形态、染色、培养特性和抵抗力(2)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免疫特点(3)结核菌素试验的原理、结果判断和应用(4)微生物学检查和防治原则2.麻风分枝杆菌形态、染色和致病性十五、放线菌属和奴卡氏菌属1.放线菌属(1)主要致病性放线菌及其致病性(2)硫磺样颗粒及其临床意义2.诺卡氏菌属主要致病性诺卡菌及其致病性十六、动物源性细菌1.布鲁氏菌属形态、染色、种类和所致疾病2.耶尔森氏菌属鼠疫耶尔森氏菌的形态、染色、致病物质和所致疾病3.炭疽芽孢(胞)杆菌形态、染色、抵抗力、所致疾病和防治原则十七、其他细菌1.流感嗜血杆菌形态、染色、培养特性及所致疾病及预防2.百日咳鲍特氏菌形态、染色、所致疾病和防治原则3.幽门螺杆菌形态、染色、培养特点及所致疾病4.军团菌传播途径及其所致疾病5.铜绿假单胞菌形态、染色、色素及所致疾病6.弯曲菌属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及其防治原则十八、枝原体(支原体)1.生物学性状枝原体的概念、培养特性及其与细菌L型的区别2.主要病原性枝原体(1)肺炎枝原体所致疾病(2)溶脲脲支原体所致疾病十九、立克次氏体1.生物学性状概念、形态、染色及其培养特性2.主要病原性立克次体普氏立克次氏体、斑疹伤寒立克次氏体、恙虫病立克次氏体和伯氏考克斯氏体(Q热柯克斯体)的传染源、传播媒介和所致疾病二十、衣原体1.生物学性状概念、形态、染色及培养特性2.主要病原性衣原体(1)沙眼衣原体的亚种和所致疾病(2)肺炎衣原体所致疾病(3)鹦鹉热嗜衣原体所致疾病二十一、螺旋体1.钩端螺旋体形态、染色、培养特性、所致疾病和防治原则2.密螺旋体梅毒螺旋体的形态、染色、所致疾病及其防治原则3.疏螺旋体伯氏疏螺旋体的形态、染色及所致疾病二十二、真菌1.概述真菌及其分类、形态与结构、培养特性及致病性2.主要病原性真菌(1)皮肤癣真菌常见的种类和致病性(2)白假丝酵母菌(白念珠菌)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和微生物学检查(3)新生(型)隐球菌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和微生物学检查(4)卡式肺孢子菌致病性二十三、病毒的基本性状1.病毒的形态病毒体的概念和测量单位2.病毒的结构和化学组成(1)病毒的结构和对称性(2)病毒的化学组成与功能3.病毒的增殖病毒增殖的过程4.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1)物理因素(2)化学因素二十四、病毒的感染和免疫1.病毒的传播方式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2.病毒的感染类型慢性感染、显性感染,急性感染、持续性感染(慢性感染、潜伏感染、慢发病毒感染和急性病毒感染的迟发并发症)3.致病机制(1)病毒对宿主细胞的直接作用(2)病毒感染的免疫病理作用4.病毒的感染与免疫(1)抗病毒感染的免疫(2)干扰素的概念、抗病毒机制及应用(3)中和抗体的概念及作用机制十五、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1)标本的采集和送检(2)病毒分离培养方法(3)病毒感染的血清学诊断方法十六、呼吸道病毒1.正黏病毒(1)人流感病毒及禽流感病毒生物学性状和变异(2)致病性和免疫性2.副粘病毒(1)麻疹病毒的致病性、免疫性和防治原则(2)腮腺炎病毒的致病性3.冠状病毒(1)冠状病毒的生物学性状(2)SARS冠状病毒致病性及防治原则4.其他病毒(1)腺病毒的生物学性状和致病性(2)风疹病毒的致病性及防治原则二十七、肠道病毒1.概述人类肠道病毒的种类和共性2.脊髓灰质炎病毒型别、致病性、免疫性和防治原则3.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及肠道病毒70型及71型致病性4.急性胃肠炎病毒轮状病毒的形态、致病性二十八、肝炎病毒1.甲型肝炎病毒(1)生物学性状(2)致病性与免疫性(3)微生物学检查和预防措施2.乙型肝炎病毒(1)生物学性状(2)致病性与免疫性(3)微生物学检查和预防措施3.丙型肝炎病毒(1)生物学性状(2)致病性与免疫性(3)微生物学检查和预防原则4.丁型肝炎病毒生物学特点和致病性5.戊型肝炎病毒(1)生物学性状(2)致病性(3)微生物学检查二十九、虫媒病毒1.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传播途径、致病性、免疫性和防治原则2.登革病毒致病性三十、出血热病毒汉坦病毒形态、结构、培养特性、主要型别、流行环节、致病性及免疫性三十一、疱疹病毒1.单纯疱疹病毒致病性2.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致病性3.巨细胞病毒致病性4.EB病毒致病性三十二、逆转录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形态、结构、复制和变异(2)传染源和传播途径、感染过程和致病机制(3)微生物学检查(4)防治原则三十三、其他病毒1.狂犬病病毒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和防治原则2.人乳头瘤病毒分类及致病性三十四、亚病毒朊粒(1)生物学性状(2)致病性医学免疫学单元细目要点一、绪论绪论(1)免疫学的基本概念(2)免疫系统的组成(3)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4)免疫系统的主要功能二、抗原1.基本概念(1)抗原及其特性(2)抗原表位(3)T细胞抗原表位和B细胞抗原表位(4)共同抗原(5)交叉反应(6)耐受原与变应原2.抗原的分类(1)完全抗原和半抗原(2)胸腺依赖性抗原(TD-Ag)和胸腺非依赖性抗原(TI-Ag)(3)异嗜性抗原、异种抗原、同种异型抗原、自身抗原和独特型抗原3.超抗原(1)概念(2)种类(3)与普通抗原的区别(4)与临床疾病的关系4.佐剂(1)概念(2)种类(3)作用机制三、免疫器官1.中枢免疫器官(1)概念(2)组成(3)主要功能2.外周免疫器官(1)概念(2)组成(3)主要功能四、免疫细胞1.T淋巴细胞(1)T淋巴细胞的表面标志(2)TCR复合物的组成(3)T淋巴细胞亚群及其功能(4)调节性T细胞2.B淋巴细胞(1)B淋巴细胞的表面标志(2)BCR复合物的组成(3)B淋巴细胞亚群及其功能3.NK细胞(1)NK细胞的表面标志(2)NK细胞受体(3)NK细胞的功能4.抗原呈递细胞(1)抗原呈递细胞的概念(2)抗原呈递细胞的种类(3)外源性抗原呈递过程(4)内源性抗原呈递过程(5)抗原的交叉呈递5.其他免疫细胞(1)单核巨噬细胞(2)中性粒细胞(3)嗜酸性粒细胞(4)嗜碱性粒细胞(5)肥大细胞五、免疫球蛋白1.基本概念(1)免疫球蛋白(Ig)(2)抗体(Ab)2.免疫球蛋白的结构(1)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2)免疫球蛋白的功能区(3)免疫球蛋白的其他成分3.免疫球蛋白的类型(1)免疫球蛋白的类及亚类(2)免疫球蛋白的型及亚型4.免疫球蛋白的功能(1)免疫球蛋白V区的功能(2)免疫球蛋白C区的功能5.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和功能(1)IgG的特性和功能(2)IgM的特性和功能(3)IgA的特性和功能(4)IgE的特性和功能(5)IgD的特性和功能6.抗体的制备(1)多克隆抗体(2)单克隆抗体(3)人源化抗体六、补体系统1.基本概念(1)补体系统的概念(2)补体系统的组成2.补体系统的激活(1)经典激活途径(2)旁路激活途径(3)凝集素激活途径3.补体激活的调节(1)补体的自身调控(2)补体调节因子的调控4.补体的生物学功能(1)膜攻击复合物介导的生物学作用(2)补体活性片段介导的生物学作用5.补体和临床疾病(1)补体与疾病的发生(2)补体与疾病的诊治七、细胞因子1.基本概念细胞因子2.细胞因子的种类(1)白细胞介素(2)干扰素(3)肿瘤坏死因子(4)集落刺激因子(5)趋化因子3.细胞因子受体基本概念4.细胞因子的功能概述5.细胞因子与疾病(1)疾病的发生(2)疾病的诊断(3)疾病的治疗八、白细胞分化抗原和黏附分子1.白细胞分化抗原CD分子的概念及应用2.黏附分子概念及功能九、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及其编码分子1.基本概念(1)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2)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2.HLA复合体及其产物(1)HLA复合体的定位和结构(2)HLA复合体的分类(3)HLA复合体的遗传特征(多基因性、多态性、单元型遗传、共显性遗传、连锁不平衡)(4)HLA编码的产物3.HLA-类抗原(1)结构(2)分布(3)主要功能4.HLA-类抗原(1)结构(2)分布(3)主要功能5.HLA在医学上的意义(1)HLA与同种器官移植的关系(2)HLA与输血反应的关系(3)HLA与疾病的相关性(4)HLA的生理学意义十、免疫应答1.基本概念(1)免疫应答(2)免疫应答的类型(3)免疫应答的过程2.固有免疫应答(1)概念(2)固有免疫识别(3)组成(4)功能(5)与疾病的关系3.适应性免疫应答(1)概念(2)分类(3)特点4.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1)TD抗原诱导的体液免疫应答(2)TI抗原诱导的体液免疫应答(3)体液免疫应答的一般规律5.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1)T细胞活化的双识别、双信号(2)Th1细胞的效应(3)Th2细胞的效应(4)Th17细胞的效应(5)CTL的细胞毒效应十一、黏膜免疫1.基本概念(1)黏膜免疫(2)黏膜相关淋巴组织2.黏膜免疫系统的细胞和分子(1)细胞(2)分子3.黏膜免疫系统的功能(1)诱导免疫耐受(2)抗感染(3)与肠道菌群的关系(4)参与免疫调节十二、免疫耐受1.基本概念(1)免疫耐受(2)中枢免疫耐受(3)外周免疫耐受2.免疫耐受的形成与维持(1)影响因素(2)形成机制(3)维持与终止3.免疫耐受与临床(1)建立免疫耐受(2)打破免疫耐受十三、抗感染免疫1.概述抗感染免疫基本概念2.机制(1)抗感染固有免疫(2)抗感染适应性免疫3.病原体的免疫逃逸机制(1)宿主机制(2)病原体机制十四、超敏反应1.基本概念(1)超敏反应(2)超敏反应的分型2.型超敏反应(1)型超敏反应的特点(2)型超敏反应的变应原、变应素和细胞(3)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4)临床常见的型超敏反应性疾病(5)型超敏反应的防治原则3.型超敏反应(1)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2)临床常见的型超敏反应性疾病4.型超敏反应(1)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2)临床常见的型超敏反应性疾病5.型超敏反应(1)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2)临床常见的型超敏反应性疾病十五、自身免疫和自身免疫性疾病1.基本概念(1)自身免疫的概念(2)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概念2.自身免疫的组织损伤机制(1)自身抗体介导(2)自身反应性T细胞介导3.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诱因(1)隐蔽抗原的释放(2)自身抗原的改变(3)分子模拟(4)淋巴细胞的多克隆激活(5)表位扩展(6)免疫调节异常(7)遗传因素4.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1)基本治疗原则(2)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策略十六、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1.基本概念(1)免疫缺陷病的概念(2)免疫缺陷病的分类2.原发性免疫缺陷病(1)B细胞缺陷(2)T细胞缺陷(3)联合免疫缺陷(4)吞噬细胞缺陷(5)补体系统缺陷3.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概念及种类十七、肿瘤免疫1.肿瘤抗原(1)肿瘤抗原的概念(2)肿瘤抗原的分类2.机体抗肿瘤免疫的效应机制(1)体液免疫机制(2)细胞免疫机制3.肿瘤的免疫逃逸机制(1)与肿瘤细胞有关的因素(2)与宿主免疫系统有关的因素4.肿瘤的免疫治疗(1)非特异性免疫治疗(2)主动免疫治疗(3)被动免疫治疗十八、移植免疫1.基本概念(1)自体移植、同种异基因移植、异种移植(2)宿主抗移植物反应、移植物抗宿主反应2.同种移植排斥反应的类型及机制(1)同种移植排斥反应的类型(2)同种移植排斥反应的机制3.延长移植物存活的措施(1)组织配型(2)免疫抑制(3)诱导耐受十九、免疫学检测技术1.抗体的检测及应用抗体进行的检测(1)概念(2)血凝抑制(3)凝集反应和血型的鉴定(4)免疫荧光(5)放射免疫(6)酶免疫(ELISA和免疫组化)(7)免疫电镜(8)免疫沉淀(9)免疫印迹2.免疫细胞的分离常用方法3.免疫细胞的特异性、数量和功能检测(1)流式细胞术(2)增殖实验(3)细胞毒实验(4)细胞凋亡实验(5)芯片技术(6)细胞因子的生物活性检测二十、免疫学防治1.免疫治疗(1)概念(2)分类(3)应用2.免疫预防(1)人工免疫的概念(2)人工免疫的分类(3)疫苗的种类及应用药理学单元细目要点一、药物效应动力学1.不良反应(1)副反应(2)毒性反应(3)后遗效应(4)停药反应(5)变态反应(6)特异质反应2.药物剂量与效应关系(1)半数有效量(2)治疗指数3.药物与受体(1)激动药(2)拮抗药二、药物代谢动力学1.吸收首过消除2.分布(1)血脑屏障(2)胎盘屏障3.体内药量变化的时间过程生物利用度4.药物消除动力学(1)一级消除动力学(2)零级消除动力学三、胆碱受体激动药毛果芸香碱(1)对眼和腺体的药理作用(2)临床应用四、抗胆碱酯酶药和胆碱酯酶复活药1.易逆性抗胆碱酯酶药(1)药理作用(2)新斯的明的临床应用2.难逆性抗胆碱酯酶药(1)毒理作用机制(2)急性中毒症状3.胆碱酯酶复活药碘解磷定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五、M胆碱受体阻断药阿托品(1)药理作用(2)临床应用(3)不良反应及中毒六、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1.去甲肾上腺素(1)药理作用(2)不良反应2.肾上腺素(1)药理作用(2)临床应用3.多巴胺(1)药理作用(2)临床应用4.异丙肾上腺素(1)药理作用(2)临床应用七、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1.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1)酚妥拉明的药理作用(2)酚妥拉明的临床应用2.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1)药理作用(2)临床应用(3)不良反应及禁忌证(4)代表药物八、局部麻醉药1.局麻作用及作用机制(1)局麻作用(2)作用机制2.常用局麻药(1)普鲁卡因的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2)利多卡因的临床应用(3)丁卡因的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九、镇静催眠药苯二氮卓类(1)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2)作用机制十、抗癫痫药和抗惊厥药1.苯妥英钠(1)作用机制(2)临床应用2.卡马西平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3.苯巴比妥、扑米酮临床应用4.乙琥胺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5.丙戊酸钠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十一、抗帕金森病药1.左旋多巴(1)体内过程(2)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2.卡比多巴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3.苯海索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十二、抗精神失常药1.氯丙嗪(1)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2)不良反应2.丙米嗪(1)药理作用(2)临床应用3.碳酸锂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十三、镇痛药1.吗啡(1)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2)临床应用(3)不良反应2.哌替啶(1)药理作用(2)临床应用(3)不良反应十四、解热镇痛抗炎药1.阿司匹林(1)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2)不良反应2.对乙酰氨基酚(1)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2)不良反应3.布洛芬(1)药理作用(2)临床应用十五、钙拮抗药1.钙拮抗药的分类及代表药(1)选择性钙拮抗药(2)非选择性钙拮抗药2.硝苯地平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3.维拉帕米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4.尼莫地皮临床应用十六、抗心律失常药1.抗心律失常药的分类(1)类钠通道阻滞药(2)类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3)类选择性延长复极的药物(4)类钙拮抗药2.利多卡因(1)药理作用(2)临床应用3.普萘洛尔(1)药理作用(2)临床应用4.胺碘酮(1)药理作用(2)临床应用5.维拉帕米临床应用十七、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药物1.强心苷类地高辛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2.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抗心衰的作用机制十八、抗心绞痛药1.硝酸甘油(1)药理作用(2)作用机制2.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1)药理作用(2)临床应用3.钙拮抗药抗心绞痛作用及临床应用十九、抗动脉粥样硬化药1.HMG-CoA还原酶抑制药(1)药理作用(2)临床应用(3)不良反应2.贝特类草药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二十、抗高血压药1.利尿药(1)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2)临床应用2.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抗高血压的作用及作用机制3.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1)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2)临床应用(3)不良反应4.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氯沙坦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5.钙拮抗药(1)药理作用(2)不良反应二十一、利尿药及脱水药1.高效利尿药(1)药理作用(2)不良反应2.中效利尿药噻嗪类利尿药的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3.低效利尿药(1)螺内酯的药理作用(2)螺内酯的不良反应4.脱水药(1)甘露醇的药理作用(2)甘露醇的临床应用二十二、作用于血液及造血器官的药物1.肝素(1)药理作用(2)临床应用2.香豆素类抗凝血药(1)药理作用(2)药物相互作用3.抗血小板药阿司匹林药理作用、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4.纤维蛋白溶解药链激酶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5.促凝血药维生素K的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6.抗贫血药(1)铁剂的临床应用(2)叶酸药理作用(3)维生素B12药理作用7.血容量扩充剂右旋糖酐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二十三、组胺受体阻断药1.H1受体阻断药(1)药理作用(2)临床应用2.H2受体阻断药雷尼替丁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二十四、作用于呼吸系统的药物平喘药(1)沙丁胺醇、特布他林的药理作用(2)氨茶碱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3)色甘酸钠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二十五、作用于消化系统的药物抗消化性溃疡药奥美拉唑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二十六、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糖皮质激素类药(1)药理作用(2)临床应用(3)不良反应(4)代表药物二十七、甲状腺激素及抗甲状腺药物抗甲状腺药(1)硫脲类的药理作用(2)硫脲类的临床应用(3)硫脲类的不良反应二十八、胰岛素及口服降血糖药1.胰岛素(1)药理作用、作用机制(2)临床应用2.口服降血糖药(1)磺酰脲类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2)双胍类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二十九、-内酰胺类抗生素1.青霉素类(1)青霉素G的抗菌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2)氨苄西林抗菌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3)阿莫西林抗菌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2.头孢菌素类(1)第一代头孢菌素特点及临床应用(2)第二代头孢菌素特点及临床应用(3)第三代头孢菌素特点及临床应用三十、大环内酯类及林可霉素类抗生素1.红霉素(1)抗菌作用(2)临床应用2.林可霉素类林可霉素、克林霉素的抗菌作用及临床应用三十一、氨基苷类抗生素1.氨基苷类抗生素的共性(1)抗菌作用及其作用机制(2)不良反应2.常用氨基苷类(1)庆大霉素的临床应用(2)妥布霉素的临床应用(3)阿米卡星的临床应用三十二、四环素类四环素类(1)四环素的抗菌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2)多西环素的抗菌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3)米诺环素的抗菌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三十三、人工合成的抗菌药1.喹诺酮类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的抗菌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2.磺胺类(1)抗菌作用(2)作用机制3.甲硝唑抗菌作用及临床应用三十四、抗真菌药和抗病毒药1.抗真菌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