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股市仍是少数人的盛宴 时寒冰今天抽空看了一下A股相关数据。低价股、绩差股最近绝大部分都在下跌,且是持续下跌。在全部A股的“现价”排名中,从低到高,我一路看下去,除了极个别股票,绝大部分都处在跌势中(大家不妨也这样逐个看看)。而这些股票的“股东户数”大都在增加、“户均持流通股”在下降。这说明,绝大部分散户钟爱低价股、绩差股的投资习惯一直没有根本性改变。 我在8月7日深夜写的股市大涨散户为何很难赚钱?一文,曾对此进行剖析:中国股市的游戏规则就决定了散户赚钱难的局面会继续存在。机构主力会血洗散户所钟爱的低价股,从而制造出“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格局。机构主力偏爱的高价股则表现突出,屡创新高。主力黑就黑在,在上涨阶段也把散户投资者边缘化,汤都不想让喝。此前我多次奉劝散户投资者,炒股和买菜是两个概念,千万不要因为便宜而买某种股票,而要因为它有投资价值、有成长性、有业绩,更重要的,将来会上涨,具备这些因素才买,而这些因素与股票本身价格的高低并无直接关系。散户投资者选股应该抛却价格障碍去选股。 此间,我几乎每天都收到大量询问个股的电子邮件,我吃惊地发现,这些邮件中提到的绝大部分是低价股和绩差股,我坚守自己的原则,不对个股发表任何看法,但这促使我最终发出空仓建议。不过,我8月份没有立即发出空仓建议。原因是,我当时判断“大盘创新高几乎是惟一方向”,更重要的是,机构主力的一些低价股在530大跌前和大跌中就抛售了,它需要重新收集筹码,才能继续打压低价股和绩差股,因为我国A股没有做空机制,只能先买后卖。当时的数据显示,机构主力资金也在注入一些低价股,个别交易日出现普涨行情,而且,不排除一些低价股因为重大题材在身突然走出强涨势的可能性。 进入9月份,许多低价股突然显出疲态,这意味着,收集到筹码的主力开始打压低价股和绩差股(机构主力这样做的原因,我在主力下一步操盘意图一文中有详细分析,接下来再作分析)。而机构主力一旦这样做,就不会很快停止,一定要达到一个战略目的才停止。因此,我发出了空仓建议。事实上,不少散户朋友来信对此表示感谢,他们是空仓的受益者。 那么,机构主力要达到的战略目的是什么呢? 那就是,一边打压低价股、绩差股,一边狂拉权重股,微妙之处在于,这中间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时间差。无论是打压还是狂拉,都需要一个时间过程。散户一般缺少耐心和承受力,因为他们的钱可是血汗钱,来之不易!散户对大盘上涨而低价股却持续下跌的情形,心理很容易产生不平衡,这样,机构主力可以逼迫散户不断因绝望而砍仓。砍仓出来到的散户,为了尽快挽回损失,很容易追买前期涨势良好的权重股。但是,等散户完成这一过程,处于某板块的权重股也差不多完成了强势亮相过程,要面临调整了,等到更多的散户这样做时,权重股上的机构主力趁机获利回吐。因此,权重股最近的轮动效应非常明显。 等到绝大部分人都认识到,权重股才是真正能够赚钱的股票,蜂拥而至的时候,权重股就要借助散户的血泪自我挤压泡沫了!之前累积的风险就会突然释放出来导致转势。 今天对照了大部分数据,我敢肯定,前期抛掉低价股、绩差股和我惟一预警的地产类股票的空仓者,现在的日子要好过得多!也就是说,散户空仓者仍然是值得的。 利益分析法是最有效的分析工具,尤其对于板块与个股。现在,大盘指数本身是严重失真的,有的股票还在3000点附近,有的已经在7000点都不只了,大盘指数对于投资者已经没有任何实质性意义了。 接下来的股市将如何?我认为,大盘指数仍有再创新高的可能,但是,风险正在放大,有可能突然释放出来而发生趋势逆转。随着众多散户割肉冲进权重股,机构主力获利回吐将越来越频繁,实际上,一些股票已经开始表现出这一点。机构主力可以清晰地通过数据对散户的走向了如指掌,而散户对相关数据一无所知。在信息如此严重不对称、游戏规则严重偏向主力的今天,散户被鱼肉的命运依然难以改变。低价股和绩差股已经先行调整,等权重股也开始步入调整轨道,把最后跟进的散户挂在高处,股市就会进入大调整期,而且,这个调整期时间可能会持续长一些。调整到来的时间取决于散户追进去的数量。一句话:时时提防风险! 股市仍是少数人的盛宴,散户永远是主力的羔羊。散户只有提高投资技能,放下贪婪的欲望,才能摆脱被宰割的命运。那些一年365天不停唱多,从不发出任何风险警示的人,才是真正值得警惕的,这些既得利益者的超级二奶将是未来牛势走完后坑杀散户投资者的最大帮凶。 最近几天我也在反省自身。写这类股市文章有什么意义呢?尤其是在对地产类股票预警之后,许多人写信辱骂,最近两天地产股大跌,感谢信又蜂拥而至,个别人又表示道歉,这让我很耻辱!深陷这种无聊的漩涡与我关注民生问题、推动民生问题解决的理想相违背。财富是上天给人的奖赏,谁该得到多少、谁该遭受掠夺,一切由天决定,一切在于个人命运,我能改变什么?我能让老虎不再吃肉,让羔羊免遭宰割吗?不能。那些因我文章受益的人,不必感谢我,一些皆缘。那些因我地产股预警从忌恨到理解到感谢我的人,也可以从此忘掉我。天之大,芸芸众生,逐利乃是最可怜的。我不幸深陷于其中,费力费神,忽略民生大事,愧对上天赐予的智慧,非常自责! 今后,仍会把最新的比较重要的股市数据提供给大家,机构主力选股和操盘必须依靠数据。除此之外,我尽可能少地介入股市。 于2007年10月15日晚基金帮QFII抄底害了基民 时寒冰 印花税率下调后,我没有分析行情。因为觉得如此明白无误的利好,实在不用多言了。面对这种利好,抄到大底的资金焉能打一枪就放手? 可惜的是,4月24日,仍有人担心重演规范大小非减持消息发布后的高开低走行情,结果被骗子骗走了筹码。那么多天都忍了,还急什么呢?抄底的资金在这个时候打压,无论如何是说不过去的。一,明显是跟有关部门找难堪,惹急了它接着出利好政策。更何况,这些资金主力本身就是以国家队为主体的。二,放着钱不挣,向下打压把自己套上。可能吗?因此,这波行情发动起来,再怎么也要看到4000点附近。提前抄底的大资金不会轻易给踏空者机会,它们要让踏空者后悔,等到踏空者叫苦不迭,追进时,他们乘机抛出部分筹码,阶段性调整又要开始了,他们再在底部接回来。投资者既要把握风险,也要敢于盈利。毕竟,大资金在看着所有人的牌出牌。当然,由于受制于通胀压力,上行空间尚不乐观,在通胀压力转好以前,大盘还会反复。 当印花税率下调的消息出来,我非常为我们的基民悲哀! 大量数据表明,在接近3000点位置,基金疯狂做空。据上海证券报报道,在4月14日的“黑色星期一”,基金当日基金抛出45亿元股票,最大的一家抛了15亿元,而做多方则是保险资金和QFII。 愚蠢的基金疯狂地把筹码交给QFII。 4月17日深夜,我在基金疯狂杀跌与自杀何异?一文中写道:“ 基金在目前阶段疯狂杀跌对基民利益更大的损害在于,等于把廉价筹码送给QFII等机构,一旦它们收集到足够的筹码,股市走出上涨行情,基金哪里还有机会建仓?一旦踏空,基民的损失还如何挽回?该如何向基民交待?基金在目前这个位置疯狂杀跌不仅是没有必要的,也是非常危险的。” 不幸言中。这些基金在亏损的情况下,依然向基民收取几十亿元的管理费等费用,因他们的愚蠢操作造成的损失,基民能追讨吗?在此之前,基金利用基民的资金疯狂砸盘,给这个市场带来的混乱,又该由谁负责? 当QFII布局结束,行情涨起,基金该如何向基民交待? 更大的问题是,如果基金追着建仓,又会进一步推高股价,帮助QFII抬轿。先是因为愚蠢交给QFII筹码,然后是因为愚蠢帮助QFII抬轿,我们的基金怎么了? 正好,4月25日的评论版将刊发一篇关于这一点的评论,我附录于后,也省却了打字之苦了。附录:基金为何“成全”QFII抄底?上海证券报4月25日 王力 4月23日晚,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决定,从2008年4月24日起,调整证券(股票)交易印花税率,由现行千分之三调整为千分之一。受印花税下调刺激,4月24日,A股走出了一波极为壮观的走势,沪指暴涨304点,涨幅9.29%,创七年来涨幅最高纪录,也是历史上第二大涨幅。 此次股市上涨,再次将在印花税利好出台前狂买百亿的QFII推到风头浪尖。中证登公司公布的3月份数据显示,QFII不断向其托管账户追加资金。到3月底为止,渣打银行、汇丰银行、花旗银行和中银QFII的账户结算净额分别为32.12亿元、35.26亿元、28.49亿元和25.92亿元,均高于2月份。而3月14日获批的第53家QFII哥伦比亚大学更是在获批两周内就完成了A股开户。指南针数据显示,近段时间,QFII一直在大举建仓,A股的这次上涨,QFII又结结实实地抄了一个大底。 尽管QFII再次成功抄底,但有关阴谋论的说法已远不如第一次时那么强烈。因为QFII抄底,在某种程度上是国内基金等机构投资者的误判所致。58家基金公司346只基金披露的2008年第一季度报告显示,基金的平均股票仓位在一季度下降了4.75%。其中,股票型开放式基金的平均仓位降幅为3.68个百分点,混合型开放式基金的仓位降幅为3.53个百分点,封闭式基金的平均仓位降幅更是高达17.39个百分点!在4月14日的“黑色星期一”,基金成为做空的主力,相关数据显示,当日基金抛出45亿元股票,最大的一家抛了15亿元,而做多方则是保险资金和QFII。甚至,在证监会深夜出台救市措施的次日,沪市机构席位大举卖出的情况也丝毫没有改变,整个沪市资金流出金额最大的交易席位亦是基金席位,该席位单边卖出7.8亿元。 显然,QFII得以抄底,在某种程度上乃是基金成全的结果。这源于双方判断的分歧。 QFII敢抄底,主要是从两个方面作出的判断: 首先是政策面。最典型的如汇丰银行4月初在其研究报告中的大胆预测,为改善A股投资气氛,政府不仅会救市,而且会在北京奥运会前夕公布一连串救市措施,其中可能包括降低印花税、收紧二级市场发行条例及推出风险对冲工具等。汇丰银行言之凿凿地给出了救市的时间段,成为A股救市论战爆发以来,首个明确表态的QFII。摩根大通也在其研究报告中指出:“中国政府的政策正走向正确方向。” 作为身在中国,对国情最为熟悉的基金,不仅未能提前对政府出台稳定市场的政策作出准确判断,甚至在证监会深夜出台救市措施的第二天,仍然疯狂做空,全然没有考虑到稳定市场政策的继续出台。因此,有券商的投资负责人不禁感慨:“相比之下,一些国内机构在3000点杀跌简直是昏头了。” 其次是估值。如果说政策面是指导股市投资的宏观方向,而估值则是指导投资者进行微观选择的重要依据。当A股跌至3000点左右时,4月22日,摩根大通首席中国经济学家龚方雄认为,“中国的股票如果从它盈利增长的角度来看,在历史上从来没有这么便宜过。”从估值的角度来讲,A股动态市盈率今年已经是21倍,明年是17倍,盈利增长今年是30多,明年是20多,所以从盈利增长来看,市盈率已经是相当合理了。龚方雄认为,在目前资产估值很便宜的情形下,减持并不恰当。 但是,面对同样的市场,面对同样的情形,我们的基金分析师则被悲观的思维左右,疯狂的抛售行为表明,基金远没有认识到A股的价值已经“最便宜”。过重的悲观预期摧毁了基金领导者的信心,也摧毁了他们应有的理性与智慧。因此,一错再错,是基金的集体误判成全了QFII。一些基金表示,在A股估值达到更合理阶段再接回。然而,船大难掉头,当基金因为疯狂杀跌把廉价的筹码交给QFII等机构,一旦股市逆转,哪里还有基金建仓的机会?而基金争相建仓的结果,必然推动大盘的大涨,从而,成为已经完成建仓布局的QFII的“轿夫”。问题是,谁为基金踏空给基民带来的损失负责? 不要再埋怨或羡慕QFII抄底了,我们的基金应该好好反省一下了。揭秘:外资操控中国股市牟利背后 时寒冰 包括QFII在内的资金主力,此次抄大底非常蹊跷。我把一些谜团列下来: 第一,4月4日,有媒体报道称,汇丰银行在研究报告中大胆预测,为改善A股投资气氛,政府不仅会救市,而且会在北京奥运会前夕公布一连串救市措施,其中可能包括降低印花税、收紧二级市场发行条例及推出风险对冲工具等。某券商分析师惊叹:“难道是获得了关于救市的内幕消息?”现在看看,全部应验。 第二,同样是4月4日,有媒体刊发了题为中国平安投入10亿元“赎罪”3347点抄底救市的报道,文中称:“中国平安4月2日基金净买入量至少10亿元。”在中国包括基金在内的众多机构看空,疯狂做空的情况下,中国平安何以如此强烈的做多?而在此之前,是谁的再融资计划打压了股市? 值得一提的是,汇丰是中国平安的第一大股东。 第三,4月20日晚,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解除限售存量股份转让指导意见。4月21日,中国平安新闻发言人,对“中国平安再融资方案可能由公开增发改为向银行定向增发”的报道予以明确否认。这在客观上起到了继续给A股施压的效果。 再融资打压股市股价下跌恰到好处的抄底 中国平安的第一大股东汇丰,提前预知救市,中国平安提前抄底这些都是巧合吗? 前段时间,几位海外华人给我写信,让我密切关注外资在中国股市的操纵行为,与权力嫁接的外资,迅速拥有了自己的资源。然后,以此牟取暴利。加拿大华人创办的枫华杂志,约我写了下面这篇稿子,他们希望中国政府加强监管,防止外资通过与腐败官员的勾结,掠夺国民的财富。向这些心系祖国的华人致敬! 以下是这篇文章:失血的中国股市:一江“春水”向西流 加拿大枫华杂志 时寒冰 中国股市从10月16日创下6124.04点(沪指,下同)的历史高点后,就一路下跌,到4月3日,创下3271.29点的近段新低,下跌达到2852.75点,跌幅达到了46.58%。在不到6个月的时间里,沪深总市值快速蒸发了7.29万亿,平均每月蒸发超过1.2万亿。A股持续暴跌,不仅造成7万多亿财富蒸发,也导致无数股民深套其中。其中,仅中国石油A股,在11月5日上市以来就套牢资金近2000亿元,套牢股民超过180万人。此次股市大跌的影响,超过了中国股市上任何一次人造熊市。 从世界范围来看,在实体经济连续数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速度,社会形势稳定,且未发生重大自然灾难与重大政局变动的情况下,出现如此深幅的暴跌也是非常罕见的。 那么,是谁制造了这次股市大跌?谁成为财富的掠夺者? 我们不妨先回顾一下去年因提高印花税率引发的530大跌。在去年到5月之前,QFII大肆唱空中国股市。被人们耳熟能详的一些观点是:“A股泡沫太大,沪指有可能在今后3个月内跌破3000点”;“目前A股散户持股比例已达65%70%,高出成熟市场一倍,这是一个再明白不过的见顶信号。”有的外方研究机构直接呼吁政府“应采取措施阻止泡沫的进一步形成。”作为从成熟市场走出来的机构研究者,竟然如此露骨地呼吁政府干预股市,不能不令人震惊。 QFII的呼吁最终影响了决策。印花税率从千分之一调整到千分之三,两倍的调整幅度,引起了股市的自由落体,A股仿佛在瞬间进入了末日世界,许多投资者忍痛砍仓。而事后的数据显示,QFII在此次大跌后蜂拥而入,结结实实地抄了一个大底。外资机构在A股估值偏高,无从下手的情况下,通过唱空制造利空,并通过对相关决策的影响,迫使A股走出了一波人造大跌势,达到了以更低成本建仓的目的。在完美地抄底之后,QFII又一路唱多。 A股市场对QFII及热钱的巨大诱惑主要源于两点:一是建立在实体经济快速发展基础上的良好的成长性,这种成长性意味着暴利。从赚取利润的角度来看,仅此一条就足够了。二是政策市漏洞。对于强势者,对于那些能够通过各种途径影响政策的利益集团而言,漏洞越大,获取暴利的机会也越大,胜算的把握也越大。纵观当今世界,还有哪个市场具有如此之大的诱惑力? 更大的问题在于,单个的外资机构甚至就可能通过自身的影响力,在A股牟取巨额暴利。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瑞银在中国石油中的作局。有报道指出:“站在48元之颠的中石油散户欲哭无泪,而瑞银集团却在香港那边快乐地数着挣来的大把钞票。有迹象显示,瑞银集团涉嫌通过以中石油A股承销商的身份,来操纵H股的股价获取暴利,而通过操纵H股,又影响到A股的定价以及上市后的股价,最后导致到1700亿资金被套在48元之颠。中国数以十万计的散户因此遭拖累。” 在中石油上市后,瑞银一边抛售中石油,一边发布报告建议买入中石油。境外机构透过监管体系漏洞通过境内市场操纵牟取暴利的问题,在中国石油问题上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市场的监管者竟然找不到问责的依据,甚至找不到调查的理由。监管体系落后的现状,给境外机构操纵A股市场牟取暴利大开方便之门。这势必然会对境外机构通过不法行为操纵中国股市牟取暴利带来更大的诱惑力。 以A股为基础建立起来的衍生品是热钱做空中国股市的另一动力。2006年9月5日,新加坡交易所正式推出以A股为标的的新华富时中国A50指数期货。2007年11月8日,全球首只通过做空中国股票市场来获利的ETF在美国证券交易所上市。这只以中国股票市场下跌获利的ETF,将双倍反向于新华富时中国25指数的日回报率。有评论指出:“一旦这只抛空中国股市获利的ETF产品在美国挂牌,将会引来大量的巨鳄闻腥而来,尤其是已经通过QFII在中国A股投资的大行。” 这意味着,倘若热钱先在海外股指期货上做空,然后,等中国股市达到某一高位,存在内在调整要求的情况下做空A股,就可以达到双重获利的目的。一方面,在A股高位抛售股票套现,同时为暴跌后低价接单创造条件。另一方面,在以A为标的的股指期货产品中所下的卖单,将因A股的下跌而获取更大的暴利。因为期货本身所具有的“以小博大”的特点,就能发挥杠杆作用,将盈利和风险成倍放大。 事实上,全球首只通过做空中国股票市场来获利的ETF在美国证券交易所上市的日期本身,就非常值得玩味。这只ETF产品是在2007年11月8日上市,而11月5日正是在中国石油刚刚登陆A股之后,中石油是A股第一大权重股,中石油每跌10%,大盘就要下跌200点,反之亦然。中国石油登陆A股意味着,做空股市者有了更强大的操纵中国股市的工具。因此,对于瑞银做空中国石油与海外通过做空中国股票市场来获利的ETF有无关系,不好下结论,但是,中国石油自登陆A股后,对于推动股市下跌所起到的作用却是有目共睹的。境外机构及热钱透过做空中国股市获取了丰厚暴利(通过唱多诱惑散户高位接单),由此同时,它们在股指期货上所获得的暴利恐怕更为丰厚。 事后的数据显示,一些席位一直在疯狂抛售股票,且重点抛售对象集中在排名最靠前的几只权重股,打压中国股市的目的非常明显,操作手法非常坚决。 如果说通过抛售股票砸盘是海外机构与热钱打压中国股市的直接手段,那么,通过提出庞大再融资计划及散步谣言等不法达到做空中国股市的目的无疑是间接手段,而这种手段更有效,能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对照A股走势,就会发现,一种无形的力量一直在有条不紊地达到打压中国股市的目的。 第一阶段,2007年11月5日,中国石油上市后,以瑞银为代表的外资机构疯狂抛售中国石油,带动大盘下跌。 第二阶段,今年1月21日,多家媒体在首页重要位置刊登新闻:中国平安或创A股史上最大再融资,接近1600亿元的再融资规模导致股市暴跌。沪指当即从5200点狂泻,一口气跌倒4195.75点。事实上,在中国平安再融资消息传出之前,一些机构就已提前逃离。上证所授权发布的Topview数据显示:去年12月28日,超过330家机构持有中国平安约62.8%股权;但到大跌前的最后一个交易日,1月18日,持股机构已缩减至225家!在这一过程中,散户手中的筹码却在逐步上升。 第三阶段,在中国股市因新基金发行反弹,重上4600点,股市人气重新恢复的情况下,2月20日,市场突然传出浦发银行再融资400亿元的传闻(传闻随后得到了确认,只是金额略有出入),引发恐慌性抛盘,股市再次暴跌。浦发银行再融资计划传出之前,得到消息的机构同样提前就开始逃离。 中国平安与浦发银行犹如在A股仍下了两颗原子弹,使得市场对于庞大再融资计划充满了恐惧,纷纷抛售股票,这导致股市陷于更惨烈的暴跌之中。一直到创下3271.29的新低,仍没有真正缓过气来。中国平安与浦发银行即使以后放弃再融资,其对股市的打压效果也已经顺利实现。而这两个上市公司背后都有外资背景。 外资在中国操纵股市的行为已经到了肆无忌惮的地步。如马丁居里有限公司(MCL)100%控股的马丁居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MCIM)和马丁居里公司(MCI)在2007年8月买入的南宁糖业的股票,已经超过了5%,但它既未向中国证监会、证券交易所提交书面报告,也未通知上市公司予以公告,同时,它还违反了证券法的有关规定,是非常大胆的违规违法之举。我们要追问的是,监管部门为何有法不依? 随着中国资本市场日益走向开放,境外机构及热钱通过各种途径、各种方式操纵中国股市以牟取暴利的行为将愈演愈烈,热钱到底进来了多少没有谁知道确切的数据,但在这几年新增的外汇储备无法由贸易顺差和FDI解释的部分大幅增加,无疑就是热钱悄悄涌入的最好证明。然而,遗憾的是,时至今日,监管部门对这些外资无可奈何,相关制度也迟迟未能建立起来,即使已有法律规定的违法之举,亦轻易逃过惩处。这既为外资、热钱操纵中国股市提供了便利,也对热钱做空中国股市牟利产生了更强大的诱惑力。这必然导致严重后果: 第一,导致国人财富被境外资金通过股市合法地掠夺。 第二,导致中国相关定价权的丧失。 第三,使得民众因亏损引发的愤懑情绪被引向政府这同样是许多境外资金背后的势力所乐意看到的结局。中国社会保障体系没有建立起来,股市暴跌给投资者带来的精神压力和痛苦远远超过任何一个西方国家。 第四,造成中国股市基本功能的扭曲和丧失,使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丧失一个重要的基础。 第五,导致中产阶层因财富的缩水而减少,难以形成稳定的消费力量与平衡力量,成为中国未来发展中的一大隐患。以中等收入者为主体的“橄榄型”社会结构,被公认为是最理想的社会形态。这次股市大跌让许多中等收入者的资产严重缩水他们是股市的参与主体,加之高房价对中等收入者的挤压,这个群体的人数将呈现减少趋势而非增长趋势。从长远来看,这对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非常不利。第六,股市只是境外机构及热钱展示实力的第一步,更大的隐患在金融领域,通过做空中国股市劫掠财富发展起来的外资力量,一旦在金融系统兴风作浪,就不仅仅是洗劫财富的问题,还可能危险到中国的金融安全,甚至引发金融危机。 现在应正视这些危害,尽快采取针对性措施。 第一,监管层必须改变牛市时乱作为、过度作为,而熊市时又不作为的现状,认真肩负监管职责而不是指数的调控者这本身就是监管角色的错位。第二,应尽快建立针对包括外资在内的所有市场主体的监管机制,严格执法,让违法者付出巨大成本。第三,应加强对包括股市账户在内的监管,防止热钱大批量进入中国股市加剧中国股市的波动,威胁中国的金融安全。“再融资”的杀伤力南风窗2008年第6期(3月11日)时寒冰 在2008年开春,中国能称得上“门”的事件有两个:一个是香港地区的“艳照门”。另一个是“再融资门”。前者引发社会对华人道德和价值观的反思。而后者,则引发社会对再融资制度乃至整个资本市场一系列制度的追问。无论哪个门,在2008年的这个制造出雪灾的寒冬,都显得似乎难以穿越。但是,中国资本市场要发展,必须得越过“再融资门”。一.再融资的杀伤力次债危机导致的全球性股市下跌,最终“感染”了中国股市。1月15日,美国最大银行花旗集团公布该行2007年第四季度业绩,竟然巨亏98.3亿美元。1月17日,华尔街巨头美林公司宣布第四季度亏损98.3亿美元。这两大公司的亏损额都远远超过了此前的市场预期。全球股市当即暴跌。就在人们开始讨论中国股市能否抵御住次债危机的影响独善其身的时候。1月21日,多家媒体在首页重要位置刊登了中国平安拟公开增发不超过12亿股,同时拟发行分离交易可转债不超过412亿元的新闻。以当时的股价测算,中国平安再融资规模接近1600亿元,是其2007年3月IPO规模的四倍多。中国股市应声狂跌,沪深两市总市值当天蒸发1.68万亿元。沪指从5200点跌到4200点,强度超过了“530”。虽然许多人不解中国平安为何能冒天下之大不韪,但中国平安的底气并不难于理解。当沪指接近6000点,监管层停止了新基金的发行,新股不断上市,再融资不断获批,此时股市改变方向,步入调整阶段。在这个时候推出再融资计划,既能配合监管层调控股市,又能趁机圈钱。事实上,当中国平安再融资计划推出后,有评论就认为中国平安此举获得了监管层的授意。直到浦发银行再融资计划推出,这一说法才逐渐被淡化。 而面对股市的狂跌,在调控与救市之间痛苦地找寻平衡点的监管层又忙碌起来。2月1日下午,封闭式股票基金在停批5个多月之后重新开闸。2月15日,开放式股票型基金在停滞近6个月后重获发行。新基金放行被市场解读为监管层的救市意图。沪指重上4600点。但是,2月20日,浦发银行再融资400亿元的传闻弥漫于市场。股市再次 暴跌,短短四天时间,A股2.8万亿市值“蒸发”,跌幅是受深受次债危机影响的美国股市跌幅的两、三倍。再融资的杀伤力来自哪里?放下美国次债危机的影响、庞大限售股的解禁,单就再融资本身而言,2007年,中国共有188家上市公司实施了再融资,实现募资约3657亿元,超过2001至2006年6年间的再融资总额。而今年前两个月,上市公司提出的再融资计划就已经接近去年全年的再融资总和。倘若中国平安、浦发银行的再融资模式被其他上市公司效法继续,那么,再融资将演变成一场场轰轰烈烈的圈钱游戏。 二.富者的游戏中国平安在推出庞大的再融资计划时,其公告中对资金用途并未进行详细披露,只是表示将全部用于补充资本金、营运资金以及有关监管部门批准的投资项目。人民日报刊发的评论指出:“如此大的融资规模,却具体项目不定,回报预期不明,只是一味地叫你掏钱,难怪会让投资者反感。”其实,真正的问题在于,在“具体项目不定,回报预期不明”的情况下,这样的融资报告怎么就能堂而皇之地推出来,且上市公司丝毫感受不到有什么不妥呢?答案在于再融资制度过于随便了。 大多数上市公司的再融资金额远远超过了实际需求,过量融资现象普遍,并且再融资资金投资项目随意更改。以2007年为例,公告变更募集资金项目投资计划的上市公司有81家之多,变更绝对额度超过亿元的上市公司有40家,占到总数的50%。而2007年以来,上市公司涉及委托理财的业务公告总金额高达123亿元,再融资资金浪费严重。在2001年,平均每家上市公司闲置的资金数高达3.11亿元,闲置资金占总资产的比重达到了7.96%。不少上市公司在实现再融资计划后,面对低成本圈来的钱不知如何处理,有的将自己用于购买国债,有的存到银行,有的去打新股,有的干脆拿去委托理财。 2006年5月7日,中国证监会正式发布了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该办法取消了配股前3年平均净资产收益率6%的限制,仅要求最近3年连续盈利,并将过去对净资产收益率的要求从10%降低到6%。从此开始,再融资规模急剧扩大。可是,在现实中,有些再融资的上市公司不但不缺钱,甚至为了再融资才不得不将上次募集到的资金“突击”用完。具体到中国平安,据wind统计,仅2007年7月至9月,中国平安就动用2458亿元参与新股配售;2007年11月28日,中国平安又买入9501万股富通股票(富通集团是欧洲一家以经营银行及保险业务为主的国际金融服务提供商),占富通总股本的4.18%,成为富通第一大股东。这笔交易花费18.1亿欧元,约合199亿元人民币。而在2007年3月份,中国平安才从A股时候募集到382亿元的资金(这些资金的使用计划还未完全付诸实施)。今年1月29日,中国平安发布的2007年度业绩预增公告中,预计2007年度净利润比上年度增长100%以上。与其他公司相比,无论是现金流还是盈利率,中国平安都是相当“富裕”的。 2007年中期,中国平安每10股派2元(含税)这是中国平安给股民的现实回报。2008年2月22日有媒体引述有市场人士的分析:“中国平安此次再融资是为了购买汇丰控股的相关金融股份,并为汇丰控股在次级债风波中遭受的巨大损失买单。”且不论此信息的真实性,中国平安2007年11月投资18.1亿欧元购买的9501万股富通股票,平均每股19.05欧元,而截至1月24日,富通收报14.62欧元,这意味着中国平安投资的18.1亿欧元已出现约4.2亿欧元(约44亿元人民币)的浮亏。但是,就是这样的“战绩”,并不影响中国平安推出1600亿元的再融资计划。三.流言下的利益 2月22日,又有两只股票基金和两只债券基金获批,市场认为监管层意在化解浦发银行带来的恐慌情绪。但是,当天早上马上有大秦铁路再融资传闻发出,利好因素被化解,恐慌情绪反而得到了强化。大秦铁路跌停,大盘猛跌。随即,大秦铁路发表澄清否认谣传的声明。2月23日,市场上又传出中国联通再融资的消息,中国联通跌停,沪指创下4182.77点最低点。中国联通随后发表近期无再融资计划的澄清声明。投资者似乎已经不再去分辨真相,只要有关于哪个公司在融资的传闻,就立即疯狂抛售其股票。 发展到现在,再融资实际上已经成为一些人恶意制造恐慌气氛、浑水摸鱼的工具。事后的数据显示,在一些股票被再融资传闻压倒在跌停板的时候,却有大笔资金趁机买进,增仓迹象非常明显。事实上,如果对照这波的调整就会发现,再融资计划的推出及再融资传闻的散播,几乎是在以“接力”的方式实现对股市的疯狂打压。 再融资传闻与对股市的打压配合得几乎天衣无缝,不能不引发人们的联想:其一,QFII。QFII额度从100亿美元提高到300亿美元的协议正式获批时,中国股市处在接近6000点的位置。QFII有必要寻找一个合适的建仓点。其二,热钱。随着中国连续加息和美国连续降息,中美两国基准利率倒挂,且幅度越来越大。国际热钱不仅受到升值收益的吸引,同时还将受到利差的吸引,“汇差”加“利差”所形成的叠加效应,将对国际热钱进入中国产生更诱人的吸引力。但根据日本当年的经验,国际热钱更喜欢投资收益更高、变现能力快的股市。而一旦国际热钱打算进入,就提前就会唱衰中国股市,炒作中国股市的风险性,以推动股市下跌,在低价位完成建仓。其三,如果再融资获批,根据规定,增发价格要由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直播电商2025年主播与品牌合作模式创新策略与风险防控
- 2025-2030年全球新能源产业海外投资案例分析报告
- 机关工会活动策划方案范文
- 熊皮人阅读测试题及答案
- 教育测评考试试题及答案
- 南通会议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电商知识产权保护与知识产权保护法律风险评价报告
- DB65T 4498-2022 高压气地下储气井定期检验规则
- DB65T 4415-2021 机采棉田土壤封闭除草技术规范
- 唱歌 爸爸妈妈听我说说课稿-2025-2026学年小学音乐西师大版三年级下册-西师大版
- 初中普法主题教育
- 关爱老年心理健康课件
- 无人机组装与调试 课件全套 项目1-3 无人机组装调试基础、多旋翼无人机组装与调试、垂直起降无人机组装调试
- 多发骨折病人疑难病例讨论
- 2025初级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专业实务(道路运输安全)》全真模拟卷(二)
- 草果种植技术课件大全
- 2025至2030 中国热成型钢(PHS)行业现状调查与前景策略研究报告
- 2025年水利A证考试题及答案
- 新疆就业政策课件
- 时政评析活动方案
- 认识机械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