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胰腺囊性肿瘤的外科诊治.doc_第1页
论胰腺囊性肿瘤的外科诊治.doc_第2页
论胰腺囊性肿瘤的外科诊治.doc_第3页
论胰腺囊性肿瘤的外科诊治.doc_第4页
论胰腺囊性肿瘤的外科诊治.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胰腺囊性肿瘤的外科诊治中国医学论坛报2011-08-18发表评论分享 作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宣武医院普外科 李非胰腺囊性肿瘤并不常见,但随着对其认识的提高和影像学检出率的增加,在过去的十年里,这类肿瘤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胰腺囊性肿瘤在病变性质上可分为良性、交界性和恶性,但多数为良性。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根据肿瘤形态及上皮细胞的特征,将胰腺囊性肿瘤分为浆液性囊性肿瘤(Serous Cystic Neoplasm,SCN)、黏液性囊性肿瘤(Mucinous Cystic Neoplasm,MCN)和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IPMN)三类,实性假乳头状肿瘤(Solid Pesudopapillary Tumor,SPT)不再属于胰腺囊性肿瘤。本文就胰腺囊性肿瘤的特点作一简述。浆液性囊腺瘤 概述 SCN占胰腺囊性肿瘤的20%40%,呈微囊腺瘤。法国外科学会对398例囊性胰腺肿瘤患者回顾分析发现,SCN患者170例(45%),其中86%是女性,平均年龄为56.6岁。1/3的SCN患者没有症状,常见症状是腹痛和可触及腹部包块,黄疸、消瘦、胰腺炎少见(发生率10%)。一般认为,SCN多见于胰体尾,但上述170例SCN患者的病变分布整个胰腺。 影像学特点与诊断 SCN影像学特点明显,70%90%是微囊腺瘤,由充满浆液的小囊组成。CT,尤其磁共振成像(MRI)可清晰显示呈蜂巢样结构,小囊直径多2 cm,数目多6个,小囊境界清楚,静脉强化有增强,1/3有中心星状的痂,类似“光的放射状照射(sunburst)”,有时伴有钙化。肿瘤细胞来源于腺泡细胞,囊壁由富含糖原的单层立方上皮组成(图1)。图1 男性,78 岁,因“胃间质瘤”行CT 检查发现胰腺SCN。 CT 示胃底部3.5 cm 间质瘤,伴钙化; 腹部示胰体部2.5 cm 蜂巢状低密度灶; MRI 示胰体部病灶T2加权相不规则高信号影; 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示胰体尾蜂巢状不规则高信号病灶,胰管无扩张; 因“胃间质瘤”行胃部分切除,同时行胰体尾切除术,术后病理示胰体部病灶由多个微囊组成; 显微镜下显示,微囊上皮由圆形胞核和透明胞浆的单层立方上皮组成。注:箭头所示为病灶 进一步的诊断方法有内镜超声检查和穿刺囊液分析,囊液的特点是清亮、无黏液成分,富含糖原, 癌胚抗原(CEA)、癌抗原(CA)199浓度低。影像学表现不典型、不能明确诊断为SCN时,不排除恶性的可能,应行胰腺切除术。 治疗随访 SCN出现恶变的机会极低,罕有恶性SCN的病例报告,恶性SCN的体积一般都较大,直径甚至可达10 cm以上。因此,对于无症状、病灶较小(一般认为肿瘤直径34 cm)的患者(图2),均可观察,定期行影像学检查;对于直径4 cm、肿瘤明显增大或有症状的患者,则可考虑手术切除。SCN剜除术在技术上是可行的,但应警惕胰瘘风险。对于术后病理诊断为SCN、病变完整切除的患者,无须进行长期的影像学随访。图2 男性,65岁,体检发现胰头部占位,诊断为SCN,建议定期影像学观察。 CT示胰头部3 cm囊性病变,呈蜂巢状,有强化; MRI示胰头部T2加权高信号影,细小分隔形成较多的小囊; MRCP 示胰头部蜂巢状不规则高信号,胆胰管无扩张。注:箭头所示为病灶黏液性囊腺瘤 概述 MCN占胰腺囊性肿瘤的20%30%,在1996年之前,因为IPMN被归属于胰腺MCN,所以MCN的发病率一直被高估。但与IPMN的区别是,MCN与胰管不相通。MCN有明显恶性倾向,患者多数为女性,发病年龄比SCN年轻10岁,平均年龄为4852岁,MCN相关浸润性癌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4岁,因此,MCN进展为恶性的时间更长。25%50%的MCN患者没有症状,常见症状是腹痛,4%17%的患者可能会出现急性胰腺炎。大部分MCN位于胰体或胰尾,平均直径为56 cm,MCN相关浸润性癌平均直径为7 cm。 影像学特点与诊断 典型的MCN为体积较大(直径多数23 cm)且有分隔的囊肿,有不规则的厚囊壁,CT、MRI或超声可清晰显示(图3)。囊壁薄而光滑时,MCN恶变机会相对小;囊壁出现隆起病变时,可能有MCN恶变(图4);囊壁增厚无隆起时,多为交界性病变;少数患者囊壁有钙化,是高度可能恶性的特征(图5)。囊液的生化指标也有助于诊断,MCN囊液的特点是,CEA浓度高、淀粉酶浓度低,其他标志物如CA724、CA199、CA125和CA15-3也有一定的帮助。图3 女性,20 岁,发现“左上腹包块1 年”入院,诊断为MCN。 B 超示左上腹直径17 cm 的囊性包块,其内可见点状弱回声(黏液)及少量粗大分隔; CT 示胰体尾囊性病变,其内可见分隔,囊壁光滑无结节; MRI 示左上腹巨大T2加权高信号影,内有低信号的分隔; 术后病理示囊壁由单层柱状上皮组成,下方为卵巢样基质。图4 女性,25 岁,体检B 超发现胰腺占位,诊断为MCN。 CT示胰体尾后方见直径6 cm 的囊性低密度影,边界清楚,右侧壁可见实性结节,平扫囊壁有钙化; MRI 示胰尾后方一类圆形病变,T2加权相为高信号,其前壁、上壁可见中等信号结节; MRCP 示胰体尾囊性肿物,内侧有结节,胰胆管无扩张; 行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可见胰腺内囊性肿物,囊内可见附壁乳头状组织; 术后病理示纤维囊壁下乳头状突起,胰腺组织旁肿瘤细胞弥漫排列; 显微镜下见肿瘤细胞大小一致,可见核沟。图5 女性,49岁,因“子宫肌瘤”入院,B超发现胰尾部囊性病变,诊断为MCN,行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 B 超示胰尾低回声病变,直径约6 cm,内部回声不均,周边回声强,边界清,形态欠规则; CT 示胰腺尾部类圆形囊性病变,其内密度不均,囊壁边缘钙化(蛋壳征); 术后病理示囊壁含纤维结缔组织,伴钙化;囊壁免疫组化示细胞角蛋白(CK)阳性(黑线上方)、胰岛素阳性(黑线下方)。 须特别指出的是,MCN与假性囊肿的诊断很容易被混淆。美国麻省总医院的学者曾报告,有1/3的胰腺囊性肿瘤和40%的黏液性肿瘤曾被诊断为胰腺假性囊肿,从而导致了错误的治疗,误诊后一旦行内引流治疗,可能会引起严重后果,甚至失去根治性切除的机会。虽然在影像学表现上,两者有很大的相似度,但假性囊肿患者多有重症胰腺炎病史,而MCN症状多轻微。假性囊肿影像学表现上除了大的囊肿外,多伴有胰腺周围炎症(图6)。MCN是由分泌黏液的柱状上皮组成,其病理特征是有致密卵巢样基质。图6 影像学上胰腺囊性肿瘤与假性囊肿的鉴别: CT示胰体尾后方可见囊性低密度影,边界清楚,右侧壁见实性结节,有强化; CT示胰腺假性囊肿,多发的囊性病变,伴胰腺周围炎性渗出。 治疗随访 MCN有很高的恶变率,所有患者都应接受手术治疗。剜除术对于部分MCN患者是有效的,但对潜在恶性的MCN患者来说,切除是不够的,应慎重使用剜除术 。对于非浸润性MCN,切除不完全可能会导致复发,从而失去根治的机会。目前尚未证实,MCN相关癌的辅助治疗有效。对于术后随访,应每6个月进行影像学检查,2年后改为每年1次。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 概述 1982年,IPMN首次被报告。目前认为,IPMN与MCN相似,均产生黏液,但因为IPMN与胰管相通,因此被认为是一类独立的疾病。IPMN占胰腺囊性肿瘤的7%35%,患者平均年龄为65岁,浸润性癌患者年龄较无浸润者大46岁,男女发病率相似。大部分患者无症状,25%的患者有症状,以腹部不适为主。 IPMN分泌的大量黏液及囊壁结节均会堵塞胰管,导致胰管扩张。 影像学特点与诊断 IPMN的影像学特点是低密度肿物伴胰管扩张。根据扩张的胰管可将IPMN分为主胰管型和分支胰管型两类(图7),前者指主胰管扩张1 cm,后者指病变与胰管相通,但无主胰管的扩张,影像学上表现为分叶葡萄状。主胰管型的恶变率为57%92%,显著高于分支胰管型(6%46%)。IPMN的MRCP表现为胰管扩张、囊壁呈结节状,最大的特点是胰管与囊肿相通(图8)。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可见十二指肠乳头肥大、黏液从乳头流出,胰管扩张,充盈缺损,分支胰管扩张。囊液为黏液,CEA和淀粉酶浓度升高。图7 IPMN的分型。 主胰管型,ERCP示主胰管的不规则扩张; 分支胰管型,MRCP 示分支胰管不规则扩张,呈葡萄串状。图8 男性,61 岁,因“持续性上腹痛3 天”,以“急性胰腺炎”入院。 CT示胰体尾部囊实性病变,主胰管扩张,扩张胰管内有附壁结节,有强化; MRI 显示与CT 相似,胰体尾部囊性占位,与主胰管相通,胰管扩张,内有强化的结节。 治疗随访 IPMN有明显的恶性倾向,应手术治疗。50%的IPMN发生在胰头或钩突部,主要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Whipple术);病变在体尾部则行胰体尾切除术;19%的患者因胰管广泛受累,须行全胰腺切除。不典型增生的IPMN病变沿胰管纵行生长,切除边缘需术中冰冻病理切片,确定切除是否足够。 2009年,梅奥(Mayo) 医院的学者提出了IPMN的手术指征:大小3 cm的IPMN或有症状的大小3 cm的分支胰管型IPMN都应手术切除;而大小3 cm的分支胰管型,且无症状、无附壁结节的IPMN,则可进入严格的随访计划。 对于大小1 cm的病变,每年均须行MRI或CT检查,若病变稳定无附壁结节,则继续观察。而对于13 cm的病变,超声内镜检查若发现附壁结节或主胰管扩张,则手术切除;若没有发现附壁结节或主胰管扩张,对于其中12 cm的病变,每612个月行CT或MRI检查;而其中23 cm的病变,则每36个月行CT或MRI检查。随访中出现症状、肿瘤大小3 cm或其他高危因素时,则须手术切除。 总之,大部分胰腺囊性肿瘤症状轻微,意外发现较为多见,应根据病变的临床特征、特别是影像学特点作出初步的分型诊断。SCN以良性病变为主,出现症状或大小4 cm时应考虑手术治疗;MCN则须注意与假性囊肿的鉴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