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市特色农业粮油生产的思路与构想.doc_第1页
浅析我市特色农业粮油生产的思路与构想.doc_第2页
浅析我市特色农业粮油生产的思路与构想.doc_第3页
浅析我市特色农业粮油生产的思路与构想.doc_第4页
浅析我市特色农业粮油生产的思路与构想.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析我市特色农业粮油生产的思路与构想 2004-09-03 作者:李先杰 来源: (永川市农业局402160)李先杰摘要:随着中国加入WTO,农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如何根据永川市的实际,合理安排粮经比例,发展特色农业粮油生产已成为一个崭新的课题,本文就永川市当前粮油生产现状,提出了特色农业粮油生产的思路与构想。关键词:特色农业、粮油生产、思路与构想一、加强特色农业粮油生产具有较强的时代性和必要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质量要求也随之不断提高,优质、高产、高效特色农业粮油生产也随之更加引起城乡干群的广泛关注。加之入世之后,应对WTO的挑战与机遇,全球国际化的无公害优质农产品理念,特色农业粮油生产的深化普及也逐步转入新的轨迹,当前粮油生产的现状及社会发展需求表明:发展特色农业粮油生产是时代的挑战与机遇,具有较强的时代性、可行性、必要性。务必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深化理解,提高认识,统筹兼顾,保质保量促进永川特色农业粮油生产快速高效发展。二、有利永川特色农业粮油生产的基本条件充足(一)自然气候条件适宜发展特色农业粮油生产永川市位于重庆市西部,长江上游的北岸,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年均气温17.8,年降雨量1013毫米,年均日照时数1334小时,无霜期317天;地形上属典型的丘陵和低山区,海拔高度在320米左右,土质肥沃,宜耕性较广,适合优质、特色粮油生产。(二)主要粮油作物种面较大,产量较稳且高据20012002年统计资料分析,全市粮油作物播种面积120万亩左右,总产粮食47万吨。其结构状况是:水稻:60万亩,总产308848吨,包括早稻9480亩,总产3285吨;中稻585015亩,总产302357吨;晚稻9705亩,总产3206吨;再生稻104235亩,总产7074吨;玉米:99720亩,总产37905吨;高粱:10125亩,总产2387吨;红苕:115485亩,总产51616吨;小麦:233265亩,总产53431吨;黄豆:10875亩,总产3696吨;其他小杂粮面积41310亩,总产11421吨;油菜播种面积49978.5亩,总产5249吨。(三)主要粮油作物新品种较多,筛选空间较大1、据2001年全年主要粮油作物新品种推广总结材料的调查分析:水稻:一季中稻区主推:优130、优501、K优130、K优047、D优130、岗优22、岗优725、赣晚籼19、胜泰一号;再生稻区主推:K优130、K优047、优130、D优130,双季稻区:早稻区主推泸早872、中优11,晚稻区主推K优130、D优130;玉米:主推农大108、农大3138;小麦:主推重庆优质面包麦、渝麦5号、渝麦7号、绵阳28;油菜:主推川油长角、渝油18、渝油19;红苕:以铜薯一号为主;高粱:以松既黑壳为主;大豆:以渝豆一号、宁镇一号为主。2、据2002年主要品种引进及新技术推广情况及调查资料分析:在引进新品种方面。总共引进粮油新品种34个。其中:水稻中优、标优、优等13个;玉米正大、华玉等3个;小麦重麦5号等8个;油菜中油、川油等8个;大豆东农298等2个。在新技术推广方面共计推广新技术10项次,其中包括:水稻、玉米早播早栽,水稻旱育秧、抛秧,水稻保优栽培,再生稻高产栽培,玉米地膜覆盖栽培,粮油作物平衡施肥技术,大小春作物病虫草鼠害统防统治,油菜秋发高产栽培,高蛋白优质大豆综合配套技术,小麦疏株密植及中后期病虫兼治技术等。(四)优质粮油基地建设工作扎实有效,为发展特色农业粮油生产展示了广阔的前境永川市对发展特色农业粮油生产具有超前设想,据2001年以来的统计资料分析,全市重点抓了八大优质粮油生产基地建设,成效显著。1、10万亩优质稻基地:在金龙、三教、板桥等15个镇建成,主推D优3232、K优047、两优培九、赣晚籼19、胜泰一号等优质新品种,亩产均在500公斤以上。2、1万亩玉米高产示范基地:在板桥、临江、陈食、三教等5个镇建成,主推品种为登海11、临奥4号、华玉4号,亩产均在400公斤以上。3、2.5万亩优质面包麦基地:在三教、陈食、中山路等5个镇建成,主推品种为重庆优质面包麦,亩产均在235公斤以上。4、2万亩优质甘蓝型黄籽油菜基地:在陈食、三教、何埂等11个乡镇建成,主推品种为“渝黄一号”,亩产均在110公斤以上。5、2万亩优质高产再生稻示范基地:在来苏、朱沱、何埂等5个镇建成,主推品种为优130、K优130、K优047,亩产均在200公斤以上。6、1万亩优质大豆高产示范基地:在青峰、宝峰、何埂等10个乡镇建成,主推品种为宁镇一号、渝豆一号,亩产均在160公斤以上。7、1万亩优质杂交再生高粱基地:在中山路、朱沱、临江等10个镇建成,主推品种为杂交高粱“泸杂四号”,亩产均在500公斤以上。8、1万亩稻草覆盖秋洋芋基地:在张家、仙龙、青峰、胜利路、中山路等8个乡镇办事处建成,主推品种为鄂马铃薯一号、川芋4号、川芋早等,亩产均在1200公斤以上。(五)粮油技术推广机构健全,技术力量雄厚1、永川市级:永川市粮油技术推广站现有技术骨干49人,经费财政包干。(1)在岗人员学历结构:本科生11个,专科生18人,中专生12人,高中及以下8人。(2)在岗人员专业结构:农学23人,植保10人,土化11人,会计1人,计算机1人,农经2人,其他1人。(3)在岗人员职称结构:高师3人,中师18人,助师10人,技术员6人,其他人员12人。(4)在岗人员年龄结构:35岁以下的26人,3645岁的18人,4654岁的5人。(5)在岗人员编制结构:录用干部34人,招聘干部2人,工人13人。2、乡镇办事处农技中心:全市共有22个农技中心,其岗位设置包括:农技、农经、蚕桑、果树、蔬菜、水产、农情、林业、多经等9个岗位,都是科技事业单位,都是独立法人,都是全额拨款。全市22个农技中心共有348人,其人员结构情况是:(1)人员编制情况:录用干部225人,招聘干部88人,工人35人。(2)专业人员情况:现有专业人员303人,非专业人员45人。(3)学历结构:本科生16人,专科生164人,中专生163人,高中及以下5人。(4)专业结构:农学47人、植保8人、土化6人、农经64人、园艺7人、畜牧2人、农机1人、水电1人、林业24人、蚕桑10人、其他178人。(5)职称情况:高师2人、中师27人,助师51人,技术员131人,高级农民技师2人,其他135人。(6)年龄结构:35岁以下的238人,3645岁的82人,4654岁的27人,55岁以上1人。(六)科技普及较深入,力度较大长期以来,我市对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普及工作较为重视,每年财政投入10余万元用于先进技术推广,近年来还专门抽调70余名技术骨干长驻镇办事处帮助指导生产技术,并对镇、办事处农技中心人员工资实行财政包干,人员纳入正式编制,很好地解决镇、办事处农技人员的后顾之忧。先进技术的普及方面,市级农技部门抓住关键农时季节召开生产技术培训会,组织“农业科技讲师团”、“送科技下乡”、“科技赶场”,长期举办广播电视讲座,印发“永川市农业实用技术资料”,实施订单农业,抓示范基地建设等,从而使一大批新品种、新技术得以推广,深入扎实的科技普及工作,对全市优质、高产、高效粮油生产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进作用。(七)激励发展农业粮油生产的优惠政策逐年增多,为发展特色农业粮油生产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2004年在调整下达粮食生产计划任务的同时,进一步新增下达了每增产1吨粮奖励4元,种1亩再生稻补助5元,撂荒地复耕1亩补助15元,谁耕种谁受益等优惠政策,各镇办事处村社也已相应给予了配套补助,如来苏镇在撂荒地复耕方面,每亩配套补助10元,再生稻每亩奖励2元,从而使撂荒复耕工作得以快速高效推进。三、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一)特色不明显,优质率不高按照特色农业粮油生产的发展思路还有相当大的距离,可以说还没有形成品牌效益及规模化、区域化、优质化种植的势头,优质不高产,高产不优质的矛盾仍较突出,难以统筹协调,优质特色品种推广难度大。(二)粮食生产效益不高以水稻、小麦为例,农民种一亩水稻产稻谷600公斤左右,收入600余元,扣除种子、化肥、农药、抽水费及税款等所剩无几,种一亩小麦亩产200公斤左右,折扣成本之后几乎为零或倒亏。农民种一亩粮食不如种一亩经济作物的收入高,且劳动强度较大,而种一亩梨子、草莓收入可达几千上万元。(三)农田水利设施老化,生产条件较差目前农村靠天吃饭的因素及成份较大,农田水利设施老化,一村一社难于修复完善。严重的农田付了几个小时的抽水费,田中仍不见一滴水;2003年历史少见的干旱中,许多农户只有看着粮食作物禾苗干死。(四)激励机制及政策不健全近年来,在农业生产方面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采取了许多激励措施,其中较多的是多经,特别是退耕还林、果树、蔬菜及畜牧业方面既有优惠政策,又有经费投入,在粮食生产方面从中央到地方都重视,但没有充分的资金实际投入。如今年国家新出台了在种粮区给种粮大户予以种粮补贴的政策,但我们永川市又不属于种粮区,农民的种粮积极性进一步淡化。(五)耕地面积明显减少,撂荒状况触目惊心由于退耕还林,乡镇村社公路建设,集镇建设,果林占地以及其他占地等,目前全永川市粮食耕地面积较1993年减少近20万亩,就退耕还林为例,个别乡镇实施退耕还林后,土基本占完,部分稻田已作了退耕还林,耕地已占40%以上。2004年4月14日统计,全市耕地撂荒地面积已达1.56万亩,比80年代一个公社的面积还大。(六)政策法规上的偏差土地二轮承包经营权30年不变,农民只要完清税费,他就具有想种什么或耕地撂荒的权利,政府无权干涉,更无处罚条款和法律依据,给特色农业区划种植增添了一定难度。(七)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不够完善主要表现在管理体制不够合理,基层农技新手较多,村级组织及多元化组织建设处于断层状态,新技术推广难度大。四、近期内特色粮油生产发展构想(一)明确指导思想:按照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及加速农村小康社会建设的要求,抓住入世和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积极适应市场经济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进一步强化粮油生产在农业生产中的基础地位,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加快发展为主题,结构调整为主线,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实施农业产业化百万工程为载体,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紧紧围绕强基础、调结构、建基地、抓龙头、促增收的工作思路,突出品种调新,品质调优和优质化、特色化、区域化、规模化的重点,努力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确保我市粮油生产在提高整体素质的基础上,实现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二)明确奋斗目标:经过510年,在永川市南北中三个地带建成有规模、上档次的特色粮油示范区三个以上。使粮食人均占有量稳定在450公斤左右,油料作物总产量达到7000吨,粮油产品优质率年均提高5%以上,商品率年均提高2%以上。(三)突出特色农业粮油区划重点,努力搞好区划布局1、调整粮油生产结构,优化粮油生产区域布局调整粮油生产区域布局结构,按照我市地理环境、温光资源、土肥条件及粮油生产现状,我市特色粮油生产区域布局重点是在高产优质、高效发展的前提下,南部浅丘平坝区重点发展优质稻、优质杂粮。以双季稻、中稻再生稻、中稻秋洋芋/秋大豆/秋红苕、杂交高粱再生高粱等为主要模式。中部丘陵区重点发展优质油菜、优质稻及优质杂粮。以中稻再生稻、中稻油菜、中稻秋大豆/秋红苕/秋洋芋、麦玉苕、豆(胡豆、豌豆)玉苕等为主要模式。北部丘陵低山区重点发展优质麦、优质油菜、优质稻。以麦玉苕、麦中稻、油稻、油玉苕等为主要模式。充分发挥各乡镇办事处的区域比较优势,引导粮油生产进一步向优势产业特色集中,避免结构雷同和低水平重复建设。2、调整优化特色粮油产品结构。重点抓好优质高效粮食、油料品种的发展。粮油结构要在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前提下,坚持“稳水稻、玉米,减小麦薯类,增油菜杂粮,重品质效益”的二十字方针。水稻、玉米面积分别稳定在60万亩和10万亩;重点发展中档米以上的优质稻和饲料专用型玉米生产,逐步调减小麦、红苕面积至20万亩和10万亩;逐步扩大优质油菜面积至10万亩,优质大豆种植面积至2万亩,优质酿酒高粱至5万亩;稻草覆盖秋洋芋至3万亩,优质胡、豌豆种植面积至4万亩。从而突出优质高效特色品种,带动永川市特色农业粮油生产区域化发展。(四)突出基地建设重点,狠抓以点带面工作落实1、按照永川市南北分制的区划特点,发展特色农业粮油生产。南部浅丘平坝区重点项目抓好优质双季稻、优质中稻再生稻、优质酿酒高粱,北部低山丘陵区重点项目抓好优质油菜及优质面包麦;中部浅丘及低山丘陵区重点项目抓好优质中稻、优质油菜、优质杂粮等。2、继续抓好“百万工程”实施建设项目。“永川市十万吨优质粮深加工产业化工程”和“永川市十万亩甘蓝型黄籽油菜产业化工程”是永川市实施重庆市农业产业化百万工程的重点,是永川市粮油生产的两个重要项目,也是永川市特色农业粮油生产的重点项目。其布局是:(1)永川市十万吨优质粮深加工产业化工程项目主要分布在:三教、双石、双竹、来苏、何埂、五间、仙龙、吉安、朱沱、金龙15个乡镇。通过项目建设,至2005年,达到十万吨优质粮基地生产及加工的能力。(2)永川市十万亩甘蓝型黄籽油菜产业化工程年,项目主要分布在:三教、临江、双竹、五间、何埂、仙龙、陈食、吉安、板桥、青峰、松既、朱沱、双石、永荣、来苏、宝峰、金龙、大安20个镇。至2010年,达到10万亩优质油菜生产基地及加工目标。3、大力抓好12个优质粮油生产基地建设,引导粮油结构特色布局。(1)继续搞好2万亩优质水稻示范基地建设项目,主要分布在朱沱、临江、板桥、陈食等10个乡镇实施,主推品种为D优3232、Q 优1号、胜泰一号、K优047等。(2)努力抓好1万亩优质玉米新品种示范基地建设项目,主要分布在板桥、临江、三教等乡镇实施。主推品种为登海1号、临奥4号。(3)坚持搞好1万亩优质高蛋白大豆示范基地建设项目,主要分布在青峰、何埂等8个乡镇实施,主推品种渝豆一号、宁镇一号、东农298等。(4)继续抓好1万亩优质酿酒高粱示范基地建设项目,主要分布在松既、临江等乡镇实施,主推品种为泸杂四号、松既黑壳等。(5)大力抓好2.5万亩优质重庆面包麦示范基地建设项目,主要分布在三教、石竹、中山路、陈食等乡镇实施。(6)努力搞好2万亩优质甘蓝型油菜渝黄一号示范基地建设项目,主要分布在陈食、三教等11个乡镇实施。(7)继续搞好1.5万亩再生稻优质高产示范基地建设项目,主要分布在来苏、临江、五间、何埂、朱沱等5个乡镇实施。(8)坚持抓好1万亩稻草覆盖秋洋芋示范基地建设项目,主要分布在金龙、胜利路、中山路等乡镇实施。(9)进一步抓好10000亩高淀粉红苕新品种示范基地建设项目,主要分布在临江等乡镇实施,主推品种为渝苏303、渝苏297。(10)继续搞好10000亩优质高产花生示范基地建设项目,主要分布在宝峰等乡镇实施,主推品种为天府9号、天府10号。(11)进一步抓好5000亩水稻无公害防治技术示范基地建设项目,主要分布在金龙镇实施。(12)大力实施2万亩水稻平衡施肥高产示范基地建设项目,主要分布在板桥、三教等乡镇实施。4、加大永川市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粮油区工作力度。努力建设好粮油综合示范基地,切实搞好特色粮油生产示范,不断提高粮油产品的优质率和商品率。五、确保特色农业粮油生产思路变为现实的几点措施(一)进一步加大宣传、发动工作力度。积极引导特色农业粮油生产朝着优质、高产、高效、区域化、规模化发展。(二)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增加对特色农业粮油生产区域化发展的投入。在政策、资金及人力、技术力量上进一步给予倾斜支持,促进永川市特色农业粮油生产区域化快速、高效发展。(三)狠抓农业技术创新,不断挖掘粮油生产潜力,促进特色农业粮油生产持续、优质、高效、稳定增长。一是大力实施种子工程,积极引进、筛选、繁育和推广一批国际国内领先品种,认真试验、示范,加强品种储备;二是大力普及推广先进实用技术,积极开展“科技推广月”活动,利用“讲师团”巡回宣传、可视化电视宣传等方式普及推广先进实用特色农业技术;三是强化关键技术攻关,要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及农业科技推广部门的作用,努力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注重高新技术、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在特色农业粮油生产上的推广动用;四是构建新型的农技服务体系,稳定和加强农技推广队伍,积极探索新时期强化农技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新路,依托农技服务体系的力量,加快特色农业粮油生产区域化建设的进程;五是努力提高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科技素质,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