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迁徙》读后感.doc_第1页
《大迁徙》读后感.doc_第2页
《大迁徙》读后感.doc_第3页
《大迁徙》读后感.doc_第4页
《大迁徙》读后感.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迁徙读后感浅析大迁徙中的纪实手法这本记载着三门峡水库移民50多年沧桑历程的纪实性史书大迁徙,以平实、朴素的语言,简单明了的纪实手法,生动地向大众展现出了三门峡水库移民最为真实的情况,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引起众人的注意来解决移民问题。大迁徙属于报告文学性质,其作者谢超平因此书涉及敏感问题曾被拘留。所谓报告文学,它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从新闻报道和纪实散文中生成并独立出来的一种新闻与文学结合的散文体裁,也是一种以文学手法及时反映和评论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的新闻文体。具有及时性、纪实性、文学性的特征。我在此浅析大迁徙中的纪实手法。关键字:报告文学 纪实 目的一、大量的人物采访尽可能真实地展现移民状况大迁徙一书中共出现207个实名人物,重点叙述了刘怀荣、苗福群、郑博(化名)、李万明等人的情况。其中刘怀荣在这场运动中充当着广大移民返迁的先锋角色,且他自身原是华阴县义合乡义升村三生产队队长;苗福群被移民们以崇敬的口吻称为“苗司令”,根据记者的采访调查,苗福群原名叫苗福存,后改为苗福群,他是陕西朝邑县的一位普通的农民;郑博(化名),原为市移民办主任,在整个安置移民返迁的过程中见证了并参与了政府官员大贪污的过程;李万明 ,一位专业军人,一名有着26年“局龄”的国家公务员,他被所有与这场风暴有关的人或亲切或凶狠地称为举报者李万明。作者通过采访并记录这几位主要人物的回忆,从不同角度(包括普通移民的角度,基层村干部的角度,政府官员的角度,知情举报者的角度等)来全面而准确地反映三门峡水库移民与返迁及重建工作的情况,这样的纪实手法使得整个事件显示出报告文学的客观性与真实性。作者由采访刘怀荣引出了1956年国家准备修建三门峡水库以及随之引发的一连串引人深思的事。根据刘怀荣老人的回忆,1956年冬春交替时节,国务院邓副总理那“激动人心”的报告传达到陕西省渭南地区华阴县,下到当地普通老百姓,上至各级官员都对此做出了各自反映。在这里作者通过当时流行的一首歌充分表现出群众在听到国家政策后所作出的行为的原因。那首歌就是:“我是党的一块砖任党用来任党搬”“刘怀荣是块好砖”,这是谢超平根据歌词的标准来衡量后做出的评价。接着,作者详细地叙述了刘怀荣的生平,当然包括此人的籍贯住址。这些能有力地证明刘怀荣这个人物是真实的,以及他所回忆的内容都是符合实情的。譬如作者是这样描写刘怀荣老人回忆往事的情景的:“老汉不懂新闻,却恪守着新闻真实的准则。在长达二十多小时的采访中,对那些记不清楚的东西哪怕只是一个数字、一个姓名或者一件事情的一个并不重要的细节,他都绝不胡诌乱编。他会停下来安静而持久地冥思苦想,让记者望着被灯光凝固在墙壁上那个沉思的雕像边耐心地等待”。虽然根据刘怀荣的回忆内容所引出的人物众多,上至中央领导,下到普通百姓,但是由于每一个都是有名有姓有籍贯的有血有肉的人,所以他们对这次迁移的讲述具有相当高的真实性。百姓口中的移民史与政府材料上的移民史形成的鲜明对比,使得众人深思,政府深思。通过实地大量人物采访来记录这场人的大迁徙,深刻地反映了有关问题。二、用具体的数字与数字的比较产生强烈的真实触感谢超平在记录移民搬迁与返迁安置方面,详细地展现出群众的悲惨、困窘的状况。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列举出大量的具体的数字证据,来证明移民的真实情况,从而深深地引起人们的感触与注意,进而能达到妥善解决移民问题的目的。在移民事件中,有这样几大方面的具体数据强烈地震撼着人心。第一个就是为修建三门峡水库被迫迁移的移民人数及将被淹没的土地面积数,分别是:总移民为39.7万余人,淹没土地100万余亩。第二个数据就是陕西省渭南地区闹返迁的次数高达17次。防止移民返迁成为现今政府在修建大型水利工程时考虑的重要问题之一,这与三门峡水库移民因政府安置不当多次闹返迁事件是分不开的。作者在采访移民过程中就听到了这样一句玩笑话:“新的三峡中间没有门却有门,方方面面的补偿水平都很高;老的三峡中间有门却没有门,移民的生活跟生产都很差。”。通过两个大型水利工程对移民们的安置状况对比,揭露出国家在三门峡水库移民工作方面的失职。第三个数据是三门峡水库修建后渭河流域频繁发生洪水的次数,具体数据为:1987年渭河支流柳叶河决堤,数十万亩农田被淹;1992年8月,黄、渭、洛三河同时决堤,受灾移民高达一万一千多人;1994年9月至1999年5月,洛河、渭河、渭河支流罗夫河多次决堤;2000年10月,渭河及其支流方山河接连决堤,被淹15000亩滩地,被毁630亩鱼池;2003年秋,渭河流域接连出现几十年一遇的5次特大洪峰。这一系列的数据淋漓尽致地反映出移民生活的艰难,政府低下的执政能力与当地政府的腐败程度。第四个数据是政府官员贪污中央安置移民的拨款数目,这个数目是惊人的。从最初的“富裕土地”被莫名其妙地变成官员的私有财产,到后来的移民款到了省政府后一级一级严重缩水。其中有这样一组清晰的数据:“2006年2月,国家发改委调查组进行调查时发现,下拨的5906万资金,其中4718万元在陕西省财政厅,938万元在华阴市财政局,250万元下拨给了负责搬迁安置的华阴市移民局。截止到2006年7月20日,发到受灾农民手中的建房补助资金只有51.9万元,还不到国家下拨资金总额的1。”,这一组数据只是当地政府官员挪用资金的冰山一角。在这里数据的对比不仅仅指资金、土地方面的对比,还有一个细节方面的数字对比,那就是口号里的数字对比。由最开始的“一人迁,万人安”“迁一家,保千家”的对比,到动员群众迁移时的诺言“千家扶持一家”。从这些夸张的口号里,我们不难发现它们的不缺实际性。作者谢超平在引用数据方面保持着谨慎、准确的态度。不论是群众移民的总人数,还是在移民过程中涉及到其他方面的(譬如首批移民先遣队员的具体人数为5200名)数据上,或是在当地政府贪吞没移民土地和贪污移民资金的数目上始终秉着客观、公正的原则真实、准确地记录整个移民过程。一连串的数据,最能凸显出事件的真实性。而这种真实性是建立在上万移民苦难生活的基础上的,不禁令人心酸、愤怒或无奈。结 尾大迁徙一书真实地反映了三门峡水库移民的辛酸史以及现今他们的生活状况,揭露了当地政府的黑暗。但是本书作者谢超平因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