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东韩油区延安组、延长组油气分布规律研究刘万明1 李艳1 韩迎鸽1 李 军1 (1、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定边采油厂,陕西) 摘要:在东韩油区地层、构造,储层物性及油藏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东韩油区的油气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东韩油区以西倾单斜,在单斜背景上发育鼻隆构造为主,在局部地区形成背斜构造,这些与尖灭砂体配合有利于形成局部构造圈闭、岩性圈闭及构造-岩性复合圈闭。延安组Y9和Y10油气分布受构造、岩性、物性控制,油水分异较明显,且存在边底水;而延长组长21藏由于储层物性较差,内部流体分异作用不充分,油藏多以油水同层为主。因此,对于延安组和延长组油藏,应根据其储层和油藏特点,有针对性地建立相应的地质研究方法和开发技术对策,使其得到科学高效的开发。关键词:东韩油区;延安组延长组;储层物性;油藏特征;油气分布规律东韩油区位于陕西省定边县,盆地构造单元位于鄂尔多斯盆地天环凹陷区内。前人研究认为,当时在东韩油区的东西两侧,发育两条古河道(宁陕古河和蒙陕古河)。它们在吴旗以南交汇,一起注入甘陕古河。研究区位于两条河道之间的台地定边台地之上。经近些年来钻探开发证明,是十分有利的含油气区带。油区西侧为油坊庄油田。十余年来东韩油区已钻各类油井近700多口,钻遇长21(简称C21)、延10、延9(简称Y10、Y9)等3个具有工业价值的油层。1地层及构造特征东韩油区位于天环凹陷,为一东高西低的宽缓鼻状构造,构造幅度在3050m左右,构造发育简单,没有断层发育。该区沉积相以河流相和三角洲相前缘相沉积为主。构造与沉积的关系,决定了该区油藏类型为构造控制下的岩性油藏。图1 东韩油区延安组、延长组地层综合柱状图(1)延长组沉积时,多期的水进、水退过程在纵向上形成了多套良好的储盖组合延长组的地层有C3、C23、C22、C21地层,呈明显的下细上粗反旋回,构成延长组典型的三套储盖配置组合。具体来说,C3顶部为一大套砂岩沉积,其上覆长23底部的泥岩组成长3的盖层,组成该区钻遇的第一套储盖组合;C23顶部沉积的砂岩与长22底部沉积的泥岩构成第二套储盖组合;C22顶部沉积的砂岩与上覆C21底部沉积的泥岩构成第三套储盖组合,也是该区最有利的一套储盖组合(图1)。(2)延安组沉积时,Y10底部的不整合面不仅起到了油气运移的通道,同时也是影响油气分布的控制因素。(3)根据沉积相研究表明,延安组的河道砂与延长组的分流河道、河口坝等沉积微相是油气富集的有利地带。研究表明,东韩油区内油藏主要分布在河道砂、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和前缘席状砂等微相中。其中河道和水下分流河道是该区最有利的聚油区。2储层物性特征东韩油区位于泛滥平原与湖泊沉积的过渡地带,三叠系延长组主要以大型湖盆三角洲沉积为主,同时发育三角洲平原的曲流河沉积。侏罗系以河流相沉积为主。河道规模大,又具有多期河道叠加发育的特点。三叠系延长组及侏罗系延安组为本油区的两套含油层系。储集层较为发育。各层段储集层横向发育程度变化大。对东韩油区而言,主要是C23、C21、Y10、Y9油层段。Y9储层物性较差,主要为一套中孔低渗到低孔特低渗储层。Y10物性较好,主要是中孔中渗到中孔特低渗储层。Y10储层孔隙度主要分布在1519%之间,平均值为18.02%,占总样品数的78.95%,主峰值为19%;Y10储层渗透率在1130010-3m2,平均值为73.4210-3m2(表1)。C1储层物性差,主要是低孔特低渗型储层。C2储层物性较差,主要是中孔中渗到低孔特低渗型储层,个别是特低孔特低渗。C2储层孔隙度主要分布在1319%,平均值为15.9%,主峰为17。长2储层渗透率在0.009145.210-3m2,平均值为7.84210-3m2,主要分布在0.0091310-3m2(表1)。表1 东韩油区Y9、Y10、C1和C2储层岩芯物性统计分析表层位孔隙度(%)渗透率(10-3m2)Y9Y10C1C21C22C23Y9Y10C1C21C22C23最大值18.3722.915.222.918.7821.236.472233.57145.244.0393.1最小值11.215.813.55.175.9612.81.8276.531.990.0090.0210.489平均值15.4118.0214.3516.6514.0516.2110.9873.422.788.2065.9669.23油气分布规律东韩油区Y9、Y10和C21三个油藏内油水分异程度都不高,故由纯油组成的油帽厚度不大,相反,油水过渡层的厚度相对较厚,有的井区整个含油砂层均为油水过渡层,这主要取决于构造的幅度和储层内部的孔隙结构。东韩油区三个油藏的形成均非单因素的,它们都显示出构造和岩性双重因素的控制,从整体上讲,东韩油区块内油藏的圈闭类型都属于构造岩性复合圈闭(图2)。图2 东韩油区12881756井油藏剖面图3.1 Y9油藏Y9和Y10两个油藏主要分布在区块的西区,即星20星53星54井一线以西,在东区它们或因砂体不发育(例如Y9)、或因砂体发育不好(如Y10)而含油性变坏,难以形成大面积含油。 图3 Y9含油面积分布图 图4 Y10含油面积分布图油藏受控于小型鼻状隆起和岩性尖灭双重因素,小型鼻状隆起的高点在星25星23星21井区,向星55井的西南方向缓缓倾没(图3),该鼻隆对Y9的含油性具明显的控制作用。Y9发育的透镜状砂体是Y9油层的主控因素。Y9内部砂体的叠加,不仅增加了砂体的厚度,同时亦抬高了局部地区油藏顶面的海拔高度,同时Y9储层物性较好,成藏过程中水动力较活跃,有利于油水分异,从而大大提高了Y9的含油性和产油能力。3.2 Y10油藏东韩油区Y10油藏的产油区主要集中在油区的西区,至于东区,情况尚不十分明朗。仅就目前的资料来看,东区Y10也是含油的,但其含油范围和含油程度均远不如西区。岩性因素在Y10油藏形成中的重要作用是十分显著的。Y10油藏一方面受星25星20星31井区砂体尖灭带的控制,阻止西部油气侧向东移,另一方面,又受小型鼻褶的控制。鼻褶倾向西南,东北方向开口,高点位于星20B与星23井之间,油气在这里形成了聚集(图4)。Y10油藏中的油水关系除了层内具有一定的重力分异,导致高部位的含油饱和度相对较高,底部与水的关系比较复杂,油水界面似乎不处在同一海平面上,总体上呈东北高西南低的趋势,油水界面大致变动在海拔-102 -105m之间。分析认为导致油水界面倾斜的原因,是因成藏后的后期改造还是由于油层内部的不均质所致。在宏观结构上,Y10油藏与Y9油藏有很大的相似性,Y10普遍有底水存在,水动力应视为它的主要驱油动力。东区Y10砂体在东区亦有分布,唯其发育程度远不如西区,含油程度亦偏低,Y10的含油饱和度在24.5%36.2%之间。因此,对东区的Y10而言,含油是肯定的,如能找到一个供油面积大,聚油条件好的优质圈闭,东区的Y10还是有一点勘探开发前景的。3.3 C1+2油藏C1油层只发育于东区,在西区它是缺失的,因而它成为油区内独有的C1油藏。其次C21-1油层在油区内虽广为分布,但在含油性方面,东西之间差异甚大。油气主要聚集是在长1砂体缺失的西区,特别是在星23星15星11星4一线以东和星20井星6井以西的狭长地带,形成了油气的局部富集区(图5)。图5 C21-1含油面积分布图C21油藏是三个油藏中砂体连续性最好的一个,特别是C21-1砂体。砂体的成层连续性好,意味着其中缺乏形成岩性遮挡的条件,同时减少了因机械压实形成高幅度的局部构造的条件,这就决定了C21油藏的特征为:(1)油藏的形成以构造类型为主,在以稳定为地质特征的陕甘宁盆地中,则以低幅度构造作为油藏圈闭的主要类型,本区的C21油藏分别受小型穹窿和平缓的鼻褶或挠褶的控制。(2)由于同样的原因,藏内的流体分异作用不充分,油藏多以油水同层为主,很少出现明显的纯油带。因此,对于C21油藏,建议加强低渗透油水同层油藏测井解释及开发政策工作。(3)东韩油区C21油藏的成藏条件东西两区差异甚大。C1砂体在西区不发育,只见于东区。砂体呈一小型穹窿构造。星57井以西因砂体尖灭而形成遮挡。高点位于星90-4和星80-5井附近,由此向周围减薄倾没,油层充满程度甚高,基本上不出现明显的底水,东缘是否有边水存在,还是一个疑问,油藏高度达20m。东区C21-1砂体的含油程度较差,除了在地处构造高部位的星90-5井中见不厚的含油层段外,绝大多数井中均为含油水层,底部则为纯水层,油水界面大致位于海拔-172m。C21-1是西区的主力油层之一,油藏为受平缓鼻褶或挠褶控制的构造圈闭型,除了在星19井星31井区可能存在一很薄的油帽外,藏内基本上为油水同层,以星15星22井一线为界,以西油层厚度一般不超过5m,以东油层厚度加大,最大可达15m。藏内遍有底水,边部有边水。油水边界在海拔205m附近,水驱效应是肯定存在的。因此,前报告中对本区长21-1油藏的认识依然是正确的。但长C21-1油藏作为一个整体,仍应归属于岩性构造类型的范畴。4结论(1)本区构造主要为西倾单斜,在单斜背景上发育鼻隆构造,鼻隆构造主要为北东向、北东东向,在局部地区形成背斜构造。这些鼻隆、背斜构造与分流河道砂体、河道砂体复合形成构造-岩性圈闭。(2)Y9、Y10储层物性主要为一套中孔中渗低孔低渗储层,储层物性较好,储层储集能力和渗流能力强。C21储层物性较差,主要是中孔中渗到低孔特低渗型储层,个别是特低孔特低渗。(3)延安组Y9和Y10油藏的分布受河道砂体控制,含油性受构造、岩性、物性控制,油藏有一定规模的纯油带,油藏具有边、底水。延长组长1+2藏由于储层物性较差,内部流体分异作用不充分,油藏多以油水同层为主,很少出现明显的纯油带。(4)从延安组和延长组油气分布规律看,分流河道砂体是油藏形成的基础条件,油气的聚集与砂体有着密切的关系,油藏多发现于砂体的主体部位。鼻状构造对油气聚集起到一定控制作用。参考文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化工分公司安全培训计划课件
- 刺刺鬼的刺掉了课件
- 初级安全培训教材课件
- 内镜生物监测课件
- 化工产品检验课件
- 二手车贷款营销方案(3篇)
- 兴化工伤预防培训课件
- 母婴电商营销方案(3篇)
- 江口县营销优化方案(3篇)
- 内蒙消防与安全培训课件
- 2025年高压电工考试题库:基础理论知识要点
- 2025中秋国庆双节安全培训
- 刑事谅解协议书范本6篇
- 护理员安全培训内容课件
- 2025年全国中小学校党组织书记网络培训示范班在线考试题库及答案
- Starter Unit 1 Hello!单元测试(解析版)
- 金税四期培训
- 托管班安全培训课件
- 汽车制造生产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全国中小学校党组织书记网络培训示范班在线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县处级领导干部政治理论考试试题库(附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