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农业科学.doc_第1页
浙江农业科学.doc_第2页
浙江农业科学.doc_第3页
浙江农业科学.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0001112009年第4期温度和时间对香椿种子破壳萌发的效应研究胡选萍(陕西理工学院, 陕西 汉中 723001)摘 要: 研究了预处理温度和时间对香椿种子破壳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预处理温度对香椿种子的萌发率和萌发速率有显著影响,以35 时种子萌发率和萌发速率为最高;不同处理时间下的破壳率、萌发率及萌发速率差异不显著。关键词:香椿种子;温度;时间;破壳率;萌发率;萌发速率中图分类号:S6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528-9017 香椿(Toona sinensis)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人喜爱的山珍名菜1。而以其种子为原料生产的芽苗菜更是品质优良、风味优美,素有黄金蔬菜之称。汉中地区地处秦岭以南,具备丰富的香椿种质资源,在培育香椿芽苗菜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然而如何破除香椿种子休眠,提高香椿种子的破壳萌发效率是香椿芽苗菜培育技术上的一个难题。我们以陕南地区红油香椿种子为研究对象,以处理温度和时间为自变量,探索打破香椿种子休眠的基本方法,旨为在生产实践中快速高效地生产食用香椿芽苗菜提供技术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本研究所用实验材料为汉中当地采集的红油香椿种子。1.2 方法挑选饱满、圆实的香椿种子若干,用自来水反复冲洗,去除香椿种子表面的杂质,然后用1%次氯酸钠消毒10 min。将洗净的种子随机分为16份,依次编号,进行实验处理(表1)。将洗净的种子置于温箱中,经不同的温度(30,35,40,45 )和时间(12,24,36,48 h)处理后,25 保湿培养。定期观察记录破壳数、萌发数,计算出相应的破壳率、萌发率和萌发速率。2 结果与分析2.1预处理温度对香椿种子破壳的效应 收稿日期:2009-05-13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072101110100)表1 香椿种子各处理的时间和温度处理编号处理温度/处理时间/h处理编号处理温度/处理时间/h130129401223024104024330361140364304812404853512134512635241445247353615453683548164548 香椿种子置于相应的处理条件下,第2天就出现破壳现象,即香椿外种皮裂开。第3天不同的处理破壳数量不一(图1)。虽然不同处理的破壳率存在数量上的差异,但是这种差异并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换言之,本研究所选取的温度变量对香椿种子的破壳率几乎没有本质的影响。2.2预处理温度对香椿种子萌发的效应 萌发率和萌发速率是直接反映香椿种子解除休眠后基本生理状态的指标。以预处理温度为自变量,萌发率和萌发速率为因变量作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预处理温度对香椿种子的萌发有非常明显的影响,表现为不同处理之间在萌发率和萌发速率2个因变量指标上达极显著差异(P0.05),萌发率(P0.05)以及萌发速率(P0.05)在统计学差异均不显著,说明时间对香椿种子的破壳萌发几乎没有影响。由此可以初步判定,时间对于香椿种子的解除休眠而言为无关变量。3 小结和讨论 休眠是种子为避免逆境伤害而形成的一种适应性生理机制。种子的休眠有机械休眠、胚休眠、激素休眠、物理休眠等多种方式2,而胚未发育成熟是一种比较难以克服的内部休眠。涂炳坤等3以6-BA、GA3、(NH2)2CS、ZnSO4、KNO3 5种化学药剂为自变量,初步探索了这些化学药剂对于香椿休眠解除的影响。本研究证明,温度对香椿种子的休眠解除具有重要影响,而35 为最佳温度,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香椿种子休眠的破除。究其原因可能是温度太低无法启动种子内部代谢机制,而温度太高,则可能使酶钝化,反而抑制了内部代谢活动,温度继续升高则可能直接导致种子死亡。可见,只有在温度相对合适的条件下,种子内部的代谢开关才能被打开,而这个温度又不会抑制生物体内正常的生命代谢活动,所以才能最终破除休眠。 而处理时间对于种子解除休眠没有本质上的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当温度条件合适时香椿种子内部代谢活动就完全可以被激活,而这种激活的水平和状态,不会随着在该温度条件下处理时间的延长而提高。因此在实际香椿种子解除休眠的处理过程中,就可以把时间处理当作一个无关变量,在保证吸水充分的条件下,尽可能地缩短处理时间,这样可以大大节约处理时间,相应地提高生产效率。 香椿种子能够对合适的温度产生明显代谢生理反应,至少可以从一定程度上说明,这种休眠并非不可改变的内部滞钝状态。而至于是否还有其它关键因素会影响香椿种子休眠,以及温度和这些因素之间是否有协同促进作用,则有待进一步研究。参考文献:1谢文申,江明. 香椿离体快速繁殖J. 植物生理学通讯, 2000,36(1):44.2李蓉,叶勇. 种子休眠与破眠机理研究进展J.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