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花苜蓿栽培知识点.doc_第1页
紫花苜蓿栽培知识点.doc_第2页
紫花苜蓿栽培知识点.doc_第3页
紫花苜蓿栽培知识点.doc_第4页
紫花苜蓿栽培知识点.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紫花苜蓿重要知识点击苜蓿的寿命一般是510年,PH值69.5为宜,6.78.0最好。成株高达11.5米。一般45公斤鲜草晒1公斤干草。干草产量500800千克,在水热条件较好的地区每亩可产干草733800千克荒漠绿洲的灌区,每亩产干草8001000千克。千粒重1.52.3克,每千克约有3050万粒,每千克约有42万粒左右。每构成1克干物质约需水800克,一个发育良好的苜蓿群体叶面积指数通常为5,每平方米有中等大小的叶片500015000个。种子萌发的适宜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之60%80%。覆土厚度以1厘米为佳;超过3厘米出苗缓慢,出苗率降低,苗弱。分枝期及其后苜蓿生长发育的最适气温为1525;在适宜的栽培管理条件下,初花期刈割,东北、西北和华北地区每年可刈割25茬;淮河流域每年可刈割57茬。如齐齐哈尔每年可刈割23茬,河套平原3茬,银川平原34茬,北京平原区、河北沧州和山东黄河三角洲地区45茬。第1茬和最后1茬所需生长期较长,约79周;中间各茬所需生长期较短,约46周。北京平原第14次刈割时大于5的活动积温依次约为900、1600、2800和4000。入冬前,根冠部位形成的再生芽进入休眠状态,度过寒冷的冬季,春天气温升至25时开始萌动,逐步发育为枝条,进入返青期。在适宜的气候和土壤环境条件下,生长年限可长达数十年。在集约化生产条件下,通常利用35年,然后轮作其它作物。苜蓿种子在10即可发芽,但需10-12天,15需7天左右,25需3-4天。苜蓿种子萌发的最适环境温度为20。苜蓿生育期需2200小时日照。 喜中性或微碱性,最适宜的pH值为79,pH在6.57.5之间苜蓿产量最高。苜蓿对土壤中营养元素需求量大,根据测定,生产1吨干草需氮12.5公斤,磷3.5公斤,氧化钾12.5公斤。我国苜蓿生产的适宜区域为东北、西北和华北地区,以及淮河流域。紫花苜蓿每亩每年吸收的养分,氮为13.3千克,磷4.3千克,钾16.7千克。氮和磷比小麦多12倍,钾多3倍。用作播种紫花苜蓿的土地,要于上年前作收获后,即进行浅耕灭茬,再深翻,冬春季节作好耙耱、镇压蓄水保墒工作。水浇地要灌足冬水,播种前,再行浅耕或耙耘整地,结合深翻或播种前浅耕,每亩施有机肥15002500千克,过磷酸钙2030千克为底肥。对土壤肥力低下的,播种时再施入硝酸铵等速效氮肥,促进幼苗生长。每次刈割后要进行追肥,每亩需过磷酸钙1020千克或磷二氨46千克。苜蓿是多年生豆科牧草,一般轮作期为56年较为合理。因而播前要深翻、耙麽、压实,达到各种要求,以利于播后出苗。紫花苜蓿是深根型植物,适宜深翻,深翻深度为2530 cm,苜蓿一次种植利用多年,播种之前一定要施足底肥,尤其是有机肥。苜蓿根系发达,且扎根很深,因此在种植前结合整地,每亩深施农家肥2000-3000kg,过磷酸钙50100公斤做底肥,或30公斤二铵和20公斤尿素。目前使用割草机幅度为2.5米。初次种植苜蓿的地块应采用根瘤菌剂拌种。一般每千克种子用根瘤剂8-10克,拌匀后立即播种。用菌剂接种过的苜蓿固氮能力强,生长旺盛,产量大幅度提高。4、播期的选择苜蓿可以春播、夏播和秋播,春播一般在4月中旬左右,夏播6-7月,所以秋播为最好,秋季最晚播种时间最好在0低温出现前一个月。适宜苜蓿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土壤温度是10-25。华北平原最佳播期为夏玉米收获后至冬小麦播种前1周。5、播种方法:采用机械条播方式,适宜行距30厘米,便于中耕除草,追施肥料。6、播量:一般为0.81.5公斤/亩(种籽的发芽率要在95%以上,一公斤70元左右),播量过大将会影响大田的群体生长,苗细、苗弱。为了便于掌握播量,可用过筛的二铵或一铵与种籽混播。苜蓿草的理想种植密度为425株/m2。7、播种深度:一般为0.51厘米为宜,土壤粘性较大的应浅一些,而在沙性土壤上可将播种深度增加到25毫米,目的是出全苗出好苗。每年返青和收割一次后,根据土壤肥力和底肥量,每亩追施尿素2.55公斤,氯化钾24公斤,磷肥10公斤。以保证下一茬的生长需要和产量要求。灌溉需要量华北约200400毫米,大体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增加。淮河流域约0300毫米,大体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增加。苜蓿的最大灌水定额通常为60100毫米,或6001000立方米/公顷。淮河流域、东北和华北一般15次/年,西北510次/年。灌水强度(即单位时间灌水量)取决于土壤入渗速率,粘土、壤土、沙壤土、壤沙土和沙土的允许灌水强度依次为8、10、12、15和20毫米/小时。超过允许灌水强度则将出现地表径流或积水。五、刈割和收获苜蓿为多年生植物,再生性强。生长旺盛期每年可刈剖3-4次,刈割的适期为现蕾末期至初花期,此时蛋白质产量高,品质好。一般每次刈割留茬5厘米左右。两次刈割间隔时间通常为3542天。北京平原第14次刈割时大于5的活动积温依次约为900、1600、2800和4000。根据各地材料每亩约可收鲜草10004000千克, 水肥条件较好的亩产在5000千克以上。如收干草,一般亩产为2501000千克。各次产量以第一茬为最高,约占总产量的4050%。苜蓿草在温度5停止生长,并逐渐进入休眠期如收获种子,在冬前50天左右应停止刈割,使苜蓿有一定的生长量,以利越冬。秋季最后1茬留茬高度可适当高些,一般在79 cm。刈割后,先以草趟状态晾晒0.51天,使苜蓿含水量降至40%50%。草趟应均匀摊开,使苜蓿充分暴露在阳光下和空气中,并应考虑翻晒12次。当苜蓿茎秆开始萎蔫,叶子尚处于柔软状态时,应当用搂草机将草趟搂成草垄,以草垄状态进一步晾晒。草垄应尽量松散,以利于通风和透光。当苜蓿含水量降至安全贮藏水平(20%-25%)时进行捡拾打捆。含水量将至15%-18%时可安全储藏。含水量过高会导致发热或霉变损失,过低则会造成叶片过量脱落损失。苜蓿青贮以低水分青贮(亦称半干青贮)为宜。刈割后适度晾晒,使含水量降至45%60%,介于干草与传统青贮之间。制作青贮前应将青贮设施清理干净。窖(壕)壁应衬一层塑料薄膜,以加强密封,防止透气和渗水。应将原料切碎,切段长度以24厘米为宜。切碎后及时装填,不要拖延。装填时应分层装入,逐层压实。小型青贮设施常以人力踩实,大型青贮窖(壕)则须采用拖拉机等大型机械压实。注意填满和踩实窖(壕)壁和拐角处,不能留有空隙。应尽量加快装填速度,缩短装填时间。小型青贮设施当天装填完毕,大型窖(壕)不要超过23天。装填压实后,应立即密封。密封方法为覆盖塑料薄膜,膜上压废旧轮胎,或覆土20厘米。草捆堆积覆膜青贮的制作方法为:刈割后晾晒至半干状态;打成密度较高的方草捆;在坚实而干燥的堆放场地上紧凑堆积成垛;采用结实且柔韧性好的塑料布覆盖严实;用抽气机抽成真空状态;塑料布上面压以废旧轮胎。草捆袋装青贮的制作方法为:刈割后晾晒至半干状态;打成密度较高的草捆;装入结实且柔韧性好的塑料袋中;用抽气机抽成真空状态;密封。(四)草地施肥1、有机肥有机质含量是土壤肥力的最重要指标之一,必须通过施用有机肥把土壤有机质含量维持在较高水平上。施有机肥45吨/公顷,约可使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0.2%。有机肥宜全耕层均匀基施。土壤有机质含量丰缺指标和推荐有机肥施用量参见表1。表1 土壤有机质储量丰缺参考指标和推荐有机肥施用量项目有机质含量(%)有机肥施用量(吨/公顷)缺乏2.50-302、氮肥紫花苜蓿根瘤固氮功能强大,一般不需要施用氮肥。但当土壤氮素过于缺乏时,可以考虑播种前基施少量氮肥,播种时作为种肥施用亦可。土壤氮含量丰缺指标和紫花苜蓿氮肥推荐施肥量参见表2。表2 土壤氮含量丰缺参考指标和推荐施氮量项目全氮(%)硝态氮(NO3-N,毫克/千克)施氮量(N,千克/公顷)缺乏0.050.102003、磷、钾、钙、镁、硫肥(1)单位经济产量养分移出量 单位经济产量养分移出量是计算目标产量养分移出量的基础。紫花苜蓿单位经济产量磷、钾、钙、镁、硫养分移出量参见表3。表3 紫花苜蓿单位经济产量磷、钾、钙、镁、硫养分移出量(千克/1吨干草)养分移出量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