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意志品质.doc_第1页
中学生意志品质.doc_第2页
中学生意志品质.doc_第3页
中学生意志品质.doc_第4页
中学生意志品质.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简述中学生意志品质具有哪些特点?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半幼稚、半成熟时期,其意志品质有如下特点:()自觉性品质有所提高自觉性是指一个人对行动的目的、意义有明确而深刻的认识,并以此支配自己的行动,使自己的行动服从于社会要求的品质。它反应了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信念,并贯穿于意志行动的始终。它使人自觉、独立地调节自己的行为,使自身服从于一定的目的任务,而不是靠外力来监督。中学生由于认识的局限性,自觉性和幼稚性仍处在错综矛盾的状态中。但是他们已能把个人目的和社会价值联系起来,使个人目的自觉地服从于社会利益。中学生的自觉性品质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的,不同年级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果断性品质有所发展果断性是指一个人能迅速而又合理地采取行动的意志品质。果断性以正确认识为基础,以自觉性为前提,以大胆勇敢为条件。它是在社会实践中锻炼出来的,往往又在复杂的现实中表现出来。初中生的果断性水平还比较低,轻率往往是他们的主要特点,由于他们反应快,行动快,容易把不假思索的冒失看成是果断行为。高中学生的认识能力迅速发展并趋于成熟,较之初中生有以下进步:知识更加丰富,社会和生活经验不断积累,因而在处事的果断性方面有了很大发展;对新事物、新情况反应快,行动也快;懂得珍惜时间,反对因犹豫不决而浪费时间;发现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能及时解决,对待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并不回避,而是以积极态度果断处理。()自制性品质有所增强自制性是指一个人在行动过程中,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调节行动的品质。自制性也是以人的意志的自觉性为基础的。中学生自制性的发展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初中生自制力比较差,因为正处于青春发育期,身体的急遽变化,引起身心发展上的各种不平衡,故情绪波动大,对自己的行为举止难于控制,表现为好动,上课时手足不得安宁。所以,品德不良的学生往往多出现在初中阶段。高中的学生情绪比较稳定,道德认识也逐渐成熟,比较能控制和调节个人的行为举止。()坚韧性品质逐渐形成坚韧性是指为了实现目的而不屈不挠、坚持不懈地克服各种困难的意志品质。坚韧性同一个人的精力与毅力密切相联。精力,指一个人从事各种活动的紧张度;毅力,指一个人从事各种活动的持续度。意志的坚韧性,意味着既能适应紧张的工作生活,又能锲而不舍,有始有终,直至实现目的。坚韧性和学生的兴趣、动机及对任务意义的认识有关。初中生对自己感兴趣的课程,才能够保持较长久的注意力,当学习顺利时劲头十足,一碰到困难就会败下阵来。高中生就不同了,他们的责任感比较强,即使智力水平一般的学生,在学习遇到困难时也不立刻退缩,而是努力解决问题。总的说来,中学生的意志品质还没有完全成熟,在挫折和失败面前,还易激动,产生动摇、畏难和悲观情绪。2、谈谈如何培养中学生优良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优良的意志品质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坚强的意志有利于帮助学生克服前进中的困难,形成健康的心理和人格,对促进班级的班风和学风有重要意义。一、树立远大志向坚强意志的前提是有志,学生只有树立远大的志向,才能激发火一般的热情,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冲破层层阻力和障碍,为实现自己的志向而奋斗。二、进行知识教育在意志培养工作中,给学生以相应的有关意志的知识也是非常重要的。三、从小事做起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坚强的意志不可能形成于一旦,更是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实践中逐步培养起来的。应当帮助学生把远大的志向与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联系起来,从小事做起,把完成每一项学习、工作任务都视为向远大目标迈进了一步,把克服生活中的每一个小困难都当成“千锤百炼”磨练考验。四、坚持体育锻炼坚持体育锻炼对培养学生的意志也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五、注意因人而异由于意志品质是意志在不同人身上的具体表现,具有个别差异,因此,对意志品质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方法。例如:对于行动中常表现出盲目性和独立性的学生,应加强自觉性教育,对于行动中常优柔寡断草率决定的学生,要培养他们果断性的品质,对于见异思迁、虎头蛇尾、缺乏毅力的学生,要培养他们的坚韧品质,对于任性、怯懦的学生,要培养他们的七、努力让学生感动教师要善于唤起和诱发学生对道德现象的情感体验。我们要逐步培养学生善感的心灵,在学生真正地感动,以自觉的行动克服不良的行为。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就不要吝惜自己的情感,只有自己心中拥有太阳,才能给人以阳光,只有掌握了爱的艺术,你的心血才会浇灌灿烂的希望之花。3、简述中学生常见的不良学习方法主要有哪几种表现:中学阶段是学习的黄金时期,也是打下坚实基础以待腾飞的关键时期。知识的基础打得是否坚实与学习方法有着直接的关系。中学生常见的不良学习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一边派”的学习习惯所谓“一边派”,又称“一边族”,是指那些一边看电视,一边做作业;一边听音乐,一边背单词;一边听广播,一边读书的人。一边看书一边做其他事情,会使学习者处于一心二用的分心状态。心理学研究表明,注意是学习的必要条件,分心则是学习的大敌。学习过程是接受新知识的认识过程,需要学习者专心致志、一心一意,只有注意力集中才能感知清晰、记忆准确、思维流畅、想像丰富,使学习取得较大进步。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离开一切无关事物,在特定的对象上保持并深入下去的心理现象,只有在注意力集中的状态下学习,所学内容才能得到清晰、深入的反映。而有“一边派”学习习惯的学生,由于注意力分散,因此作业容易出错、记单词效率极差、思考问题理不清头绪也得不出正确结论。()学习无计划学习无计划是中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表现之一是由老师推着走,老师怎么讲,就怎么听;老师讲什么,就学什么;作业留多少,就做多少,不留就不知道干什么。自己没有一个确切的计划和安排,学习缺乏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表现之二是兴趣经常转移,今天数学老师讲得有趣,就对数学来了劲头,明天语文老师讲课激发了情感,就对语文倍加青睐,今天搞集邮,明天练跑步,后天又打起乒乓球等,朝三暮四、蜻蜓点水,全凭着一时的兴趣和情绪做事情。无计划者由于方向不明、目的不清,不仅积极性差,而且学习活动一遇到某些干扰时,就往往半途而废。()拖拉和应付作业拖拉是中学生学习中常见的现象,往往存在于对自己要求不严、意志品质稍差的学生身上。他们常常管不住自己,自制力差,抵不住电视、游戏机及一些有趣活动的诱惑,而对于学习兴趣较低,自觉性及主动性都较差。作业常常拖拖拉拉,如果能拖到明天,那么今天就暂不考虑。以致于昨天学的东西该复习的没复习,今天学的知识该巩固的没巩固,明天要学的内容该预习的没预习。到实在拖不下去之时,就采取应付的办法:要么胡乱写一气,要么走马观花地看一遍,或者干脆拿过别人的作业抄一通。总之,应付过老师的检查即达到了目的。中学时期的学习内容中,知识的内在联系很强,有的内容前边没有掌握,下一步学习就很困难。所以经常对作业拖拉与应付的学生,其结果往往形成学习上的“消化不良”,从而造成知识残缺。长此以往,就会导致基础薄弱。()疲劳战术与死记硬背这两种情况容易发生在学习用功但个性较刻板的学生身上。他们缺乏灵活性,对于学习经常采用拼时间的方法,三更睡五更起,终日书本不离手,但学习效率很低。采用疲劳战术的学生,在学习方法上死记硬背的居多,缺乏对知识内在联系的分析及深刻理解。重复感知方式进行的机械识记效果远远低于理解基础上的意义记忆。因为机械重复的方式不利于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不利于形成知识系统,不利于建立引起联想和回忆的多种线索,不便于知识的提取和应用,因此效率很低。()依赖家长有的学生独立性很差,学习需要家长督促和安排时间,离开了拐棍,自己就不能独立学习。由于父母的保护过度、事事包办,不仅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较差,也导致了学习上的依赖性,对于稍难的问题,不会分析,不会概括,不习惯于开动脑筋思考,因此理解能力差,有时甚至对了也要老师或家长点头才放心。这种依赖性发展下去,会形成不良的个性品质,不仅阻碍学生的学习成绩,严重的还会造成心理障碍,导致社会适应不良。 4.影响中学生学习心理的因素是非常复杂的,总的来说,有四方面,即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环境因素与教师的指导。一、智力因素又称认知因素方面许多心理学家对智力与学习效果之间进行大量的统计分析,结果发现相关系数为0.60左右,这意味智力发展水平对知识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一般地说,在其他条件大体相同的情况下,智力水平高的中学生学习成绩较好。相反,智力因素的出现问题,如注意障碍、记忆障碍、思维障碍等,从而引起的学习困难或某一门、某几门学习困难。 二、非智力因素广义的非智力因素是指中学生在学习时除智力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狭义的非智力因素主要指那些不直接参与认识过程,但对过程起直接制约的心理因素,主要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因此非智力因素对中学生的学习过程起着动力、定向、引导、维持、调节、强化等作用。目前,大多数中学生出现的不良学习心理问题,多由于非智力因素发挥不良引起。下面举例分析:(一)学习动机不正 1、主要有两种类型(1)学习动机不明确。 有的中学生认为,“到年龄就得上学”,“因为来学校,所以要读书”,“不上学就没事干”等等。(2)以外部“动机”为主。 学习是为了某种“客观需要”,是为了履行某种因为。例如社会环境的压力,父母的要求,亲友的舆论,教师的检查督促等等都可以成为促使中学生学习的“客观需要”。在这种动机支配下,学习比较被动,迫不得已。2、形成原因:(1)家庭、社会对中学生学习需要的形成起重要作用 中学生学习需要是起对一定社会生活环境要求的反映。家庭和社会作为中学生的重要生活环境,对中学生学习需要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首先,家庭的要求、态度和志向影响中学生的学习需要。有的家庭相信在这个世界上只要“过得去”就可以;有的家庭急功近利,更多的考虑什么专业挣钱多、好找工作就 让子女学什么专业,而不考虑他们对这些专业是否有兴趣,是否适合子女学习等,这些因素都对中学生造成不良影响,甚至成为中学生中途退学的隐性原因。其次,社会风气和思想意识形态也影响中学生的学习需要。如目前随着经济体制转轨,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实行缴费上学,大中专毕业生不再包分配。在某些县市,尤其是农村部分大中专毕业生要等一年才能分配工作,还要有关系。有权有势的进了机关等好单位,没有关系的孩子只能在家待业或到外地打工。这种现实使许多人有了“读书有什么用?钱要花很多,毕业后又没工作。”的观念。社会上新的“读书无用论”开始再抬头,这将直接导致中学生学习需要的降低。另外,有些人把学习、读书看成是一种“工具”,达到另一个目的的手段,而学习本身并没有成为一个目的。因此当学习没有达到某种目的时,其积极性便荡然无存了。 (2)学校教育对于中学生学习需要的形成起主导作用 研究表明,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本身的模范作用、学校及班集体的学习风气、教师的教育技巧以及教师对中学生的良好态度等都极大影响中学生学习需要的形成。如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教师与中学生之间难免不发生小纠纷,小磨擦,如果教师不处理或处理不当,会引起中学生的学习敌对心理。因为其他各种原因,还可能造成中学生的逆反心理。他们都表现对学习的漠然与冷淡。 3、对策:(1)学习目的性的教育 首先应从中学生实际出发,采取生动而适合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形式,帮助中学生正确认识学习的社会意义。如适时介绍一些古今中外杰出人物勤奋学习、努力成材的故事,使他们认识到学习知识的目的和重要性,从而树立远大志向,并脚踏实地地学好各门功课。其次要强调学习的内在意义,即强调学习对个体本身的价值,使之体会到学习是一种愉快的享受,而不是负担。这样学习动机才会不断被成功所强化,动机水平也会不断提高;在遇到困难或失败时,不是退缩、放弃,而是迎头而上,接受挑战。第三,帮助中学生设立具体、适当的学习目标。学习目的教育不仅要使中学生具有远大的目标,而且还有使这种远大的目标与具体、切实可行的目标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使学习脚踏实地去实现远大的学习目标。如学习数学常常是比较枯燥的,但当一个人了解到数学在许多领域如航天、计算机、军事的重要意义时,其学习积极性也就容易得到保持和提高了。另外,实践证明,目标过高过低都不利于学习。过高则力不能及,虽经过努力,失败往往多于成功,自然就难以体验成功时的快感;过低则不经过努力就可轻松达到目标,成就感不强,也不利于提高学习积极性。第四,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一部分中学生和家长对国家市场经济发展、高等教育改革、素质教育实施等的了解既不全面也不深入,所以有必要以专题报告的形式,向他们介绍国家市场经济发展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存在的困难以及未来的美好前景;向他们介绍高等教育改革中招生制度的合理性、科学性,收费制度的公平性、保护性,分配制度的灵活性、公正性;向他们介绍素质教育实施的具体内容、价值和未来取向,以帮助他们明辨是非,消除误导。(2)及时反馈与适当评价 让学习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可以激发其进一步学习的动机。因为知道学习结果后,既能看到自己的进步,提高学习热情,增加努力程度;又能看到自己的不足,激起上进心,克服缺点,改正错误。为了充分利用反馈的促进作用,还应对中学生的学习结果进一步做出评价。运用评价时应注意:第一,要使中学生对评价有正确态度。特别是评分问题上。第二,坚持正面教育的原则,以表扬为主,做到客观、公正,使中学生心悦诚服。第三,对考试成绩不理想的中学生,不能单纯看其分数高低,还要从他们各个学习环节的不同层次上,发现可取之处,并给予表扬和鼓励,让其看到自己的进步,以增强其自信心。第四,注意中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和个性心理特点。对低年级中学生多采用赞扬办法;高年级中学生则应适当,最好通过集体舆论来进行表扬或批评,效果会更好;另外,对自信心差的学习应多鼓励,自信心较强的中学生,则应更多提出严格要求。第五,注意师生间关系的融洽,只有尊重中学生,教师才能提出恰如其分的表扬与批评;只有尊重教师,中学生对教师的表扬与批评才能重视。否则,批评与表扬将失去其作用。 (3)科学使用奖赏与惩罚 奖赏具有促进活动的力量,是一种外在的激励因素,如分数、等级、奖金、奖品。奖赏是一种手段,若用之过多,则可能失去效力,甚至发生弊端。奖赏的目的是为了调动学习的学习积极性,而不应使中学生变成物质或金钱的奴隶,否则,一旦取消奖赏,中学生将不再努力学习。从心理健康的角度,应注重奖赏而不去注重惩罚,因为这样可以减弱失败给人带来的恐惧心理。但,也不能否认处罚在激发学习动机中的必要性和有效性。在学校,惩罚的目的在于克服学习中出现的不注意、拖沓、懒散和不努力,从而对学习起促进作用。但是,在使用时必须要小心谨慎,使用过分,可能激起极高焦虑水平。(二)学习习惯不良1、表现:知难而退,心不在焉,朝三暮四,得过且过,虎头蛇尾,杂乱无章,抄袭作弊等。2、形成原因:学习习惯是指中学生在一定情景下自动去进行某些活动的特殊倾向。从生理上来看,习惯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一定的刺激情景与个体的某些动作在大脑皮层上形成了稳固的暂时神经联系-条件反射系统。这样当个体在同样的刺激情景作用下,条件反射系统就会自动出现,人就会自然而然地进行同样的有关动作。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使学习活动从内心出发,使意识专注于学习之上,因而能极大提高学习效果。相反,坏习惯不仅徒增中学生身心负担,有损其身心健康,而且也会降低学习效果。如抄袭作弊,平时作业不会做,抄答案,抄同学;考试监考不严,可以看别人的,久而久之,抄袭成了习惯,没有一次作业不和别人对答案,没有一次考试不看别人的,逐渐对自己失去了信心,靠虚假的成绩来自我安慰。3、对策: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从小事、小时做起。必须首先明确哪些是好的学习习惯,哪些是不良习惯,同时必须注意有目的地练习和重复。针对以上列举的几种不良学习习惯,可制定以下的几种克服的方法。(1)通过教育启发中学生认识坏习惯的危害性,激发中学生自觉产生养成良?某些不良习惯做斗争,并用新的良好的习惯代替它。 (2)培养坚强的意志。首先注意使志向明智而正当;既经确定之后,便应断然地追求不辍;莫因一次挫败,便放弃了原先决定的目标。(3)从小事做起,贵在坚持。即“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要使中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注意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并持之以恒。如对于中学生偶尔抄一次别人的作业、考试作一次弊等决不可等闲视之。因为如果不能及时处理,也就有可能有小到大的逐步积累,最终形成坏的学习习惯。(4)严格要求,反复强化。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是通过训练不断强化的结果。这就需要持久要求,持久就是不断强化,持久才能使中学生逐渐适应,最终才能养成习惯。为了做到持久要求,可要中学生定一些制度,并严格检查、督促他们执行。(三)学习兴趣低下1、表现:一般都有以下共同特点:对各科学习失去兴趣而不愿继续学习;大部分的学科跟不上进度,成绩不佳;厌恶学校生活,厌恶课堂学习,不听讲,不做作业,不想上学;对什么活动都失去兴趣,对什么人都感情淡漠,只是一天天混日子。2、形成原因:(1)外因:学校教育方法欠当,如教师教学方法单一、枯燥,各科作业量过大等;升学压力过大;师生关系紧张家庭因素:由于家长期望值过高而导致严格要求;家庭人际关系冷漠;沉溺于优裕的物质享受;沾染上家长的不良习气,如赌博。(2)内因:价值取向逆转,学习目的模糊,对学习文化课的错误认识,学习成绩不佳,情绪不稳定,意志薄弱等。3、对策:(1)对中学生本人来说:选择符合本人人格发展趋向和能力水平的活动,符合这种条件的活动最易产生兴趣。加深对活动未来结果的了解。当人对自己活动结果感到需要时,虽然活动本身较枯燥,但仍能坚持活动并在活动中寻觅乐趣。对自己的要求要切合实际。(2)对教师和家长来说: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激发求知欲 调查材料说明,中学生对某门课感兴趣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老师讲得好。因此,教师必须充分挖掘本学科知识的兴趣点,同时,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及新颖的教学方法。如有的老师一上课就运用实验、巧设悬念、唤起中学生的好奇心,造成中学生的期待心理,而后导入新课。把中学生的其他兴趣迁移到学习上来。在中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的情况下,往往可以利用他们的其他兴趣如喜欢听故事,喜欢某某明星等,把它们迁移到学习上来,从而产生对学习的兴趣寓教于乐。 (四)学习情绪不良1、表现:在学习过程中体现出焦虑、紧张、冷漠等消极、不愉快的情绪。2、形成原因:这些情绪、情感问题往往是由于学习而产生,再反过来又严重地影响与阻碍学习。如某中学生迷恋上玩游戏机,当被老师或家长要求回到学习中来,此时如果处理不好,中学生不是出于志愿,而是受强迫的,那他就会产生一种消极、不愉快的情绪。又如,连续考试的失败,引发考试焦虑,这往往是由于担心失败而引起的,从而造成他们注意力不易集中,干扰学习所必需的一些能力,如记忆能力、组织技能等的发挥。 3、对策:(1)培养中学生自信心。自信心是取的成功的重要精神支柱,相反,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的人,就会对精神产生压抑,产生不良情绪。首先要尊重与信任中学生,然后还要采用合理的赞许与表扬,使他们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当中学生在学习中受到挫折时,应给予安慰、鼓励,帮助总结经验教训,激励继续拼搏的勇气。(2)关心、爱护中学生。教师应从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体谅起冲动行为,关心起某些伤感心理,爱抚他们,询问原因,施以劝导。(3)转移情境。当中学生出现不良情绪时,应让中学生的活动和注意力暂时离开引起不良情绪的情境。一、创造性人才的创新素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远大的理想 理想对于人们的精神状态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远大的理想,将指引着人们努力奋斗,激发着人们的创造欲望和献身精神,鼓舞着人们的斗志和勇气,锤炼着人们百折不挠、勇于战胜任何困难的顽强意志,是人们在创造活动中不断奋进的力量源泉。创造者的理想,应当建立在科学技术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应当使个人的创造活动能“献身科学,造福人类”。爱迪生说过:“我的人生哲学是工作,我要揭开大自然的奥秘,并以此为人类造福。”所以青年学生在创造活动中树立远大理想,能激励其创造活动的先进性和有为性,对创造活动的积极性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2坚定的信念坚定的信念对于创造者的成长和创造活动的进行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使创造者的个性稳定而明确,大胆追求科学真理,敢于坚持科学真理,勇于捍卫科学真理。即使发现错误,也勇于修正,能更好地探求、发现和坚持科学真理。3科学的世界观创造者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是现代自然科学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创造者从事创造活动的有力武器。4合理的知识结构创造者合理的知识结构应当是专深的知识内核与广博的知识圈层的动态结合所构成的立体的知识体系。5良好的思维品质创造者良好的思维品质指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广阔性、全面性、深刻性、灵活性、敏锐性、创新性。6高度的创新能力创造者高度的创新能力主要是在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良好的思维品质的基础上形成的,同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能力密切相关。要具有独立的思考能力、丰富的想像力、确切的类比能力、深刻的分析与辩证的综合能力、高度的抽象与科学的预见能力、天才的直觉能力等。 7强烈的好奇心强烈的好奇心是重要的创造性品质和素养之一。回顾和总结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出许多著名的科学家从小就有超出常人的好奇心,如达尔文、伽利略、居里夫人等。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在总结自己的科学经历和科学成就时曾深刻指出,“我没有特别的天赋,我只是有强烈的好奇心。”好奇心对激发人的求知欲望、新奇感和兴趣有极大的促进作用。8浓厚的兴趣 兴趣是好奇心的一种升华,是人探究某种事物和现象的一种积极的认知倾向,也是人对某种事物和现象的一种鲜明的选择性态度。它使人更加稳定地投入某项活动中而乐此不疲。 9刻意的追求刻意的追求是精力集中的深入思考,是目标明确的不断进取,是追根究底的反复探索,是标新立异的大胆创新,是创造者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行动的具体体现。爱迪生就说过:“人的成功贵在恒心,不要轻易否定自己。”当别人问他一生为什么有那么多伟大的发明呢?他说:“不,不是发明,是血汗呀!”“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只要认准了一个目标,就要探索思考下去,横下一条心,坚持将自己的愿望之舟引向成功的彼岸。二、科学的记忆方法有哪些?1会加勤于积累 摄取和积累知识是培养能力的基础,也是研究创新的基础。“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语)。要有集腋成裘,积土成山的志趣。融会贯通要把知识点连成一片。互相沟通,左右联系,前后呼应,融会贯通。在数学语言和力学语言之间要会翻译:把抽象的数学公式翻译成具体生动的物理概念;把直观的力学思路翻译成严密的数学程序。用心梳理积累的知识要用心梳理,使之条理化,成为一个脉络清晰、有主有次、有目有纲的知识网。这样才便于储存,便于提取,便于驾驭。落地生根把别人的、书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化他为己,这样的知识才是牢靠的,生了根的。牛吃草,变成奶,也就是化他为己。把新学来的知识融化在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上,把“故”作为“新”的基地,使“新”在“故”上生根发芽成长。关于知识的摄取和积累,有各式各样的理解和比喻:把摘来的核桃装在麻袋里;把采集的草药放在一排排药屉里;把拾来的珍珠穿成项链;把点和站编制成能放能收的网上述几种说法,在理解上有深浅之分,在比喻上有表里之别。2会减 概括的能力要学会把一章内容概括成三言两语,对一门课理出它的主要脉络,写人能勾出特征,画龙会点睛。会概括,会减法,是值得炫耀的。“我用十句话说清楚了人家一本书的内容以及人家一本书没有说清的内容。”(尼采自夸) 会健忘才会真不忘。“一种健康的健忘,千头万绪简化为二三事,留在记忆里,节省了不少心力。”(钱钟书散文) 简化的能力 简化有两种:盲目简化-不分主次,乱剪乱砍。合理简化-分清主次,剪枝留干。要会建模,即建立理想模型。建模法的要点是:善于抓住原型中起主要作用的因素,摒弃或暂时摒弃一些次要因素。也就是要善于分析综合,分清主次(分析),抓大放小(综合),达到简化和逼真的双重目的。简化是化繁为简,化难为易;逼真是反映原型的本质特征。郑板桥说,删繁就简三秋树-树也会简化。会简化,才会过冬。统帅驾驭的能力学习积累的知识,要形成一个知识系统,要培养提纲挈领,统帅全局的能力,达到纲举目张,灵活驾驭的境界。一本书中有许多章、许多节、许多知识点,这些都是“目”。要能够抓住指导全书的基本思路、统帅全书的核心策略、贯穿全书的那根主线,这就是“纲”。举一纲而万目张。“目”的特点是多、繁、散,“纲”的特点是少、精、帅。多、繁、散,是砂与金的混杂。少、精、帅,是吹尽黄沙始见金,举帅旗而全军听指挥。多、繁、散,有点抓不住。少、精、帅就好抓了,抓得牢了。抓住少、精、帅,才能带动多、繁、散:以少带多,以精领繁,以帅驭散。能多更能少-能平铺细说,更能一语道破。能繁更能精-能旁征博引,更能直指要害。能放更能收-放得开,收得拢。铺得宽,提得起。能进更能出-进得去,出得来,还能深入浅出。弃形取神的能力 “余画小鸡二十年,十年能得形似,十年能得神似。”(齐白石题小鸡),画家讲形似,更推崇神似,讲究弃形取神。在学习和科学研究中,同样要培养由表入里、弃形取神的能力:个别到一般-舍弃千差万别的个性和特殊性,摘取其中的共性和普遍性。具体到抽象-舍弃不同问题的具体性,提练为一般原理的抽象性。现象到规律-舍弃现象的表面形态,洞察出深藏的本质和内在的规律。温故到创新-拆除旧观念的篱笆,标新立异,另辟新路,开拓新途径和新领域。3会问 多问出智慧 学习中要多问,多打几个问号。“?”象一把钥匙,一把开启心扉和科学迷宫的钥匙。要会问 学习中提不出问题是学习中最大的问题。老师从学生提出的问题可以了解他学习的深浅。发现了问题是好事,抓住的隐藏的问题是学习深化的表现。知惑才能解惑。学习和研究就是困惑和解惑的过程。善于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重要一步。Hilbert1900年向数学界提出了23个有待解决的问题(称为Hilbert问题),一百年来吸引了无数数学家的目光,为数学学科开疆辟土,缔造了20世纪数学的辉煌。要追问 重要的问题要抓住不放,要层层剥笋,究追紧逼,一直追到核心问题。把核心问题解决了,能收到豁然贯通的效果。这就是提问中的减法。要问自己问别人,更要问自己。好老师注意启发性,引导思考,为学生留出思考的空间。学习时更要勤于思考,善于思考,为自己开辟思考的空间。4会用 学而时习之(论语)。学习=学习。什么是“习”,通常把“习”理解为复习;更准确些,应把“习”理解为用,理解为实践。练习、实习、演习、习题、习作等等都是“习”,也就是用:应用和实践。“用”是“学”的继续、深化和检验。与“学”相比,“用”有更丰富的内涵:多面性-把知识应用于解决各式各样的问题,把单面的知识化为多面的知识。综合性-处理问题时,要综合应用多种方法和知识。分门别类地学,综合优选地用。反思性-正面学,反面用。计算时由因到果,校核时由果到因。跳跃性-循规蹈矩地学,跳跃式地用。灵活性-初学未用的知识往往是呆板的,多方应用过的知识就变活了,用能生巧。牢固性-反复应用过的知识是牢固的,经久难忘。悟性-学习可以获得言传的知识,应用可以体验难以言传的悟性。检验性-学来的知识是真懂、半懂还是不懂,考几道题就分辨出来了。此外,还要对“习题”和“校核”两个具体问题作些议论:习题做题练习,是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