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文献一词最初具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典籍,二是指贤才。2,据载,孔子在整理“五经”(即诗;书;礼;易;春秋)方面贡献很大,也为后世文献整理树立了典范。3,西汉刘向和刘歆父子在文献学方面的突出贡献是遍校群书,编纂目录学著作别录和七略。4,西晋之时,汲郡有著名的文献发掘事件,出土了战国时期的竹简若干,其所得竹简文献一般称汲冢周书。5,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文献为唐咸通九年(868)刻印之金刚经。6,文献学上所谓“三通”是指杜佑的通典、郑樵的通志和马端临的文献通考。7,清代考史三大家为钱大昕、王鸣盛和赵翼,分别著有廿二史考异、十七史商榷、廿二史札记等考史名著。8,金石的“金”指青铜器;金文则指商周时期刻于其上的文字。9,总集指搜集两种以上文献,按一定理念和体例编校并冠以一个总名的著作。10,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始自1899年,绵延整个20世纪,为中国现代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1,1983年颁布的中国国家标准文献著录总则规定“文献”为“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中国大百科全书则界定“文献”为“记录有知识和信息的一切载体”。2,秦始皇三十四年的焚书事件对先秦文献的流传产生了很大的破坏。3,东汉晚期,经学大家郑玄遍注群经,对文献整理作出了重要贡献。4,明代官方编纂了一部我国古代规模最大的类书,即永乐大典。5,清代考据学的鼎盛时期为乾嘉时期,有惠栋为代表的吴派,戴震为代表的皖派和汪中、焦循为代表的扬州学派等。6,近现代学者中,被称为“甲骨四大家”的是罗振玉、王国维、郭沫若和董作宾。7,我国文献传抄的历史大致经历了由甲骨时代到金石时代简牍时代、缣帛时代、纸质时代再到当今电子时代。8,古代集部文献的主要类型可分为总集和别集两大类。9,我国古代目录分类主要有四分法和六分法,汉书?艺文志继承七略,采用的是六分法,四分法正式确立的标志是隋书?经籍志。10,严复于天演论“译例言”中称译事有三难:信、雅、达。1,我国第一部著录甲骨文的著作是刘鹗的 铁云藏龟。2,现存最早的文学总集是南朝萧统主编的文选。3,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类书是曹丕组织人编纂的皇览。4,古籍校勘的主要方法有对校、本校、理校;他校。5,西汉刘歆撰成的目录学著作是七略,南宋陈振孙的目录学著作是直斋书录。6,古人读书首先要对语句如何停顿做出判断,这项工作称为解题。7,常用工具书中,字典以讲解字形为主,词典以训释字义 词义为主。8,古代版本主要有刻本和写本两种。9,古代避讳分官讳和私讳两种,而以前者为严格和普遍。10,敦煌学研究大致分为三大部分:敦煌文献、敦煌史地和敦煌艺术。11,中国古典目录学著作的颠峰之作当为清代纪昀(总主编)等编纂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12,四分法中,一般不便归入其他三类的文献均归入子部。1,文字的发明,使文献传播有了赖以固定和长久保存的基础。2,由书写到印刷是文献传抄史上一次质的变化。而电子拷贝的出现则是文献传抄史的第二次质变。3,说文解字为最早之字书;尔雅为最早之词典。4,书名、叙录、类序三项,为古代目录的基本结构。5,编制私人藏书目录约起于南朝时期。见于记载者,以萧梁任昉为始。6,石鼓石刻已具备书籍规模,简册则已成为一种正式书籍的形式。7,刻本指在板木上刻字刷印而成的书籍。它始自唐代,分类复杂,因不同的划分标准而有不同分类。以刻印主体论,有官刻本、家刻本、坊刻本。8,卷轴装为写本书的主要装帧形式。包背装的主要缺点是版心较易磨损。9,版心即刻板的中心部位,为两半页的分界处,一般不刻正文,而刻有折叠书页标志的“鱼尾”。10,考证认定文献形成的真实年代真实年代则是文献辨伪的核心内容。从这一意义上说,文献辨伪学也可称为文献年代学。11,类书、史书、古注、地志、字书、杂抄等都是辑佚的重要文献资源。12,1977年安徽阜阳双古堆1号汉墓出土之西汉(朝代)简牍,有苍颉篇、诗经、周易、吕氏春秋、庄子等内容。1,现存宋代著名私人藏书目录主要有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遂初堂书目三家。2,“草”“傳”“顏”“張”的四角号码是4440、2324、0128、 1123。3,纸质文献的版本按其形式可以分为两大类:写本和刻本。4,纸质文献装帧的形式先后有卷轴装、旋风装、梵夹装、经折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等。5,字句的校勘中常见的错误有误字; 衍字;脱文;倒文。6,古籍中常出现的词句前后倒置现象称为倒文,又称乙文。7,除了解释词义之外,再以分章析句的方式串讲经文大意的注释方式称之为章句。8,“六分法”是我国最早的图书目录分类方法,它创始于七略。1,古典文献学的研究对象即古典文献,指1919年以前产生的文献,基本以文言文和繁体书写的文献。2,国语?鲁语:“昔正考父校商之名颂十二篇于周大师,以那为首。”3,隋唐之交的学者陆德明的经典释文采录汉魏六朝以来230多家有关儒家经典之古注、旧注音义,在校勘和训诂方面成就极高。4,北宋初年宋太宗命李昉等人编纂有太平御览、太平广记、册府元龟等大型类书。5,竹简剖开成片后,为防蛀和便于书写,需用火烤干其水分,谓之“杀青”,亦称汗青。6,电子载体的特点:一是无形,二是容量大。7,单行文献,指单独印行的一个或几个作家的一种作品或著作,又称单行本。8,张之洞书目答问为近代目录名作。9,清叶德辉书林清话卷一:“雕版谓之板,藏本谓之本。藏本者,官私所藏,未雕之善本也。自雕版盛行,于是版本二字合为一名。”10,将某种文献的上下文进行对比,找出其内容上与文字上的异同,从而确定与改正其错误的方法,即本校。11,明胡应麟四部正讹堪称辨伪成熟的标志性著作。清代是辨伪理性化、规模化的发展时期。姚际恒古今伪书考、万斯同群书疑辨、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均为胡应麟之后的辨伪专著。12,金石文献包括金文文献和石刻文献两部分。1,魏晋之时,何晏著论语集解,王弼的周易注、老子注,向秀、郭象的庄子注,杜预的春秋左传集解均为文献注释整理的代表作。2,宋代最后一位文献大家是王应麟,其学术代表作为汉书艺文志考证和困学纪闻(学术笔记著作)。3,宋元之交,文献学家胡三省的代表作为资治通鉴注。4,清代说文解字四大家著作中,最有名者为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5,近现代学者中,被称为“甲骨四大家”的是罗振玉、王国维、郭沫若和董作宾。6,西汉成帝时,刘向校定群书,作别录,后刘歆作七略,均是群书目录的范例。7,经部著录儒家经典与后儒解释经典之著作,以及与学习经书有关的读物如小学之类。8,目录之学,在古代被称为“读书入门之学”。9,佚文检索的方法一般包括:一是盲检法,二是直检法,三是扩展法,四是机检法。10,出土文献指从地下发现的古代文献资料,主要指著于出土文物之上的文字材料,一般不包括图画饰物等古代文物。1,文献,原指典籍与贤才,后专指具有历史价值的文物资料。2,古典文献学是研究我国古典文献的源流、特点、处理原则和方法及其利用的一门学科。3,尚书、周易、诗经为我国最早之传世文献。4,东汉大儒郑玄遍注群经、兼及纬书,对各种文献作注释兼校勘的工作,并作三礼目录、毛诗谱等文献学著作。5,宋代洪迈的容斋随笔对图书辨伪、文献考证、文本校勘、文字训诂等均有论述。6,金代王若虚的滹南遗老集中包含较多的文献考辨内容。7,一般单支竹片为简,连缀后为策,多以帛或丝连缀。8,造纸术堪称文献载体之一大革命,亦是人类文明史之一大革命。9,别集流传情况复杂。唐(朝)以前别集的宋(朝)刊本基本失传,元(朝)刊本有少量流传,多数则为明清以来翻刻本。10,严格意义的版本是版刻(雕版)印书出现以后为区别刻本和写本而使用的名称。1,孔门第子及后中,子夏文献整理尤其突出,传毛诗、春秋公羊传、谷梁传均传自其手。2,后汉熹平年间刊刻之熹平石经,堪称文献传播之大事。3,佛教大典大藏经的编纂,自宋至清,前后近20次。而明前编纂基本未完整保存。4,明末清初顾炎武积三十年之功撰成的日知录为重要的文献考据著作。5,西晋太康年间发掘的“汲冢周书”中,重要的有竹书纪年、穆天子传等。6,电子文献以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相结合的多媒体形态,且以更大容量、更便捷的方式为我们提供服务。7,中国古代目录学萌芽于先秦,而正式兴起于西汉。8,旋风装因其将书页鳞次栉比地相连,看似龙鳞,故又称“龙鳞装”9,稿本为成书时最初文字记录,保持书籍的本来面目,因此为校勘之最可靠依据。它又有初稿与定稿之别,后者更能代表文献原貌。10,做好辑佚一般需要具备相当的古典文献知识、特定专业知识和历史文化知识。11,“标点”一词最早出现于宋代。12,对古代文献的注释,古代通称训诂1,古典文献学最主要包括目录、版本与校勘三方面内容。2,西汉大历史家司马迁著史记时,采取“厥协六经异传,整齐百家殊语”之作法,对古典文献进行考辨整理。3,东汉著名学者许慎著有五经异义和说文解字,世称“五经无双许叔重”。4,唐太宗命孔颖达等撰五经正义为唐代最重要的儒家文献整理著作。5,北宋著名的金石考据学家有欧阳修、赵明诚等人,其中前者著有集古录十卷。6,清代章学诚的文史通义为唐代刘知几的史通之后又一部史学理论名著。7,古籍纸书装帧样式中,借鉴外来成果的为梵夹装,优点最多而缺点最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0中国电热毯行业发展研究与产业战略规划分析评估报告
- 2025至2030中国电子肺活量计行业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
- 2025年《护理交接班制度》考试试题(附答案)
- 教育领域下的电力革新-以AI辅助教学设备为例
- 教育心理学与德育在思政课程中的融合
- 教育信息化助力智慧课堂变革发展
- 智能教育新篇章绿色办公从这里开始
- 教育技术助力特殊教育的全球化发展
- 商业教育中的心理学如何设计高效课程
- 创新教育心理学视角下的教室布局设计
- 电离方程式的书写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 DB61∕T 1308-2019 建筑消防设施维护保养规范
- 职业病危害告知书
- 大连商品交易所
- DINEN1706铝和铝合金铸件化学成分和机械性能(中文版)
- 沙利文-内窥镜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蓝皮书
- 国家开放大学一网一平台电大《建筑测量》实验报告1-5题库
- 教学楼管理规定
-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英语完形填空专项训练13篇
- 绣花生产工艺流程
- 华为5G网络建设指导及站点硬件安装手册2020v2-1-54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