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乐陵一中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岳麓版.doc_第1页
山东省德州市乐陵一中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岳麓版.doc_第2页
山东省德州市乐陵一中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岳麓版.doc_第3页
山东省德州市乐陵一中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岳麓版.doc_第4页
山东省德州市乐陵一中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岳麓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二历史9月份月考试题1、 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1、18世纪的启蒙学者,从中国的文化中,悟出了一个道理:政府的目标是人民的幸福。如果背离这个目标,人民就会造反和革命,直至把它推翻。下列思想不能体现这一道理的是a 民贵君轻 b君舟民水 c君权神授 d为政以德 2、黄宗羲和韩非子对君主专制所持观点几乎截然相反,其主要原因是a两人的阶级立场不同 b.两人对社会发展规律认识不同c两人所处的社会历史阶段不同 d儒家是主流思想而法家不是3、 孔子的教育思想中与其“贵贱有序”的政治主张相矛盾的是a因材施教b有教无类 c学而不思则罔d知之为知之4、董仲舒说:“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造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对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宣扬“天人感应”学说 b要求君主遵循天道,施行仁政c反映了董仲舒对儒学的新发展 d君主的地位不是不可动摇的5、宋明理学家倡导的“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均以a研究天人关系为核心内容 b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c认识自然发展规律为导向 d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6、阅读表格,在下列早期儒学家的思想主张中,体现的共同思想是思想家思想主张孔子“仁者爱人”“为政以德”“有教无类”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荀子“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制天命而用之”a.教育思想 b农本思想c民本思想 d重农抑商7、宋代理学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以下社会风气的逐渐形成重忠孝讲廉耻重实用知识注重气节a b c d8、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分歧在于()。a程朱理学强调格物致知b强调唯心主义观c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d强调三纲五常9、国学热到影视圈,四版孔子闹虎年。其中周润发版孔子曾引发热议,周润发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大众认可的形象。这个形象应该是()。a“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b“专制君主的参谋”c“劳苦大众的代表”d“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10、孟子对梁惠王说:使百姓有“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对孟子的上述言论理解正确的是()。是对孔子仁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有利于当时社会生产的发展客观反映了人民对安居乐业的渴望站在平民立场提出分给农民田宅的思想a b c d11、董仲舒对儒学进行改造,西汉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主要区别:a神化封建统治 b宣扬“仁政”思想 c宣扬“民本”思想 d反对苛政刑杀12、诸子百家的思想,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对当时和后来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从孔子到孟子、荀子的思想,始终贯穿的一条主线是( )a人生来就有仁、义、礼、智等天赋道德 b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 c从个人的道德修养入手建设一个礼乐文明的理想社会 d通过实行法治,可以使小人变君子,普通人变圣人13、孔子曰:“仁者,爱人,爱有差等。”墨子曰:“兼相爱,交相利”,“爱无差等”。造成这种分歧的根源是a二人所处时代不同 b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c学术思想不同 d谈论的问题不同14、九章算术分为方田、粟米、均输、方程、勾股等九章。这反映出中国古代数学()。注重解决实际问题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注重理论研究以科学实验见长a b c d15、儒家学说到汉代被注入新的血液,是指 a.提出了“人定胜天”观点 b.取得了独尊地位 c.提出了“大一统”主张 d.吸收了道教思想16、 中医、京剧和中国画都是国粹。下列关于它们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 b 伤寒杂病论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 c清朝同治、光绪年问,京剧走向成熟 d中国文人画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17、张晓明老师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课上给同学们出了以下判断题,其中符合史实的有人称战国思想家惠施学富五车,是指他旅行时也爱学习,五辆车上都装满爱看的纸质书11世纪中叶,北宋平民毕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这是印刷业的一大革新楷书奔放跃动,线条流畅纵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最能表现和抒发书法家的感情杜甫在一首诗中描述了当时一位书画家在创作时“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这位书画家是朱耷a4个 b3个 c2个 d1个18、浙江籍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说过:“凡一代又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独元人之曲,为时既近,托体稍卑,故两朝(指明清)史志与四库集部,均不著于录;后世儒硕,皆鄙弃不复道。”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有: 王国维认为,元曲和唐诗、宋词一样,都是一个时代文学成就的代表,赋予了元曲很高的文学地位 元曲“托体稍卑”可以理解为元曲源于民间通俗文学,开始时文学地位比较低下 元曲在明清两朝没有得到正史和学者的承认和重视 离骚、汉赋、唐诗、宋词、元曲都只是在某一朝代兴盛,后来就都消亡了 abc d19、明清时期,我国小说戏曲繁荣兴盛,其所具有的特征是小说创作繁荣,戏曲丰富多彩揭露封建制度,要求个性解放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批判封建礼教和封建专制制度a、 b、 c、 d、20、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中体现的忠义思想,明显来自儒家思想中的a“仁政”学说 b“天人感应”学说c宋明理学思想 d“经世致用”思想21、梅兰芳先生是我国向海外传播京剧艺术的先驱。他曾于1919年起多次访问日本,1930年访问美国,1935年访问苏联进行演出,展示了中国京剧的神奇魅力,获得巨大的成功。以上材料可以说明a我国京剧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已走向成熟 b梅兰芳是“同光十三绝”的著名艺人之一c. 艺术交流可以调解国际矛盾,加深各国人民的友谊d民国时期,梅兰芳为中国京剧走向世界作出了重大贡献22、西汉初,统治者尊崇黄老之学的根本原因是a. 适应西汉初经济恢复和巩固统治的需要 b. 儒家思想已经过时c. 统治者对黄帝和老子的敬仰 d. 黄老之学宣扬无为思想23、京剧脸谱是一种写意和夸张的艺术,每个脸谱都有一种主色调,以显示剧中人物的特征,脸谱被誉为角色“心灵的画面”,如关羽脸谱的主色是红色,曹操是白色,包拯是黑色。你认为“黑脸”表示 a、刚强骁勇b、阴险狡诈c、凶狠残暴 d、刚烈正直24、历史学家陈寅恪指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下列史实可以佐证这一观点的是市坊融为一体 活字印刷首创 儒家信仰重建 世俗文学兴盛a. b. c. d.25、在唐诗和唐三彩中,骆驼和胡人逐渐成为流行的文化符号,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民族融合的加强丝绸之路的畅通文化政策的开放古代商帮的推动a.b. c.d.26、高劳东方杂志农村之娱乐载:“豆棚茅舍,邻里聚谈,父诫其子,兄勉其弟,多举戏曲上之言词事实,以为资料,与文人学子之引证格言、历史无异。”这说明戏曲不仅具有休闲娱乐功能,还具有()a.社会教化功能b.史料保存功能c.商业交流功能d.家庭约束功能27、京剧是中华民族的“国粹”。它是在19世纪上半叶经徽戏、秦腔、汉调的交融,并借鉴吸收昆曲、京腔之长而形成的。京剧的形成体现了()a.各具特色的文化艺术异彩缤纷b.中华文化薪火相传和一脉相承c.中华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兼容性d.各种不同文化都能够实现融会贯通28、中国古代文学表达的主流形式经过了以下变迁:先秦诗歌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下列对不同时期文学主流形式变迁特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多元兼容、雅俗共赏b.体现了时代的发展变化c.逐渐平民化、世俗化d.文学形式由落后到先进29、朱熹说:“非礼勿视(勿听、勿言、勿动),便是天理;非礼而视(而听、而言、而动),便是人欲”。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心即理也 b反对人的各种欲望c理是万物本原 d反对人们违反社会规范的欲望30、 某教师讲述孟子思想时,某同学总结出孟子思想包括“仁政”“民贵君轻”“养浩然之气”三项内容,请你给他补充完整()。a.“制天命而用之” b“性本善”c“礼法并施” d“仁者爱人”2、 非选择题(每题20分,共40分)31、 山东是儒家思想的发源地。孔子开创的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影响深远。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20分)材料一 守旧而维新、复古而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失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够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被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 张岱年等中国文化概论(1)战国时期的孟子和荀子是如何继承并发展孔子学说的?(4分)(2)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儒家思想在西汉取得独尊地位的原因。(6分)材料二 朱熹认为:“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王守仁认为:“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圣人教人第一义”。(3)据所学知识说明二者思想是否存在本质差别?(3分)依据材料二说明朱喜和王守仁关于探究“理”的途径有何差别?。(2分)材料三 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顾炎武提出要因地制宜,振兴工商业;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并身体务行。 (4)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是否突破儒学范畴?(2分)结合材料三概括指出这种思想主张在政治、经济和学术方面的具体表现。(3分)32、观察下列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0分) 图一:(明)文徵明书法作品 图二:杨柳青年画图三:红楼梦插图请回答:(1)图一中的书法属于什么书体?(2分)当时,我国书法发展的主流趋势是什么?(2分) 图二中的绘画属于什么画种?(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画种的主要特点有哪些?(2分)(2)结合图三和所学知识指出,红楼梦属于什么风格文学作品?(2分)这一作品问世的社会背景有哪些?(6分)某一研究小组围绕上述图片和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请你为其设计一个最为恰当的一个题目。(4分) 高二年级9月份月考历史答题纸31. (1)(4分)(2)(6分)(3)(5分)(4)(5分)32、(1)(8分)(2)(12分)历史答案选择题:1-5 ccbdb 6-10 cbadc 11-15 acbac 16-20 bdbdc21-25 daddc 26-30 acddb31、(1)孟子:建立了一套系统的政治学说仁政学说:要求统治者爱民、重民,主张民贵君轻。(2分)荀子:认为治国应以礼教为主,主张礼法并施。(2分)(2)原因:儒家思想的二重性,即:在维护封建礼教伦常的同时,又有发展创新的特点,易于社会各阶层接受;董仲舒对儒家学说的改造和发展;西汉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汉武帝的接纳与强力推行。(6分)(3)二者没有本质差别。(1分)二者都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理”,其本质目的都是为了维护封建专制。(2分) 朱熹:主张“格物致知”,即通过实践、学习明事理;王守仁主张“致良知”,即通过自我反思,克服私欲,回复良知。(2分)(4)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仍属儒学范畴(或没有突破儒学范畴、或答明清进步思潮是对儒家思想的批判和继承)。(2分)表现:政治上,批判君主专制;经济上主张“工商皆本”;学术上,主张学以致用。(3分)32、(20分)(1)书体:楷书。(2分)主流趋势:进一步平民化、世俗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