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轨迹专题练习(含解析).pdf_第1页
中考数学轨迹专题练习(含解析).pdf_第2页
中考数学轨迹专题练习(含解析).pdf_第3页
中考数学轨迹专题练习(含解析).pdf_第4页
中考数学轨迹专题练习(含解析).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4D 专题一 轨迹专题一 轨迹 1 如图 已知 ABC C 90 A 30 BC 2 动点D在边 AC 上 以BD为边作等边 BDE 点 E A 在BD的同侧 在点D 从点 A 移动至点 C 的过程中 点 E 移动的路线为 A B 2 2 如图 把直角 ABC 的斜边 AC 放在直线 l 上 按顺时针的方向在直线 l 上转动两次 使它转到 A2B1C2的位置 设 AB BAC 30 则顶点 A 运动到点 A2的位置时 点 A 所经过的路线为 A B C 2 D 3 如图 在 Rt ABC 中 A 20 AC 6 将 ABC 绕直角顶点 C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得到 A B C 当点 B 第一次落在 AB 边上 时 点 A 经过的路径长 即的长 为 A B C 2 D 4 如图 Rt ABC 中 AB AC 3 点 D 是 AB 上一点 以 CD 为边作等边 CDE 使 A E 位于 BC 异侧 当 D 点从 A 点运动到 B 点 E 点运动的路径长为 A 3B 2C 3D 3 5 如图 AB为 O 的直径 且 AB 8 点 C 在半圆上 OC AB 垂足为点 O PBC 上任意一点 过 P 点作 PE OC 于点 E M是 OPE 的内心 连接 OM PM 当点 P 在弧 BC 上从点 B 运动到点 C 时 求内心 M 所经过的路径长 A B 2C D 6 如图 将边长为cm 的正方形 ABCD 沿直线 l 向右翻动 不滑动 当正方形连续翻动 6 次后 正方形的中心 O 经过的路线长是 A 2 B 3 C 4 D 5 7 如图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A B 两点的坐标分别是 0 4 0 4 点 C 是 x 轴上一个动点 过点 B 作直线BH AC 于点H 过点 C 作 CD y 轴 交 BH 于点 D 点 C 在 x 轴上运动的过程中 点 D 不可能经过的点是 A 2 3 B 1 3 C 4 0 D 0 4 8 如图 已知 Rt ABC 中 C 90 ABC 30 AB 6cm 将 ABC 绕着点 B 顺时针旋转至 A BC 的位置 且 A B C 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 则点 C 经过的路线的长度是 A 12cmB C D 9 如图 在菱形 ABCD 中 BAD 120 AB 2 点 E 是 AB 边上的动点 过点 B 作直线 CE 的垂线 垂足为 F 当点 E 从点 A 运动 到点 B 时 点 F 的运动路径长为 A B C D 10 如图 正方形 ABCD 的边长为 4 点 E F 分别在边 AB BC 上 AE BF 1 动点 P 从点 E 出发沿直线向点 F 运动 每当碰到正方 形的边时反弹 反弹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经过若干次反弹 当动点 P 第一次回到点 E 时 动点 P 所经过的路程长为 A 4B 8C 8D 8 11 正方形 ABCD 的边长为 4 P 为 BC 边上的动点 连接 AP 作 PQ PA交 CD 边于点 Q 当点 P 从 B 运动到 C 时 线段 AQ 的中点 M 所经过的路径长 A 2B 1C 12 如图 矩形 ABCD 中 AB 9 AD 12 将矩形 ABCD 按如图所示的方式在直线 l 上进行两次旋转 则点 B 在两次旋转过程中经过的路径的长是 A B 13 C D 14 13 如图 抛物线 y x2 x 4 分别交 x 轴于 A B 两点 与 y 轴交于点 C 动点 P 从 D 0 2 出发 先到达 x 轴上的某点 E 再到达抛物线对称轴上的某点 F 最后运动到点 C 求点 P 运动的最短路径长 为 A B 8C 7D 9 C D 14 如图 等腰 Rt ABC 中 斜边 AB 的长为 2 O 为 AB 的中点 P 为 AC 边上的动点 OQ OP 交 BC 于点 Q M 为 PQ 的中点 当点 P 从点 A 运动到点 C 时 点 M 所经过的路线长为 15 如图 在 ABCD 中 DAB 60 AB 10 AD 6 O 分别切边 AB AD于点 E F 且圆心 O 恰好落在 DE 上 现将 O 沿 AB 方向滚动到与边 BC 相切 点O在 ABCD的内部 则圆心O移动的路径长为 A 4B 6C 7 D 10 2 16 如图 O 的半径为 2 AB CD 是互相垂直的两条直径 点 P 是 O 上任意一点 过点 P 作 PM AB 于点 M PN CD 于点 N 点 Q 是 MN 的中点 当点 P 从点 A 运动到点 D 时 点 Q 所经过的路径长为 A B C D 17 如图 已知点 A 是第一象限内横坐标为的一个 AC x 轴于点 M 交直线 y x 于点 N 若点 P 是线段 ON 上的一个动点 以 AP 为边向 AP 右侧作等边三角形 APB 取线段 AB 的中点 H 当点 P 从点 O 运动到点 N 时 点 H 运动的路径长是 A 2B 1C D 18 如图 ABC 为 O 的内接三角形 BC 24 A 60 点 D 为弧 BC 上一动点 CE 垂直直线 OD 于点 E 当点 D 由 B 点沿弧 BC 运动到点 C 时 点 E 经过的路径长为 A 8 B 18C D 36 20 如图 四边形 ABCD 是正方形 动点 E F 分别从 D C 两点同时出发 以相同的速度分别在边 DC CB 上移动 当点 E 运动到点 C 时都停止运动 DF 与 AE 相交于点 P 若 AD 8 则点 P 运动的路径长为 A 8B 4C 4 D 2 21 如图 矩形 ABCD 的边 AB 3cm AD 4cm 点 E 从点 A 出发 沿射线 AD 移动 以 CE 为直径作 O 点 F 为 O 与射线 BD 的公共点 连接 EF 过点 E 作 EG EF 交 O 于点 G 当 O 与射线 BD 相切时 点 E 停止移动 则在运动过程中点 G 移动路程的长为 A 4cmB cmC cmD cm 22 如图 水平地面上有一面积为 30 cm2的灰色扇形 OAB 其中 OA 6cm 且 OA 垂直于地面 将这个扇形向右滚动 无滑动 至点 B 刚好接触地面为止 则在这个滚动过程中 点 O 移动的距离是 A 10 cmB 20 cmC 24 cmD 30 cm 23 如图 已知扇形 AOB 中 OA 3 AOB 120 C 是在上的动点 以 BC 为边作正方形 BCDE 当点 C 从点 A 移动至点 B 时 点 D 经过的路径长是 25 如图 四边形 ABHK 是边长为 6 的正方形 点 C D 在边 AB 上 且 AC DB 1 点 P 是线段 CD 上的动点 分别以 AP PB 为边在 线段 AB 的同侧作正方形 AMNP 和正方形 BRQP 1 正方形 AMNP 和正方形 BRQP 的面积之和的最大值是 2 E F 分别为 MN QR 的中点 连接 EF 设 EF 的中点为 G 则当点 P 从点 C 运动到点 D 时 点 G 移动的路径长为 26 如图 边长为 20 厘米的正方形木块在水平桌面上 距离 C 点 40 厘米的 E 处有一与水平方向成 30 角的斜置木板 木板长度为 1 米 现 将正方形木块水平向右无滑动翻滚 若使正方形木块 AB 边完全落在木板上 则正方形的中心点 O 经过的路径长为 27 如图 Rt ABC 中 C 90 AB 5 BC 4 点 G 为边 BC 的中点 点 D 从点 C 出发沿 CA 向点 A 运动 到点 A 停止 以 GD 为边作正方形 DEFG 则点 E 运动的路程为 28 正方形 ABCD 的边长为 4 点 E 为 AD 的延长线上一点 点 P 为边 AD 上一动点 且 PC PG PG PC 点 F 为 EG 的中点 当点 P 从 D 点运动到 A 点时 则点 F 运动的路径长为 A B C 1D 2 29 如图 正方形 ABCD 的边长为 4 将长为 4 的线段 QR 的两 端放在正方形的相邻的两边上同时滑动 如果点 Q 从点 A 出发 沿图 中所示方向按 A B C D A 滑动到 A 止 同时点 R 从点 B 出发 沿图中所示方向按 B C D A B 滑动到 B 止 在这个过程中 线 段 QR 的中点 M 所经过的路线围成的图形的面积为 30 如图 O 的半径为 1 O 沿着边长为 4 的正方形 ABCD 的外边缘滚动一圈 则圆心 O 的运动路径长为 31 已知正方形 ABCD 的边长是 2 点 P 从点 D 出发沿 DB 向点 B 运动 至点 B 停止运动 连结 AP 过点 B 作 BH AP 于点 H 在点 P 运动过程中 点 H 所走过的路径长是 32 如图 正方形 ABCD 的边长为 4 点 E 是边 AD 上一点 且 ED AD 点 F 在 AB 上且从点 B 向点 A 运动 连接 EF 并延长交 CD 的延长线于点 G 过点 E 作 EH FG 交 BC 的延长线于点 H 点 O 是 EH 的中点 则点 O 的运动路径长为 33 如图 正方形 ABCD 的边长为 4 点 P 为 BC 边上的动点 连接 AP 作 PQ AP 交 CD 于点 Q 连接 AQ 当点 P 从 B 点运动到 C 点时 线段 AQ 的中点所经过的路径长为 3 5 如图 正方形 ABCD 边长为 a 正方形 BEFG 边长为 b A B E 在同一直线上 两个正方形在同侧 连 AG 与 DF 交于 P 1 如 a 2 b 1 则 DF 2 如 a 2 b 是一个变量 在 b 的变化过程中 动点 P 运动的路径为 3 6 如图是一个边长为 4 的正方形 长为 4 的线段 PQ 的两端在正方形相邻的两边上滑动 且点 P 沿 A B C D 滑动到点 D 终止 在 整个滑动过程中 PQ 的中点 R 所经过的路线长为 3 7 如图 AB 为 O 的直径 且 AB 4 点 C 在半圆上 OC AB 垂足为点 O P 为半圆上任意一点 过 P 点作 PE OC 于点 E 设 OPE 的内心为 M 连接 OM PM 当点 P 在半圆上从点 B 运动到点 A 时 内心 M 所经过的路径长为 3 8 如图 线段 AB 上有 C D 两点 AB 6 AC BD 1 点 P 是线段 CD 上的一个动点 分别以 PA PB 为斜边在线段 AB 的同侧作等腰 直角三角形 MAP 和等腰直角三角形 NBP 连接 MN 当点 P 从点 C 运动到点D的过程中 PMN 的外接圆圆心经过的路程是 3 9 如图 等腰 Rt ABC 中 斜边 AB 的长为 2 O 为 AB 的中点 P 为 AC 边上的动点 OQ OP 交 BC 于点 Q M 为 PQ 的中点 当点 P 从点 A 运动到点 C 时 点 M 所经过的路线长为 4 0 已知一个半圆形工件 未搬动前如图中阴影部分所示 其直径平行于地面 l 现将其按图示方法翻滚一周 使其直径依然平行于地面 l 已知半圆的直径为 2m 则圆心 O 所终过的路线长是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 选择题 共一 选择题 共 22 小题 小题 1 2017 沭阳县校级模拟 如图 已知 ABC C 90 A 30 BC 2 动点 D 在边 AC 上 以 BD 为边作 等边 BDE 点 E A 在 BD 的同侧 在点 D 从点 A 移动至点 C 的过程中 点 E 移动的路线为 A B 2C D 分析 作 EF AB 垂足为 F 连接 CF 由 EBF DBC 推出点 E 在 AB 的垂直平分线上 在点 D 从点 A 移动至 点 C 的过程中 点 E 移动的路线和点 D 运动的路线相等 由此即可解决问题 解答 解 如图 作 EF AB 垂足为 F 连接 CF ACB 90 A 30 ABC 60 EBD 是等边三角形 BE BD EBD 60 EBD ABC EBF DBC 在 EBF 和 DBC 中 EBF DBC BF BC EF CD FBC 60 BFC 是等边三角形 CF BF BC BC AB BF AB AF FB 点 E 在 AB 的垂直平分线上 在点 D 从点 A 移动至点 C 的过程中 点 E 移动的路线和点 D 运动的路线相等 在点 D 从点 A 移动至点 C 的过程中 点 E 移动的路线为 2 故选 B 点评 本题考查轨迹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 解题的关键是添加辅助线构造全等三 角形 正确找到点 E 的运动路线 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2 2018 秋 辽源期末 如图 把直角 ABC 的斜边 AC 放在直线 l 上 按顺时针的方向在直线 l 上转动两次 使它转 到 A2B1C2的位置 设 AB BAC 30 则顶点 A 运动到点 A2的位置时 点 A 所经过的路线为 A B C 2 D 分析 A 点所经过的弧长有两段 以 C 为圆心 CA 长为半径 ACA1为圆心角的弧长 以 B1为圆心 AB 长 为半径 A1B1A2为圆心角的弧长 分别求出两段弧长 然后相加即可得到所求的结论 解答 解 在 Rt ABC 中 AB BAC 30 ACB 60 AC 2 由分析知 点 A 经过的路程是由两段弧长所构成的 A A1段的弧长 L1 A1 A2段的弧长 L2 点 A 所经过的路线为 故选 A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弧长的计算 30 度角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旋转的性质 难点在于与动点知识相结合 但是只要 将运动的过程分解清楚 就能顺利作答 3 2017 秋 温州期末 如图 在 Rt ABC 中 A 20 AC 6 将 ABC 绕直角顶点 C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得到 A B C 当点 B 第一次落在 AB 边上时 点 A 经过的路径长 即的长 为 A B C 2 D 分析 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得到 B 70 根据旋转的性质得到 BC B C 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 BB C B 70 求得 ACA 40 根据弧长的公式即可得到结论 解答 解 ACB 90 A 20 B 70 将 ABC 绕直角顶点 C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得到 A B C BC B C BB C B 70 BCB 40 ACA 40 点 A 经过的路径长 故选 B 点评 本题考查了轨迹 符合一定条件的动点所形成的图形为点运动的轨迹 也考查了旋转的性质和弧长公式 4 2018 秋 江汉区校级月考 如图 Rt ABC 中 AB AC 3 点D 是 AB 上一点 以 CD 为边作等边 CDE 使 A E 位于 BC 异侧 当 D 点从 A 点运动到 B 点 E 点运动的路径长为 A 3B 2C 3D 3 分析 如图 作等边三角形 BCH 连接 EH 由 DCB ECH SAS 推出 BD EH 可得点 E 的运动轨迹 线 段 AB 的长 3 解答 解 如图 作等边三角形 BCH 连接 EH CDE BCH 都是等边三角形 DCE BCH DCB ECH CD CE CB CH DCB ECH SAS BD EH 点 E 的运动轨迹 线段 AB 的长 3 故选 A 点评 本题考查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 轨迹等知识 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寻找点 E 的运动轨 迹 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5 2018 秋 梁溪区校级期中 如图 AB 为 O 的直径 且 AB 8 点 C 在半圆上 OC AB 垂足为点 O PBC 上 任意一点 过 P 点作 PE OC 于点 E M 是 OPE 的内心 连接 OM PM 当点 P 在弧 BC 上从点 B 运动到点 C 时 求内心 M 所经过的路径长 A B 2C D 分析 首先证明 CMO PMO 135 推出当点 P 在弧 BC 上从点 B 运动到点 C 时 点 M 在以 OC 为弦 并且 所对的圆周角为 135 的劣弧上 利用弧长公式计算即可解决问题 解答 解 OPE 的内心为 M MOP MOC MPO MPE PMO 180 MPO MOP 180 EOP OPE PE OC 即 PEO 90 PMO 180 EOP OPE 180 180 90 135 OP OC OM OM 而 MOP MOC OPM OCM CMO PMO 135 所以当点 P 在弧 BC 上从点 B 运动到点 C 时 点 M 在以 OC 为弦 并且所对的圆周角为 135 的劣弧上 点 M 在扇形 BOC 内时 过 C M O 三点作 O 连 O C O O 在优弧 CO 取点 D 连 DA DO CMO 135 CDO 180 135 45 CO O 90 而 OA 2cm O O OC 4 2 弧 OMC 的长 cm 故选 D 点评 本题考查了弧长的计算公式 l 其中 l 表示弧长 n 表示弧所对的圆心角的度数 同时考查了三角形 内心的性质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与性质 圆周角定理和圆的内接四边形的性质 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寻找点 M 的运动轨 迹 属于中考选择题中的压轴题 6 2018 红花岗区校级二模 如图 将边长为cm 的正方形 ABCD 沿直线 l 向右翻动 不滑动 当正方形连续翻动 6 次后 正方形的中心 O 经过的路线长是 A 2 B 3 C 4 D 5 分析 根据题意 画出正方形 ABCD 滚动 时中心 O 所经过的轨迹 然后根据弧长的计算公式求得中心 O 所经过 的路程 解答 解 正方形 ABCD 的边长为cm 正方形的对角线长是 2cm 翻动一次中心经过的路线的半径是以对角线的一半为半 径 圆心角是 90 度的弧 则中心经过的路线长是 6 3 cm 故选 B 点评 本题考查了弧长的计算 正方形的性质以及旋转的性质 在半径是 R 的圆中 因为 360 的圆心角所对的弧 长就等于圆周长 C 2 R 所以 n 圆心角所对的弧长为 l n R 180 7 2017 秋 长兴县期末 如图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A B 两点的坐标分别是 0 4 0 4 点 C 是 x 轴上 一个动点 过点 B 作直线 BH AC 于点 H 过点 C 作 CD y 轴 交 BH 于点 D 点 C 在 x 轴上运动的过程中 点 D 不可能经过的点是 A 2 3 B 1 3 C 4 0 D 0 4 分析 利用特殊值法解决问题即可 解答 解 当点 C 坐标为 2 0 时 直线 AC 的解析式为 y 2x 4 直线 BC 的解析式为 y x 4 CD y 轴 D 2 3 当点 C 的坐标为 4 0 时 点 D 与点 C 重合 D 4 0 当点 C 的坐标为 0 0 时 点 D 与点 B 重合中 D 0 4 点 D 的坐标可以为 2 3 4 0 0 4 故选 B 点评 本题考查轨迹 坐标与图形性质 一次函数的应用等知识 解题的关键是学会利用特殊值法解决问题 属于 中考常考题型 8 2017 秋 白云区期末 如图 已知 Rt ABC 中 C 90 ABC 30 AB 6cm 将 ABC 绕着点 B 顺时针 旋转至 A BC 的位置 且 A B C 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 则点 C 经过的路线的长度是 A 12cmB C D 分析 由题意可得 BC 的长度 CBC 的度数 由弧长公式可求点 C 经过的路线的长度 解答 解 C 90 ABC 30 AB 6cm AC 3 BC AC 3 将 ABC 绕着点 B 顺时针旋转至 A BC 的位置 且 A B C 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 CBC 150 则点 C 经过的路线的长度为 故选 C 点评 本题考查了点的轨迹 旋转的性质 利用弧长公式求轨迹是本题的关键 9 2018 港南区二模 如图 在菱形 ABCD 中 BAD 120 AB 2 点 E 是 AB 边上的动点 过点 B 作直线 C 的垂线 垂足为 F 当点 E 从点 A 运动到点 B 时 点 F 的运动路径长为 A B C D 分析 因为 AFB 90 推出点 F 的运动轨迹是以 BC 为直径的 圆弧 BM 求出圆心角 BOM 即可解决问题 解答 解 如图 取 AB 的中点 O 连接 OF AFB 90 点 F 的运动轨迹是以 BC 为直径的 圆弧 BM 当点 E 与 A 重合时 点 F 与 AC 中点 M 重合 四边形 ABCD 是菱形 BAD 120 BCM 60 OM OC OB 1 OMC 是等边三角形 MOC 60 BOM 120 的长 故选 B 点评 本题考查轨迹 菱形的性质 弧长公式 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 解题的关键是学会准确寻找点的 运动轨迹 所以中考常考题型 10 2018 梁溪区二模 如图 正方形 ABCD 的边长为 4 点 E F 分别在边 AB BC 上 AE BF 1 动点 P 从点 E 出发沿直线向点 F 运动 每当碰到正方形的边时反弹 反弹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经过若干次反弹 当动点 P 第一次 回到点 E 时 动点 P 所经过的路程长为 A 4B 8C 8D 8 分析 根据已知中的点 E F 的位置 可知入射角的正切值为 通过相似三角形 来确定反射后的点的位置 从而 可得反射的次数 再由勾股定理就可以求出小球经过的路径的总长度 解答 解 根据已知中的点 E F 的位置 可知入射角的正切值为 第一次碰撞点为 F 在反射的过程中 根据入 射角等于反射角及平行关系的三角形的相似可得 第二次碰撞点为 G 在 DA 上 且 DG DA 第三次碰撞点为 H 在 DC 上 且 DH DC 第四次碰撞点为 M 在 CB 上 且 CM BC 第五次碰撞点为 N 在 DA 上 且 AN AD 第六次回到 E 点 AE AB 由勾股定理可以得出 EF FG GH HM MN NE 故小球经过的路程为 8 故选 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反射原理与三角形相似知识的运用 通过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来确定反射后的点的位置 从而 可得反射的次数 由勾股定理来确定小球经过的路程 是一道数学物理学科综合试题 难度较大 11 2018 江阴市二模 正方形 ABCD 的边长为 4 P 为 BC 边上的动点 连接 AP 作 PQ PA 交 CD 边于点 Q 当点 P 从 B 运动到 C 时 线段 AQ 的中点 M 所经过的路径长 A 2B 1C 4D 分析 由题意知 PQ AP 即 APB QPC 90 BAP APB 180 B 90 所以 QPC BAP 又 B C 即 ABP PCQ 由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得 CQ BP 又 BP x PC BC BP 4 x AB 4 将其代入该式求出 CQ 的值即可 利用 配方法 求该函数的最大值 易知点 M 的运动轨迹是 M O M CQ 最大时 OM CQ 解答 解 如图 连接 AC 设 AC 的中点为 O 设 BP 的长为 xcm CQ 的长为 ycm 四边形 ABCD 是正方形 B C 90 PQ AP APB QPC 90 APB BAP 90 BAP QPC ABP PCQ 即 y x2 x x 2 2 1 0 x 4 当 x 2 时 y 有最大值 1cm 易知点 M 的运动轨迹是 M O M CQ 最大时 MO CQ 点 M 的运动轨迹的路径的长为 2OM 1 故选 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正方形的性质 二次函数的应用 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等知识 关键在于理解题意运用三角形 的相似性质求出 y 与 x 之间的函数关系 学会探究点 M 的运动轨迹 12 2018 鱼台县三模 如图 矩形 ABCD 中 AB 9 AD 12 将矩形 ABCD 按如图所示的方式在直线 l 上进行两 次旋转 则点 B 在两次旋转过程中经过的路径的长是 A B 13 C D 14 分析 如答图所示 第一次旋转 以点 D 为旋转中心 旋转角 ADA 90 第二次旋转 以点 C 为旋转中 心 旋转角 B C B 90 然后依据扇形的弧长公式求解即可 解答 解 如图所示 AB 9 AD 12 BD 15 第一次旋转 以点 D 为旋转中心 旋转角 ADA 90 第二次旋转 以点 C 为旋转中心 旋转角 B C B 90 点 B 在两次旋转过程中经过的路径的长 故选 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旋转的性质 扇形的弧长公式的应用 确定出旋转中心 旋转角的大小以及旋转半径的大 小是解题的关键 13 2018 兰州模拟 如图 抛物线 y x2 x 4 分别交 x 轴于 A B 两点 与 y 轴交于点 C 动点 P 从 D 0 2 出发 先到达 x 轴上的某点 E 再到达抛物线对称轴上的某点 F 最后运动到点 C 求点 P 运动的最短路径长为 A B 8C 7D 9 分析 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和轴对称的性质来求解 可做 C 点关于直线 x 的对称点 C 做 D 点关于 x 轴的 对称点 D 连接 C D 那么 E F 就是直线 C D 与 x 轴和抛物线对称轴的交点 求出长度即可 解答 解 作 C 点关于直线 x 的对称点 C 做 D 点关于 x 轴的对称点 D 连接 C D 则 E F 就是直线 C D 与 x 轴和抛物线对称轴的交点 此时 C D 即为点 P 运动的最短路径长 则有 C 5 4 D 0 2 故点 P 运动的最短路径长 C D 故选 A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了轨迹 二次函数的性质 抛物线与 x 轴的交点 以及利用对称求最小值问题等知识 得出 C D 点的坐标是解题关键 14 2018 荆门 如图 等腰 Rt ABC 中 斜边 AB 的长为 2 O 为 AB 的中点 P 为 AC 边上的动点 OQ OP 交 BC 于点 Q M 为 PQ 的中点 当点 P 从点 A 运动到点 C 时 点 M 所经过的路线长为 A B C 1D 2 分析 连接 OC OM CM 如图 利用斜边上的中线性质得到 OM PQ CM PQ 则 OM CM 于是可判 断点 M 在 OC 的垂直平分线上 则点 M 运动的轨迹为 ABC 的中位线 然后根据三角形中位线性质求解 解答 解 连接 OC OM CM 如图 M 为 PQ 的中点 OM PQ CM PQ OM CM 点 M 在 OC 的垂直平分线上 点 M 运动的轨迹为 ABC 的中位线 点 M 所经过的路线长 AB 1 故选 C 点评 本题考查了轨迹 通过计算确定动点在运动过程中不变的量 从而得到运动的轨迹 也考查了等腰直角三角 形的性质 15 2018 鹿城区模拟 如图 在 ABCD 中 DAB 60 AB 10 AD 6 O 分别切边 AB AD 于点 E F 且圆心 O 恰好落在 DE 上 现将 O 沿 AB 方向滚动到与边 BC 相切 点 O 在 ABCD 的内部 则圆心 O 移动的路 径长为 A 4B 6C 7 D 10 2 分析 图所示 O 滚过的路程即线段 EN 的长度 EN AB AE BN 所以只需求 AE BN 的长度即可 分别根据 AE 和 BN 所在的直角三角形利用三角函数进行计算即可 解答 解 连接 OE OA BO AB AD 分别与 O 相切于点 E F OE AB OF AD OAE OAD 30 在 Rt ADE 中 AD 6 ADE 30 AE AD 3 OE AE AD BC DAB 60 ABC 120 设当运动停止时 O 与 BC AB 分别相切于点 M N 连接 ON OM 同理可得 BON 为 30 且 ON 为 BN ON tan30 1cm EN AB AE BN 10 3 1 6 O 滚过的路程为 6 故选 B 点评 此题考查了切线的性质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及解直角三角形等知识点 关键时计算出 AE 和 BN 的长度 16 2018 荆门二模 如图 O 的半径为 2 AB CD 是互相垂直的两条直径 点 P 是 O 上任意一点 过点 P 作 PM AB 于点 M PN CD 于点 N 点 Q 是 MN 的中点 当点 P 从点 A 运动到点 D 时 点 Q 所经过的路径长为 A B C D 分析 OP 的长度不变 始终等于半径 则根据矩形的性质可得 OQ 1 再由走过的角度代入弧长公式即可 解答 解 如图所示 PM y 轴于点 M PN x 轴于点 N 四边形 ONPM 是矩形 又 点 Q 为 MN 的中点 点 Q 为 OP 的中点 则 OQ 1 点 Q 走过的路径长 故 选 C 点评 本题考查了弧长的计算及矩形的性质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矩形的性质得出点 Q 运动轨迹的半径 要求同 学们熟练掌握弧长的计算公式 17 2018 句容市一模 如图 已知点 A 是第一象限内横坐标为的一个 AC x 轴于点 M 交直线 y x 于点 N 若点 P 是线段 ON 上的一个动点 以 AP 为边向 AP 右侧作等边三角形 APB 取线段 AB 的中点 H 当点 P 从点 O 运动到点 N 时 点 H 运动的路径长是 A 2B 1C D 分析 根据已知条件得到 B1B2的运动轨迹也为直线 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到 1 3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得到 B1B2 ON 求得 M 0 N 求得 ON 2 B1B2 根据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性质得到结论 解答 解 由上图可知 当 P 在 O 点时 AOB1为正三角形 当 P 在 N 点时 ANB2为正三角形 H1 H2分别为 AB1与 AB2的中点 P 在直线 ON 上运动 AB2N 60 为定值 B1B2的运动轨迹也为直线 OAB1为正三角形 OAB1 1 2 60 同理 NAB2 2 3 60 1 3 在 OAN 与 B1AB2中 OAN B1AB2 B1B2 ON 点 A 横坐标为 AN x 轴 M 0 直线 ON 的解析式为 y x MON 45 N ON 2 B1B2 H1 H2分别为 AB1与 AB2的中点 H1H2 B1B2 1 故选 B 点评 本题考查了轨迹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性质 正确的作出图形 是解题的关键 18 2018 惠山区一模 如图 ABC 为 O 的内接三角形 BC 24 A 60 点 D 为弧 BC 上一动点 CE 垂直 直线 OD 于点 E 当点 D 由 B 点沿弧 BC 运动到点 C 时 点 E 经过的路径长为 A 8 B 18C D 36 分析 如图 作 OH BC 于 H 设 OC 的中点为 K 当 E 的运动轨迹是以 OC 为直径的园弧 圆心角为 240 根 据弧长公式计算即可 解答 解 如图 作 OH BC 于 H 设 OC 的中点为 K OH BC BH CH 12 A 60 COH 60 OCH 30 OC 8 CEO 90 当 E 的运动轨迹是以 OC 为直径的园弧 圆心角为 240 点 E 经过的路径长 故选 C 点评 本题考查三角形的外心与外接圆 轨迹等知识 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寻找点 E 的运动轨迹 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19 2017 秋 宜阳县期末 如图 O 的半径为 2 AB CD 是互相垂直的两条直径 点 P 是 O 上任意一点 点 P 与点 A B C D 不重合 过点 P 作 PM AB 于点 M PN CD 于点 N 点 Q 是 MN 的中点 当点 P 沿着圆周转 过 90 时 点 Q 走过的路径长为 A B C D 分析 由于 OP 的长度不变 始终等于半径 则根据矩形的性质可得 OQ 1 再由走过的角度代入弧长公式求得点 Q 走过的路径长 解答 解 如图连接 OP PM AB 于点 M PN CD 于点 N 四边形 ONPM 是矩形 又 点 Q 为 MN 的中点 点 Q 也是 OP 的中点 则 OQ 1 点 Q 走过的路径长 故选 B 点评 本题考查了弧长的计算 矩形的性质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矩形的性质得出点 Q 运动轨迹的半径 要求同 学们熟练掌握弧长的计算公式 20 2017 秋 南宁期末 如图 四边形 ABCD 是正方形 动点 E F 分别从 D C 两点同时出发 以相同的速度分别 在边 DC CB 上移动 当点 E 运动到点 C 时都停止运动 DF 与 AE 相交于点 P 若 AD 8 则点 P 运动的路径长 为 A 8B 4C 4 D 2 分析 如图 连接 AC BD 交于点 O 首先证明 DPE APD 90 即可推出点 P 的运动轨迹是以 AD 为直径 的圆上的弧 由此即可解决问题 解答 解 如图 连接 AC BD 交于点 O DE CF AD DC ADE DCF ADE DCF DAE CDF DAE AED 90 CDF DEP 90 DPE APD 90 点 P 的运动轨迹是以 AD 为直径的圆上的弧 点 P 运动的路径长为 2 4 2 故选 D 点评 本题考查正方形的性质 弧长公式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 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寻找全等三角形 判断出 APD 90 这个突破点 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21 2018 宜兴市模拟 如图 矩形 ABCD 的边 AB 3cm AD 4cm 点 E 从点 A 出发 沿射线 AD 移动 以 CE 为 直径作 O 点 F 为 O 与射线 BD 的公共点 连接 EF 过点 E 作 EG EF 交 O 于点 G 当 O 与射线 BD 相 切时 点 E 停止移动 则在运动过程中点 G 移动路程的长为 A 4cmB cmC cmD cm 分析 利用图 1 证明点 G 的在射线 BG 上 CBG 是定值 DBG 90 如图 2 中 当 O 与 BD 相切时 F 与 B 重合 由 BCG BAD 时 可得 列出方程即可解决问题 解答 解 如图 1 中 连接 CF CG FG 易知四边形 EFCG 是矩形 EF CG CBG ABD 点 G 的在射线 BG 上 CBG 是定值 DBG 90 如图 2 中 当 O 与 BD 相切时 F 与 B 重合 由 BCG BAD 时 可得 BG cm 点 G 的运动路径的长为cm 故选 B 点评 本题考查轨迹 矩形的性质和判定 切线的性质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 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 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探究运动轨迹是关键 属于中考选择题中的压轴题 22 2017 秋 苍溪县期末 如图 水平地面上有一面积为 30 cm2的灰色扇形 OAB 其中 OA 6cm 且 OA 垂直于地 面 将这个扇形向右滚动 无滑动 至点 B 刚好接触地面为止 则在这个滚动过程中 点 O 移动的距离是 A 10 cmB 20 cmC 24 cmD 30 cm 分析 根据题意可知点 O 移动的距离正好是灰色扇形的弧长 所以先根据扇形的面积求得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 再 根据弧长公式求得弧长 即点 O 移动的距离 解答 解 设扇形的圆心角为 n 度 则 30 n 300 扇形的弧长为 10 cm 点 O 移动的距离 10 cm 故选 A 点评 此题考查了轨迹及弧长的计算的知识 解决本题要牢记扇形的面积公式和弧长公式 要会从题 意中分析得到点 O 移动的距离是灰色扇形的弧长 二 填空题 共二 填空题 共 20 小题 小题 23 2017 工业园区模拟 如图 已知扇形 AOB 中 OA 3 AOB 120 C 是在上的动点 以 BC 为边作正方 形 BCDE 当点 C 从点 A 移动至点 B 时 点 D 经过的路径长是2 分析 如图 由此 BO 交 O 于 F 取的中点 H 连接 FH HB BD 易知 FHB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HF HB FHB 90 由 FDB 45 FHB 推出点 D 在 H 上运动 轨迹是 图中红线 易知 HFG HGF 15 推出 FHG 150 推出 GHB 120 易知 HB 3 利用弧长公式即可解决问题 解答 解 如图 由此 BO 交 O 于 F 取的中点 H 连接 FH HB BD 易知 FHB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HF HB FHB 90 FDB 45 FHB 点 D 在 H 上运动 轨迹是 图中红线 易知 HFG HGF 15 FHG 150 GHB 120 易知 HB 3 点 D 的运动轨迹的长为 2 故答案为 2 点评 本题考查轨迹 弧长公式 圆的有关知识 正方形的性质等知识 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 正确 寻找点 D 的运动轨迹 属于中考填空题中的压轴题 24 2016 秋 河西区期末 将边长为 4 的正方形 ABCD 向右倾斜 边长不变 ABC 逐渐变小 顶点 A D 及对角线 BD 的中点 N 分别运动到 A D 和 N 的位置 若 A BC 30 则点 N 到点 N 的运动路径长为 分析 根据题意可以画出相应的图形 可以求得 NMN 的度数 然后根据弧长公式即可解答本题 解答 解 作 NM BC 于点 M 连接 MN 点 N 和点 M 分别为线段 BD 和 BC 的中点 MN 2 MN BM MBN MN B A BC 30 MBN 15 N MC 30 NMN 60 点 N 到点 N 的运动路径长为 故答案为 点评 本题考查轨迹 正方形的性质 解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 找出所求问题需要的条件 25 2016 衢州校级三模 如图 四边形 ABHK 是边长为 6 的正方形 点 C D 在边 AB 上 且 AC DB 1 点 P 是 线段 CD 上的动点 分别以 AP PB 为边在线段 AB 的同侧作正方形 AMNP 和正方形 BRQP 1 正方形 AMNP 和正方形 BRQP 的面积之和的最大值是26 2 E F 分别为 MN QR 的中点 连接 EF 设 EF 的中点为 G 则当点 P 从点 C 运动到点 D 时 点 G 移动的路径 长为2 分析 1 根据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得到正方形 AMNP 和正方形 BRQP 的面积之和 再配方可求它们的最大值 2 设 KH 中点为 S 连接 PE ES SF PF PS 可证明四边形 PESF 为平行四边形 判断出 G 的运行轨迹为 CSD 的中位线 从而求出点 G 移动的路径长 解答 解 1 设正方形 AMNP 的边长为 x 则正方形 BRQP 的边长为 6 x 依题意有 x2 6 x 2 2x2 12x 36 2 x 3 2 18 1 x 6 1 5 正方形 AMNP 和正方形 BRQP 的面积之和的最大值是 2 1 3 2 18 26 2 设 KH 中点为 S 连接 PE ES SF PF PS 可证明四边形 PESF 为平行四边形 G 为 PS 的中点 即在点 P 运动过程中 G 始终为 PS 的中点 G 的运行轨迹为 CSD 的中位线 CD AB AC BD 6 1 1 4 点 G 移动的路径长为 4 2 故答案为 26 2 点评 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和轨迹 判断出 G 的运行轨迹为 CSD 的中位线是解题的关键 26 2016 黄冈模拟 如图 边长为 20 厘米的正方形木块在水平桌面上 距离 C 点 40 厘米的 E 处有一与水平方向成 30 角的斜置木板 木板长度为 1 米 现将正方形木块水平向右无滑动翻滚 若使正方形木块 AB 边完全落在木板 上 则正方形的中心点 O 经过的路径长为 或 中心点 O 经过的路径长为 2 或 2 10 分析 如图 在整个运动过程中 正方形木块 AB 边完全落在木板上 有两种情形 分别根据弧长公式求出即可 解答 解 正方形中心 O 运动的路径如图所示 故答案为 或 点评 本题考查轨迹 正方形的性质 弧长公式等知识 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画出图形 记住弧长公式 l 属 于中考常考题型 27 2018 春 江都区期末 如图 Rt ABC 中 C 90 AB 5 BC 4 点 G 为边 BC 的中点 点 D 从点 C 出 发沿 CA 向点 A 运动 到点 A 停止 以 GD 为边作正方形 DEFG 则点 E 运动的路程为 3 分析 建立如答图所示的坐标系 过点 E 作 EG y 轴 垂足为 G 先证明 EDG DGC 则 DG GC 2 DC EG 设 DC t 则 EG t 点 E 的坐标为 t t 2 然后求得当 t 0 和 t 3 时点 E 的坐标 然后利用两点间的 距离公式求解即可 解答 解 建立如图所示的坐标系 过点 E 作 EG y 轴 垂足为 G BC 4 点 G 为边 BC 的中点 GC 2 DEFG 为正方形 ED DG EDG 90 EDG GDC 90 又 EDG GED 90 GDC GED 在 EDG 和 DGC 中 GDC GED EGD DCG ED DG EDG DGC DG GC 2 DC EG 设 DC t 则 EG t 点 E 的坐标为 t t 2 点 E 在直线 y x 2 由题意可知 0 t 3 当 t 0 时 y 2 E 0 2 当 t 3 时 y 5 E 3 5 点 E 运动的路线长 3 故答案为 3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的动点的轨迹 正方形的性质 求得点 E 运动的轨迹是解题的关键 28 2017 春 硚口区期末 正方形 ABCD 的边长为 4 点 E 为 AD 的延长线上一点 点 P 为边 AD 上一动点 且 PC PG PG PC 点 F 为 EG 的中点 当点 P 从 D 点运动到 A 点时 则点 F 运动的路径长为2 分析 先确定当点 P 从 D 点运动到 A 点时 则点 F 运动的路径为 FH 的长 根据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可得 FH 的长 解答 解 正方形 ABCD 的边长为 4 AB BC 4 B 90 AC 4 如图 当 P 与 D 重合时 EP 的中点为 H 所以当点 P 从 D 点运动到 A 点时 则点 F 运动的路径为 FH 的长 EAG 中 H 是 AE 的中点 F 是 EG 的中点 FH AG AC 2 故答案为 2 点评 本题考查了点的运动轨迹 正方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确定点 F 的运动路径是本题的关键 也是 难点 29 2017 秋 太仓市校级期中 如图 正方形 ABCD 的边长为 4 将长为 4 的线段 QR 的两 端放在正方形的相邻的 两边上同时滑动 如果点 Q 从点 A 出发 沿图中所示方向按 A B C D A 滑动到 A 止 同时点 R 从点 B 出发 沿图中所示方向按 B C D A B 滑动到 B 止 在这个过程中 线段 QR 的中点 M 所经过的路线围成的图形的面 积为16 4 分析 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可知 点 M 到正方形各顶点的距离都为 2 故点 M 所走的运动轨迹为以正方形各顶点为圆心 以 2 为半径的四个扇形 点 M 所经过的路线围成的图形的面积为正方形 ABCD 的面积减去 4 个扇形的面积 解答 解 根据题意得点 M 到正方形各顶点的距离都为 2 点 M 所走的运动轨迹为以正方形各顶点为圆心 以 2 为 半径的四个扇形 点 M 所经过的路线围成的图形的面积为正方形 ABCD 的面积减去 4 个扇形的面积 而正方形 ABCD 的面积为 4 4 16 4 个扇形的面积为 4 4 点 M 所经过的路线围成的图形的面积为 16 4 故答案为 16 4 点评 本题考查轨迹问题 关键是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正方形的性质以及扇形面积的计 算解答 30 2017 秋 宿豫区校级月考 如图 O 的半径为 1 O 沿着边长为 4 的正方形 ABCD 的外边缘滚动一圈 则圆 心 O 的运动路径长为16 2 分析 通过观察可以发现圆转动时四个角上各转动了个圆 利用弧长公式即可计算 解答 解 弧长为 因此圆心 O 共转过了 4 4 2 16 2 故答案为 16 2 点评 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和弧长的弧长的计算方法 本题中弄清圆的运动轨迹是关键 31 2016 徐州校级二模 已知正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