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八十年代小说的材料.docx_第1页
七八十年代小说的材料.docx_第2页
七八十年代小说的材料.docx_第3页
七八十年代小说的材料.docx_第4页
七八十年代小说的材料.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记忆中的那片天空是湛蓝的,晴朗的夜晚可以看到满天繁星。春天:冰雪消融,桃花、杏花、李花绽放;夏天:遍地青纱帐,蛙鼓犬吠;秋天:满眼庄稼,片片金黄;冬天:白雪皑皑,麻雀乱飞。这是七十年代,东北平原粮食主产区某小屯的景象。屯子里大多都是土坯草房,我就出生在这样的房子里。去北京上大学前,我在这样的农村生活了二十年。吃饭的记忆。关于主食。那年代,每天的主食主要是小米,也有高粱米、玉米。大米是不常见的,只有逢年过节或者来且(东北话,客人的意思)时才有。作为一个不满十岁的孩子,遇到大米饭,一顿可以吃三小碗。生产队旱田主要作物是玉米、大豆、高粱,也有麦子。水田也是有的,在离屯子4公里远的松花江边。大米作为细粮是要上交给国家的,普通农民家庭分不到多少,一年做个十几顿饭就没有了。(后来才知道,那些水田所产大米,一屯子人每天顿顿吃,也是富富有余的。)面食也是不常吃的,跟大米一样,白面是细粮也是奢侈品。生产队每年都有小麦种,农民分不到多少。生产队也曾种过一种叫稗子的作物,产量高,米粒是白色的,比大米小,吃起来很粗糙没饭味。后来得知,那就是一种草,我们吃的是脱壳的草籽。关于鸡蛋。那年月,鸡蛋对于农民是奢侈品。小孩子过生日的时候,怀着期待的目光,会煮一两个给小孩,大人是不吃的。谁家生小孩,会送鸡蛋。那是唯一可以换到钱的东西,是可以短期流转的硬通货。鸡是不准多养的,即使喂草籽不喂粮食也是不允许的,养多了会被打成“新富农”,遭批斗!关于豆腐。这是除鸡蛋外,主要的蛋白质来源,也是奢侈品。每个小队(自然村)都会有豆腐房,是属于集体的。逢年过节或生产队接待下乡干部时会做,普通农民一年也吃不到几次。曾听到老人讲,旧社会是“穷人吃豆腐,富人吃肉”,新社会吃豆腐都吃不起。关于猪肉。生产队专门有放猪的,就是负责统一把猪赶到村外草甸子上,自然吃野草。产生了那个年代的重要职位:猪倌。生猪也是集体财产,每年都会有任务上交给公社,公社再运往城市。年终,家家可以分到几斤肉,是需要拿工分来抵的。也会分到有生绦虫病的猪肉,猪肉里有虫卵,称为“痘猪肉”。这种猪肉也不会扔掉,农民会用刀一粒一粒的把痘剥除,再在锅里焖煮,铁锅盖上会压上重物,至少煮一两个小时,成为一家老小的美味。那年月还有一句话叫“臭肉不可扔”,死猫疯狗都能吃。关于蔬菜。东北农村,每家都有一个院套,大约有一亩左右。除了房屋和院子,都会种上各种蔬菜。夏秋两季,新鲜蔬菜是够的。入冬前,会分到生产队种的大白菜,是冬储菜,一般会做成酸菜,吃到开春。土豆是每天都吃的,每家房屋里都挖有地窖,专门存储土豆,是淀粉的主要来源。大酱和咸菜是每天必不可少的,可以送饭。关于野菜。那时的野外是有很多泡子的,现在叫湿地,也有小树林和荒草地。有很多野菜可以吃,水芹、苋菜、灰灰菜(一种藜科植物)、苣荬菜、婆婆丁(蒲公英)、大脑瓜(一种野蒜)都可以吃。从年前一个月左右就开始看日历,那个时候还没有挂历,就一个小黄历本。还非常清楚的记得当时的民谣:过了小年二十三,二十四,写大字;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ga(三声)块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喝盅酒;三十晚上吃了姑子满街走。注:姑子就是饺子小的时候家里没有电视,我记得小时候家里最好的家用电器是红灯牌收音机。小时候最高兴的事情就是放电影了,一般半下午喇叭里就开始广播:今天晚上大队放映电影,请广大群众.。我们这些小孩在天还没黑的时候就到放映场去玩,从电影放映开始到结束这期间都是我们打闹的时间,至于放的是什么电影,这不是我们关心的事情。除了对喇叭里播放电影的事情有很深的记忆就是喇叭里经常放的那些歌曲,“社会主义好”就是播放率最高的一首歌了,还有一段时间喇叭都安装到户,就是在屋子里安装一个小喇叭,我对这些的印象都模糊了,记得不是很清楚了。那时候家里是比较穷的,虽然生产队里什么都有,可是,老百姓家里好像什么都没有。一切东西都要按人口分,什么苹果啊,苞米啊,地瓜什么的都有要分,没人只有那么一丁点,根本就不够吃。印象最深的就是倒地瓜和偷苹果。倒地瓜就是在生产队刨完地瓜后再重新刨一遍,拣一些刨剩的和不要的小地瓜回家吃;偷苹果就更有意思了,半夜三更跑到苹果园子,急三火四的摘些苹果,按后跑回家。这中间就容易出现谎报军情的事情,一般偷苹果的果园都有人在看着园子,大家三个五个的结成对子去偷,有一个人说有人,大家都一齐惊慌逃窜,其狼狈相可想而知。小的时候家里没有电视,我记得小时候家里最好的家用电器是红灯牌收音机。小时候最高兴的事情就是放电影了,一般半下午喇叭里就开始广播:今天晚上大队放映电影,请广大群众.。我们这些小孩在天还没黑的时候就到放映场去玩,从电影放映开始到结束这期间都是我们打闹的时间,至于放的是什么电影,这不是我们关心的事情。除了对喇叭里播放电影的事情有很深的记忆就是喇叭里经常放的那些歌曲,“社会主义好”就是播放率最高的一首歌了,还有一段时间喇叭都安装到户,就是在屋子里安装一个小喇叭,我对这些的印象都模糊了,记得不是很清楚了。那时候家里是比较穷的,虽然生产队里什么都有,可是,老百姓家里好像什么都没有。一切东西都要按人口分,什么苹果啊,苞米啊,地瓜什么的都有要分,没人只有那么一丁点,根本就不够吃。印象最深的就是倒地瓜和偷苹果。倒地瓜就是在生产队刨完地瓜后再重新刨一遍,拣一些刨剩的和不要的小地瓜回家吃;偷苹果就更有意思了,半夜三更跑到苹果园子,急三火四的摘些苹果,按后跑回家。这中间就容易出现谎报军情的事情,一般偷苹果的果园都有人在看着园子,大家三个五个的结成对子去偷,有一个人说有人,大家都一齐惊慌逃窜,其狼狈相可想而知。我说了,一个男壮劳动力,一般来说,一年的劳动工分一般可以有六千,女壮劳动力,一年可以有四千工分。一个家庭,如果有一名男壮劳动力,一名女壮劳动力,全年下来各种工分合计下来,一万个工分(一千工)是可以保证的。这样的家庭,一般来说,大约有一千一百个工左右(家庭合计有肥料分)。七十年代,在我从小生活的那个所知道的范围内,一个工可以划0.6元到1.3元。那么,一个家庭即使合计有一千一百个工左右的时候,是不是在年底生产小队结算的时候就可以拿到一千五百元呢?我可以说,没有这么多。生产队核算的时候,是要扣除一切生产成本之后还有多少可以计算到分配范围内的可货币价值计是不包含劳动力支出这部分的。这一般不包括,是要排除像那些请别人来劳动时支出的成本。比方说生产小队认识到吃河水不为什么,决定打一口井供乡亲们生活所用。这时,请外面师父来搞工程时的劳动支出,是要计算到成本之中去的。作为一个生产小队,其现金收入主要来源于这么几个方面。一个是交公粮这些任务的时候,国家是要支付货币的。那个时候,一斤稻谷是九分钱。大家觉得非常低,这就是当年大家所说的剪刀差的具体过程。相同的,还有上交棉花后的所得.第二个就是副业收入。这方面有种西瓜、花生、芋是鲢鱼。这些东西,是可以出售的,并没有什么限制算的一切方面的。对于生产小队来说,成本一般头、藕、菜籽、各类蔬菜等,还养些鱼,主要。只要是你生产在保证上级所下达的农业生产指标能完成,剩余下来的,当地基层政府领导者,还支持和保护生产队进行这类生产的积极性,并在一些方面还给予具体的引导。这些种植的副业产品,并不是都卖了,还适当地给每一个家庭按照人口分一些。比方说花生、芋头、藕之类的,只是不能全分了。一个是社员也希望变点现钱,能在年底多得点。在分配方面,农村还存在一个预支付的关系。比方说小麦收获之后(一般在五月端午前),就按照人头数分一些。这些过程,包含了早稻、晚稻收获的时候。包含我前面所说的花生、芋头这些农产品。那么,这些分配,是要作为劳动收获的支出记在帐目上的。比方说,大队生产成本化肥、种子、农药等的总支出是五万元,各种现金帐目收入是十万元,则现金存留下来可以分的就有五万元。这个时候,要计算出来先分配的那些稻谷、花生、芋头等农产品,按照基本固定的价格它们总计是预支出了多少钱,还生产队还存留下来多少粮食等价值有多少,包含那个五万元现金,把这些合计出来,就是一个总的生产队收入。然后统计一下生产队全部的劳动工分是多少个工,需要不需要截留一些现金及物产(要合计出来具体的钱数),以及截留到来年多少,在确定了这个之后,剩余下来的,就是需要摊派到每一个工上的具体价值。五万元现金,觉得今年不错,留上一万元钱放到明年(同时,还要核算上上一年度结算是盈还是亏的数目),留上一万元的物质(包含未使用完的化肥、种子、农药等,一般不包含农用器具。)假如合计算下来,预分配的价值是二十万元,用来今年最终分配的现金额度是四万元,还有一万元价值的农产品需要再分配,而全年生产队总工是二十五万。那么,这个队核算下来的工的就价值就是一元钱。核算出来这个数据之后,然后开始各家各户算细帐。张三今年工分是一千一百个工,各类预分配的合计价值是八百元,那么年底你家最后实际从生产队里拿到的现金就是三百元。李四家今年工分是九百个工,因为孩子多,各类预分配的合计价值是一千元,那么年底结算下来,李四家就欠生产队一百元。以上简要所说的,就是农民家庭从集体经济的劳动生产过程中获得经济收入的一个大致基本过程。除了这个渠道之外,还有就是农民家庭个人的劳动收入。如养一头猪,一年内能有二百来斤,卖给国家之后,再买一头猪仔,这样下来一年可收入大约九十元。平时,每一户要是有一二十只鸡,卖鸡蛋的钱,油盐酱醋茶这些基本生活,还是可以保证的。自留地里除了家庭吃菜保障之外,种点甘蔗,年底挑到县城里卖,也可以得到一个不定的数目(一根甘蔗一般也就是八分钱到一角二分钱左右)。这里需要说明的,各队在分配的时候,是否留点“私房钱”,具体情况是不同的。有一年,我问家里大人,这旁边生产大队各生产队年底结算的工怎么要高一点。大人说,有的地方,是队富家富,有的是队穷家富,有的是队穷家穷,还有的是队富家穷。所以,我们简单看一个生产队某一个年度里一个工最后结算的结果,还不能完全全面说明当地农民的所有经济收入问题,以及他们生活的综合水平的高低。七十年代一斤水麦、稻谷卖多少钱1975年到1976年前后2年多时间里,我在中部一省会城市的一个小型地方国营企业的职工食堂做临时工,该工厂生产墨水,铅笔,有职工100多人,食堂就2个人,掌勺的大师傅和我负责食堂早中晚三餐。早晚餐约30到40人吃饭,中午约100多人吃饭。1,早餐一般为豆腐老汤,每份3分钱,配以腐乳,酸菜类,一般2到3分一份。中餐是3菜一汤或4菜一汤,一个炒肉,或者是粉蒸肉,腌菜扣肉类,价格从0.12元到0.25元,加上一个蔬菜和一个或2个送饭菜,再来个汤。蔬菜也就3到5分一份。所以一般职工每月伙食在12元到15元。当时该厂最低工资为32.5元。2,肉食,素食。蔬菜供应充足,虽然品种不多,食堂的杨大师傅负责采买,那时食堂购猪肉是没有限量的,想购多少都行,但排骨,猪蹄类的比较紧俏。食堂也嫌麻烦。所以主要是吃肉。食油供应也很充足,食堂每隔一月二月就要煎一大锅猪油,杨大师傅炒菜油放得比较多,以显示他的炒菜手艺。猪油渣是我的最爱,香喷喷的,蔬菜供应充足,但一些刚上市的时令菜就有些紧俏,必须赶早才能买到,例如刚上市的辣椒,黄瓜,豆角等。3,剩菜风波食堂杨大师傅比较节约,甚至隔夜菜也舍不得倒掉,闻闻没有坏就继续卖,终于引来了麻烦,一位军属中年北方妇女,虽然是军官家属但还是个普通装配线工人首先发难,直接向杨大师傅提意见,隔夜菜不卫生,应该倒掉,不能再拿出来卖了,杨师傅一听火冒三丈,说,怎么不能卖,只要没有坏倒掉就是浪费,浪费可耻。拒不接受意见,还是照卖不误,虽然其他职工没有参与争论,但剩菜明显滞销,卖不动了,很明显大多数职工是支持这位军属妇女观点的。杨师傅明显处于下风,不过他不服输,坚持不降价,直到菜坏了就一边倒掉,一边咕咕噜噜。不久杨师傅休探亲假,来了位退休厨师临时替代,这位大师傅剩菜政策鲜明,剩菜卖不完就降价,降价还卖不完就白送,总之决不留到第二天,这个政策得到了广大职工认可,2个月后,杨大师傅探亲归来也顺势下台接受了这个政策,一场剩菜风波终告平息。4,星期日的优惠炒肉片。工厂有10多个家在农村的单身职工,一年365天,天天在食堂吃,为了照顾这些职工,食堂推出了优惠炒肉片,每个星期天供应,所谓优惠炒肉片就是;食堂按肉的购进价格卖,例如,购进猪肉2斤合1.8元,炒好后分成10份,每份就是0.18元,不算任何加工作料费。刚开始推出的几个星期很受欢迎,甚至还有个别家住不远的职工还特地跑来就餐。不过几星期后又恢复常态,职工都以平常心看待了。5,我每天工资1元,我的临时工工资是每天1元,大月份是31元,2年时间几乎没有休息过一天。每月可以存上10到15元交给我父亲,第一年买了快宝石花手表,105元,第二年买了辆飞鸽牌自行车,180元。6,倒卖自行车,亏了5元食堂对面有个寄卖商店就是今天的典当行,当时叫物质余缺调剂中心,每晚下班商店关门后,商店门口就常常聚集一堆人群,相互买卖自行车手表类的,我没事常去看看,灵机一动,我也可以低价买进高价卖出赚点钱啊,如是我开始实施我的赚钱计划,不料第一次就亏了5元,那晚我看一中年妇女推辆永久牌自行车,看上去蛮新的,只要145元,我兴奋的买下,准备加几元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