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年10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新闻心理学试题.doc_第1页
xx年10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新闻心理学试题.doc_第2页
xx年10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新闻心理学试题.doc_第3页
xx年10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新闻心理学试题.doc_第4页
xx年10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新闻心理学试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年10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新闻心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0065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新闻心理学既可以归入新闻理论范畴,又可以归入() A.新闻业务范畴B.传播学范畴 C.理论心理学范畴D.应用心理学范畴 2.新闻心理学既应重视实证性研究,又应重视() A.整体性研究B.系统性研究 C.个案性研究D.思辩性研究 3.记者在采制新闻时,常常会移情于受众,“移情”在这里指() A.了解受众B.设身处地 C.关注受众D.替受众着想 4.记者在不改变职业角色的情况下进行角色扮演时,主要凭借的心理活动是() A.观察B.回忆 C.思维D.想象 5.在人的心理现象中,兴趣属于() A.情绪过程B.个性心理特征 C.个性意识倾向性D.意志过程 6.一个成熟的记者,在性格特征上宜倾向于() A.内向型B.外向型 C.中间型D.依存型 7.记者在采访时,其心理活动的主线是() A.记者自身的表现为主导B.采访对象的表现为主导 C.双方的表现为互动刺激D.双方的表现互不相干 8.从心理学角度看,记者与采访对象开始谈话时,即开始进入() A.对采访对象的社会认知阶段B.对物的思维活动过程 C.新闻敏感阶段D.对采访对象的情绪体验阶段 9.抽象思维又被称为() A.创造性思维B.形象思维 C.逻辑思维D.聚合思维 10.新闻写作中最重要的思维形式是() A.常规思维B.思性思维 C.创造性思维D.形象思维 11.贯穿采写过程始终的思维形式是() A.形象思维B.聚合思维 C.常规思维D.创造性思维 12.新闻的“识”,在智慧方面的体现,主要是() A.能甘为他人作嫁衣B.能独具慧眼 C.具有镇定果敢的谋略D.具有坚持真理的勇气 13.新闻的人格力量集中体现为() A.坚韧不拔B.有胆有识 C.不大外露D.无私无畏 14.衡量人的应变能力的生理指标是() A.思维的独创性B.口头语言的表达 C.非语言符号的表达D.“反应时” 15.传播学者勒温最初提出的“把关人”,主要是指() A.记者B. C.管理层D.所有新闻从业者 16.电视节目播出的最后把关人员是() A.记者B. C.主持人和播音员D.监制 17.受众对自己理解的信息,只记住其中的一部分,我们将这种行为称为() A.选择性理解B.选择性注意 C.选择性记忆D.选择性了解 18.新闻受众的需要是一种() A.物质需要B.高级物质需要 C.精神需要D.高级精神需要 19.以报纸上刊登新闻的位置突出和标题醒目来引起受众选择性注意的刺激因素,主要是 () A.受众的内部需要B.传者的需要 C.新闻传播媒介D.新闻传播效果 20.受众态度一旦形成,就会() A.稳定不变B.随时变化 C.说不定会怎么样D.有一定的稳定性与可变性 21.社会态度属于() A.纯客观范畴B.纯个人主观范畴 C.个人和外界对象关系范畴D.社会关系范畴 22.有的观众喜欢看电视的曲苑杂谈,有的观众不喜欢。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受众态度的() A.可变性B.主观性 C.客观性D.稳定性 23.当新闻工作者处于焦虑状态时,常常表现出对自己身体的变化() A.较为敏感B.非常敏感 C.无所谓D.不敏感 24.当你情绪激愤、心态不平衡时,可以在不伤害他人的前提下释放愤怒,这种心理防卫机制被称为() A.精神升华B.合理宣泄 C.自我安慰D.转移注意力 25.一个心理健康的新闻工作者在与采访对象交往时,应当具有() A.优雅的风度B.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C.强烈的责任感D.较高的社会交往能力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个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6.情绪、情感对新闻工作者的智力活动能够起到() A.激发作用B.制约作用 C.强化作用D.选择作用 E.调节作用 27.新闻的“识”,具体表现为() A.独具慧眼B.具有坚持真理的勇气 C.具有应付各种事变的能力D.具有镇定果敢的谋略 E.具有“甘为他人作嫁衣”的精神 28.新闻受众的需要与新闻的特点密不可分,并具有对应性,其正确的搭配是() A.新闻的真实性-受众的求真心理B.新闻的时效性-受众的求新心理 C.新闻的新鲜性-受众求快、短心理D.新闻的接近性-受众的求近心理 E.新闻的公开性-受众的求众心理 29.世界卫生组织曾指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而且还应当在多个方面保持完好状态或完全安宁,这里的多个方面指() A.语言B.身体 C.社会D.心理 E.思想 30.主持人的应变能力主要取决于思维的以下三种品质,即 A.思维的逻辑性B.思维的缜密性 C.思维的流畅性D.思维的灵活性 E.思维的独创性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1.整体性原则 32.把关人 33.心理免疫 34.精神升华 35.心理防卫机制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36.简述新闻活动的认识主体。 37.简述新闻采访中记者进行角色互换的意义及其表现形式。 38.记者的形象思维与作家的形象思维有何不同 39.什么是新闻传播中的“暗示” 40.简述受众态度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 41.为什么说意志对新闻工作者的智力活动有着特殊的意义为培养意志和毅力,你认为特别要注意哪些方面的锻炼 42.新闻作为一个群体应倾向于哪一种认知方式为什么它与党性原则有无矛盾 六、应用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1分。) 43.请用记者对采访对象的社会认知理论分析下面实例。 报告文学中国姑娘脍炙人口,而其采访过程同样精彩。作者鲁光接受任务时困难极大,一是鲁光不是专职记者;二是中国女排姑娘见多识广、个性较强,不同于一般采访对象;三是中国女排正在为迎接大赛而做紧张训练,忌讳记者采访。鲁光首先考虑到采访可能会遭到谢绝,便提出帮姑娘们捡球并得以获准。鲁光一边捡球,一边用眼睛采访。在短暂休息时,鲁光主动上前递毛巾并提出一个问题:“当你们累得趴在地上实在爬不起来时,脑子在想些什么”不出所料,姑娘们反问道:“你说呢”鲁光答:“想死。”姑娘们几乎不约而同地叫了起来:“老鲁,你真了解我们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