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向月球——“阿波罗”登月计划.doc_第1页
奔向月球——“阿波罗”登月计划.doc_第2页
奔向月球——“阿波罗”登月计划.doc_第3页
奔向月球——“阿波罗”登月计划.doc_第4页
奔向月球——“阿波罗”登月计划.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奔向月球 “阿波罗”登月计划 唐朝诗人李贺纵情幻想,写下了千古流芳的动人诗篇梦天: 老兔寒赡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 五轮轧露湿团光,鸾佩相逢桂香陌。 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 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诗人在诗中幻想他飞上了月宫,见到神话中的玉免蟾蜍,看到了月中楼阁。在那桂花飘香的月中小径上,诗人遇到了系着鸾佩的仙女,这仙女是不是传说中的嫦娥,诗人没有说。在诗人的想像中,月球上是有人的,这“人”是住在远离地球的天上,不是凡人,自然是仙人了。后四句诗是说在天上人的眼中,人间千年沧桑转瞬即逝,遥望九州(指中国)像九个模糊的小点,而汪洋大海则如杯中之水。一千多年过去了,比起古人那丰富而奇特的想像来,现代人类对于月球、恒星、宇宙有了更广泛更深入的认识。自从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特别是“阿波罗11号”飞船登月的实现,这个古老的梦境正在变为现实。1、月球上的脚印 一架奇形怪状的飞行器,在一片荒凉、了无生气的月球景色里,在耀眼的阳光下,一动不动地停着。它的四条腿细长,其中一条镶着一块不锈钢的小牌,上边写着: 来自地球的人类于公元1969年7月首次上月球。我们为全人类的和平来到这里。 这架飞行器是人类首次登上月球的纪念碑。1969年7月20日,两名美国宇航员第一次将人类的足迹印在月球上。这座纪念碑会留在那里很久,因为月球上没有可将之磨灭的风和水。 第一个踏上月球的人,是“阿波罗11号”的驾驶长、38岁的尼尔A阿姆斯特朗。当他走到登月艇梯子最下一级,伸出他穿着靴子的左脚,要碰到月球粉状的表面时,他说:“对一个人来说,这是一小步,但对人类来说,这是跨了一大步。” 小埃德云E艾德灵,一名39岁的空军上校,在几分钟之后也跟着走下梯子。两个人起初小心翼翼,后来放开胆子,在乱石散布、堪称不毛之地的月球表面上逗留了两个多小时。他们在这个奇怪的世界上,试验他们自由活动的能力。他们拍摄月球上的景色,装置科学实验仪器,搜集岩石和土壤标本。他们安置了一架电视摄像机,使全世界都可以看到。有一次,阿姆斯特朗对艾德灵说:“这不是很好玩吗? ” 驾驶员迈克尔柯林斯,一名38岁的空军中校,则始终驾驶着指挥船在距月球表面110千米的月球上空环绕月球运行,等待两位探险家和他会合,重返地球。这次访问月球一共持续了21小时37分。 对“阿波罗11号”的驾驶员、对美国太空工作人员来说,这项包含88种各类步骤的飞行,是技能和勇气的惊人成功,一向看来无法到达的月球,现在人类已能到达了。 “阿波罗11号”的探险是不同凡响的。当时全世界都在注视着它,人们通过电视和无线电,追着看追着听指挥船“哥伦比亚”号和登月艇“鹰”号上的活动所以选用这两个名字,就像阿姆斯特朗所说的,那是因为它们足以代表“那次飞航和国家的希望”。从38万千米外的月球传来的电视照片是那么清晰,显示出阴暗的黑影和明亮的阳光,看上去似真似幻。 在太空8天以后,宇航员于1969年7月24日降落太平洋,在航空母舰“大黄蜂”号上,接受总统的祝贺。他们成为美国和全世界的英雄人物。 尼克松总统告诉这几位太空旅行家:“这是创世以来世界史。最伟大的一周。由于你们的努力,世人从没有像现在这样接近过。” 这次欢迎,用的不是那种常见的隆重仪式:由胜利归来的宇航员从航空母舰甲板上走过。“阿波罗11号”的宇航员要留在一辆隔离车里,他们用扩音器和尼克松总统谈话。宇宙飞行员之所以要受隔离,那是因为他们有可能带回某种人类对之没有免疫力的月球致命病毒。 这次月球旅行,使世界各地人民都振奋起来,它是将人类带到地球以外、带到另一个星球上去行走的有开创意义的一次旅行,是人类的一大发展。2、制定登月方法 1961年,在肯尼迪总统的领导下,作出了建造“阿波罗”登月船的决定。在肯尼迪总统作出决定后几个月,“阿波罗”计划的设计者先后制定了五种登月方法。 最普通的方法是“直接登月”,也就是说,要制造一种比世界上最强大的火箭的力量还要强大一倍光景的火箭。这种火箭将被命名为“新星”,它引发时的推力将达到590万公斤之巨。 许多年才能制成“新星”火箭。还有,当时谁都不敢肯定,月球外壳是否坚实得可以承受“新星”火箭送往月球的重达70000公斤的宇宙飞船。这样高(2530米)的宇宙飞船,当它降落月球时,也可能会倾覆。 设计家开始考虑一个叫作“地球轨道会合”的计划。从德国来到美国、在太空研究领域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美国火箭专家沃纳冯布朗,赞成这个方法。与其用一座“新星”式庞大助飞火箭将70000公斤重的宇宙飞船送上太空飞向月球,不如用较小火箭将探月船的组成部分分开发射上去,或者将探月船的五个不同部分,分别送进环绕地球的部分连接起来,完成探月船的装配工作。 然而“地球轨道会合”的办法还是有许多问题。探月船在地球轨道里一旦装配完成,它的重量会很大,所以登月还是一样不容易办到。另一个问题是,五次分开的发射,在时间上不能差之毫厘,这样探月船各部分才可以合拢来作轨道中的集合或“会合”。 第三种方法叫作“加油飞机”法。先送无人驾驶的“加油飞机”火箭进人地球轨道,然后用“土星5号”助飞火视将“阿波罗”探月船也送进轨道。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加油飞机”所携带的全部额外燃料,可以不必从发射台和探月船一起送出去。这是使用较小助飞火箭,而不用庞大“新星”火箭的另一种方法。不过在轨道中加燃料,特别是使用过度冷却的液体氢,似乎是一种复杂而又危险的工作。 第四种方法是“月球表面会合”法。将额外的燃料和供应品,用火箭送往月球表面,等宇航员在一次直接飞行登陆月球以后,在开始回航地球以前,他们可以在月球上添加燃料。不过此法也有问题:无法知道降落月球的供应品是否损坏;宇航员的降落地点可能离供应品很远,不能添加燃料。 当科学家和政府首脑在这四个计划中选择时,一位名叫约翰霍博特的太空署工程师提出了第五种计划。他的计划以“月球轨道会合”闻名。依照这个计划,从地球上发射的“土星5号”火箭,将装载三个宇航员的“阿波罗”宇宙飞船推向月球。“阿波罗”宇宙飞船绕着月球轨道运行,但整艘探月船并不在月球上降落。一艘小的登月艇从探月船分开。带着两个宇航员的登月艇,可以用倒退火箭抵达月球表面。第三个宇航员留在探月船的大船上,当他的两个同伴勘查月球表面时,他一路环绕着月球飞行。等到勘查工作完成,月球上的两位宇航员会引发登月艇上的火箭,重新和探月船会合。然后,让登月艇一个空壳在那里环绕月球运行,三个宇航员可以坐在探月船大船里,引发火箭回到地球来。 登月艇对“阿波罗”探月船的作用轰像一艘小船对所携带它的大船的作用。一艘大船与其停泊在一处浅水的海岸,不如泊在离海岸有一段距离的地方,开一艘小艇到海滩去。让“阿波罗”探月船降落月球,然后再离开月球表面,那会需要许多火箭能量和燃料。让探月船留在轨道里,使用一艘小的登月艇,可节省许多燃料。把登月艇留在环绕月球的轨道里,在回程中还可减轻探月船的重量。 经过辩论和研究,大家认定“月球轨道会合”法具有许多优点,毫无疑义是五种方法中最好的一种。它费用较低,制作简单,在60年代后期即可投人使用。美国将采用此法实现60年代到达月球的宏伟目标。发射台上的助飞火箭,将是三节的“土星5号”火箭,升空的推力是3400吨。当每一节火箭用掉它的全部燃料和烧完以后,它便会落下,下一节便开始燃烧。当“土星5号”三节全部烧完,先后落下以后,“阿波罗”探月船便开始奔赴月球了。“阿波罗”探月船由三个部分组成:指挥部分(三个宇航员乘坐的地方),动力部分(指挥部分后面的装备和火箭组),登月部分(两个宇航员去月球表面的小登月艇)。3、遥控的橡路者 60年代前,人们对太空旅行所知不多。但是一经作出“阿波罗”计划,在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短时间内,人类竟接触到月球了。在此之前,许多初期任务都是由遥控的宇宙飞船执行的。 美国在60年代制定并实施了三个无人驾驶的月球勘查计划“游骑兵”、“测量员”和“月球轨道飞航员”计划。 “游骑兵”计划,美国月球探险的第一步,实际上早在“阿波罗”计划前便开始了。1959年,太空总署官员要求喷射推进实验所设计一艘可以拍摄月球表面特写镜头的宇宙飞船,这艘飞船,可以使科学家清楚地看到人类以前从没见过的月球景象。 最初的两艘“游骑兵”宇宙飞船,在1961年发射,由于“阿斯那”火箭没有再发动,致使它们始终没有脱离地球轨道。另外三艘“游骑兵”宇宙飞船是在1962年发射的,但也失败了。“擎天神”助飞火箭瞄准错误,使“游骑兵3号”和月球相差37000千米。“游骑兵4号”的操纵系统漏电,宇宙飞船撞到月球背面去了。“游骑兵5号”到达月球以前,动力系统停了。“游骑兵6号”起初沿着正确的路线飞往月球上的宁静海,可是到它落向月球表面时,它的电视摄像机失灵了,没有拍回照片。 “游骑兵一7号”在1964年7月28日发射,它成功了。1965年,“游骑兵8号”和“游骑兵9号”又像“游骑兵7号”一样发射成功,送回13000张清晰的月球照片。 “游骑兵”拍回的照片显示出月球许多地区平滑得可以让人驾驶宇宙飞船降落,月球上巨砾和散开的岩石那么少,还使地质学家不胜惊奇。不过还是没有人能够肯定月球表面是否坚固得可以支撑15吨重的登月艇。 由于不知道月球表面是否铺满尘土、是否多孔而易碎以及其上的坑穴是否由火山或陨星造成,于是便有了“测量员”月球勘查计划的产生。 “测量员”是当时最复杂的太空装置。在它的三角形铝壳电,挤满了燃料箱、辅导小火箭、各种感觉器装置和轻巧降落所依赖的指导设备雷达、计算机、自动驾驶器和刹车火。 美国大空总署官员满怀希望,在1966年5月群集肯尼迪角观看第一艘“测量员”宇宙飞船的发射。6月2日,经过63个多小时的飞行以后,“测量员一1号”在富雷姆斯梯特坑穴附近轻轻降落。它的旋转式电视摄像机开动了,在漫长的月球夜晚到来之前,播送了1155O张黑白照片。 “测量员一2号”是9月里发射的O这艘宇宙飞船是瞄准中央湾的,可是由于它的操纵火箭失灵,致使它在落下时摔毁。 1967年4月 3日,“测量员一3号”在风暴海安然降落,还做了拍照以外的工作。它伸出一条自动手臂,用只锋利的金属爪在月面上掘了个洞。这条机械手臂,依照地球上操纵室无线电发出的命令,以缓慢的动作,伸出15米长。这项试验显示月球土壤为细粒状,像潮湿的土块那样默合在一起。 “测量员一4号”失败了。在距离月球中央湾11千米内,信号突然停止。“测量员一5号”降落月球成功。 1967年 11月 9日降落在中央湾的“测量员一 6号”,送回更多照片和土壤分析结果。最后一艘侧量员”宇宙飞船即“测员员一7号”,是对准泰谷附近的崎岖高地的。泰谷是月面南邵比较新和有光亮的坑穴。“测量员一7号”在1968年1月9 日降落月球以后,它的仪器指出,那里月球石块的含铁量要比宁静海的少,在其他方面似乎一样。 与此同时,一连串的无人驾驶宇宙飞船“月球轨道飞航员”对月球采取了一种不同形式的观察。 “月球轨道飞航员一1号”于1966年8月Ic日到达轨道,集中拍摄“阿波罗”宇航员有希望降落的九处地点。“月球轨道飞航员一 2号”在 1966年 11月 15日开始环绕月球飞行时,它对另外一些地点作了同样的测量O 1967年2月8日,“月球轨道飞航员一3号”开始再调查“阿波罗”宇宙飞船最有希望降落的地点。 最初三艘“月球轨道飞航员”非常成功,使“阿波罗”计划者在登月地点方面,得到了所有需要的照片。 客欢土星一阿波罗” “土星一阿波罗”作有人驾驶飞行的时间到了,宇航员在 地球和月球间的太空中试验宇宙飞船,执行了四次任务。这几 次任务是出色的、精确的试验,为“阿波罗一11号”前往月球 铺平了道路。 “阿波罗一7号”是在环绕地地轨道中对登月船的一种试 验。发射日期是 1968年 IO月 11日。宇航员是沃尔特史勒。 敦F艾思尔和沃尔特肯宁汉。 飞行65O万千米、拍摄了几百张地球和一次飓风风眼照 片以后,“阿波罗一7号”宇航员驾驶着他们的指挥舱,于IO 月22日降落在百慕大以南波浪汹涌的海面上,浪涛使宇宙飞 船翻了过来,但宇航员很快使气袋膨胀,纠正了宇宙飞船,使 它装有天线的顶部向上。宇航员不久便登上了打捞舰。 1968年12月ZI日发射的“阿波罗一8号”是将登月艇纳 人绕月轨道的一项试验。担任这次飞行任务的宇航员,是进人 地球轨道以外深远太空的第一批人类,他们是弗兰克鲍曼。 小詹姆士A罗威尔和威廉A安德士。 大约在ZO小时中环绕月球IO周以后,“阿波罗一8号”在圣诞节清晨回到地球,降落在太平洋L。 “阿波罗一8号”仅作环绕月球飞行,甚至没有把四只脚的登月部分带去。 “阿波罗一9号”要在地球轨道内试验登月部分。这次任务选了詹姆士A麦迪维、大卫R施高特和纳塞尔I。史威可担任。他们的目标是在轨道中分别操纵指挥部分和登月部分,然后再使它们会合和衔接起来。 1969年 3月 3日上午 11时,“阿波罗一 9号”宇航员飞人轨道了。在升空后11分钟之内,他们已在轨道中,“土星一5号”第一节和第二节已经抛弃。 在登月任务中,土星第三节是用来将“阿波罗”宇宙飞船从地球轨道推向月球的,可是这次试验,“阿波罗”并不到月球去,所以施高特轻轻地接了一下开关,将土星第三节抛到地球轨道里去。然后,地面控制中心发出一色信号,传到土星计算机,使抛弃的第三节高速飞进环绕太阳的轨道里去。 第三天,也就是3月5日,给笨重的、部分膨胀的太空衣和氧软管弄得行动迟缓的宇航员们,打开指挥部分的舱l1,到达与登月部分相连的衔接隧道。史威可和麦迪维先后爬过95厘米长、SO厘米宽的隧道进人登月部分。两个人在那里停留了将近9小时,施高特则仍旧驾驶着指挥船。麦迪维和史威可几乎把登月部分的所有仪器都打开,试用它的计算机资料来查看已是否工作良好,还点燃下降引擎作6分钟的发动。 史威可作船外活动以后,两位宇航员便关L舱门,回到指挥部分休息,等待他们在轨道中的第五天也是最危险的一天会合日子的到来。会合演习大约需要65小时。麦迪维和 空出可回到登月部分去,当“阿波罗”作好环绕地球第59圈的 内备时施高特在指挥部分座舱里按一下开关,将隧道处连接 宇宙柱船两部分的12根活栓松开。 于是“蜘蛛”脱离了“橡皮糖”。在他们两艘船的无线电通 们中,宇航员戏称登月部分是“蜘蛛”,因为它有这种虫于的模样;称指挥部分是“橡皮糖”,因为那锥体形的飞行器从工厂搬运至肯尼迪角时,是用一种蓝色的塑料纸包裹住的。 最后,经施高特发出指令,麦迪维慢慢地把登月部分驶到母船处重新衔接。等麦迪维和史威可挤过隧道回到指挥部分以后,三位宇航员便放开登月部分,然后由地面发出一个命令,L升引擎重新发动,直到它的燃料用尽为止。登月部分的下降和上升两层,现在只是太空废料了,它们在几个星期以后坠落地球大气时会烧毁的。 在完成会合以后,“阿波罗一9号”宇航员在轨道里已将他们任务的97op完成了,但还要飞行5天。他们充分利用这段时间,练习各种技能,并进行摄影试验。3月13日,“阿波罗一9号”顺利降落在波多黎各以北的大西洋上,落水之处距目标点不到互5千米,在等待中的打捞舰“瓜达尔康纳尔”号以北5千米。 “阿波罗一IO号”1969年5月发射。“阿波罗一8号”完成了绕月飞行的任务,但没有将登月部分带去。“阿波罗一9号”试验过登月部分,但没有离开环绕地球运行的轨道。“阿波罗一Ic号”要完成这两项任务。宇航员的任务是把“阿波罗”带进一条月球轨道,再试验登月部分。除了在月球降落以外,他们要做所有事情。这次任务将是“阿波罗一11号”月球旅行的最后练习。 被选作“阿波罗一Ic号”的宇航员是汤玛斯P史达福、杨约翰和尤金A萨南。三个宇航员给他们末端呈圆形的指挥部分取名为“查利布朗”,给四只脚的登月部分取名为“爱管闲事的”。 一个星期天下午,一次圆满的发射把三位宇航员送往飞月途中。在环绕地球一圈半后,“土星一5号”第三节火箭引擎再发动5分钟,以大约每小时4OO00千米的速度,将宇宙飞船推离它的低地球轨道。史达福在无线电话中说:“我们在路上了!” “阿彼罗一Ic号”3天都在向月球飞航,但速度渐渐慢下来,直至距月球60000千米时,才在月球重力的作用下飞得快r起来。这是一个令人身心舒畅的时候,早先飞行时的若干问用,例如感冒和恶心,都消失了。 在 5月 21日美国东部夏令时间下午 4时 45分,“阿波罗一Ic号”动力部分的火箭发动了,将宇宙飞船速度减低,把宇航员送进一个月球轨道。 “阿波罗一IO号”回到地球的操作正如“阿波罗一8号”。动力部分被抛弃了。计算机发出一道自动命令,调度火箭引擎开动,将锥体形指挥部分的钝端以一定角度指向地球,然后是火烧一般地冲人大气层。最后,降落伞打开,在南太平洋破晓时分,“阿波罗IO号”降落在等待打捞的一艘直升机航空母舰美国“普林斯顿”号可以看得到的洋面上。 0 等待的日子 整个探险史,从没有一次探险像“阿波罗一11号”那样小心翼翼地计划和准备的。 在地面和空中,人们对宇宙飞船和上星一5号”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检验。他们研究了许多方法,使宇宙飞船不至于大热或太冷,使它不会和地球失去联络,它的引擎燃烧时间不会太长或太短,并使它能停留在离原基地4O万千米的航线上。 在飞行前最后两个月,宇航员在肯尼迪角和休斯敦两地的指挥部分和登月部分模拟器里,练习了400多个小时。他们试验了每一步骤发射、在地球轨道操作、发动火箭引擎离开低地球轨道向月球前进、进人月球轨道、在月球降落、从月陈旧飞和回到地球来。 且特殊的模拟器之一,是一艘真正可以飞航的艇,即登月洲的巴它有一个绰号“飞行床架”。它的驾驶操作特性,大部分和锻月舱相同,阿姆斯特朗并没有因从一架教练机中跳伞的一次意外而不安,这两个月球探险者花了许多时间驾驶这艘小艇作轻巧着陆试验。 就在宇航员等待飞往月球时,一本畅销书把“比拉流星群菌种”将“带来污染”的可能性说得活灵活现。生物学家不至于怀疑没有空气的月球上会有什么病菌。但在制定“阿波罗”计划初期,国家科学院有个委员会提出了一种严格的隔离措施:太空总署要为月球尘土样品建造一个真空实验室,为宇航员和他们的医生、技术人员和厨师建造封闭的宿舍。这样,即使有危险的月球病菌,它们也不容易散布到地球上了。 1969年 7月 11日,宇航员经过 4小时的体格检查,医生宣布他们的身体适合飞行。 在7月IO日晚上8时,发射管理员开始把电力输送到发射台上的11O米高的征月飞行器上去。 进人倒计时后,准备工作进行得很顺利。发射主任罗科彼特隆,称这次是最顺利的一次。在可可海滩等待观看发射的人群多起来了,那简直令人难以置信,人类真要飞到月球上去 了。 在发射前两晚,即1969年7月14日,阿姆斯特朗、艾德 灵和柯林斯在一个3O分钟的全国电视广播的访问节目中,作 出发前最后一次公开露面。从300O名记者中选出四位记者向 他们提问。因为是半隔离,所以这次访问是通过闭路电视进行 的。穿着短袖衬衫,坐在柔软椅子上的宇航员在一座房子里, 记者则在25千米外的另一座房子里。 记者问他们对这次任务是否感到害怕时,阿姆斯特朗回 答道:“对我们来说,害怕并不是一种陌生的情绪,但是我们对 这次探险并不担忧。 艾德灵告诉记者,在提到登陆月球时用“什么时候”而不 是“是否”的字眼是对的。他说:“我们的想法是肯定的。 阿姆斯特朗宣布:“经过十年的计划和辛勤工作,我们愿 意而且已准备好努力完成我们国家的目标。 c了天穿云飞月 1969年7月 16日,“最了不起的一次”准时开始了。在美回东部夏令时间上午9时32分,支撑“阿波罗一回回号”宇宙X船的庞然大物“土星一5号”,在肯尼迪角吐出浓烟和橙色火焰,然后,这架重达7817吨的飞行器克服地球重力,飞离39号A发射塔,作弧形飞往大西洋上空。 在华盛顿的电视机旁观看起飞的尼克松总统,宣布四天之后为月球探险的全国共庆日,主张美国人那天放假一天。他说: “在过去,探险是一种孤独的事业,可是现在,太空旅行的奇迹配上太空通信的奇迹,即使和月球相隔非常遥远,电视还是能够将发现的片刻带进我们家里,使我们全体都能观其盛况。宇航员前往人类从没去过的地方,他们尝试的是人类从没试过的,我们在地球上的人像一家人一样,必须精神上同他们一起,共享光荣和奇迹,以祷告祝他们一切顺利。” 美国人,全世界的人都感觉到了这次创造历史的自豪。宇航员已经随身携带纪念品去放在月球上。除了登月艇的一条支脚上镶有一块金属牌子外,纪念品还有73位国家元首的亲笔信、一面美国国旗以及纪念为征服太空而不幸殉难的前苏联宇航员和美国宇航员的徽章。 实际上,在“阿波罗”最初4天的旅程中,全世界的人们并没看到什么新奇的地方。三个宇航员向月球进发,沿着“阿波罗一Ic号”开辟的一条路径。到阿姆斯特朗和艾德灵所乘的登月艇离月球15千米之遥,驾驶人员遇到的考验和危险都是熟而的。他们并没有碰到困难。 在这一段时间,宇航员做的是太空飞行的常规工作:检查没备和乐就执行每天的日常杂务,并给地球上的人播放定期电幌节目。从一切迹象看来,宇航员是舒适而身心舒畅的。柯林斯有一次在电视广播中说:“我们有一个快乐的家。我们三个有很多地方。我们都在找我们喜欢的小角落。” 在星期五,当“阿波罗一 11号”到达赴月的 34的路程时,阿姆斯特朗和艾德灵对登月舱进行检查。他们做这项工作,必须打开锥体形指挥船“哥伦比亚”号的舱门,然后挤过O76米宽的隧道进人登月艇“鹰”号。这是他们后来真正降落时的必经程序。这次1小时又36分钟的电视广播,是从太空播送的最清晰的节目之一。地球上的观众,可以清楚地看到登月艇操纵仪表板上的标度盘。 星期六正午左右,当连在一起的“哥伦比亚”号和“鹰”号转向月球的前线,开始移人月球轨道时,才到了“阿波罗”任务第一次令人悬心的时刻。有33分钟,宇宙飞船和地球上的追踪站失去了无线电联络。在这段时间,宇航员要发动船上主要火箭引擎来减速,使它可以给月球重力吸引住。要是火箭引擎不能发动,“阿波罗一11号”便会在月球上空打圈,然后回到地球来。要是引擎发动时间太久了,登月艇便会在月球表面摔毁。到宇宙飞船进人月球轨道后,阿姆斯特朗才最后打破了紧张的沉默,他报告说:“似乎分毫不差。” 至此,所做的只是登月航行异常复杂的降落月球与遭遇未知事物的准备工作。这是人类以前从没经历过的一种考验。在IO分多一点的时间内,阿姆斯特朗和艾德灵在他们的登月艇里,要掠过大约48O千米,从15千米的上空来一个长 长的弧形降落。只要有个重要设备失灵或是一个计算错误,即 可能无法达到目的,酿成灾难。只要登月艇细长的脚,由于巨 砾或是一种意外变化,有一条在着陆时折断,或者是降落在一 个陡坡上,登月艇便会翻转,宇航员便无法作回航的起飞了。 降落程序是在“阿波罗”绕月第12周开始的,在阿姆斯特 朗和艾德灵爬进登月艇以后,由柯林斯驾驶指挥舱。两艘船分 开了。太空飞行控制室问阿姆斯特朗“情形如何”,他答道: “鹰展翅了。” 阿姆斯特朗和艾德灵驾驶“鹰”号到达月球另一边,再发动降落引擎,这样可以使登月艇循着一条长弧形路线飞向月水因为宇航员又和地面失去了联络,休斯敦控制室再次焦虑归来; 后来阿姆斯特朗发出报告:“按时燃烧。”柯林斯在指挥部分用向太空飞行控制室报告:“听着,孩子,事情进行得十分顺利,十分美妙。” 当阿姆斯特朗和艾德灵到达距月球表面15千米时,计算机指示键盘上的绿灯,在“99”这个数字上闪烁。这是示意阿姆斯特朗,他还有5秒钟决定是前进降落还是回到指挥部分去。登月艇的指挥按下了“前进”钮。 登月艇向月球进发。在离月球表面还有7分钟时,登月艇依计划倒飞,在离月球表面64千米处移向降落地点。在距降落地点8千米左右时,自动控制将昆虫模样的登月艇几乎直立起来。宇航员第一次清楚地观察到他们所对准的平原。 月球上棕灰色的坑穴、小山、深缝和石块映人眼帘。他们的目标是宁静海,是从无人驾驶宇宙飞船拍摄的照片中选出的月球五处平整地之一。 登月艇以每秒6米的速度迫近目标,直至降落点15O米上空时,宇航员才发现令人惊诧的情况:地面上散布着巨砾。阿姆斯特朗赶快握住了操纵杆:“自动找寻目标的装置正把我们带进一个足球场大小,充满岩石的坑穴里去。” 在降落过程中,阿姆斯特朗可以对登月艇保持部分控制他花了大约19秒钟来找寻一处平整地点,最后找准了一处。饱小历的速度渐渐慢下来,直到座舱里那盏蓝色的灯开的闪烁农示支脚上那几支15米长的探针,已经碰到月球表W、;f伟扬以这里是宁静海,鹰号已经降落。” 。,IWe了宁静海。”地面控制室回答,“我们在地面上模仿你的说队你陇些把w多人吓死了。我们现在总算放下了心,多谢。 太空飞行控制室立刻将降落之事通知柯林斯,他正驾驶着指挥船“哥伦比亚”号。“是的,我全听到了。”那个飞了那么远可是没有飞达全程的人说,“真是旷古未闻。 1969年7月ZO日美国东部夏令时间晚上IO时56分,阿姆斯特朗到达“阿波罗一11号”登月艇扶梯的最低一级,将他穿着靴子的左脚伸下去,在月球表面踏上了人类的第一个脚印。然后他说出了等待许久的,被载人史册的那句话:“对一个人来说,这是一小步,但对人类来说,这是跨了一大步。 人类和月球接触了,对探险家来说,那是许多世纪梦想的实现;对科学家来说,那是了解月球和地球来源与性质的机会。 阿姆斯特朗能够和人类分享胜利的时刻。现代通信的奇迹,地球上的几亿人有史以来最多的观众和听众在电视上看到宇航员踏出的第一步,在无线电中听到他说的话。阿姆斯特朗的形象,在地球上的荧光屏上出现,从月球到地球的387万千米,无线电波只花了1秒多的时间。 这个突然被人类侵人的遥远的太空边疆,到底是一副什么模样?阿姆斯特朗和他的飞行同伴艾德灵,通过无线电如此报告: “有一片平原,上边散布着宽度为1717米的大小不等的坑穴。又有若干山脊,很矮小,仅二三十英尺高。可以看到一座山就在我们前面不远附近的若干岩石,给火箭引擎喷 出的气流弄碎或弄乱了,在它们破裂的地方,露出一种颜色极深的内部,看上去好像是玄武岩。 兴奋的观众正注视着最初片刻时,阿姆斯特朗开始小心翼翼地在月面上向前走去。他发觉在月球重力的影响之下,他 虽穿着笨重的白色太空衣又有沉重的背包,但还是很容易走 动,因为月球重力将一切东西的重量,减少到只及地球上的 回6。 19分钟以后,艾德灵也走出登月艇和阿姆斯特朗在一起了。艾德灵一直在准备并搬下那些实验设备。 他们在离登月艇不远的地方,立刻安放好另一架电视摄像机,让地球L的人们可以看到更多的宁静海景色:一片荒凉、空虚,到处是坑穴。阿姆斯特朗把这景色描写为“有种它独有的荒凉美”。 宇航员把他们的特制美国国旗插在月球上。国旗用细铁丝弄得挺直,这样在无风的月球表面上看来就像在迎风招展。 有一次,宇航员突然给休斯敦的召唤打断了工作,尼克松总统在他所说的“必定是历来最有意义的通话”中向阿姆斯特朗和艾德灵祝贺。 总统说:“由于你们的成就,天空已经成为人类世界的一部分,当你们在宁静海和我们谈话时,我们需要加倍努力才能将和平与宁静带来地球。因为在这人类整个历史中千金难买的一刻,这个地球上所有的人确实万众一心,大家为你们的成就感到自豪,大家诚心跟我们一起祈祷你们的安全归来。” “阿波罗一回回号”指挥阿姆斯特朗回答:“总统先生,多谢你,我们在这里能够代表美国,而且代表所有爱好和平国家的人们,代表对未来充满兴趣和好奇的人们,以及对未来憧憬的人们,是极大的光荣。” 宇航员随即又安下心来做太空衣的一只袖子上印着的一张检查表中的事情。除将月球的照片和描述送回地球外,他们还有两项任务:安放三种科学实验仪器及采集27公斤重的月球石块和土壤。 在所有的工作中,最重要的是采集石块和士壤。阿姆斯特朗和艾德灵都是受过特别训练的业余地质学家,他们采集的标本,要送至休斯敦的月球标本实验所作初步实验,经过一个时期的隔离后,再送至全国其他实验所作更详尽的研究。阿姆斯特朗差不多一走下他的登月艇,便挖取第一勺“以备万一”的样品,放进他的裤袋里。那是在艾德灵还没下艇以前便做了的,这样做是防备突然发生了什么意外事故,宇航员必须中止任务时,仍旧有点月球上的东西可以带回去。 艾德灵忙着其他工作时,阿姆斯特朗离开登月艇更远一点,采集更多的石块和土壤。因为太空衣只能让宇航员稍稍弯腰,所以他们要用长柄的勺和钳。在地球上的电视屏幕上,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这第一次月球地质勘查情况。当宇航员四处走动时,他们通过无线电描述他们看到的东西,他们把样品放进密封的铝匣里以带回地球。 人类第一次在月球上活动,一共持续了两小时,然后阿姆斯特朗和艾德灵爬回登月艇,并继续把他们对月球的印象通过无线电告知休斯敦。 阿姆斯特朗和艾德灵在起飞去和柯林斯上校一直驾驶着的“哥伦比亚”号指挥船会合时,仍有危剧因为他们完全依靠登月艇所携带的推力为1600公斤的上升火箭,要是火箭引擎不能发动,他们便要遇难。 回到地球 当宇宙飞船和地面失去联络时,总是太空任务最令人担忧的时候,这种担忧从来没有比7月21日更甚了,那是阿姆斯特朗和艾德灵准备飞离月球回航地球的一天。 登月艇所携带的上升火箭,当然已经试验过几百次了,可是从来没有在月球上试过。 火箭引擎及时燃烧,而且发出巨大的推力。它将登月艇推起,把它送人一条长长的轨道,飞向和等待中的指挥船会合的地点。休斯敦太空飞行控制室这才放下心,松过气来。 4分钟以后,登月艇“鹰”号报告:“鹰号已经离开宁静海基地,回到轨道。”登月艇从月球上起飞时,正是柯林斯上校驾驶指挥船作第25圈绕月飞行的时候。柯林斯,当他的两个同伴在月球表面进行他们伟大事业的时候,他获得了太空机构的非正式致敬,因为他所做的对他们三个人来说都是分内事。太空飞行控制室的报告员说:“当迈克尔柯林斯留在月球轨道里,除了“哥伦比亚号上他的一架磁带录音机外,真是举目无亲,在每绕月互圈的47分钟内,他体验了自从亚当以来任何人类都没有体验过的孤寂。” 阿姆斯特朗和艾德灵用登月艇上的小型推力喷气发动机,经过一连串四次调整飞近“哥伦比亚”号去与之会合。在月球正面上空大约11O千米,“哥伦比亚”号将它的船头和“鹰”号上部舱口连接起来。当两艘船移近衔接时,他们瞄准得并不完全正确;衔接时虽有颠簸,但并不困难。 阿姆斯特朗和艾德灵爬过连接的隧道和柯林斯会合,然后他们把登月艇抛弃,使之变成环绕月球运行的一块废料。最后,他们发动“阿波罗”的主要引擎,将宇宙飞船推出月球轨道,作6O小时飞向太平洋降落地点的航行。 回程是常规的。直到降落前数小时为止,宇航员除了检查宇宙飞船系统、做日常杂务和给地球上的人多发送几次电视广播外,没有什么工作可做。 在一次电视广播中,艾德灵表示将火腿酱涂到一片面包上去是多么容易,这片面包是他从座舱半空中攫取到的。柯林斯还来了一次开玩笑的饮水,他拿了水枪,离开他的嘴几寸将水射进嘴里,很像一个西班牙人从皮酒囊里喝酒一样。阿姆斯特朗说:“不管你到什么地方去旅行,回家总是开心的。” 在另一次电视广播上谈起他们经历的事情时,柯林斯说:“我们这次到月球去的旅行,可能看来简单而容易。但我要你们相信事实并不如此。”他指出一切有关的复杂设备,又提到“下边”几千工作人员的努力,才能使这次任务得以完成。 艾德灵补充说:“我们所得的结论是,这决不仅是三个人到月球去飞行一次,更不仅是一个政府和工业队伍的努力,或是一个国家的努力,我们觉得这是所有人类探查未知的永不满足的好奇心的一种象征。 宇航员在回程中才知道,曾经使全世界的人们悬望了一个多星期的前苏联无人驾驶宇宙飞船“太阴一15号”,在月球表面摔毁了。“太阴一15号”比“阿波罗一11号卑3天发射许多观察家认为它可以和美国的宇宙飞船相匹敌。前苏联曾宣布“太阴一15号”已“到达月球”,它的工作已经“结束”。它一碰到月球表面便停止活动的事实,说明那不是一次轻巧降落而是摔毁。 7月24日,宇航员开始从12O千米的高空进入地球大气层。他们到达大气层时,地球重力发挥出巨大的拉力,太空囊以每小时3800O千米的速度行进。然后地球的空气托住宇宙飞船,以减缓它的速度,使之安全归来。 在几分钟之内,宇航员已在夏威夷用演 1500千米的海面上了第一次旅行月球的人安全归来。降落比原来飞行计划预定的时间早了回分钟。尼克松总统在17千米外的打捞航空母舰“大黄蜂”号L,等待欢迎他们。 “阿波罗”宇航员从他们的太空囊中打电话说:“我们三个都很好,不用忙。 太空囊舱门一打开,一个潜水员便将细菌隔离衣递给宇航员,那是打算避免月球细菌的隔离计划的一部分。到他们攀上浮筏等待接运的直升机以后,他们便给海浪冲离太空囊了O 尼克松总统在“大黄蜂”舰船桥上观看打捞行动,但他还要等55分钟,才能在航空母舰的甲板上和他们谈话。接他们的直升机降落在飞行甲板上,宇航员在那里进人活动隔离拖车,作一次迅速检查。 这项伟大的任务完成后,美国举行了庆祝活动。在休斯敦的太空飞行控制室,工作人员站在他们仪表柜那里,欢呼、挥舞小国旗和谈论人类飞往火星的事。 人类现在可以把月球看作一处勘探甚至殖民的新世界了。一次长的航程结束,只是第二次航程的开始。4个月后,“阿波罗一12号”在月球上的风暴海降落。1971年1月,“阿波罗一14号”到达月球。“阿波罗一15号”于1971年7月26日出发,8月7日回到地球。“迄今最成功的宇宙飞航”是由“阿波罗一16号”完成的,它在1972年4月16日起飞,4月27日回到地球。“阿波罗”系列中的最后一次任务,就是“阿波罗一门号”的飞航,它也是在晚上起飞的第一艘宇宙飞船。 前苏联字航员为何没有登月 前苏联拥有第一个上天的人造地球卫星和第一个上天的字航员,然而第一个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却是美国人!前苏联的航天计划仿佛全部都避开月球,直到7O年代,前苏联似乎也并不打算搞载人登月飞行。果真如此吗? 直到前苏联报刊陆续刊登一些有关这个问题的文章,人 们才终于看到了谜底的某些侧面。 SO年代末,赫鲁晓夫热衷于与美国搞“和平竞赛”,并把 航天领域视作稳操胜券的竞技场,不惜花费大量资金来发展 前苏联的航天事业。头一批宇航员准备乘47吨重的“东方” 号飞船过游太空,“东方”号及其运载火箭的总设计师C科 罗廖夫已开始设想一种新的、超大型的运载火箭,这是一种能 把上百吨有效载荷送L天的火箭,有了这样的运载工具,就可 以实施载人登月飞行计划。 科罗廖夫并不企图一步登“天”,他和他的同事们设想了 一个折衷的方案,并于196O年5月经政府批准作出了这样的 决定:同时设计两种大型运载火箭,一种叫H1型,能把 4OSO吨有效载荷送上天,另一种即H2型,载重量为 6OSO吨。此时正是前苏联航天热的高潮期,人们干劲冲天, 给两种火箭的研制规定的工期短得惊人! H1打算在1963年完成,H2计划在1967年竣工。1961年4月加加林乘坐冻方”号率先飞上太空,使前苏联的航天热进一步升温。 这时前苏联正式作出了关于载人登月飞行的决定,但计划用于运载登月舱的火箭不是H火箭,而是“质子”号火箭。H一回型火箭的设计也发生了变化,其载重量增加到95吨,分四级,最下面一级共有3O个发动机。 由于“大科学”的管理没有跟上,参与研制H一互型火箭的设计师仅仅搞出了草图,而H2型火箭则连草图也没有搞出。新任总设计师格卢什科一门心思搞“质子”号火箭,对H火箭实际上持否定态度。载人登月飞行的计划虽几经变动,但实际上主要是两个方案:一是用“质子”号火箭把载人的“探测器”飞船送上月球,二是用H一回火箭把载人的、一3飞船送L月球。 无论是哪一个方案,到1969年上半辛,都已无法保证前苏联赶在美国之前把人送上月宫。美国与H1类似的火箭CS的研制比H1顺利得多,整个“阿波罗”计划也实施得比较顺利。1969年2月,Hl首次试射失败,不久再次试射又失败。几天之后,7月21日,美国“阿波罗一11号”飞船发射成功,阿姆斯特朗第一个登上月球。 后来,1971年7月,前苏联第三次发射H1,还是没有成功。第四次发射已是1972年11月,仍以失败告终。从此,前苏联的载人登月飞行计划便销声匿迹了。 “月球勘棵者”升空 1998年1月6日东部时间晚上9时28分,美国航空航 天局的“月球勘探者”号机器人在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升 空,开始了它为期一年左右的月球探测之旅。 与阿姆斯特朗登月相比,“月球勘探者”号是人类沿着前 进方向迈出的又一步。 回勘探未来“定居点”。 1972年12月14日,与同伴哈里逊施密特在月球表面上逗留22个小时之后,攀人登月舱准备返航地球之前,美国“阿波罗一17”号飞船的指令长尤金萨南留下了一段话,作为向月球告别: “我现在站在月球的表面上,迈出在月球表面上的最后一步,回家呆一段时间之后再回来但愿就在今后不久。我相信,历史将会作出证明:我们今天提出的挑战,将成为人类明天的目标。 从1969年7月ZO日“阿波罗一11号”抵达月球,到1972年12月14日“阿波罗一17号”离开,曾经6次接待宇宙飞船、留下12名宇航员足迹的月球又恢复了早先的沉寂,等待着387万千米外地球人类的再次造访。所以,间隔25年,1月6日“月球勘探者”号升空时,昔日参加“阿波罗”计划的美国航天领域内许多“元老”表示,这是早该成行的月球之旅。 不过,“月球勘探者”与以将宇航员送上月球为目标的“阿波罗”计划不同,它既不搭载宇航员,也不直接在月球表面着陆。它的使命,主要在于探测月球表面以下是否有水源,并且测绘月球地貌,发现其中矿藏,研究其地质构造。 早在参与“阿波罗”计划的美国宇航员从月球搬回总计386公斤的岩石标本之前,建立人类在月球上的“定居点”,开发月球上的矿产资源,将月球转变为遥远星际旅行的中转站就已经在人们的设想之列。此次“月球勘探者”号承担的任务 中,发现水源是为了满足人类未来生活在月球环境中的日常 需求,探测月球IO种主要矿产元素是为了确定其资源储藏, 绘制月球45表面的地貌图和研究月球的地质构造是为了 方便将来选择建造“定居点”的地址。 一位航天专家计算,如果美国每年把相当于国民生产总 值O25的资金用于航天项目,同时作IO年或更长时间的 准备,那么,就有可能在2O15年前后重新开始一系列载人登)I活动,在维待一座环绕地球运行的空间站的同时在月球上建造一个基地。 2美国航天“新概念”。 从为未来作准备的角度讲,“月球勘探者”号是“阿波罗”计划的延伸。25年前作最后一次登月旅行的美国“阿波罗”计划与1998年初启程的“月球勘探者”号,反映出与不同时代相这应的不同主导思想。 “阿波罗”计划诞生于“冷战”时期,为了与 1957年首次发的人造卫星、1961年首次发射载人宇宙飞船的前苏联在月球上一争高下,项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