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 0 国古代文学研究 三国演义 人物再创造因素简析 胡海玉 摘要 历史通俗小说 三国演义 在吸收 三国志 史料的基础上 根据自己的政治理想和价值观念 对人物 进行再创造 形成 拥刘反曹 的观点倾向 体现出与史书见解迥异 人物价值评判判然有别的特点 突出表现在 将蜀汉皇帝刘备 塑造为仁爱宽厚的理想明君形象 极尽褒扬 而与刘备共争天下的 则尽力贬低 如魏国皇帝曹 操 被塑造成奸诈篡逆的舌L 奸雄形象 之所以这样 一来由于作者受封建社会儒家正统思想支配 二来作者受当 时民间拥刘抑曹的观念支配 三是遵照文学创作规律塑造人物而致 关键词 三国演义 倾向性再创造正统观念民间文学文学规律 史书 三国志 作者陈寿 长篇章回小说 三国演 义 作者罗贯中 这是后人了解风雷激荡三国纷争时代 的两部重要作品 但两部作品呈现出迥异的的思想倾向 体 现出作者认识历史各自的价值评判 在对三国时代重要人物 的描述评价上 观点也见解迥异 面貌判然有别 如 三国 志 以三国中最强大的魏国为正统 褒扬魏国的成分居多 对魏蜀吴三国君主的评价较公允持平 而 三国演义 则显 然以三国中最弱的蜀国为正统 极力宣扬刘关张的忠义 整 部小说 拥刘反曹 的态度极鲜明 三国志 中的刘备 是一个强悍粗豪而又深通谋略 寡恩与仁厚兼具 向往皇权 又讲究政治策略的封建统治者形象 史籍比较真实地展现了 刘备作为一代枭雄的复杂性格 但 三国演义 作者则从儒 生的参预 使中医学形成了儒医的传统 不管是基于孝心还 是基于忠心而学医 儒家的弟子们进入医学 就开始将儒家 的影响带进了中医 儒家的最基本的德是 仁 也正因为 此 在中国传统医学里 有 医乃仁术 的说法 医生都以 个人施恩 的 救世主 的角色自居 范文正有 不为良 相 则为良医 之语 不少人把范文正的这句话理解为古代 医家由儒转医的无耐 而这却道出了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良相燮理阴阳 良医赞成仁寿 其道一也 在这里 我 们把 良相 良医 两个词语对调一下 其实是一样的 从医其实和从政有异曲同工之妙 所以说 不为良相 则为 良医 那么对于陆游来说 作为士大夫阶层出身自幼便饱读儒 家经典的儒生 入仕从政当然成了他实现自身价值的唯一出 路 儒家教育早已深入他的骨髓 但一旦这唯一的出路被堵 死 他只能退居山林 很显然 他做不到 穷则独善其 身 因为他的心无时无刻不记挂着朝廷 记挂着百姓 于 是他把做良相来治国的志向转化为做良医来治民 也许从医 术上看他未必称得上良医 但从仁者之心上看 从关心百姓 上看 他足以堪称良医 除受当时的风俗传统影响外 应该说陆游学医治病的家 学渊源是很深的 他的第十七代先祖是唐代政治家陆贽 陆 贽 一位名动千古的大唐贤相 谥日宣 后世尊称为陆宣 公 唐代中期 经 安史之乱 后 唐王朝由兴转衰 当时 藩镇割据 国家四分五裂 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十分尖锐 政 治斗争已发展到直接的军事对抗 结果兵祸连接 干戈不 息 民不聊生 百业凋敝 民间怨恨丛生 唐王朝在这种艰 难的状况中苦苦挣扎 以求中兴 陆贽正是适应这种历史的 需要踏上了政治舞台 被称为中国十大名相之一 陆贽晚年 被贬官到忠州担任别驾以后 目睹该州瘴疠横行 人民多受 其害 为了解除群众疾苦 陆贽广搜博采 整理出版了治疗 传染病的古今验方1 5 卷 可以说他是典型的 不为良相 则 为良医 家庭的影响 促使陆贽的后人陆游在3 0 0 多年后又 成为一颗同时在诗坛 医苑闪闪发光的璀灿明星 为了表示 不忘家学 陆游将自己编撰的验方专著定名为 续集验 方 因为陆贽的验方专著名称为 古今集验方 可以说 陆游在儒学和医学上同时继承了家学 但两者的最终目的都 是为了百姓 由此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在陆游的医药诗中 其实正隐藏着他达则兼济天下 穷也兼济天下的仁者之心 正因如此才使得他成为文学与医学上的双栖明星 注释 马伯英 中国医学文化史 M 上海人民出版社 1 9 9 4 明 徐春甫 占今医统 儒医 M 参考文献 1 童安荣王丽莉 儒家思想对中医学的影响 J 医学与哲 学 1 9 9 6 1 1 2 钱仲聊校注 剑南诗稿校注 M 上海古籍出版社 3 金韦陆应南选注 陆游诗选 M 三联书店香港分店 1 9 8 1 4 朱东润 陆游传 M 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海南出版社 联合出版 1 9 9 3 5 于北山 陆游年谱 M 中华书局 1 9 8 6 王桂环崔玉娥 甘肃兰州大学文学院 万方数据 家的政治理想出发 将他作为仁爱宽厚 知人善任 礼贤下 士的君王形象来塑造 刘备成为兼济天下 匡世济民的理想 明君的化身 又如曹操 三国志 既写他富有个性 具雄 才伟略 胸襟豁达 文采风流 也记述了他残暴诡诈的方 面 但 三国演义 却把曹操刻画成奸诈 残忍 任性 多 疑 宁可我负天下人 不可天下人负我 的奸雄典型 还 有 三国演义 对与蜀国的合作人物都极力抬高 极尽褒 扬 而对与蜀国对抗的人物则尽量贬低 如诸葛亮 三国 演义 写他拥有非人的智慧 以致达到未卜先知 料事如神 的地步 被鲁迅先生批评为 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 而被 苏轼写诗赞颂为 雄姿英发 千古风流人物 的周瑜 却 被 三国演义 刻划成智谋 算计总逊诸葛亮一筹 气量狭 小 忌贤妒能的笑柄式人物 对此 前人多有非议 常比照 三国志 记载人物史实点评 三国演义 以为 三国演 义 不尊重历史 不真实而多谬误 又因 三国志 属正 史 文字平实无华晦涩古拙 而 三国演义 属演义小说 人物生动 想象丰富 描述精彩 当然比正史要好看 导致 人们认识那段历史多凭借小说而非正史 对三国人物的印象 也多是借助于小说描述形成的 这颇让学者诟病 清代章学 诚就说 唯 三国演义 则七分实事 三分虚构 以致观 者往往为所惑乱 我们都知道 三国演义 在 三国志 的基础上创造 但 三国演义 并非简单复述三国历史和人物 而是一部贯 穿作者主观意识 并经艺术构思和加工 属文学再创造 至 于再创造因素 我们不妨从以下三方面来认识 一 受蜀汉正统的封建观念支配 任何观念都形成于一定的时代 反映那个社会的主流观 念和支配意识 从来统治者的思想就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历代封建社会统治者 都竭力宣扬自己是受命于天 以证明 自己统治的合法性 标榜自己统治的不可动摇 一则用来麻 痹和欺骗人民群众 消弭他们对其剥削压迫的反抗 二来则 为排斥其它封建势力的争夺 以确保其家天下的安全稳固 这样就形成了所谓的封建正统观念 很显然 这种观念是封 建统治阶级维护其一家一姓统治地位的思想武器 按照这种 思想原则 上天既赋予某家某姓天下 臣民百姓就只能俯首 拜叩 肝脑涂地 尽忠效命而已 任何谋夺 敌对 反抗都 是叛逆 汉末汉室衰微 出现三雄并争抢夺天下的局面 最 后三家鼎足而均称皇道帝 按 胜者为王败者为寇 的说 法 本无非议 只可惜其中有所谓的 汉家苗裔 的刘备介 入 旁人就难免背上名不正言不顺的口实了 在这种观念的支配F 小说确立以刘备建立的蜀汉为正 统 极力宣扬刘备即位的合理性 强调他是 汉室宗亲 他称帝是名正言顺兴复汉室 是奉天承运 续大统 作者想方设法对他巧言美饰 处处 宣称刘备的仁德 以仁义躬行天下 仁义布于四海 把他塑造成宽仁爱民 知人善任 待下以诚 讲究义气的仁 君形象 书中第四十回 刘玄德携民渡江 让人看到刘备 如何受百姓爱戴 而曹操则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篡逆 托 名汉相 实为汉贼 属于残暴不仁 玩弄权术 奸诈狡 猾 虚伪多疑 地道的 乱世奸雄 人物 他身上集中了统 治者的全部罪恶 而实际上 三国之争 不过是统治者夺取 家天下的权利斗争 反映的是统治阶级内部尔虞我诈 勾结 中国分代文学研究 利用 攻打杀伐 倾轧争斗的关系 刘备称帝与曹操称4 7 i T 无本质区别 就算天下最终被刘各所夺得 其专制独裁 欺 压人民的本质也不会改变 从现在的观点来看 封建社会运 行着一套潜规则就是 举凡皇家天下均是凭强权抢得 用暴 力压制人们屈服 皇权意味着强权 那么一旦谁拥有强权 谁有兵力 谁都可以抢夺天下 这样说来 正统论实在是不 讲道理 这样刻画人物实在是有失公允 魏晋南北朝以来 中国的历史皆是以曹操父子建立的魏 国为正统 陈寿记 三国志 正是以此为依据 刘备的蜀国 不仅人口最少 立国时间最短 而且连史官也没设立 缺少 文字记载 所以向来不为历代中国人所重视 但南宋著名的 理学家朱熹认为三国之中蜀汉刁 是正统 而当时社会普遍接 受朱熹的观点 因为它符合儒家思想 所以被统治阶级所推 重 显然 罗贯中接受了朱熹这种观点 在创作 三国演 义 时 采用了以蜀国为正统 魏国和吴国属陪衬的写法 三国演义 后来又经清康熙时毛纶 毛宗岗父子修订 强 化了作品的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以及蜀汉正统的封建观念 二 吸取民间意识的结果 其实贯穿在作品中的拥刘反曹倾向 相当程度上还是吸 收民间意识的结果 并非作者罗贯中的个人观点 封建社会 人民群众 无力改变现有统治秩序 寄希望于仁德宽厚的明 君 反对暴虐的统治者 这已成为人民群众千百年选择封建 统治者的意愿标准 其中反映的是对仁政的歌颂与向往 对 暴政的批判与鞭挞 有一定的进步性和民主性 其实按史实 记载 刘备身上确实有宽仁的成分 三国志 上就有他 弘毅宽厚 的评语 也记载他得民心的一些史实 如曹操 南下攻打时 他携民逃难的事例等 而曹操身上也确实具备 狡诈残暴的品质 如史书中弓I 吴人所著 曹瞒传 记载曹 操因 好飞鹰走狗 游荡无度 他叔父多次向曹操父亲告 状 于是曹操故意倒在地上 骗他叔父说是中风了 他叔父 赶紧告诉曹操父亲 但等曹操父亲来却见曹操好好的 曹操 正好借此诬说 初不中风 但失爱于叔父 故见罔耳 如 此曹操父亲反而对叔父产生怀疑 还有吴人子将对曹操的评 语 子治世之能臣 乱世之奸雄 均可察其端倪 三国 志 还有关于曹操因父亲在徐州被害 迁怒徐州百姓屠城徐 州的记载 挣扎在封建制度残酷现实中的人民群众 将两人 的这些方面突出强化 以表达自己拥护仁君仁政 反对暴君 暴政的愿望 三国演义 固然以 三国志 为主要的史料来源 但 也承袭了大量民间传说和野史笔记 以及民间说唱艺术和戏 曲艺术 包括南戏 院本 杂剧 以及皮影戏 傀儡戏 等 其实 即令是 三国志 也吸取了很多民问传说成 分 裴松之给 三国志 作注 就引用了二百多种魏晋人著 作 其中相当部分来自民间的野史传说 从裴松之所注的来 看 民问已不乏有关曹操诡诈的流传 如前段所述 曹瞒 传 中所记载 唐代三国故事已广为流传 且人物形象已颇 为生动 李商隐有 骄儿 诗 或谑张飞胡 或笑邓艾吃 就是佐证 而到宋元时代 三国题材更散见于各种民间艺术 形式 这些三国故事不仅非常生动 而且拥刘反曹的倾向十 分明显 成为各种有关三国文艺作品的基调 苏轼 东坡志 林 有当时民间听三国故事情况的记载 至说三国事 闻 刘玄德败 频蹙眉 有出涕者 闻曹操败 即喜唱快 万方数据 2 2 中国分必文学砑莞 说明到宋朝 民间意识里贬低曹操的倾向已很明显了 元代 汉族民众在异族的统治下 民族矛盾异常尖锐 人心 思汉渴望光复故国 借助于民问文学形式来寄寓表达 他们 把刘备政权当作汉族政权的象征 对正统观念的拥护 以及 对刘备的歌颂 其实是这种民族意识和愿望的抒发 寄托了 人民的感情和理想 从当时各种民间文学作品来看 主题倾 向性在这方面达到空前的一致 在此前提下 民众大胆地演 绎故事 把这种观念抒发达到极致 从元代的杂剧来看 已 具备 三国演义 中的一些重要情节 如刘关张桃园结义 关羽过五关斩六将 三顾茅庐 赤壁之战 单刀会 白帝城 托孤等 尤其是保存下来的元至治年问建安虞氏刊印的 三 国志平话 已具备 三国演义 的故事轮廓 三国演 义 显然就在它的基础I 创作 在此基础上创作的 三国演 义 如何能脱离民间这种观念 思想情绪呢 事实是 从 宋元时代起 三国历史已经完全被拥刘反曹观念支配 在这 种潮流趋势下 即使作者想独树 一帜 也是不可能的 只能 顺应民间这种观念 变通历史 重塑人物 罗贯中的 三国 演义 就是民间观念的集大成作品 这样 三国演义 吸 收了 三国志 的真实史料 在大事件上尽量尊重历史 小 事件却不拘一格 吸收民间的故事题材 熔铸民间观念 形 成了作品的主题 所以 有人说 三国演义 是不知名的群 众作者与文人相结合的产物 由人民群众 民间艺人 下层 文人累积创作而成 属世代累积性作品 这话实在是有一定 道理的 三 依据文学创作规律尤其是民间文学创作规律塑造人 物所致 三国志 是历史 三国演义 是文学艺术 创作的 过程其实就是将历史艺术化的过程 是否遵循文学艺术创作 规律是其能否成功的关键 而在这点上 三国演义 显然 是成功的 如刘备和曹操形象的塑造 作者显然都是抓住历 史人物性格中的某方面 予以夸大 而文学创作规律告诉我 们 人物塑造可以强调人物个性的某一面 使其鲜明突出 成为某种类型人物的标榜 作者把刘备作为仁德君主塑造 大肆宣扬刘备身上仁厚的成分 令读者拥护爱戴 以为历代 统治者借鉴 而把曹操作为反面篡逆典型加以塑造 渲染曹 操身上诡诈奸狡的恶劣品性 使之格外抢眼 达到使读者憎 恨谴责的程度 所谓 使乱臣贼子惧 完成了文学教化的 功效 由于 三国演义 属通俗演义故事 在民间传说的基础 上创作 必然吸取民问通俗文艺的创作方法 中国百姓一般 是天真淳朴 褒贬分明的 表现出鲜明强烈的感情色彩 在 演绎历史时 百姓往往按照自己的喜好任意虚构 叙述远离 历史甚至根本不顾历史 如 三国志平话 以 汉君懦弱曹 吴霸 昭烈英雄蜀帝都 的叙说 极力歌颂刘备蜀汉集团的 斗争故事 强调刘备血统的高贵 称曹操为篡逆 视出身低 贱的孙坚为小人 并且把刘各塑造成正面人物 善的化身 而曹操 孙权既与之敌对 自然是恶的体现了 三国权利之 争演变为善恶之争 一经这样的感情色彩介入 几种类型人 物的基调也就定了 在这个基调上 大胆运用夸张的手法 对人物性格进行大刀阔斧般的改造 塑造后的人物 自然与 三国志 中真实的历史人物迥异 如刘备成了仁的化身 诸葛亮成为智的代表 关羽成为义的体现 曹操被丑化成残 忍奸诈的奸雄 在艺术手法上 民间创作注重情节的精彩生动 敢于对 历史进行大幅度的改动 敢于发挥想象 或无中生有 或添 枝加叶 或移花接木 于是 或见于 三国志 中片言只语 的记载 或史书中根本没有记载的 却经众多民间艺人的虚 构创作发挥 在长期的流传演变中 发展成为活灵活现的完 整故事 如刘关张桃园结义 关羽过五关斩六将 三顾茅 庐 赤壁之战 单刀会 白帝城托孤 还有突出诸葛亮神机 妙算的 诸葛亮祭东风 空城计 死诸葛走生仲达 等 故事 罗贯中的 三国演义 主要史料虽来自于 三国 志 但整本小说的故事轮廓 人物塑造 主线设置 很显 然是脱胎于 三国志平话 三国志平话 虽然文笔粗 劣 艺术价值不高 但它有鲜明的民间文化色彩 选用了民 间传说中的许多故事 这些精彩生动的故事 最终都成了 三国演义 中脍炙人口的情节 以这种艺术思维创造文学作品 粗看与历史相似 细看 则处处有艺术虚构 时时与史实相出入 这种虚实结合 亦 实亦虚的创作方法 正是 三国演义 的基本创作方法 是 其最重要的艺术特征 而作品 三国演义 之所以取得成 功 之所以广为流传的熏要原因 也正是在于小说以民众的 喜好为依据 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 各有特征的典型人物 形象 但我们应把握的是 刘各也好 曹操也罢 都已从真 实的历史人物原形脱颖而出 而成为高于生活的综合艺术典 型 我们应当以文学人物来看待他们 不要将其等同于历 史 这样来认识人物 或许能保持比较公允的立场 正史 应当是历史的真实记录 必须慎重对待 采取实 事求是的方法 平心静气的态度 对人物只能实写实描 对 人物忠奸好坏的评判绝不应搀杂个人见解 而演义是小说的 一种体裁 是以通俗的描述 生动形象的情节故事 个性鲜 明的人物敷衍历史 使之符合大众的口味 以便吸引读者 娱乐观众 所以 当我们面对 三国志 时 我们应该意识 到我们是在阅读正史 而当我们泛览 三国演义 时 我们 应明确它是文人创作的小说 故事 是文学作品 对于历史 人物 正确的态度应该是 以演义为基础分析文学人物形 象 以史为基础分析历史人物 读者大可根据自己的目的 对阅读史书或者阅读小说进行取舍 你若想较精确地了解研 究历史 自然应该以 三国志 为准 作为研究历史的 也 不会糊涂到以文学作品为依据 至于普通民众 不过丰富业 余生活 茶余饭后消遣 聊作谈资 占今多少事 都付笑 谈中 当然看小说就行 至于论到 三国演义 惑乱观 众 似乎也说得过于严重了 无论怎么说小说还是有七分真 实存在 历史毕竟是历史 小说也只是小说 就算写得再 好 也只不过是一部小说而已 它是不能代替历史的 注释 周先慎著 明清小说导读 M 北京大学出版社 2 0 0 3 周先慎著 明清小说 M 北京大学出版社 2 0 0 3 参考文献 I 三国志 M 中华书局 1 9 5 9 2 三国演义 M 岳麓书社 1 9 8 6 胡海玉 湖南对外经济贸易职业学院 万方数据 三国演义 人物再创造因素简析 三国演义 人物再创造因素简析 作者 胡海玉 作者单位 湖南对外经济贸易职业学院 刊名 现代语文 文学研究 英文刊名 MODERN CHINESE 年 卷 期 2007 9 引用次数 0次 参考文献 4条 参考文献 4条 1 三国志 1959 2 三国演义 1986 3 周先慎 明清小说导读 2003 4 周先慎 明清小说 2003 相似文献 3条 相似文献 3条 1 学位论文 张晓红 翻译目的 评价翻译质量的辅助标准 评 三国演义 两个英译本的翻译质量 2006 翻译就是把信息从一种语言形式转换成另一种语言形式 不同的翻译理论都从翻译活动不同的侧面给予翻译不同的定义并制定出不同的翻译标准对 译本的质量进行评价 但是从翻译活动本身的性质来讲 归根到底 衡量翻译质量的最根本的标准 只能是 信 与 达 信 指的是译文要忠实 于原作的内容和风格 而 达 指的是译文要通顺流畅 不能生涩难懂 这两条标准不但为中国翻译界百多年以来一直所尊崇 而且也与国外很多翻译 标准的思想息息相通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奈达提出的 动态对等 但在某些具体翻译过程中 这两条标准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 尤其是文学作品中的文化因素的翻译问题 当 直译 和 意译 两种译文都做到 了 信 和 达 的时候 那一种译文更可取 这时需要有另外一条标准对译文的质量进行再次衡量 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提出的 目的论 提倡以译文的 翻译目的 作为标准来评价译文质量的优劣 为解决上述争论拓宽了思路 同时为评价文 学作品中文化因素的翻译质量问题 提供了针对性更强 更具操作性的标准 本文拟通过理论上的分析 指出 翻译目的 在解决 直译 意译 之争问题上的重要作用 并通过对 三国演义 两个英译本的评价 证明在 信 和 达 的基础之上 翻译目的 可以作为评价译本翻译质量的一条辅助标准 本篇论文由五个部分组成 包括 引言 结论和三个主要章节 其主要内容概述如下 第一章引言简要论述了 信 和 达 是最根本的翻译标准 介绍了对 翻译目的 这一概念的研究现状 指出其作为辅助翻译标准的可能性 第二章通过理论上的分析 论证 指出中国传统翻译理论与 动态对等 的共通之处 信 和 达 是评价译文质量最根本的标准 同时提出 信 和 达 不能彻底解决 直译 意译 之争 尤其是文学作品中文化因素的 直译 意译 问题 并论述了 动态对等 在这个问题上的内 在倾向性 第三章具体介绍了功能派翻译理论的核心理论 目的论 的发展及其他重要原则 及本文作者对其不同的理解 指出 翻译目的 在处理文学作品 中文化因素的 直译 意译 之争问题上的重要作用 及作为衡量翻译质量的辅助标准的重要价值 第四章简要介绍 三国演义 的背景知识 应用 信 达 翻译目的 三个标准对 三国演义 的两个英译本进行具体地对比 分析和评 价 通过具体例子证明 翻译目的 在文学翻译中可以作为评价翻译质量的重要辅助标准 第五章结论 翻译目的 对于解决文学作品中文化因素的 直译 意译 问题有很强的实用价值 同时 在译文已做到 信 和 达 的基础之 上 翻译目的 作为进一步评价翻译质量的辅助标准是可行的 2 期刊论文 杜贵晨 DU Guichen 三国演义 曹魏之战略优势缀述 从 隆中对 的 扬蜀抑魏 说起 河南教育 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鄂州职业大学单招《物理》模拟试题含答案详解【培优】
- 2025年江苏省靖江市中考数学强化训练附答案详解AB卷
- 2025年连锁加盟合作细则合同版B版
- 2025年度车辆抵押权人责任保险合同
- 2025年甘肃省甘南州夏河县人民医院招聘专业技术人员15人笔试备考试题完整答案详解
- 2024-2025学年度专升本预测复习及参考答案详解(典型题)
- 智慧树知道网课《外科护理学(宁夏医科大学)》课后章节测试答案
- 2025年电焊工操作技能比武考试试题(附答案)
- 2024-2025学年度广播电视编辑记者复习提分资料及答案详解【名校卷】
- 2025年人际关系与沟通技巧能力考试试卷及答案
- 隧道施工应急预案方案
- 植物鉴赏课件
- 2025云南丽江市公安局警务辅助人员招聘29人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压实度试验课件
- 硬笔书法全册教案共20课时
-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学生观
- 3食品用纸包装容器等制品食品相关产品生产许可实施细则
- 故障录波器与故障波形分析PPT通用课件
- 《合理安排课余生活》(教案)综合实践活动三年级下册
- 最新北师大版100以内加减法口算和竖式计算
- 生产小批量试产表格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