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球复习资料.doc_第1页
排球复习资料.doc_第2页
排球复习资料.doc_第3页
排球复习资料.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名词解释1、排球技术是指在排球规则允许的条件下,运动员采用的各种合理的击球动作和其他配合动作的总称2、手法是指击球时手指手腕手臂用力和控制球的动作手法,3、步法是指快速灵活的脚步移动和助跑起跳动作。4、发球:队员在发球区用一只手将自己抛起的球直接击入对方场区的技术动作5、垫球:用除手指弹击动作之外的身体任何部位击球的动作6、挡球:来球高,速度快,力量大,不便于传球和扣球时,用双手或单手在胸部以上击来球。7、传球:利用全身协调力量并通过手指手腕的弹力,将球传至一定目标的击球动作8、调整二传:将一传不到位或离网太远得球,调整成便于扣球队员进攻的球。9、扣球:队员跳起在空中,用一只手或手臂将本方场区上空高于球网上沿的球击入对方场区的一种击球方法10、近网扣球:击球点距网50厘米左右的扣球为近网扣球11、远网扣球:击球点距网1、5米左右的扣球12、拦网:队员靠近球网,在高于球网处阻挡对方来球与触球点是否高于球网无关,但触球时必须是身体的一部分高于球网。13、界内球:球触及比赛场区得地面包括界线14、界外球:球接触地面的部分完全在界线以外,球触及场外物体天花板或非比赛人员等球触及15、连击犯规:身体任何部分均可触球但一名队员(拦网队员除外)连续击球两次或连续出击及身体的不同部位16、持球犯规:身体任何部分击球时将球接住或抛出17、位置错误犯规:当罚球队员击球瞬间如果队员不在其正确位置上则构成位置错误犯规18、阵容配备是参赛队根据比赛的任务本队战术组织的特点及队员的身体情况有针对性的合理的安排出场队员及位置分工充分的调配力量科学的组合人员的筹划过程。19、交换位置:为了最大限度的发挥每个队员的特长,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加强攻守力量你不阵容配备上的某些缺陷在规则允许的条件下交换场上队员的位置用以组织战术的方法20、立体进攻:指在一传不到位或前排队员运用各种快变战术组织进攻,同时也掩护后排队员从进攻线后跳起进攻,形成横向。纵深、全方位的进攻21、调整进攻:当一传不到位,球的落点离网较远时,由二传队员或其他队员将球调整到网前进行的扣球进攻打法22、界内球:球触及比赛场区得地面包括界线23、界外球:球接触地面的部分完全在界线以外,球触及场外物体天花板或非比赛人员等球触及标志杆网绳网柱发球时球的整体或部分从过网区外过网。24、连击犯规:身体任何部分均可触球但一名队员(拦网队员除外)连续击球两次或连续出击及身体的不同部位25、持球犯规:身体任何部分击球时将球接住或抛出26、位置错误犯规:当罚球队员击球瞬间如果队员不在其正确位置上则构成位置错误犯规27、比赛开始:裁判员鸣哨允许发球,发球队员击球时比赛开始28、比赛中断:裁判员鸣哨中止比赛,比赛中断29、持球:身体任何部位击球时,将球接住或抛弃30、过网拦网:对方进攻击球前或击球的同时,在对对方空间触球或触及对方队员。31、过网击球:在对方场区上击球。32、进攻性击球:除发球或拦网外,所有直接向对方的击球。二、填空、1、排球运动具有形式的多样性和广泛的群众性,技术的全面性和高度的技巧性,激烈的对抗性、和严密的集体性,休闲娱乐性和开展活动的便利性等特点2、排球运动于1895年美国威廉摩根首创3、1964年在日本东京举行的第18届奥运会上,排球比赛被正式列为奥运会比赛项目4、排球比赛有五局三胜制、三局二胜制、一局胜负制5、百年来排球经历3大阶段:娱乐排球向竞技排球过渡阶段、竞技排球的迅猛发展、竞技排球的多元化和娱乐排球的再兴起。6、世界排球大赛:世界锦标赛、世界杯赛、奥运会排球赛7、排球技术主要由手法和步法两部分组成8、1981、1982、1984、1985、1986、中国女排五连冠9、三种准备姿势:稍蹲准备姿势、半蹲准备姿势、深蹲准备姿势10、发球技术的运用:抛球要稳,击球要准,手法手型要正确,力量要适当11、垫球手型:叠指式,抱拳式,互靠式12、按传球方向可将传球分为正面传球、背向传球、侧面传球13、传快球技术方法:传近体快球、传调整快球、传后排快球、传前飞快球、传短平快球、传背平快球14、阵容配备的原则:择优原则,攻守均衡原则,相邻默契原则,轮次针对原则,优势领先原则15、阵容配备的形式:四二配备,五一配备,三三配备16、比赛场区为长18米,宽9米得长方形。17、正式比赛中,成年男子网高为2、43米,女子网高为2、24米18、标志杆长1、80米,直径1厘米19、移动的目的是为了及时接近球,保持好人与球的位置,以便击球,同时也是为了迅速占据场上有利位置20、起跳步法:并步起跳、跨步起跳21、传球技术难点:手指、手腕灵巧的击球动作22、拦网的移动方向主要是两侧和前上方。前一步、近并步、中交叉、远跑步23、有球技术:发球、垫球、传球、扣球、拦网24、无球技术:准备姿势与移动三、简答1、移动步法的运用:1)并步的运用:主要用于近距离的移动,如传球垫球拦网等技术,同时经常与跨步或其他倒地击球技术结合使用。2)滑步的运用:主要运于短距离移动中,即来球距体侧稍远,并步不能接近球时运用滑步移动接球。3)交叉步的运用:用于体侧23米得来球,或二传手和拦网者在网前移动及防守两侧来球时运用。4)跨步的运用: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与滑步交叉步跨步的最后一步结合运用。当来球低速度快距离身体一米左右时运用较多。5)跑步的运用:跑步移动经常与交叉步跨步等结合起来运用。如向侧跑步时常采用交叉步转身的方法来起动,在接近球时,又常采用跨步倒地和各种跳跃动作来制动使之完成击球动作。6)后退步的运用:后退跑虽然速度较慢,但由于不需要转身,便于观察前方情况和来球。在移动距离较短,而且时间充裕时使用2、发球技术的注意事项:抛球要稳,击球要准,手法手型要正确,力量要适当3、二传队员的要求:移动快,取位好,传球手法好,应变能力强,头脑冷静视野开阔,调整节奏主动配合,意志坚强任劳任怨4、拦网的起跳:1)起跳的位置。迎着对方助跑线起跳。在在拦一般球时,应迎着对方助跑路线起跳。拦短平快球时,应根据扣球者的助跑路线选择距二传手23米处起跳,拦近体快球,选择在二传队员和扣球手之间起跳2)起跳的时间。根据二传的高度离网的远近扣球者起跳时间和扣球动作特点来决定3)起跳的动作。拦网起跳前,要充分利用手臂的摆动来帮助起跳,如来不及,可在身体前划小弧用力小摆,以带动身体垂直上跳5、第一第二裁判员的哨音、手势:第一裁判员的哨音总要求是:哨音要及时果断响亮,力争做到一成死球即闻哨声。在开局和关键比分下的哨声要加长加重。在一般情况下,哨声可少轻短促,在有争议或来回球较多的情况下哨声要加长加重。第二裁判员的哨音除了及时响亮外,还要求在第二裁判员职权范围内的判罚哨音要加长加重。第一裁判出示手势三个步骤:1)一只手指向发球一方2)另一只手指出犯规性质3)必要时指出犯规队员。第二裁判员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手势也分三步1)一只手指出犯规队员犯规性质2)必要时指出犯规队员3)另一只手指向发球一方6、第一裁判员的工作程序:1)开赛前:在规定时间是召集双方队长到记录台前挑选场地发球权工作。挑选工作完毕后双方队长徐在积分表上签字裁判员将挑选结果通知记录员。其次第一裁判员对场地器材设备进行检查,包括球的气压网高场地划线运动员席记录台裁判椅等。2)赛中:第一裁判员要面向发球一方,观察发球队有无犯规行为。比赛进行中裁判员要随时注视球队员及其与网的关系。3)第一裁判员同其他裁判员的分工配合再发接球时第一裁判员主要看发球一方,第二裁判员看接球一方。在网上扣拦时第一裁判员主要看扣球一方第二裁判员看拦网一方。第一裁判员要经常用眼光同第二裁判员司线员记录员联系。要注意记录员第二裁判员的提醒手势。4)赛后第一裁判员主持退场式,并详细检查记分表确认无误后在其他裁判员签字后最后在计分表上签字7、排球训练的方法:(1)重复训练法(2)变换训练法(3)串联训练法(4)系统训练法(5)综合训练法(6)分组训练法(7)多球训练法(8)对抗训练法(9)竞赛训练法(10)极限训练法(11)恢复训练法(12)计算机训练法8、后排队员进攻性击球犯规与裁判方法:1)后排队员在前场区完成进攻性击球(球触对方拦网队员手即被认为完成进攻性击球)并且击球失球的整体高于球网上沿即为后排队员进攻性击球犯规2)第一第二裁判员多可以对后排队员进攻性击球犯规鸣哨判罚三个条件1)在前场区2)完成进攻性击球3)球整体高于球网9、后排队员或自由防守队员拦网犯规与裁判方法:1)后排队员完成拦网或参加了完成篮网的集体后排自由防守队员试图进行个人拦网或参加集体拦网2)第一第二裁判员均可对该犯规鸣哨判罚裁判员要注意后排队员拦网犯规的三个条件1)在球网附近2)手高于球网3)触及球或参与完成篮网的集体三个条件均具备才构成后排队员拦网犯规10、心跟进的防守阵型:固定由6号位队员跟进防吊球及前区球,称为“心跟进”防守阵型,或称为“6号位跟进”防守阵型。这种防守阵型多在对方采取以打吊结合为主的进攻战术,为了解决心空问题是所采用。其优点是加强网前的防守能力,缺点是后排防守队员之间的空当较大,防守力量减弱。以对方4号位进攻为例,本方由2、3号位队员拦网,4号位队员后撤到4米左右防守,6号位队员跟至拦网队员身后3米附近防守,1、5号位队员防守后场,每人负责一个防区。1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