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E-601B型蒸发量与气象要素的关系分析区铭香 黄淑娟(百色市气象局,广西 百色533000)摘 要 利用百色地面气象观测站、那坡地面气象观测站20072010年大型蒸发量资料统计分析百色市大型蒸发量与各气象要素之间的关联,以寻求大型蒸发量与气象要素之间相关性。结果表明,蒸发量与气温、日照时数、十分钟平均风速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相对湿度、水汽压呈现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夏季蒸发量大小主要取决于气温的高低,冬季蒸发量大小主要取决于日照时间的长短。关健词:蒸发量;气象要素;关系引言E-601B型蒸发器是一种器口面积为3000cm2,离地面30cm的测量蒸发的大型蒸发器。影响大型蒸发量变化的因素众多,有气象要素也有非气象要素。其中气象要素又可分为热力要素、湿度要素、动力要素等,热力要素主要包括气温、日照时数,湿度要素包括相对湿度、水汽压,动力要素包括风等等,本文根据百色市地面站和那坡地面站20072010年大型蒸发量观测资料统计分析各气象要素对蒸发量的影响程度。以求得各气象要素与大型蒸发量的相关性。1 蒸发量与气象要素的相关系数采用相关系数1方法来分析影响蒸发量变化的主要气象要素。变量x和y的n对观测资料X1X2,Xn和Y1Y2,Yn,则样本相关系数rxy根据以下公式计算:其中样本月平均值,t=1,2,,n即样本个数。1.1蒸发量与热力因素1.1.1气温气温是影响蒸发量的主要气象热力因子,当月平均气温15的冬季,它们的相关系数小,平均相关系数为0.26,当平均气温15时,相关系数较大为0.61。各相关系数如表1、表2所示。表1:气温15时气温与蒸发量的相关系数那坡站百色站出现日期月平均气温相关系数出现日期月平均气温相关系数2007、19900022007、112.30.172008、1910452008、110.30.432009、1100042009、112.10.112010、11410172008、211.60.542008、28101表2:气温15时气温与蒸发量的相关系数那坡站百色站出现日期月平均气温相关系数出现日期月平均气温相关系数2007、217.70.592010、115.80.062009、218.80.622007、219.40.452010、216.60.792009、221.40.272007、725.30.412010、218.10.232008、724.31.792007、728.70.572009、725.00.722008、727.80.762010、725.90.832009、728.40.642007、824.40.362010、729.80.832008、824.50.742007、828.20.582009、825.60.452008、827.40.682010、824.50.552009、829.10.652010、828.40.531.1.2日照时数日照时数是指太阳中心从出现在一地的东方地平线到进入西方地平线,其直射光线在无地物、云、雾等任何遮蔽的条件下,照射到地面所经历的小时。日照时数越多,太阳的净辐射越大,蒸发过程的能量供给就越充分,日照时数的长短是造成气温升高的主要原因,因此日照时数的多少与蒸发量有密切联系,其相关系数值分别为如图1、图2。经计算分析,那坡站的平均相关系数为0.69。百色站为0.41。图1:那坡站日照与蒸发量相关图表图2:百色站日照与蒸发量相关图表21 相对湿度相对湿度是单位体积空气内实际所含的水汽密度和同温度下饱和水汽密度的百分比。相对湿度越大,空气水汽含量越高,当水汽含量高时,越不利于水汽的转移,蒸发量相应变化减小,它与蒸发量是反相关关系。计算结果如表3。那坡站相对湿度与蒸发量的平均相关系数为0.77,百色站为0.73。表3:相对湿度与蒸发量的相关系数那坡站百色站出现日期月平均相对湿度相关系数出现日期月平均相对湿度相关系数2007、1730.892007、1730.782008、1780.82008、1760.812009、1700.592009、1680.362010、1710.752010、1690.822008、2690.672008、2730.672007、2710.832007、2680.752009、2700.772009、2670.752010、2620.742010、2620.802007、7760.662007、7780.722008、7791.852008、7780.782009、7820.792009、7750.702010、7780.842010、7710.912007、8780.682007、8770.702008、8800.812008、8830.832009、8760.722009、8700.682010、8820.682010、8720.6422水汽压水汽压是水汽在大气总压力中的分压力。它表示了空气中水汽的绝对含量的多少,当空气中水汽含量多时,会影响到蒸发,统计表明水汽压与蒸发量也是负相关,统计结果如表4,那坡站水汽压与蒸发量的平均相关系数是028,百色站为025。表4:水汽压与蒸发量的相关系数那坡站百色站出现日期月平均水汽压相关系数出现日期月平均水汽压相关系数2007、19.0-0.652007、110.1-0.712008、19.00.092008、19.6-0.032009、18.6-0.652009、19.6-0.012010、111.5-0.692010、112.5-0.622008、213.90.192008、216.3-0.172007、27.8-0.372007、29.5-0.052009、215.00.192009、216.8-0.072010、211.40.472010、212.9-0.352007、724.3-0.142007、730.3-0.322008、723.6-0.682008、728.4-0.232009、725.5-0.092009、728.70.022010、725.4-0.642010、728.9-0.222007、823.1-0.562007、829.1-0.512008、824.2-0.142008、829.7-0.562009、824.0-0.572009、827.8-0.222010、824.7-0.192010、827.60.023 蒸发量与动力因子的关系31 十分钟平均风速风速是由于大气运动而产生的,是影响蒸散过程的重要因子,风速的大小变化影响大气的流动,从而影响蒸发,具体统计结果图3、图4图3:那坡局风速与蒸发量相关系数图图4:百色局风速与蒸发量相关系数图从图2、图3可以看出右江河谷风速与蒸发量的相关性要比南部山区的那坡县要好些,风速与蒸发量的平均相关系数分别是0.49,0.22,都是正相关。小结(1) 蒸发量与气温、日照时数、十分钟平均风速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说明这些气象要素都是影响蒸发量的主要因子。(2) 蒸发量与相对湿度、水汽压呈现明显的负相关关系。总之,大型蒸发量与多个气象因素相关,除了以上分析的主要因素外,还与降水量,气温日较差相联,分析结果表明气象要素对E601蒸发皿蒸发量的影响程度(正相关)的规律是:当月平均气温15时,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依次气温日照风速。当月平均气温15时,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依次日照风速气温。负相关的规律是相对湿度水汽压。参考文献:1 施 能气象科研与预报中的多元分析方法 M北京: 气象出版社,2001:142 程爱珍,何秋香等浅谈蒸发量的影响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表情捕捉合同
- 单元复习与测试说课稿初中生物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 宁国无尘室工程施工方案
- 工业机器人在2025柔性制造系统中智能故障诊断与预测技术报告
- 银行零售业务数字化营销转型中的营销效果评估与客户满意度提升策略研究报告
- 护理培训应急预案
- 基于智能化平台的物理课后辅导与复习体系
- 2026年新能源生物质能技术创新对全球产业的影响报告
- 新能源绿色信贷市场2025年预测报告: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研究
- 生活燃气应急预案
- 粮食购销结算管理制度
- T/CCAS 010-2019水泥窑协同处置飞灰预处理产品水洗氯化物
- DB37-T1317-2025超细干粉灭火系统技术规范
- 2025校招:网络工程面试题库及答案
- 头皮撕脱伤的护理常规
- 麻醉器械耗材管理制度
- 面向未来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5年版)》解读
- 2025-2030中国口腔医疗行业发展分析及投资前景与战略规划研究报告
- 《流量计培训》课件
- 酒店残疾人服务工作流程
-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讲稿专家版《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大讲堂之第三讲 文明初现与中华民族起源(史前时期)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