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沉木”与乌木.doc_第1页
“阴沉木”与乌木.doc_第2页
“阴沉木”与乌木.doc_第3页
“阴沉木”与乌木.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阴沉木”与乌木(来源 大享网专注海南民俗)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四川频频发掘出土形态各异、年代久远的“阴沉木”,这些古木有的长达30余米,重达70余吨,委实震撼人心。近年来,广西柳州市的甘梨丽女士,在柳江河流域也收集了30多吨“阴沉木”。这些阴沉木,经中国地质科学院、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等单位,通过碳14同位素检测,其埋地的年代均超过3000年,有的甚至长达万年,是珍贵的自然文化遗产。 阴沉木实为炭化木,主要由于远古时期,原始森林中的树木遭受到突如其来的地质灾害,例如:河流上游山洪、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而将树木冲入河流,深埋于河床的泥沙之中。地震或山体滑坡造成树木被埋藏在缺氧的阴暗地层中。经大自然长达数千年、甚至几万年的磨蚀造化,形成了似石非石、似木非木的植物“木乃伊”。阴沉木兼备木的古雅和石的神韵,其质地坚实厚重,色彩乌黑华贵,断面柔滑细腻,且木质油性大、有香味,耐腐朽抗虫蛀,浑然天成。所以四川人称之为乌木,东北人称之为“浪木”、“沉江木”,西方人则称之为“东方神木”。阴沉木据碳14同位数的测定,阴沉木标本的最晚年代均在三千二百多年以上。阴沉木是在特定的地下水、土、温度等自然条件下和适应的矿物质中才能形成,且木材本身含有桉脂油等天然防腐剂,方才深埋千万年而不腐。阴沉木色泽有黄褐、灰褐、青黑、黑色、黑红色、青铜色等,切面光滑,遇水色更深,色泽天然,不需上漆,性坚体重,纹理细腻,上蜂蜡、核桃油、橄榄油后颜色黑如墨,光亮似漆,日久不变。其木质坚实、细腻,用阴沉木制成的各种器具,乌黑发亮、古朴深沉、温存深润、浑脱高贵,且能长期保存,不怕日晒风吹且其木质不再生虫、发霉或腐烂,它的这些特点,是优于紫檀、黄花梨、鸡翅木、红木等其他珍贵木材的特殊之处。 阴沉木自古以来就被视为名贵木材,稀有之物,是尊贵及地位的象征。阴沉木很奇特,一般木头烧出的是白灰,而阴沉木烧出的是金黄色灰,因此在古代,达官显贵、文人雅士皆把阴沉木家具及出自阴沉木雕刻的艺术品视为传家、镇宅之宝,辟邪之物。历代以来,特别是明、清时期,阴沉木尤其成为各代帝王建筑宫殿和制作棺材的首选之材。因而我国民间素有“纵有珠宝一箱,不如乌木一方”和“黄金万两送地府,换来乌木祭天灵”的民谚。阴沉木属特殊的植物化石,是天然文化艺术遗产,具有难以再生、数量稀少、观赏性强等特殊性,其本身具有极高的经济附加值和无形的文化价值。利用阴沉木独有的材质,古奥的神韵以及千姿百态的艺术造型制作的艺术作品,是自然与人文高度融合的艺术品,更具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因而在今天,阴沉木的价值日益彰显,阴沉木艺术品更是大受青睐,已成为收藏界的宠儿。阴沉木雕因阴沉木性纯阴,古籍中亦有入药记载,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本部第三十五卷记载乌木甘、咸、平、解、毒,又主治霍乱、吐痢,取屑研末,用温酒服,或将其泡酒或烧成灰泡水喝还能治疗感冒、祛风湿等疾病,及促进血液循环的功能。因乌木用途的广泛性和属性的神秘性,被海内外誉为“东方神木”。它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逾千年才能形成,故有“软黄金”之称。阴沉木并不是一个树种,而是久埋于地下未腐朽、可以为器的多种木材的集合名称。其种类繁多,经鉴定主要有:柏木、杉木、楠木、野荔枝木、苦梓、绿楠、肾果木等。乌木则属于柿树科柿树属树种中具黑色心材的树种(Diospyros spp),市场又名“黑檀”(EBONY),主要产于亚洲热带和非洲热带,如印度、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泰国,缅甸、越南、柬埔寨、老挝、马达加斯加、刚果、加蓬等国。 阴沉木和乌术相同的特征主要有:材色均比较乌黑,通常为黑色或黑褐色;且都具有光泽、木质油性大、抗虫耐腐、质地重硬,且永不褪色。阴沉木和乌木不相同的特征主要有:乌木仅为柿树属中具黑色心材的树种;而阴沉木可能是多个科属的木材。乌木的管孔通常很细,肉眼下不见至略见;而阴沉木的管孔,肉眼下有可见至明显的。乌木的轴向薄组织主要为同心层式离管切线状,显微镜下宽度仅l2个细胞;而阴沉木的轴向薄组织类型会有多种多样。乌木的木射线细,显微镜下仅1个细胞宽。阴沉木虽然具有与乌木的材色、光泽、油性感、抗虫耐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