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考试高分学员笔记——国际法.pdf_第1页
司法考试高分学员笔记——国际法.pdf_第2页
司法考试高分学员笔记——国际法.pdf_第3页
司法考试高分学员笔记——国际法.pdf_第4页
司法考试高分学员笔记——国际法.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资料来源 法律教育网资料来源 法律教育网 法律教育网提供更多免费资料下载法律教育网提供更多免费资料下载 国际法国际法 第一章 第一章 导论导论 一 国际法的概念和特征 一 国际法的概念和特征 二 国际法的渊源 二 国际法的渊源 三 国际法和国内法的关系 三 国际法和国内法的关系 我国我国 四 国际法基本原则 四 国际法基本原则 第二章 第二章 国际法主体国际法主体 一 目前公认的国际法主体 一 目前公认的国际法主体 二 国家 二 国家 1 国际条约 最主要的渊源 契约性条约和造法性条约 2 国际习惯 最古老的渊源 构成要素 A 物质要素或客观要素 即各国反复一致地从事某种行为的实践 B 心理要素或主观要素 即各国认为具有法律约束力 3 一般法律原则 如 善意 禁止反言 4 确立国际法原则的辅助方法 A 司法判例 B 各国国际法权威学者的学说 C 国际组织的决议 国际条约在国内的适用方法 A 直接适用 B 并行适用 C 转化适用 国际习惯在国内的适用方法 A 宪法并没有明确规定 B 民事范围的国际习惯 可在国内法和条约之后做 补充 特征 特征 A 各国公认 B 具有普遍意义 C 构成国际法基础 D 具有强行法的性质 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 1 国家主权平等原则 国家主权的表现 A 对内最高权 B 对外独立权 C 防止侵略的自卫权 2 不干涉内政原则 内政 不是一个单独的地域上的概念 判断内政的标准 缺一不可 A 是否本质上属于国内管辖的事项 B 该事项中的行为是否违背已经确立的国际法原则和规则 3 不得使用威胁或武力原则 首先使用武力 即构成侵略行为的明显证据 但联合国安理会可以根据情节及后果确定是否 构成了侵略行为 4 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原则 5 民族自决原则 只严格适用于 殖民地民族的独立 6 善意地履行国际义务原则 1 主权国家 2 政府间国际组织 3 某些特定的民族解放组织 构成要素构成要素A A A A 定居的居民 定居的居民 B B B B 确定的领土 确定的领土 C C C C 政府 政府 D D D D 主权 主权 类型类型A A A A 单一国 单一国 B B B B 复合国 邦联和联邦 复合国 邦联和联邦 基本权利基本权利A A A A 独立权 独立权 B B B B 平等权 平等权 C C C C 自保权 自保权 D D D D 管辖权 属地 属人 保护 普遍 管辖权 属地 属人 保护 普遍 国家主权国家主权 的豁免的豁免 1 含义 指非经一国同意 国家的行为及其财产不受或免受他国管辖 2 表现 在司法豁免方面 3 放弃条件 必须 自愿 特定 明确 资料来源 法律教育网资料来源 法律教育网 法律教育网提供更多免费资料下载法律教育网提供更多免费资料下载 明示放弃通过条约等明白的语言文字表示放弃 默示放弃 4 豁免原则的发展 认为国家的商业行为不应享有豁免权 国际法上国际法上 的承认的承认 特征特征 1 承认的主体 包括国家和政府间国际组织 2 承认的对象 包括新国家 新政府 民族解放组织 交战团体 叛乱团体 3 承认的性质 既是法律行为 又是政治行为 但不是法律义务 4 承认是一种单方行为 承认引起的法律关系是有限的 只限于一定的范围 只有在双方建立外交关系后 才能产生全面的权利义务关系 表现形式表现形式 明示承认 默示承认 4 3 种类 后种类 后果果 法律承认 具有溯及力 可追溯至新国家或新政府成立时 事实承认 具有片面性和过渡性 比较模糊 可随时撤销 新国家和新国家和 新政府新政府 的承认的承认 新国家的承认 发生在四种情况下 a 国家独立 b 国家合并 c 国家分离 d 国家分立 新政府的承认 一般只发生在一国由于剧烈的社会革命或政变而产生新政府 情况下 与新国家一起诞生的新政府和各国平稳的政府更迭 都不产生国家法中政府承认的问题 国际法上国际法上 的继承的继承 国家继承国家继承 分为 国家继承 政府继承 国际组织继承分为 国家继承 政府继承 国际组织继承 国家继承最重要 国家继承最重要 1 条约继承 约定 无约定 a 领土条约 继承b 人身条约 不继 承 不同的领土变更情况不同 条约继承也不同 a 国家合并 部分不及整体 仅对原部分有效 b 国家分离或分立 整体影响部分 c 领土部分转移 随领土发生转移效力 d 新独立国家 独立自主决定 2 非条约继承 a 财产继承 a 不动产 随领土一并转属继承b 动产 领土实际 生存原则 随其最密切联系原则一并转移 b 档案继承 协议无协议 就 领土实际生存原则 3 债务继承 a 国家债务 不包括 地方化债务 恶债 本国政府对外国私人所负债 务 本国私人对外国政府所负债务 b 合并 全部转属继承 c 分离 分立 协议 无协议 公平的按比例转属继承国 d 独立 不予继承 除非另有协议 构成 A 国家作为原告在外国法院起诉 B 正式出庭应诉 C 提起反诉 D 作为利害关系人介入特定诉讼 不构成 A 国家在外国领土范围内 从事商业行为 B 国家或其授权代表 为了 主张豁免权 出庭阐述立场或者作证 C 要求法院宣布判决或裁决无效 认为是承认 a 建立外交关系 b 缔结政治性条约 c 正式接受领 事 d 正式投票支持参加政府间国际组织 不认为是承认 a 共同参加多边国际会议或国际条约 b 建立非官 方或非完全外交性质机构 c 某些级别和范围的官员接触 资料来源 法律教育网资料来源 法律教育网 法律教育网提供更多免费资料下载法律教育网提供更多免费资料下载 三 国际组织 三 国际组织 政府间政府间 国际组织国际组织 1 法律人格派生的 有限的 2 成员 a 正式成员 原始成员和纳入成员 b 非正式成员 准成员和观察员 没有选举权 没有表决权 3 机构 a 权力和决策机构 通常称为 大会 代表大会 全体会议 有些组织由成员国元首 首脑或部长组成或参加 b 执行机构 通常称为 理事会 执行局 执行委员会 c 行政机构 一般多称 秘书处 4 表决制度 a 全体一致通过 b 协商一致通过 c 多数表决通过 根据投票权分配方式不同 分为平权表决制和加权表决制 加权表决多用于金融等经济性组织 联合国体系联合国体系 1 成立 根据 1945 年在旧金山签订的 联合国宪章 成立 2 宗旨 维持和平 促进合作 3 主要机关 下图 下图 4 专门机构 正式与经社理事会签订协议的联合国专门机构有 17 个 此外 国际原子能机构和世界贸易组织 与联合国有合作关系 被视为类似的专门机构 特征 a 它是政府间的国际组织 b 专门机构是成员具有普遍性的全球性组织 而不包括区域性组织 c 专门机构与联合国具有法律联系 它们通过与经社理事会签订并经大会核准的关系协定成 为专门机构 d 它们具有独立的国际法律人格 联合国大会联合国大会 性质性质 1 审议和建议机关 而非立法机关 2 大会每年举行一届常会 一般为期 3 个月 3 表决实行会员国一国一票 一般决议为多数通过 重要决议为 2 3 多数通 过 表决 重要问表决 重要问 题题 2 32 32 32 3 多数通过多数通过 1 与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相关的建议 2 选举安理会 经社理事会和托管理事会 3 新会员国的接纳 4 会员国权利的中止或开除会籍 5 实施托管问题 6 联合国预算及会员国会费的分摊 效力效力 1 有约束力 对于联合国组织内部事务通过的决议 2 无约束力 对于其他一般事项做出的决议 只有建议性质 安理会安理会 性质性质 1 联合国唯一有权采取行动的机关 可以采取必要的物理行动 2 安理会除一年两次定期会议外 在安理会任何理事国或秘书长提请时 应当召开 3 职权 a 促使争端和平解决 b 维护和平 c 其他方面 理事国理事国 1 5 个常任理事国 中 法 俄 美 英 2 10 个非常任理事国 按地域分配名额 任期 2 年 不得连任 表决表决1 安理会表决采取一国一票 资料来源 法律教育网资料来源 法律教育网 法律教育网提供更多免费资料下载法律教育网提供更多免费资料下载 四 非政府间国际组织 四 非政府间国际组织 第三章 第三章 国际法律责任国际法律责任 一 传统国际责任的构成 一 传统国际责任的构成 1 1 1 1 1 1 二 国际法律责任形式 二 国际法律责任形式 2 对于程序事项决议的表决采取 9 个 2 3 同意即可通过 3 对于非程序事项或称实质性事项的决议表决 要求包括 大国一致原则 4 常任理事国的弃权或缺席不被视为否决 不影响决议通过 当对于一个 事项是否为程序性事项发生争议时 采用 大国一致原则 适用非程序性适用非程序性 事项表决的事项表决的 1 向大会推荐接纳新会员国 2 向大会推荐秘书长人选 3 向大会建议中止会员国权利 4 向大会建议开除会员国 经济及社会经济及社会 理事会理事会 经社理事会由联合国大会选出的 54 个理事国组成 任期 3 年 可以连任 每年两次常会 托管理事会托管理事会名存实亡 国际法院国际法院由 15 名法官组成 大会和安理会分别选举 均特别多数获任 任期 9 年 可连选连任 秘书处秘书处 1 秘书处设秘书长 1 人 2 秘书长由大会根据安理会包括 5 个常任理事国在内的 9 个理事国的推荐委任 任期 5年 可连任一次 3 大会有权拒绝安理会所推荐的候选人 但无权任命安理会未推荐的人 4 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国民不得担任秘书长 1 非政府间国际组织最显著的特点是其成立及活动主要是由各相关国家的国内法加以规定 2 在性质上 非政府间国际组织 其实是一种民间性的跨国联合 3 联合国经社理事会专门设立了非政府组织委员会 负责接纳非政府组织的申请 审批给予它们在经社理 事会的咨商地位或观察员身份 拥有向联合国相关机构提供咨询意见的权利 行为归因行为归因 于国家于国家 作为 不作为作为 不作为 1 国家机关的行为 2 经授权行使政府权力的其他实体的行为 3 实际上代表国家行事的人的行为 4 别国或国际组织交给一国支配的机关的行为 视为该支配国的国家行为 5 叛乱运动机关的行为 被视为已经或正在形成的新国家的行为 6 一个行为可归因于几个国家时 相关国家对于各自相关的行为承担单独或共同的责任 7 非代表国家行事的个人行为不是国家行为 但对于某些特点人员 如国家元首 政府首 脑 外交部长及外交使节 另外 如果国家纵容或唆使个人肆意侵犯外国的权益 则承 担间接国际责任 8 国家当局暂不存在时的行为 违背国际义务违背国际义务 1 分类 国际不法行为 一般国际责任国际罪行 国际刑事责任 2 排除行为不当性 排除国家赔偿责任 a 同意 事先 自愿 明确 不违反国际强行法 b 对抗 条件 针对性和适度性 种类 对抗措施 非武力自卫 使用武力 c 不可抗力和偶然事故 非行为者本身引起 d 危难和紧急状态 别无他法 非行为者本身或协助造成不违反国际强行法 资料来源 法律教育网资料来源 法律教育网 法律教育网提供更多免费资料下载法律教育网提供更多免费资料下载 三 国际责任制度的新发展 三 国际责任制度的新发展 第四章 第四章 国际法上的空间划分国际法上的空间划分 一 领土 一 领土 包括 领陆 领水 领空 底土 1 终止不当行为 2 恢复原状 3 赔偿 4 道歉 5 保证不再重犯 6 限制主权 1 国际形式责任问题 双罚原则 国家和领导人 2 国际赔偿责任问题 从赔偿责任的主体 分为 a 国家责任制度 如 空间物体造成损害公约 b 双重责任制度 即国家和营运人共同承担 c 营运人赔偿 构成构成 领陆领陆 1 边界 在协议划定边界时 如无传统习惯线 国际实践的处理 a 以山脉为界时 依 主分水岭 b 以可航行河流为界时 依 主航道中心线 c 以不可航行河流为界时 依 河流中心线 2 边界制度 a 界标维护 若一方发现 应尽速通知另一方 在双方代表在场的情况下 重建或修复 b 边境土地的使用 不得在边境设立靶场或可能危及对方居民人身财产安 全的武装试验和演习 c 界水的利用 在本国一侧捕鱼 在本国一侧航行 航行时有国籍标志 除遇难或有特殊情况外 一方船舶未经允许不得在对方靠岸停泊 领水领水 包括 内水和领海 河流 1 内河 完全主权 2 界河 以主航道或河道中心线为界分属沿岸国 使用时不得损害邻国权益 3 多国河流 对沿岸国船舶开放 分段属沿岸国 沿岸国协议管辖利用 4 国际河流 依条约对所有国家开放 非军用船舶有无害通过权 由条约约 定管理等事项 5 国际运河 地位和航行制度由条约确定 一般对所有国家开放 资料来源 法律教育网资料来源 法律教育网 法律教育网提供更多免费资料下载法律教育网提供更多免费资料下载 二 海洋法 二 海洋法 领空领空 1 国际民用航空基本制度 芝加哥公约 a 领空主权原则 b 国籍制度 登记主义原则 c 航班飞行 我国要求均须经许可或依协议 a 定期 经许可 b 不定 期 不经许可 多数国家保留 2 民事责任制度 华沙公约 a 客运 推定过失责任 b 货运 不完全过失责任 3 安全制度 三个劫机公约 东京 海牙 蒙特利尔 或引渡或起诉 底土底土 取得方式取得方式 传统传统 方式方式 1 先占 我国只承认历史上的 而现在的先占不承认 2 时效 我国不承认 3 添附 我国承认 4 割让 强制割让不承认非强制割让承认 5 征服 不承认 新方式新方式 1 殖民地独立 2 公民投票 条约或国内法有规定 主权及限制主权及限制 1 1 1 1 领土主权 国家在其领土范围内享有最高权力领土主权 国家在其领土范围内享有最高权力 所有权和管辖权 所有权和管辖权 2 2 2 2 领土主权的限制 领土主权的限制 a 一般限制 边境制度中的相邻权 领海无害通过权 外交特权和豁免等 b 特别限制 a 共管 合法 b 租借 依条约平等自愿与否效力不同 c 国际地 役 d 势力范围 已经废弃 海洋水域的海洋水域的 划分及制度划分及制度 A A A A 内海 内海 1 界限 直线基线 我国 2 地位 完全主权 外国船舶未经许可不得进入 3 港口制度 a 进出港口 1 周前办理手续 24 小时前报告情况b 航行停泊 服从管理 4 刑事管辖权 只对 a 扰乱港口安宁 b 受害者为沿岸国或其国民 c 案情重大或船旗国领事或船长提出请求时沿岸国才予以管辖 B B B B 领海 领海 1 界限 领海基线起 但不得超过 12 海里 2 地位 完全主权 但受无害通过制度的限制 无害通过的条件 a 军用船舶除外 b 连续不停迅速通过 c 潜 水艇须浮出水面并展示国旗 d 须无害 3 刑事管辖权 a 罪行后果及于沿海国 b 扰乱地方安宁 c 经船长或 船旗国外交代表或领事官员请求地方当局予以协助 C C C C 毗连区 毗连区 1 界限 从领海基线起 不得超过 24 海里 2 地位 不享有主权 只行使某些方面管制 或依附于专属经济区 或依 附于公海 公空 3 权利 沿海国的权利仅及于海关 移民 财政和卫生等方面 资料来源 法律教育网资料来源 法律教育网 法律教育网提供更多免费资料下载法律教育网提供更多免费资料下载 三 国际法上的特殊空间 三 国际法上的特殊空间 D D D D 专属经济 专属经济区区 1 界限 从领海基线起 不超过 200 海里 拥有专属经济区的权利 需要以国内法形式宣告来实现 不同于 大 陆架 2 地位 不享有主权 3 权利 自然资源的勘探开发和管辖权 E E E E 公海 公海 六大自由 六大自由 a 航行自由 b 飞越自由 c 铺设海底电缆和管道的自由 d 建造国 际法所容许的人工岛屿和其他设施的自由 e 捕鱼自由 f 科学研究自 由 船旗国管辖权 船旗国管辖权 应仅悬挂一国旗帜 否则视为无国籍 不受保护 普通管辖权 普通管辖权 a 海盗行为 b 非法广播 c 防止或禁止贩运奴隶和毒品 登临权 临检权 条件登临权 临检权 条件 a 登临权只能由各国军舰或经正式授权的为政府服务的船舶行使 b 被登临的船舶只能是军舰和专用于政府非商业性服务的船舶以外 的船舶 c 有正当理由 海盗行为 贩奴行为 非法广播 无国籍 d 登临权的行使应当审慎 登临不当 应当赔偿 紧追权 条件紧追权 条件 a 只可由军舰 军用飞机或其他有明显标志的经授权的为政府服务的 船舶或飞机进行 b 必须从国家管辖范围内的海域开始 除公海外 c 只有在被追船舶视听所及的距离内发出停驶信号后 才可开始 d 紧追必须连续不停地进行 不得中断 交接 e 将被追逐船舶逮捕 及被追逐船舶进入其本国或第三国领海时 紧 追停止 海洋下覆底海洋下覆底 土的划分及土的划分及 制度制度 A A A A 内海和领 内海和领海海 下覆底土下覆底土 领土组成部分 完全主权 B B B B 大陆架 大陆架 1 界限 从领海基线起 不足 200 海里 扩展到 200 海里 最远不应超过 350 海里 2 地位 不享有主权 但享有某些排他性的主权权利 3 权利 自然资源的勘探 开发和管辖权 沿海国专属权利 无须声明即 享有 C C C C 国际海底 国际海底区区 域 不是公海域 不是公海 海底 海底 1 开发主体 a 海底管理局 b 由缔约国有效控制的自然人 法人 2 开发原则 平行开发制 外空活动外空活动 的法律制度的法律制度 登记制度 登记制度 登记国登记国 1 发射国应对其发射的空间物体进行国内登记 并报告联合国秘书长 2 二个以上国家发射的 由其共同决定由其中一个登记 3 外空物体的登记国 对该物体拥有所有权和管辖控制权 4 登记国发现外空物体失踪或消灭 应通知联合国秘书长 资料来源 法律教育网资料来源 法律教育网 法律教育网提供更多免费资料下载法律教育网提供更多免费资料下载 第五章 第五章 国际法上的个人国际法上的个人 一 国籍 一 国籍 二 外国人的法律地位 二 外国人的法律地位 责任制度 责任制度 发射国发射国 1 绝对责任 对大气层内的物体 2 过错责任 对大气层外的物体 防止气候防止气候 变化的方式变化的方式 减排折算方式 a 集团方式 b 排放权交易 c 绿色交易 文化遗产文化遗产包括 文物 建筑物 遗址 国籍取得国籍取得 1 出生取得 a 血统主义 单系血统主义和双系血统主义 欧洲 b 出生地主义 美洲 c 混合制 多数国家 我国 F4F4F4F4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 本人出生在中国 具有中国国籍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 本人出生在中国 具有中国国籍 F5F5F5F5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 本人出生在外国 具有中国国籍 但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并定居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 本人出生在外国 具有中国国籍 但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并定居 在外国 本人出生时即具有外国国籍的 不具有中国国籍在外国 本人出生时即具有外国国籍的 不具有中国国籍 F6F6F6F6父母无国籍或国籍不明 定居在中国 本人出生在中国 具有中国国籍父母无国籍或国籍不明 定居在中国 本人出生在中国 具有中国国籍 2 加入取得 a 申请入籍 申请 审查 批准 入籍 有下列条件之一的 可以经申请批准加入中国国籍 有下列条件之一的 可以经申请批准加入中国国籍 a a a a 中国人的近亲属 中国人的近亲属 b b b b 定居在中国的 定居在中国的 c c c c 有其它正当理由 有其它正当理由 b 因法律事实入籍 跨国婚姻 收养 取得住所 领土转移等 国籍丧失国籍丧失 1 自愿丧失 a 自愿退籍 定居外国的中国公民 自愿加入或取得外国国籍的 即自动丧失中国国 籍 b 自愿选择放弃 中国公民有下列条件之一的 可以经申请批准退出中国国籍 a 外 国人的近亲属 b 定居在外国的 c 有其它正当理由 2 非自愿丧失 a 因事实而丧失 b 被剥夺国籍 3 不得退出 国家工作人员和现役军人 不得退出中国国籍 外国人的待外国人的待 遇遇 1 国民待遇 仅限于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 并不包括政治方面 2 最惠国待遇 一国给另一国的待遇 不低于现在或将来给任何第三国的待遇 3 差别待遇 包括歧视待遇和优惠待遇 4 互惠原则 5 普遍优惠待遇 发达国家给发展中国家的优惠 外交保护外交保护 1 性质 国家属人管辖权的体现 2 条件 a 一国国民权利因所在国的国家不当行为而受到损害 而非私人行为 b 国籍继续原则 c 用尽当地救济原则 3 范围 资料来源 法律教育网资料来源 法律教育网 法律教育网提供更多免费资料下载法律教育网提供更多免费资料下载 4 4 4 4 庇护 庇护 三 国际人权法 三 国际人权法 国际人权条约体系国际人权条约体系 国民被非法逮捕 财产或利益被非法剥夺 受到歧视 被 拒绝司法 等 引渡引渡 1 引渡的主体 国家 依条约承担引渡义务 无条约可自由裁量 2 不予引渡的情形 a 国际法的一般规则 本国国民 不构成双重犯罪的 政治犯不引渡 b 我国引渡法 F8F8F8F8 可能会受到不公正待遇 已过追诉时效 可能会受到不公正待遇 已过追诉时效 曾经遭受过酷刑 纯属军事犯曾经遭受过酷刑 纯属军事犯罪罪 的的 3 引渡的程序 我国 a 联系机关 外交部 b 决策机关 引出 最高院指定的高院 引入承诺 量刑 最高院限制追诉 最高检 c 引渡的效果 罪名特定 非经引出国同意 不得转引渡 向 中 国 请 求 引 渡 向 中 国 请 求 引 渡 应当拒绝引渡应当拒绝引渡 1 被请求引渡人具有中国国籍 2 根据中国或者请求国法律 引渡请求所指的犯罪纯属军事犯罪的 3 因政治犯罪而请求引渡 或者中国已经给予庇护的 4 在收到请求时 中国的司法机关对于引渡请求所指的犯罪 已经作出生效判 决 或者已经终止刑事诉讼程序的 5 根据中国或者请求国法律 在收到引渡请求时 由于时效或者赦免等原因 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 6 被请求引渡人在请求国曾经遭受或者可能遭受酷刑或者其他残忍 不人道或 者有辱人格的待遇或者处罚的 7 被请求引渡人可能因其种族 宗教 国籍 性别 政治见解或者身份等方面 的原因而被提起刑事诉讼或者执行刑罚 或者被请求引渡人在司法程序中可 能由于上述原因受到不公正待遇的 8 请求国根据缺席判决提出引渡请求的 可以拒绝引渡可以拒绝引渡 1 中国对于引渡请求所指的犯罪具有刑事管辖权 并且对被请求引渡人正在进 行刑事诉讼或者准备提起刑事诉讼的 2 由于被请求引渡人的年龄 健康等原因 根据人道主义原则不宜引渡的 向 外 国 请 求 引 渡 向 外 国 请 求 引 渡 对被请求国对被请求国 附加条件的承诺附加条件的承诺 对于限制追诉的承诺 由最高人民检查院决定 由外交部代表中华人民共 和国政府向被请求国作出 承诺 对于量刑的承诺 由最高人民法院决定 1 构成要件 a 外国人 b 政治原因 c 入境并居留 d 拒绝引渡 2 不予庇护的情形 如 外交代表的罪行 种族灭绝 侵略 劫机 3 域外庇护 使馆庇护 非基于领土的庇护 没有国际法依据 1 国际人权宪章 a 1948 年 世界人权宣言 b 1966 年 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 我国仅此加入 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 资料来源 法律教育网资料来源 法律教育网 法律教育网提供更多免费资料下载法律教育网提供更多免费资料下载 第六章 第六章 外交关系法和领事关系法外交关系法和领事关系法 特权与豁免 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 和 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 的规定 馆舍 寓所馆舍 寓所 通讯通讯 税收特权税收特权 2 专门领域的人权条约 3 区域性人权公约 外交特权外交特权 1 使馆内舍不可侵犯 即使是火灾 未经馆长或其代理人同意 也不得进入使馆 2 使馆内设施 交通工具免受搜查 扣押 强制执行或者征用 3 使馆档案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得侵犯 即使两国断交 发生武装冲突 4 外交人员的寓所不可侵犯 未经允许不得进入 包括临时住所 如旅馆房间 领事特权领事特权 1 领馆馆舍 未经领馆馆长 使馆馆长或其指定人员同意 不得进入领馆中专供工作之用 的部分 发生火灾时 推定同意 2 领馆内设备 交通工具有免受征用 如确有必要 应采取一切步骤以免妨碍领馆执行 职务 并向派遣国作出迅速 充分及有效的补偿 3 领馆档案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得侵犯 即使两国断交 发生武装冲突 特别使团特别使团其房舍不得侵犯 发生火灾时 推定同意 中国的特殊规中国的特殊规 定定 1 未经允许 不得进入的领馆范围为整个领馆 而不仅限于工作部分 2 领事官员的寓所 文书 信件 财产不受侵犯 使馆使馆 1 非经接受国同意 不得装置使用无线电发报机 2 外交邮袋不得开拆 扣留 3 外交信差 人身不受侵犯 不受任何形式的逮捕或拘禁 特别外交信差 在将外交邮袋送交收件人后 不再享有豁免权 外交邮袋可以委托商业飞机的机长转递 但机长非外交信差 领馆领馆 1 非经接收国同意 不得装置使用无线电发报机 2 领事邮袋 有重大理由 在派遣国授权代表在场时 可以开拆 若派遣国拒绝 则邮 袋须退回原发送地 3 领事信差 人身不受侵犯 不受逮捕 监禁 使馆领馆使馆领馆免纳捐税 关税 外交人员外交人员 1 免除捐税 其中主要是个人所得税和其他直接税 2 其私人用品 免除一切关税及类似税费 3 与外交人员构成同一户口的家属 如系非接受国国民 享有外交人员相同的特权 使馆的行政技使馆的行政技 术人员术人员 1 除其最初到任时所输入的物品外 不能免纳关税及其他课征 2 与其构成同一户口的家属 如系非接受国国民 且不再该国永久居留者 享有相同的 特权 使馆的服务人使馆的服务人 员员 受雇所得报酬免纳捐税 资料来源 法律教育网资料来源 法律教育网 法律教育网提供更多免费资料下载法律教育网提供更多免费资料下载 免验免验 管辖豁免管辖豁免 一 外交关系法 一 外交关系法 领事官员领事官员 1 领事及其家属免纳一切捐税 2 领事及其同户家属初到任所需物品的消费品 免纳关税 领馆雇员领馆雇员 1 领事雇员及其家属免纳捐税 2 领事雇员免纳初到任时的安家物品及个人消费品的关税 外交人员外交人员 行李免受查验 但有重大理由推定 有非免税物品 有接受国法律禁止的进出口物品或者 检疫条例加以管制的物品时 在外交人员或其代理人在场时 可以检查 使馆的使馆的 行政技术人员行政技术人员 行李不能受海关查验 领事官员领事官员行李免受查验 如有重大理由需要查验 应于领事或其家属在场时进行 外交人员外交人员 刑事管辖完全豁免 民事管辖豁免的例外 1 私有不动产的诉讼 但为使馆用途置产的除外 2 以私人身份涉及的继承诉讼 3 公务范围外从事的商业或专业活动的诉讼 4 因起诉而引起的反诉 行政管辖 1 免除户籍 婚姻登记 2 不能对其实行行政制裁 作证免除作证义务 包括没有提供证词的义务 使馆的使馆的 行政技术人员行政技术人员 对于其执行职务范围外的行为 不享有民事和行政管辖的豁免 使馆的服务人使馆的服务人 员员 其执行公务的行为享有豁免 领事官员领事官员 执行职务 不受司法 行政管辖 例外 1 因领事官员并未明示或默示以派遣国代表身份而订立契 约所发生的诉讼 2 因车辆船舶或航空器在接受国内造成意外事故 第三者 因此而要求损害赔偿的诉讼 3 因起诉而引起的反诉 作证 1 对于执行职务所涉事项 没有作证义务 2 其他事项 不得拒绝作证 但若其拒绝 也不得对其施以强制或处罚 领事雇员领事雇员 司法管辖其职务行为 享有与领事官员相同的管辖豁免 作证 1 就其执行国内职务所涉事项没有作证或提供有关来往文书的义务 2 有权拒绝以特定人身份就派遣国的法律提供证言 特别使团的特别使团的 外交人员外交人员 其司法行政豁免的例外 比照使馆外交人员 又增加了 公务以外使用车辆的交通肇事引起的诉讼 接受国可以管辖 外交关系的建立是以使馆为标志 没有外交关系 不得有使馆 但可以有领事馆 资料来源 法律教育网资料来源 法律教育网 法律教育网提供更多免费资料下载法律教育网提供更多免费资料下载 二 领事关系法 二 领事关系法 外交机关外交机关 A A A A 中央外交机关 国家元首 政府和外交部门 中央外交机关 国家元首 政府和外交部门 B B B B 常驻的外交代表机关 常驻的外交代表机关 1 使馆 大使馆 公使馆 代办处 2 使馆职责 代表 保护 交涉 调查 促进 3 使馆人员的设置 a b 属于外交人员 a 使馆馆长 大使 最高一级的代表 由国家元首向另一国国家元首派遣 公使 由国家元首向另一国国家元首派遣 代办 由外交部长派遣 b 其他一般外交人员 包括 参赞 武官 外交秘书和随员 c 行政技术人员 翻译 会计等 d 服务人员 司机 厨师等 4 使馆人员的派遣 派遣 使馆馆长或武官 之前 应征得对方同意 其他人员可自由委 派 但不具有本国国籍的人员 须征得对方同意 5 使馆人员职务期间起止 使馆馆长 自 递交国书 开始 其他人员以 到达接收国时 开始 C C C C 临时的外交代表机关 临时的外交代表机关 即特别使团 分为事务性使团和使节性使团 外交外交 特权与豁免特权与豁免 A A A A 使馆 使馆 1 使馆馆舍不得侵犯 包括公务区域和生活区域 非经馆长许可接受国人员不得进入 2 使馆档案及文件不得侵犯 3 通讯自由 4 免纳捐税 关税 5 使馆人员有行动和旅行自由 6 使用派遣国的国家标志 B B B B 外交人员 外交人员 包括与外交人员构成同一户口的家属 1 人身不可侵犯 2 寓所 文书信件 财产不可侵犯 3 管辖豁免 a 完全刑事豁免 b 部分民事豁免 但除私有不动产处分 私人继承私人商业活动 私人起诉 c 完全免除作证义务 d 放弃豁免 只能由派遣国明示的作出 外交人员无权放弃 4 免纳捐税 5 免除关税和查验 6 其他特权和豁免 交涉对象交涉对象职务范围职务范围工作地域范围工作地域范围特权与豁免特权与豁免数量数量 外交关系外交关系接受国中央机构主管全局接受国全境宽只有一个 领事关系领事关系接受国相关地方机 构 商务和侨民辖区窄若干 资料来源 法律教育网资料来源 法律教育网 法律教育网提供更多免费资料下载法律教育网提供更多免费资料下载 第七章 第七章 条约法条约法 领事机构领事机构 领事馆 分为 a 总领事馆 b 领事馆 c 副领事馆 d 领事代办处 1 领事职务 保护 调查 促进 办证 帮助 司法协助 2 领事人员 a 领馆官员 总领事 领事 副领事 领事代理人 b 领馆雇员 c 服务人员 3 领馆人员的派遣 派遣 领馆馆长 应征得对方同意 其他人员可自由委派 但非 派遣国国民 须经接受国同意 4 领馆人员的职务期间起止 领馆馆长 自 接受国发给 领事证书 时开始 其他人员 到达接受国后 开 始 领事领事 特权与豁免特权与豁免 A 领馆 1 领馆馆舍在一定限度内不可侵犯 公务区域不可侵犯 生活区域可以 在遇到紧急 情况时 可推定领馆馆长予以同意 可以进入 2 档案及文件不可侵犯 3 通讯自由 4 其他特权与豁免 B 领馆人员 1 人身自由的一定保护 非完全刑事豁免 2 一定范围的管辖豁免 执行职务的行为 应全部豁免 例外 a 未明示或默示以派遣国代表身份订立合同的诉讼 b 因交通意外事故 而 要求损害赔偿的诉讼 c 放弃豁免 必须由派遣国 明示并以书面形式通知接受国 3 捐税 关税和查验免除 4 其他特权与豁免 1 1 1 1 条约的定 条约的定 义和特征义和特征 1 条约是国际法主体之间缔结的 2 条约必须以国际法为准 3 条约必须具有法律拘束力 4 条约的形式主要是书面的 2 2 2 2 条约成立 条约成立 的实质要件的实质要件 1 缔结主体具有缔约能力和缔约权 a 包括 政府间国际组织 b 无需 全权证书 的情形 国家元首 政府首脑 外交部长 c 使馆馆长在接受国议定条约 国家向国际组织派遣的代表的议定条约 2 自由同意 不认为自由同意的情形 a 错误 b 欺诈和贿赂 c 强迫 3 符合强行法规则 3 3 3 3 条约的缔 条约的缔 结结 1 一般程序 谈判 签署 批准 交换批准书 2 多边条约的加入 3 条约的登记 a 任何会员国缔结的一切已生效条约 应尽速向联合国秘书处登记 并由秘书处公布 未经登记的条约不得在联合国机关援引 但未经登记条约本身的法律效力并不受影 响 b 一国登记即可 联合国也可依职权进行登记 资料来源 法律教育网资料来源 法律教育网 法律教育网提供更多免费资料下载法律教育网提供更多免费资料下载 依上下文1 条约本身规定 2 当事方同意 1 解释的一般规则符合目的和宗旨3 单方解约 允许才可 4 履行 完毕 条约条约善意解释终止终止5 被代替6 履行不可能 解释解释1 补充资料 记录 草案 纪要 暂停暂停7 当事方丧失国际人格 2 辅助规则1 同时作准8 断绝外交或领事关系 2 两种以上文字2 作准以外文本解释时参考9 战争 10 一方违约 重违约 的条约解释3 几个作准 推定有相同意义11 情势变迁 领土 违约 4 有分歧 依目的和宗旨调和 第八章 第八章 国际争端的解决方式国际争端的解决方式 一 强制方式 一 强制方式 二 非强制方式 二 非强制方式 4 4 4 4 条约的保 条约的保 留留 1 保留的范围 不许保留 a 该项保留为条约所禁止 b 条约仅准许特定的保留而有关保留不在其内 c 该项保留与条约的目的及宗旨不符 2 保留的接受和效力 a 条约允许的保留 无须他国接受保留 自然生效 b 数目和宗旨表明须全体接受 经全体国接受保留 方为有效 c 条约为国际组织章程 该组织有权机构接受 保留即有效 d 其他情形 条约国自行决定是否接受 5 5 5 5 条约的效 条约的效 力力 1 对缔约国的效力 条约必须遵守 2 对第三国的效力 a 设定义务 第三国 书面明示 接受才有效 其他国也许一致同意 b 设定权利 不反对即生效 c 权利义务取消 原则上须经第三国同意 6 6 6 6 条约的适 条约的适 用用 1 条约的冲突 a 条约本身有规定 b 条约无有效规定 a 当事国完全相同 后约取代先约b 当事国不完全相同 个案处理 2 条约的解释 a 一般规则 上下文和通常含义 目的和宗旨 善意解释 b 两种以上文字文本的解释 以作准文本解释 有分歧适用一般规则 1 战争或非战争武力解决 非合法 2 平时封锁 只能由安理会决定 3 干涉 非合法 4 反报 针对不违法行为 不提倡也不禁止 5 报复 针对违法行为 不提倡也不禁止 政治方法政治方法 1 谈判与协商 2 斡旋 第三者促使谈判协商 与调停 第三者提出方案并参加谈判或协商 3 调查 事实 与和解 事实和结论 法律解决法律解决仲裁仲裁国际常设仲裁法院 1900 年 海牙 资料来源 法律教育网资料来源 法律教育网 法律教育网提供更多免费资料下载法律教育网提供更多免费资料下载 法院法院 1 组成 15 名不同国籍的法官 任期 9 年 可连任 a 在大会和安理会分别获得绝对多数票获任 常任理事国不得行使否决权 各常任理事国均应有人被选 b 专案法官 专门选派的具有争端国国籍的法官 2 管辖权 a 诉讼管辖权 对人管辖 国家 对事管辖 a 自愿管辖 争端发生后专门协议b 协定管辖 共同 参加的条约中规定c 任意强制管辖 当事国的声明 b 咨询管辖权 仅向联合国机构提供 3 法院判决 a 当庭宣判生效 终局性 b 一方拒不履行时 由安理会采取措施执行判决 国际海洋法国际海洋法 法庭法庭 1 21 名不同国际的法官组成 2 对人管辖 包括缔约国 还包括法人和自然人 法官法官 1 法院由 15 名法官组成 但不得有两人为同一国家的国民 在联合国大会和安理会同时都获 得绝对多数票 方可当选为法官 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对法官选举没有否认权 法官可以连选 连任 2 法官对涉及其国籍国的案件 不使用回避制度 除非就任前曾参与该案件 3 在法院审理案件中 如一方当事国有本国国籍的法官 他方当事国也可以选派一人作为 专 案法官 参与审理 如双方当事国都没有本国国籍的法官 双方都可各选派佚名 专案法官 专案法官 和正式法官具有完全平等的权利 管辖权管辖权 诉讼管辖权诉讼管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