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重塑实务篇》读后感.doc_第1页
《家庭重塑实务篇》读后感.doc_第2页
《家庭重塑实务篇》读后感.doc_第3页
《家庭重塑实务篇》读后感.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家庭重塑实务篇读后感 “家庭重塑是提供一个机会,让人用长大以后的认知能力与扩大了的事业,来重新回顾儿时的成长过程与家庭历史,以形成更新的形象。”这是家庭重塑的定义。细细咀嚼其定义,我恍然明白,与其说家庭重塑是一种心理疗法,不如把它看成是对自我进行追根溯源的一条有效之道。 时光突然倒转,恍惚间我看到了初中时代那个苦思冥想的自己:我是谁?我从何而来?我为什么是现在的我?等等有关自我意识的问题。还记得自己看哲学类书籍的沉迷劲,苏菲的世界里那只魔法帽中的上帝的兔子,周国平无用之学的迷惑只可惜渐增的学习压力逐渐将这些问题占据,青春年少时的自我探索只好不了了之。但是,只要一闲下来,这些问题仍似不请自来的老朋友般跃上脑海,容你海阔天空地去遐想。在雅典德尔菲神庙的柱子上,太阳神阿波罗提醒人们时刻牢记“人,认识你自己!”是的,我想,无论是谁,究其一生都在进行着“我为什么是我”等类似的自我探索吧,只是有些人意愿强烈些,并用心对待,有些人故意避而不谈罢了。 看完家庭重塑理论篇,我似乎找到了“我为什么是现在的我”的答案 历史会被传承,家庭也一代代地延续。家是一个系统,个体则是系统中的一份子。系统如何运作,有何规则,其间的个体也会产生相应的运作,习得因应之道,像是绕圈运动,或步伐一致地追随,或千方百计地远离。 “一个孩子来到他的家庭,终其一生最大的目标是得到爱,而影响其一生最大的恐惧就是失爱。”一个初生的婴儿,没有任何能力去照顾自己,唯有紧紧依偎在亲人的怀里才能生存。但是,在不同的家庭里,孩子得到的爱的分量和方式是各不同的: 在敌意中长大的孩子,学会争斗;在恐惧中长大的孩子,学会忧虑; 在批评中长大的孩子,学会责难;在嘲弄中长大的孩子,学会胆怯。 在接纳中长大的孩子,学会追寻;在鼓舞中长大的孩子,学会自信; 在正直中长大的孩子,学会判断;在友善中长大的孩子,学会关怀。” 孩子就是凭借这种天生自然的直觉,在不同的家庭环境里运用不同的互动方式赢得爱与逃离“失爱”。某种互动方式在他的生命中反复出现、经常强化,久而久之,个体的行为就演变成了家庭中固定的角色;而这些互动的规则则影响他至深,成为他一生追随的生存法则。这是一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发展出的一套应对生存压力的方式,以帮助自己在不利的条件下保护自己,并得到利益。“这些因应之道,可能早就在我们很小的时候,毫不设防的情境下,渐渐地输入记忆中,像是设定好的程式,在某些感受相似的情境中,就会自动化地呈现出来。” 这让我回想起一个个案咨询。初一学生小A,女生,喜欢网聊和网游。正值自我意识迅速觉醒的青春时期,她总抱怨妈妈太罗嗦,管束自己多,毫无自由可言。虽然非常不情愿,但大多时候她还是会屈服于妈妈。当我询问其原因时,她说:“如果不按她的要求做,她就不让我上网,也不给我零花钱。”也许自小A懂事以来,就在无意识之中,一面压抑对妈妈的不满,一面又通过屈服来赢得自己的利益。可以想见,长久下去,成年后的小A也许难免习得这样的生存法则:压抑不满,屈服得利。而她所习得的因应之道也许就是指责别人,在面对压力时,不直接表达自己的不满,而是指责别人做得不好。 再如,现在的独生子女家庭,孩子从来不缺乏爱,而是被溺爱。在他们的生存法则里,是“要什么就有什么,我想怎样就可以怎样”。溺爱的家庭造就唯我独尊的孩子。但是,我们都知道,不可能是社会去适应个人,终究是要个人来适应社会。因此,唯我独尊的生存法则会更容易在社会上受到挑战,更容易遭受生活的挫折和困难。有时候,我们抱怨命运不公,让自己经受如此多的苦难,但是,仔细回想,这些挫折苦难又未尝不是成长过程中自我生存法则下的必然? 所以,我之所以是现在的我,不是生命的偶然,而是成长过程中的必然。我们受家庭的影响深入脊髓,同时在与家人的互动过程中,习得了相应的生存法则和因应之道。真正地做一次家庭重塑之旅,在追根逐源的家庭互动图中,“我是谁,我之所以为我”的问题想必都能迎刃而解。这是对过去及现在的我的探索。 当然,探索完“过去”和“现在”的我,心理治疗的一个更重要的目的是发展出“未来”的我。但是,生命中会有许许多多的难关,几十年的生存积淀又让我们很难再去改变自己。改变有可能吗?在家庭重塑大师萨提亚看来,“改变面对压力的因应之道,并非要求一个指责的人不要指责,讨好型的人与人针锋相对。人的改变就在于开放吸收新的行为模式,并且善用旧有的习惯,使自己更富有弹性,人生更有选择性。”当你对目前生活感到困顿的时候,就是改变自我的最好时机。这与人本主义的理念如出一辙,人首先要认识自我(我为什么是现在的我)、接纳自我(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