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第二学时.doc_第1页
《岳阳楼记》第二学时.doc_第2页
《岳阳楼记》第二学时.doc_第3页
《岳阳楼记》第二学时.doc_第4页
《岳阳楼记》第二学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家一师一优课教学设计岳阳楼记第二学时教学设计肥城市白云山学校 贾宁【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发挥想象扩写美景,夯实对文本的理解。2.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感悟文本中渗透的情感。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提升学生的情感共鸣。过程与方法1. 以“诵读、感悟”为主,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在朗读中体会理解,把握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风格。2. 抓住关键字词句,以品析为主,分析语言领会情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感悟作者的旷达胸襟和伟大抱负。2. 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灵和饱满的精神气象。【教学重点】朗读课文,理解文本,品味语言。【教学准备】1.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配乐音频、范仲淹身世经历视频资料。2.学生准备:熟读课文;选取2、3、4自然段中的写景画面,结合自己对文意的理解,发挥想象进行描写;搜集作记缘由相关资料。3.知识铺垫: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已经熟练朗读了课文,梳通了文意,理清了文章脉络。【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1.导入语: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上节课的学习我们朗读课文、梳通文意、理清思路,做到了读的准确、读的清楚。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跟着范仲淹去感受那万顷碧波的阴晴明暗,去聆听作者心怀天下的拳拳心语。2.明确教学目标,学生自主回顾作记缘由。二、放飞想象,畅写美景。1.课件出示学习要求:选取 2、3、4自然段写景的画面,结合自己对文意的理解,发挥自己的想象写一段文字。2.同位交流,推荐一位同学朗读。3.集体评价:引导学生从关键词准确度把握、想象丰富、描写细致、语言优美等角度评价。4.概括内容:洞庭全景图、淫雨霏霏图、春和景明图。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在夯实文意理解的基础上,走进文本。三、赏读美景,感悟深情。1.一切景语皆情语。抓住不同图景中的关键句子边读边悟,引导学生理解。洞庭全景图:“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生动地表现了洞庭湖浩瀚的气势。总括句:迁客骚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淫雨霏霏图:“悲”原因(缘何而悲?)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如何理解?从文本中读出了什么?(列举被贬谪之人)春和景明图:“喜”原因(缘何而喜?)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睹物释情。2.美景深情不读不快。学习要求:以小组为单位,选取2、3、4段任意一个画面,融入自己的理解,采用合适的方式创读(注意语速、语调、重音、形式),以读赏景,以读悟情。结合具体词句说明这样读的原因。(每组选取一位同学发言)3.展示点评。预设如下,结合学生的回答灵活调整,引导点拨。洞庭全景图。岳阳楼记是一种典型的“大美”。范仲淹是如何通过文字来表达传递这种大美的呢?“衔远山、吞长江”:“衔”字和“吞”字很有气魄。能够把山衔着,把浩浩荡荡的长江吞进肚子里去,还不够气魄吗?“衔”和“吞”富有动态,似乎可以让我们看到水波动荡的感觉,悠闲大气,雍容大度。“山”是“远山”,是连绵不绝的,洞庭湖和连绵不绝的山连接在一起,更显阔大。“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一湖”特别有气魄,作者对洞庭湖充满了肯定。如果改成为“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湖”,意思没有变,但是气魄就差了。作者称巴陵为“胜状”、“大观”,这些词语都是一种大美。从“北通巫峡,南极潇湘”中也感受到大美。“北”和“南”表达出了地域的广大。“通”和“极”更让读者感觉无边无际。淫雨霏霏图。 “淫雨霏霏,连月不开”,时间很长。“浊浪排空”让人感觉境界很阔大,“浊浪”很有气势,“排”字非常有力量,让人想起毛泽东的“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横”字的气魄。文中选择的意象“山岳”、“商旅”、“日星”、“虎猿”等都很阔大。“静影沉璧”,月影要像沉入水中的璧玉,水面就必须特别平静。这个时候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水面确实很安静。“皓月”让人感觉月亮特别大,特别白特别饱满。这里没有波澜壮阔惊涛骇浪,但还是感觉到一种大美。就如庄子所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宁静中也能创造大美,心灵的回声虽然无言但是常常也能震天撼地。春和景明图。“沙鸥、锦鳞、岸芷汀兰”这些景物确实都不大,但是,从字里行间,我们能够感受到它们是聚合到一起形成了规模,否则就不会出现“翔集”“郁郁青青”的壮观了。4.总结语言特点。这篇记文以单行散句为主,间以骈偶短句,既流利畅达,又简洁凝练。散句骈句的运用,依文章内容而变化。如开头结尾的叙述文字用散句,庄严而质朴;中间写景状物的语句多用骈句,辞彩华美,音韵和谐;议论抒情语段(“嗟夫”一段)也用散句,抑扬顿挫,富于变化。这样,骈散交替,叙议结合,文质兼美,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设计意图对于文本的感情基调、语速的把握,不是主观强加给学生,而是让学生结合老师的朗读自我体味,而后小组合作进行创读,将自己的理解融入其中,渲染一种美的氛围,此时学生配乐朗读,一种优美的意境自然生成,学生陶醉其中。感悟深情、品味语言是这节课的重要环节,不是预设框架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而是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创读的同时结合具体词句从不同角度交流原因,能够在关注每一位同学的同时,将朗读与理解、感悟、品析有机的融合在一起,所说的“味道”自然溢出。在集体交流的过程中,以学生的回答为出发点,引导学生逐层深入,有所生成,较充分的发挥教师的引导、点拨、补漏、纠错、评价作用。四、悟情达理,走进作者。情随景生,情景交融,文章有诗一般的意境。一明一暗的风景,一悲一喜的情感,确实是“得无异乎”,是所有的人都这样吗?大美之中必有大气之情,让我们继续寻找!1.选取课文原句回答古仁人的情怀如何?“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抱负。2.联系写作背景,出示视频,学生观看。3.走进作者。范仲淹幼年丧父,生活贫苦,刻苦读书,每日以粟米熬粥,待冷凝之后分为四块,早晚各吃两块,少有大志。他从小就立下“不能利泽生民,非丈夫平生之志”的誓言。可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是范仲淹自幼的心语,不为外物所动,不论是自然界的阴晴明暗,还是社会环境的顺遂艰难,都不能动摇心中的信念。范仲淹仕途沉浮几十年,数遭贬黜,写岳阳楼记时正在邓州做知州。但他澄清吏治、忧国忧民之心始终未改。他用自己的俸禄,在家乡买“义田”千亩,救济贫穷的族人,而自己却贫苦一生,以至于死时“身无以为殓,子无以为丧”。为民请命,忧民之忧,这就是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精神的具体体现。世上还有一种人,我们必须得仰视!范仲淹,范文正公,就属于这一类人!一篇岳阳楼记,范公不是用笔,而是用自己一生的经历与感悟浓缩而成,那就是他一生的写照!4.深入理解作者情怀。“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庙堂之高”和“江湖之远”从高低远近的角度把空间距离拉得特别大,更显示出无论处于何种境界范仲淹都以天下为己任的阔大情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所以成为千古名句,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天下”这个词语的应用,它让我们感受到作者无限广阔的生活世界和无限广阔的内心世界。范仲淹是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人,没有他豪迈的心胸,就不能写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5.联系学生实际总结。同学们,这样的生活,这样的文字但愿能够给大家的心中增添更多的浩然之气。希望同学们都成长为顶天立地的“大人”,有大胸怀,大眼光,大气魄,大追求。设计意图感悟作者情怀的同时进行拓展,学生情感的提升自然共鸣,深入文本的同时又走出了文本。五、深情诵读,读出自己。1.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管是居朝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他都坚定执着,把兼济天下作为生命永远的崇高追求。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堕青云之志。怀着对范仲淹更加深刻的理解和崇敬集体朗读第五段。2.千百年来,无数的仁人志士深情地回应着范仲淹“吾谁与归”的呼唤,为中华的历史写下了壮丽的篇章,来,让我们听听历史的回音!”列举相关语句,学生齐读,在诵读声中结束本课。课件出示:孟子的“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谭嗣同的“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鲁迅的“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溅轩辕”,毛主席的“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板书设计】岳阳楼记范仲淹旷达胸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伟大抱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教学反思】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光辉灿烂的文化,这笔优秀的历史遗产是以许许多多的经典文章为载体传递下来的,博大精深的诗词文言,哺育了一代代士子学人,而我们却成了数千年诗歌文言的“失忆者”。文言文当然都是古老的,但是文言文中承载的优秀的民族文化却是永远青春的。诵读经典,光亮人生,岳阳楼记的确是一篇很好的文章。此类经典文言文的教学既是一种知识教育,也是一种审美教育,更是一种情感教育。语文教学中的文言文教学不仅对于学生学习知识、提高能力有极大助益,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人格健全有导引作用,文章所具有的内倾性、情感性和审美性,特别适合培养一种丰富细腻的感情与健康美好的人性,使我们的学生变得“多情”、变得“爱美”、变得“乐善”、变得“向上”。所以我教学的出发点是给学生以“美”的熏陶,用一种“天街小雨润如酥”般的渗透,让学生经受心灵的洗涤;教学重点放在对文本的朗读、感悟上,以朗读贯穿、以品析为主,以“大美之中必有大气之情”为切入点,让学生在朗读中跟随作者走进作品深处,力求读出味道,读文、读人、读出自己。整节课的教学环节层层相扣、韵律整齐、有急有缓:放飞想象,畅写美景-赏读胜景,感悟深情-悟情达理,走进作者-深情诵读,读出自己。在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上,能够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注意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教学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对话不是让学生自发的讨论,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经验、情感去钻研,进而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就是李镇西老师所说的“把自己的心摆进去”,或者说“用自己的心去感受作者的心”)。教师参与其中,营造一种平等、和谐的对话氛围,让每位学生都能做到感情融汇感情,思想碰撞思想,同时,教师的感情和思想也参与到学生的感情和思想之中,分享学生的收获。一节课下来,学生带给我的惊喜,让我充分感受到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的幸福。学生的扩写有创意,这让我以一名学生的游记为线索贯之课堂;学生朗读非常投入,听着学生的朗读我的感觉是美美的、享受的;学生能够通过朗读感悟情感,在教师的引领下咬文嚼字、举一反三。整节课教学形式丰富多样,视频、音乐等辅助手段激发了学生的欲望,创设了轻松、优美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自主质疑、合作讨论、探究解决等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潜能,提高学习效率,增进感情交流,体验成功乐趣。通过此次讲课,我对文言文教学、对自身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用一辈子备一节课”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文言文教学适合由浅入深的读,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朗读需进一步加强,通过朗读从整体上理解文章的内容,捕捉文章的灵魂,体会文章的境界,在朗读过程中品味语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