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现状及改革探讨.doc_第1页
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现状及改革探讨.doc_第2页
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现状及改革探讨.doc_第3页
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现状及改革探讨.doc_第4页
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现状及改革探讨.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现状及改革探讨 摘要:计算机专业英语是本科教学的重要环节,其教学方法改革势在必行。本文从师资力量不够、教材问题及教学方式单一等方面对当前专业英语教学现状进行了深入地探讨。为提高教学质量,我们提出了交互式教学、多样化教学手段及建立灵活有效的考核制度三种教学改革方法。关键词本文来自:计算机毕业网 :计算机专业英语;交互式教学;多样化教学手段;考核制度计算机专业技术发展突飞猛进,要求专业人员必须快速地掌握最新技术,而专业英语是计算机技术人员获取最新技术资料和最新研究方向的重要手段之一。为此,目前高校将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作为计算机专业本科教学的重要环节。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学生虽然很多过了大学英语四级、六级考试,但仍然不能进行基本的专业英语交流和阅读英文文献,对英文的设备介绍、性能指标描述等仍然感到很困难,这就要求专业英语教学不能仅采用传统的“翻译+阅读”教学模式。为提高教学质量,需要探索灵活有效的教学方式,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方法的探索和改革势在必行。1教学目标和特点1.1 教学目标专业英语课程的要求主要包括:(1)学生掌握所学专业的基本专业词汇及当前常见的新词汇;(2)能阅读、理解和翻译英文专业文章,并能总结出所读文章的大意和抓住重要的细节及相关数据:(3)能用英语按要求写出专业应用文;(4)对专业方面的内容具有一定的听说能力。总之,专业英语课程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能初步具备阅读、理解和翻译英文文献及用英语进行专业沟通的能力,如用英语介绍个人专业背景、与国外技术人员进行技术交流或谈判、用信函进行沟通等。1.2教学特点专业英语是从基础英语学习阶段到应用英语阶段的过渡。专业英语课程既不是单纯的语言课,也不是单纯的专业课,是一门将语言应用与专业知识紧密结合的课程专业英语不仅涉及科技英语文体的一般特征,又涉及一定的专业内容及信息交流,两者相辅相成。专业英语有别于基础英语的最大不同之处是长句多、专业术语多,因此应围绕专业交流的实际需要,要求学生掌握专业英语的词汇、语言特点,培养他们综合运用英语知识和专业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包括获取专业文献信息、跟踪科技前沿及促进其创新思维发展。2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现状2.1师资力量不够专业英语授课教师不但要对专业知识熟悉,还要有较强的英语功底,目前基本上是各专业的专业课教师承担专业英语的教学工作。这些教师有足够的专业知识,但不熟悉语言教学法,英语总体水平也有待提高,特别是口语方面,发音不够标准,学生听起来有困难。在这些问题的限制下,专业英语课的开设状况令人担忧,有些院校把它开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专业阅读课,课堂上读课文对答案。还有些学校开成自学课程,离大纲和实际的要求相差甚远。2.2教材问题现有的专业英语教材多数是以专业阅读为目的,采用“课文+翻译”的形式,且课文中涉及的技术比较陈旧,内容多为文献资料,很少涉及有关科技英语沟通和技巧介绍等方面内容,有些用语与现代技术还有差距,难以满足专业英语的功能性、交际性及时代性的要求。好的教材应依据大纲的要求配合听、说、写、译方面的训练,还应系统地介绍译和写方面的知识和技巧,同时还应该介绍本专业最常见的英文杂志,尊重并鼓励学生的学术探索,让学生跟踪本专业的最新技术。2.3教学方式单一 目前,在各高校普遍采用的专业英语教学模式主要有:“语言分析”+“翻译”、“阅读”+“写作”、“翻译”+“写作”、“词汇讲解”+“翻译”。而现行的专业英语教学模式的主流是“翻译+阅读”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主要采用这种模式,由老师逐句对课文内容进行翻译:这种模式的教学有助于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知识和翻译技能,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专业文献阅读能力。但是该教学模式沿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语法翻译教学法,由教师主宰整个课堂、翻译课文意思、讲解语言点,学生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没有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因此忽视了对英语实际运用能力的训练,没有达到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提高学生外语应用能力的要求。3教学方法改革建议我国专业英语的教学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这方面可借鉴的资料和经验比较少,笔者根据实际教学提出几点有关专业英语教学方法的建议。3.1交互式教学在计算机专业英语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应该是主体,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让他们更多地具有自主学习、独立思维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如何去获得知识的方法,以达到培养创新的意识,提高创新能力的目的。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大量实施分组方法,具体如下:(1)每次课的开始十分钟要求学生按组轮流用英语介绍计算机领域新技术(所讲资料可由老师提供,学生进行整理和阐述),然后进行提问(老师和学生都可),通过这样的交互式教学,不仅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英语表达能力,而且开阔了学生对本专业新技术的眼界。(2)每次课的最后十分钟安排小组讨论,并挑选部分小组发言,对每次课内容进行总结和交流,巩固所学的知识。值得注意的是,交互式教学方法需贯穿教学的整个过程,课程教学中老师要积极向学生提问,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分析和比较。3.2多样化教学手段采用网络和多媒体辅助等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可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可包括:(1)结合教学内容制作优秀的多媒体课件。教学课件不仅要体现教学内容,还要加入大量的图片、Flash动画、专业英语听力训练及对话等素材,丰富教学手段,使教学生动有趣。(2)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为教学服务。比如推荐学生计算机专业英语词典网站(如IT用语词典http:/)、有关计算机著名公司网站(如http:/)、专业英语网络学习网站及英文杂志网站等。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丰富专业英语学习资料,使学生将专业英语的课堂与课后学习紧密结合在一起,促进学生掌握和应用专业英语的能力。3.3建立灵活有效的考核制度灵活有效的考核制度是督促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本课程的考核完全可打破传统的单一期末考试的做法。采用教学过程考察、作业及期末考试三者相结合的方式来建立合理灵活的考核制度,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实施多样化的考核手段,其中考核分数的分配情况可参考如下:书面写作占30(主要包括英译汉、汉译英、作文写作);口语表达占30(包括个人演讲、小组讨论发言、老师提问、和演讲时的提问发言等内容),期中和期末考试占40(主要考察词汇、阅读理解及翻译等考试)。这样可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效果,深入了解学生的专业英语掌握和应用情况。4总结本文从交互式教学方法、多样化教学手段、灵活有效的考核制度三个方面探讨了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方法,对于培养学生掌握和应用专业英语的能力具有推动作用。 基于android1.5的双模电话显示和管理模块设计关键词:android;智能手机平台;单模;双模 摘要:简要介绍了真正意义上开放的智能手机平台Android的系统架构,在实现将android1.5由单模改造成双模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双模电话显示和管理机制。 Android是目前最流行的手机开发平台,依靠Google的强大开发和媒体资源,Android成为众多手机厂商竞相追逐的对象。Android基于Linux技术,由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组成,允许开发人员自由获取、修改源代码,也就是说这是一套具有开源性质的手机终端解决方案。 一、Android的系统架构 从软件分层的角度上来说,Android平台由应用程序,应用程序框架,Android运行时、库以及Linux内核共四部分组成!如下图所示: (一)Linux内核:该层用来提供系统的底层服务,包括安全机制、内存管理、进程管理、网络堆栈及一系列的驱动模块。 (二)Android运行时库和其他库层:Android运行时库包含一组核心库(提供了Java语言核心库内的大部分功能)和Dalvik虚拟机。同时Android提供了丰富的库类支持且大部分为开源代码,如采用的数据库为Sqlite。 (三)应用程序框架:这一层是我们进行Android开发的基础,开发人员大部分情况下是和应用程序框架打交道的,具体包括内容可以看上图。 (四)应用程序:Android平台默认了一系列的核心应用程序,包括电子邮件、短信、日历、地图、浏览器等 二、基于Android1.5双模的实现 Andoid1.5版本只支持单模的GSM,在这里通过增加一套支持CDMA的RIL来实现双模。如下图: 在PhoneApp中new出一个GSMPhone,一个CDMPhone,分别对应两种framework(不同的CallTracker)和RIL(不同的RIL),这样就将单模改造成了双模。 三、双模电话显示和管理模块设计 双模手机如果不能很好的管理两个电话之间的切换,会导致一系列的界面显示出错问题,如一个通话挂掉却显示别的通话已经结束。这样就需要有一个模块来管理两个电话以及这两个电话所有的通话!在这个文档中,就通过一个表来存储两个电话的所有呼叫,上层界面调用这个表来处理两个电话的切换。在framework中new一个CallList的类存储phone的多个电话!以便上层显示。结构图如下: 与双模的时候多了一个CallList的类,这个类含有attach(),detach(),update(),clear(),getCurrentCall(),getDefault()等方法。使得两个Phone的call得到控制。挂掉的时候就从表中删除,来电话的时候加入表中。上层显示的时候,只要调用CallList中的最后存入call就不会出现界面出错的情况! 四、结语 Android1.5只能支持单模的GSM,改造成双网双待,既支持GSM又支持CDMA,除了上面提到双模电话显示和管理的问题,需要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如一个phone正在来电,另一个phone能够拨号等的冲突处理,这些在以后的研究中会慢慢解决! 参考文献: 1韩超,梁泉.Android系统原理及开发要点详解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1 2Google.An droid SDK Documentation http:/code.google.corn/an droid/documentation.html   摘要:本文针对多数学生在软件工程系列课程设计中存在的选题盲目、分组随意、连续性差等问题,提出“固定分组、延续题目”的策略。关键词本文来自:计算机毕业网 :软件工程;课程设计;分组;选题;管理信息系统 1引言我院软件工程系列课程中设置了四门课程设计:数据结构、数据库、软件工程及综合课程设计,分布于大学二、三年级的四个学期内(见图1)。图1 哈工大软件学院本科四年课程设计分布情况每门课程设计过程中,要求学生在班级内组成35人的项目小组,且每组可以从参选题库中选题或自定题目。然而经过5年的实践教学我们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分组随意、选题盲目、管理困难、缺乏积累以及质量保证差。课程设计是合作学习的一种具体形式,但国内外对于合作学习中分组策略的研究较少。针对当前项目选题及分组研究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本文将就哈工大软件学院软件工程系列课程设计过程中的分组及选题策略进行研究。2分组策略研究2.1现有的分组策略(1) 随机的分组策略。弊端很多,如(1)可能一组内的某几个成员性格合不来,勉强合为一组极有可能影响他们的工作热情;(2)随意的分组可能产生所谓的公平,但其科学性根本无从掌控;(3)随机的分组容易使学生存在“短期行为”现象,因为没人能够预料下一次课程设计会和哪些同学在一个组内。(2) 教师指定的分组策略。这种策略存在一定的科学性,然而事实证明这种方法也不实用。一方面要牵扯教师很多精力,另一方面,这种指令性的安排容易降低学生们组内合作的积极性。(3) 学生自主的分组策略。这种策略正是当前我们采用的方式。即要求学生在班级内自愿成组,每组35个人,学生根据志趣相投、同一寝室或有很好的合作经历等因素进行成组。这种自主分组的策略目前比较成功,学生们很快就能够组织好小组并开始工作。2.2鼓励“固定分组”的自主分组策略(1) 策略分析经观察发现,自主分组原则下的固定分组将更加有利于合作。我们的课程设计先后有四次,如果鼓励学生从第一、二次开始就尽量使小组成员固定,则可以达到如下好处:合作效率高、失败风险小、创新可能大、教师管理工作减轻、学生团队意识增强。然而也可能存在某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两级分化现象和沟通能力受限。前一个问题可以通过教师在最初分组时的宣传和适当协调来解决,即让每组都有一个成绩略差的同学;而后一个问题可以通过加强班级的其他活动加以解决。(2) 鼓励方法及“固定因子”的计算相对固定的分组策略具有较明显的优势。为了达到增强分组稳定性的目的,本文设计如下的“固定因子”及其计算方法。“固定因子”是本文定义的衡量小组稳定性的一个定量指标,是影响学生最终成绩的一个因素。前后两次分组越稳定,则固定因子越高。(1) 每次(尤其第一次)课程设计前要明确告知学生固定分组的奖励政策,使学生们在第一次合作时就对合作者选择有一个较长远的考虑;(2) 第一次课程设计后,记录每个班级的各组分组情况;(3) 从第二次课程设计开始,在评定每门课程设计的成绩时,计算每个小组的“固定因子”,并据此对各组得分进行调整。越是稳定的小组其“固定因子”便越高,得到的加分也就越多。下面以某次(非第一次)课程设计为例,给出“固定因子”的初步算法。按规定每组成员数是35,为了研究方便,下面以5人组为例进行说明(见图2)。图2 固定因子计算方法说明图假定上一组的五个成员编号均为1,则本次分组会出现如图2所示的七种情况(不同的组编号以1、2、3、4、5表示)。情况a:如果本次分组的五个成员分别来自五个不同的组,则得到的“固定因子”为B=1/5;情况b:如果本次分组中仅有两个成员来自一组,其他组员来自不同的组,则认定B=2/5;情况c:如果本次分组中有两个成员来自一组,另有两个成员来自另外一组,则得到B=3/5;情况d:如果本次分组中有三个成员来自一组,其他两个成员来自不同的组,则得到B=3/5;情况e:如果本次分组中有三个成员来自一组,另两个成员来自另外一组,则得到B=4/5;情况f:如果本次分组中有四个成员来自一组,则得到B=4/5;情况g:如果本次分组的五个成员全部来自同一个组,则得到B=5/5。需要讨论的是情况c和情况d、情况e和情况f的取值。本文认为,从力量抗衡的角度讲,情况d优于情况c而情况f优于情况e,因为在情况c和情况e下发生意见分歧时更容易产生较强的抗衡。故此,暂时不对情况c和情况d、情况e和情况f的取值进行更细的区分。有了基础的“固定因子”,不难对每个分组进行鼓励加分,算法例如:小组最终得分=小组分数(1(B1/5)0.15) (1)可见,稳定的组(如情况f)最多可得到12%的加分鼓励。事实上,上述“固定因子”的计算应当是累计的,如第四次课程设计时需要考虑第三、二、一次的分组情况,且这种累计应当体现“越近越重”的原则。另外,先后两次组成员人数不同的情况下B的算法应该作适当调整。这些研究相对较复杂,因此作为未来研究工作的内容。3选题策略研究3.1现有的选题策略分析选题即题目的确定过程。这一过程大多在小组形成后进行,也有的小组负责人在小组完全确立之前便已经对题目有所考虑。目前我们学院学生的选题采用参照题目与自选题目相结合的策略。这两种策略相互补充能够较好地满足当前每门课程设计的需求,然而我们要将四门课程设计纳入统一管理,因此需要设计更好的选题策略。3.2鼓励“延续题目”的选题策略现有的选题策略目前能够发挥基本作用,但由于没有明确的鼓励或导向,多数小组的学生在选题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往往是在小组成员确定后,才一起商量到底做什么题目好些。这样,便没有全面发挥系列课程设计的积极作用。如果某小组选择了一个很有创意的题目,他们可以在历次课程设计中延续开发并逐渐完善,甚至可能将其完全产品化或者在毕业后以此为基础创建自己的公司。因此,我们提倡在创新基础上的“延续题目”策略。具体指无论最初的选题来自参选题目库还是自选题目,如果某组某次课程设计能够继续做同上次课程设计相同的题目,会得到分数奖励。我们通过定义一个延续因子C来计算奖励的大小。具体分下列两种情况:(1) 确立新题如果某组确定了对本组来说新的题目,可以得到老师的允许和支持,但得不到加分鼓励。此时“延续因子”为C=1.0。(2) 延续题目如果某组确定继续上一次课程设计所作的题目,则会受到明显的鼓励。延续因子设为C=1.1。这样,小组最终得分可以由小组总分与延续因子的乘积算得。3.3“延续题目”策略的要求显而易见,这种鼓励政策将使更多的小组在最初(前一、二次)课程设计选题时,有较长远的考虑和规划。然而,要想使该策略发挥明显的作用,必须满足以下要求:(1) 固定分组策略的成功。没有相对固定的分组,很难确定某组是否做了延续的题目。可见,固定分组策略的成功是延续题目策略成功的前提;(2) 规避管理风险。某组选择延续题目,如果教师管理不严(如不了解前后两次存在的进展和区别),该组便可能存在“原地踏步”的情况。简单地讲,可能有某小组存在“偷懒”心理或希望拿到高分而选择此策略。可见,运用该策略的较高风险需要规避。 (3) 严格的质量保证。正是由于该策略的“高收益、高风险”特性,使“延续题目”策略对质量保证的要求加大。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具体要求:要求1:创新陈述。开题时,小组必须陈述超越上一版本的明确的、具体的、可实现的创新点。要求2:对比文档。结题时,由成绩评定教师对其提交的文档进行对比分析。要求3:对比演示。结题时,要求学生做旧系统与新系统的对比演示。4 信息系统支撑固定分组策略有利于高效率合作的实现,延续选题策略又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们的创新、创业意识,同时固定分组策略又是延续选题策略的前提。然而,没有一个很好构建的信息系统的支撑,上述两个策略将难以实现。为了便于历届学生在课程设计之前进行合理的分组和充分的选题,本文提出构建基于Web的管理信息系统。系统的基本功能结构如图3。图3 基于Web的课程设计管理系统功能结构图其中需要说明的是,题目库管理工作相对较繁锁,除需要负责教师在每门课程设计之后进行题目的整理及筛选工作外,还需要教师定期或不定期地搜寻难度适中的、且符合当前技术发展潮流的题目供学生选择参考。此外,分组管理具有一定难度,尤其在奖励政策制定及延续题目判断方面会有一些算法问题需要结合实践进行解决。系统可以按照上述参考算法为每一组计算出两个鼓励因子的数值,以备该课程设计结束后教师评定各组成绩时使用。管理系统的构建,一方面可以使上述策略得以应用,另一方面,应用过程中得到的经验积累还可以使教师进一步优化两个因子的算法,使之最大限度地发挥激励学习的作用。 参考文献1 秦国林. 合作学习的基本理论及其借鉴意义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9):116-118.2 张修海. 合作学习分组策略的教学与研究J.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2):75-76.3 周海乾,傅锡增. 大班教学的合作学习组织方式探索J. 教学与管理,2002,(7):48-49.4 汤颖. 毕业设计立项与选题管理及其支持系统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9(5):613-616.5 赵旦峰 摘要:基于计算机程序设计教学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程序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教材建设和考试改革等几方面论述了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的思路与实践。 关键词:程序设计;精讲多练;案例教学;课程设计;教材建设;考试改革 Practice&Teaching Reform in Program Design Hong Shengbiao (The University of Hunan Technology,Zhuzhou412007,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computer program design teaching in higher education is the important signiificance of the program,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grams in the teaching of design and from the theoretical teaching and practical teahcing,teaching material construction and test reform aspects discusses the computer programming courses teaching ideal and practice. Keywords:Program;Teach essential&plenty of practise;Case method instruction;Course exercise;Examination refrom 随着各行业对计算机技术要求的提高,目前各高校对所有专业的学生加强了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本文分析了计算机程序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教学实践探讨解决问题的措施。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程序设计教学难度较大,在学生稍具备或完全不具备程序设计基础时就学习程序设计使得教学难度增加。教学中有许多名词和概念对于初次接触程序设计的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有些内容之间彼此交叉又互相关联,要求教师组合提炼课堂教学内容,有步骤分阶段的教授知识。加上由于地区和城乡差别,学生的起始水平相差较大,这对教师的讲授进度及复杂控制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 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兴趣低。起始水平的差异导致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失去听课兴趣,甚至丧失学习信心。另外大学低年级的学生没有完全从中学的学习方法走出来,或不适应大学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得学习困难,积极性不高。多数学生以通过相关课程考试作为学习目的,不明白开设程序设计的作用,学习仅满足于简单的试题的解答,考完就丢,学习动力不足。 课程教学和考核方式单一。程序设计课程一般采用的是教师课堂讲授加学生实验的形式,教师在课堂上常常采用计算机多媒体“填鸭式”教学,多媒体教学虽上课信息量大,但不能完全取代传统教学手段,比如说一些算法的讲解和有些程序的运行过程,一定要结合口头讲授、黑板即兴画图说明等,否则学生很少主动思维或思维脱节,达不到教学效果。上机实验是程序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上机目标不明确、实验流于形式,大多数学生仅满足于将教程或实验教材上的程序代码输入电脑,没有程序设计各个环节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煅炼与实践,有时实验课甚至变成了老师理论课的延续。传统笔试考核方式偏重于记忆性内容、语法、语句、计算能力的考核,缺少对学生编程能力和程序调试能力的应有测试。 教学内容偏重于语言语法、语句规则,而忽视编程能力的培养,包括使用参考资料的能力、使用开发工具的能力、Debug的能力和项目部署的能力,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得到应有的煅炼与提高。这些内容在学生实际动手环节中很重要,而且这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因此有必要在程序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上做一些调整,以促进学生程序素养的提高。 二、 解决程序设计教学与实践中问题的方法 (一)理论教学精讲多练,辅以案例教学 程序设计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具有使用该语言开发应用程序的基本能力,针对课程知识量大、学时相对较少的矛盾,为达到教学目的,教师讲授时应强调精讲而让学生多练,充分煅炼学生的实际开发和程序调试能力,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时应淡化繁琐的语法规则,以短小精悍、针对性强的案例引出基本语法和程序设计的方法和技巧,从而使学生形成深刻、牢固的记忆;强调开发环境帮助功能的使用,要求学生学会利用计算机学习计算机技术的能力。教学内容的组织从程序设计基础入手,始终围绕程序设计思想和方法展开,以大量课时介绍程序调试技术和一些典型的应用程序的设计思路。教学教程分若干个单元进行,每个单元以一个基本概念为中心,组织一批知识点。 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一是介绍本单元教学内容的核心概念,另一个是指导学生如何自行学习本单元的所有知识点,后一方面更重要,因为现在的各种程序设计语言,尤其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体系博大精深、内容庞杂,仅凭课堂听讲无论如何是不能完全掌握的,只有掌握正确的自学方法,并通过大量的编程实践才能逐步提高个人编程能力。 教学过程中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课件将某些难以理解的概念以形象化的方法进行演绎,使之便于理解,也可以将项目开发的全过程在大屏幕投影显示出来,这种教学方式直观、高效、信息量大,是传统教学方式所不能比拟的。 (二)加强实验教学改革 程序设计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在教材的选用上应尽量地选择带有大量实验内容的教材,以提高学生运用该程序设计语言进行编程和综合创新的能力。另外任课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自己设计实验课内容。程序设计语言课程仅通过课内实验环节是很难达到预想目标的,为此在课程基本内容结束后应增加课程设计教学环节。 课内实验主要是根据理论教学讲授的知识点布置实验习题让学生上机实践,以加深对课堂理论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习题难易应有一定的梯度,以保证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学有所获。在理解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循序渐进提高应用程序难度,有意识加强综合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课程设计主要是在学完整门课程后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完成比较大型项目的开发,培养煅炼学生模型抽象、程序编辑、程序调试的综合能力,在此阶段应将软件工程的思想融入到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课程设计选题应涵盖范围广,每个选题基本覆盖所有的教学内容,结构完整,工作量较大,学生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参考其他资料和别人合作完成,只要能够完成这些应用程序的开发,他们的程序设计能力均可得到很大地煅炼和提高。 (三)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抓好教材建设 教材不仅应有对程序设计语言的的基本知识、常用算法的介绍,而且在对基本知识的介绍过程中,应给出一些与实际结合的例子,课后设计一些针对性较强的实验内容,使学生学完课程后,在动手能力、开发应用程序能力方面都得到较好的训练。 “精讲多练,案例教学”采用单元式教学,每个单元围绕一个中心概念组织一批知识点,传统章节体的教材无法满足这样的教学要求,因此要求教师编写程序设计课程的讲义,内容也按教学单元组织,每个教学单元包括以下内容:教学目标和学习要求:为教师和学生规定明确的教学和学习目标是非常重要的。教师用教学目标规划教案,确定讲授重点;学生可根据学习目标调整自学安排,及时检验学习效果。授课内容:是教师课堂讲授的内容。 一般来说,“授课内容”是本单元所有教学内容的“纲”,起着联系本单元所有知识点的作用。自学内容:“自学内容”和“授课内容”一起组成了一个单元的基本教学内容,“自学内容”部分通常是“授课内容”的延伸和继续,由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自学。调试技术:介绍集成开发环境的使用方法,以及如何调试、连接和运行应用程序项目。程序设计举例:例题均与本单元的授课、自学或调试技术等内容密切相关,是学生自学和复习本单元内容的重要参考资料,也是学生完成单元上机习题的模仿依据。单元上机练习题目:上机题目均为应用编程题目,均要求学生通过设计、编码和调试等步骤完成一个完整应用程序。 需要完整文章 请与客服联系 摘要:本文介绍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离散数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离散数学的学习。指出了离散数学这门课程的重要地位,同时要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研究问题的方法。最后提出将知识评价与能力评价结合起来,把学生创造力作为重要评价内容。关键词本文来自:计算机毕业网 :离散数学;基础;学习1引言“离散数学课程”是介绍“离散数学”各分支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研究方法、研究工具的基础课程,现已成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IEEE&ACM的CC2001教程更是以十分显著的方式强调了这一点。离散数学课程所涉及的概念、方法和理论,大量地应用在数字电路、编译原理、数据结构、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算法的分析与设计、软件工程、人工智能、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等专业课程以及信息管理、信号处理、模式识别、数据加密等相关课程中;它所提供的训练,十分有益于学生概括抽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归纳构造能力的提高,十分有益于学生严谨、完整、规范的科学态度的培养。这些能力与态度是一切软、硬件计算机科学工作者所不可缺少的。离散数学课程所传授的思想和方法,广泛地体现在计算机科学技术及相关专业的诸领域,从科学计算到信息处理,从理论计算机科学到计算机应用技术,从计算机软件到计算机硬件,从人工智能到分布式系统,无不与离散数学密切相关。2离散数学的教学内容由于计算机无论多么先进,都只能处理有限的离散数据,正因为如此,才使得离散数学和计算机有了莫大的联系。那么,是不是所有研究离散结构的数学都归于离散数学呢?基于各种原因,许多具有离散结构的数学,并不一定属于离散数学。离散数学可以说是和计算机一起发展起来的学科,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对于究竟什么属于离散数学,人们也没有完全一致的看法。如同我们的教材,把数理逻辑、集合论、群论、图论都归为离散数学。另外,不少学者把组合学、计数、排列也归为离散数学。其实,数学本一家,精确划分没有必要。但我认为,离散数学的核心应是组合数学和图论。只可惜,我们的教材中几乎没有组合数学,这一点,实在是一大缺憾。离散数学包括的教学内容,对每一个从事计算机技术的人都要求掌握和了解。因为在形式证明、验证、密码学的研究与学习中要有理解形式证明的能力;图论的概念被用于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和程序设计语言的编译系统等领域;集合论的概念、关系代数等在软件工程和数据库中也会用到。总之,为了适应计算技术的要求及将来的发展,学生需要对离散结构有比较深入的理解。3离散数学的教学方法离散数学作为一门计算机专业的核心基础课,往往开设的比较早,所以很多同学在学习这门课的时侯还缺乏对其价值的认识。再加上对数学的敏感性,所以很排斥它。如何教好这门课,除了让学生对这些内容感兴趣外,还要让他们对其在计算机中的应用有些感性认识。因此,在介绍离散数学的每一分支时,都要分三步走:第一,先要了解这一分支的悠久历史;第二,学习它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研究方法;第三,了解它在计算机科学中的应用。(1) 各分支的悠久历史数学推理与逻辑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就有了逻辑学的萌芽。不过那时的逻辑称为古典逻辑,属于哲学的范畴。数理逻辑诞生于十九世纪中叶,源于古典逻辑。群论诞生于十九世纪二十年代,由法国天才数学家伽罗华创立。有趣的是,他创立群论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高次方程求根问题,如果他知道群论与现代的计算机学科联系如此紧密,一定会惊叹不已。图论最早起源于一些数学游戏,相信对数学感兴趣的同学一定都听说过哥尼斯堡的七桥问题。图论与几何不同,几何讨论图的长短大小,而图论是讨论图的边和顶点之间的位置关系,正因为如此,莱布尼兹把她称为“位置几何学”。图论的问题非常有趣,往往答案很简单,但却非常非常难以想到。尤其是其分支拓扑学,更是如此。你知道九联环也是图论问题吗?集合论起源于十六世纪末期,开始是为了追寻微积分的坚实基础,后来,德国的数学家康托教授发表了一系列有关集合论的文章,奠定了集合论的基础,集合论也从此发展起来。现在,集合论已经渗透到泛函、概率、函数论等各门学科。(2) 各分支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研究方法数理逻辑又名符号逻辑,是一门用数学方法研究推理过程的科学。主要目的在于探索出一套完整的规则,按照这些规则,就可以确定任何特定论证是否有效。这些规则,通常称为推理规则。在逻辑学中,与其说注重的是论证本身,不如说注重的是论证形式。集合论主要研究了集合的基本概念和运算,关系的基本概念以及全序、偏序等概念,函数的定义与性质。重点研究了关系矩阵和关系图的表示,关系的性质及判别方法;复合关系和逆关系的概念及其求法,关系的自反、对称、传递闭包的概念及其求法;等价关系的判定与相关等价类的求法、偏序关系的判定以及哈斯图的表示法。代数系统部分需要了解代数系统以及同态、同构的概念,掌握代数系统运算的性质及各种特殊元素,几种特殊代数系统的判定及其性质和简单运算。图论部分了解有关图的基本概念、图的同构,掌握图的表示方法,欧拉图及哈密顿图的判别方法,最小生成树的求解方法。(3) 各分支在计算机科学中的应用数理逻辑的学习,可以在形式证明、验证、密码学的研究与学习中增强理解形式证明的能力;用关系代数、谓词逻辑研究数据库等。集合论的概念、关系代数等在软件工程和数据库中也会用到。图论的概念被用于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和程序设计语言的编译系统等领域;近期,还研究用图论研究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的结构和死锁问题。在计算机发展初期,利用命题逻辑,布尔代数理论研究开关电路,从而建立起一门完整的数字逻辑理论,对计算机的逻辑设计起了很大作用。在近期,利用代数结构研究编码理论,利用谓词逻辑研究程序正确性问题,利用能行性理论(如递归函数论)研究计算机中的可计算性理论。4离散数学的学习作为计算机系的一门课程,离散数学有与其它课程相通相似的部分,当然也有它自身的特点,现在我们就这门课的特点做一个简要的分析。(1) 定义和定理多离散数学是建立在大量定义上面的逻辑推理学科。因而对概念的理解是我们学习这门学科的核心。在这些概念的基础上,特别要注意概念之间的联系,而描述这些联系的实体则是大量的定理和性质。离散数学的定义主要分布在集合论的关系和函数部分,还有代数系统的群、环、域、格和布尔代数中。一定要很好地识记和理解。(2) 方法性强离散数学的证明题中,方法性是非常强的,如果知道一道题用怎样的方法证明,很轻易就可以证出来,反之则事倍功半。所以在平常复习中,要善于总结,那么遇到比较陌生的题也可以游刃有余了。(3) 有穷性由于离散数学较为“呆板”,出新题比较困难,不管什么考试,许多题目是陈题,或者稍作变化得来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因此,要学好离散数学,就应该在平时多做些题目,强化对知识的理解。5 结束语以上是我关于离散数学这门课的一点教学心得,几轮的教学下来,我深深觉得我们要注意培养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科学研究和发现新知识三种方法。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研究问题的方法,同时还要通过课内课外的各种教学活动来提高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素质。关于离散数学这门课程,可以让学生完成离散数学在计算机科学中的应用的相关论文,内容选择可以是下列应用介绍之一:群与编码.鸽笼原理(pigeonhole principle)传递闭包和Warshall 算法布尔代数和电路设计图和运输网半群与机器简化使用数论理论解释公共密钥技术(public key cryptography)可以是离散数学难题, 如: 较难的思考题的解答可以是与离散数学有关的趣味问题的考察可以是任何您高兴研究的离散数学相关问题这样,才能将僵化的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从而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它的重要意义。 Talk About Discrete mathematical Teach And Study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mportant of Discrete Mathematics mainly from there aspects: teaching methodsteaching content and how to study. Based on this, Author proposes combine knowledge and ability, stimulating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and improves students creativity. Keyboard:Discrete mathematics, base, study参考文献1 徐洁磐,惠永涛编著. 离散数学及其在计算机中的应用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88.2 徐洁磐. 离散数学导论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3 B.Kolman,R. C. Busby,S.C.Ross. Discrete Mathematical Structures, 4th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4 陈莉, 刘晓霞. 离散数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5 孙吉贵,杨风杰, 欧阳丹彤, 李占山. 离散数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摘要:本文以AUTOCAD与数据库技术为平台,建立起道路及附属设施图形数据与属性数据的连接,对城市道路信息数据的采集、分层专题管理以及信息的查询等。 关键词:道路管理;AUTOCAD VBA;数据库 Design of Urban Road Management Based On AUTOCAD VBA Song Chengyun,Zhang Chuancai (Anhui University Of Science&Technology,Huainan232001,China) Abstract:Based on AUTOCAD and database technology,this paper sets up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road and ancillary facilities of graphic data and attribute data,and sets up urban r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