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孙小学集体备课专用活页备课纸时间2010年9月3日年级四年级科目语文课题观潮主备人张显参与人员刘吉祥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本课11个生字,会写15个字。2、正确读写“笼罩、薄雾、屹立、昂首、沸腾、横贯、依旧、若隐若现、风平浪静、齐头并进、霎时、闷雷滚动、水天相接、山崩地裂、恢复”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过程与方法:1、 边读书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2、 采用讨论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自主交流中分析写作特点,积累词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阅读感想与他人交流。2、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感受钱塘潮的神奇壮观,教学难点是体会课文中的相关语句,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景象。重难点1、 体会抄来知识的壮观景象2、 学习作者有序抓特点的观察及写作方法。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教师准备有关钱塘江大潮的录像资料。2、 将重点词语制成幻灯片。3、 将唐朝诗人刘禹锡的浪潮沙制作成幻灯片。学生准备:1、 搜集钱塘江大潮的图片和资料。2、 了解江潮形成的原因。教学方法1、 抓特点、反复读,引导学生运用“找顺序理特点品词句感情读”的方法来学习课文。2、 情境再现法:课堂中主要运用多媒体课件,图文对照,以此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引领学生主动学习课文,共同感受钱塘江大潮的神奇壮观。教学设计教材处理设计师生活动设计(一)初步谈话,理解课题简介钱塘江,点出 “观潮”和“天下奇观”的两个“观”字意思不一样。点“天下奇观”的意思。(二)检查预习,反馈交流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作者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三)观看录像,感受情景学生观看钱塘江潮录像,感受这一天下奇观。(四)突破重点,指导朗读1、找出课文中描写潮水的景象的段落,引出重点段落:课文第3、4自然段。2、自读3、4段。3、交流喜欢的句子,教师指导朗读,并理解“闷雷滚动”、“人声鼎沸“等难理解的词语。4、找出描写大潮声音变化的句子。5、找出描写大潮形态变化的句子。6、找出描写观潮人神态、动作的句子。(五)听听读读,体会顺序1、做听写练习。找出“从远处”、“再近些”等词理解作者是按从远到近的顺序来描写潮水的变化。2、学生看录像背诵课文(六)创设情境,运用语句1、师生问答,理解“人声鼎沸”、“风平浪静”、“水天相接”、“齐头并进”、“山崩地裂”、“浩浩荡荡”等词。2、出示一段话,学生在括号中填上今天学到的词语,1、初读课文,要求学生借助拼音读准生字;联系上下文体会生词在文中的意思;能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还可以动手作记号,提出难以理解或觉得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同时要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顺序(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2、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以“天下奇观”的“奇”字为突破口,引导学生抓住有关语句深入研读。引导学生以多种形式反复朗读课文,体会江潮的变化,体验观潮者心情的变化。如,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江潮的变化,体会钱塘潮之“奇”,然后交流阅读的体会。学生交流时,教师可以从大潮的声音和形态的变化两方面进行引导:从“隆隆的响声”“闷雷滚动”“山崩地裂”“颤动”“风号浪吼”等词语中感受江潮的声威及其变化过程;通过“宽阔”“横卧”“横贯江面”“白浪翻滚”“奔腾西去”“漫天卷地”等词语体会江潮的形状和气势。第、自然段中,对潮来时的过程描写非常精彩,可以引导学生重点朗读这一部分。在充分读的基础上,让学生相互交流自己喜欢的语句是哪些,为什么喜欢这些语句,教师相机引导学生品味鉴赏这些写得具体形象的语句。如,可以用“浪潮越来越近,犹如战马飞奔而来”与课文中的原句进行比较,体会作者是如何把江潮写得更加形象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衬托之笔,关注作者对观潮者神态、动作的描写,如,“人山人海”“昂首东望”,“人声鼎沸”“踮着脚”,“又沸腾起来”,从中体会观潮人的惊喜之情,从另一个角度体会钱塘江大潮之奇。3、重视语言的积累,引导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把课文的第、自然段背诵下来。另外,文中打比方的句子很多,要在引导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把这些写得具体形象的句子抄写下来。引导学生归类积累文中的四字词语,如,写声音的“人声鼎沸、风号浪吼”,写形态的“风平浪静、水天相接、浩浩荡荡、漫天卷地”。4、本课生字较多,要注意读准字音,“崩、涨”都是后鼻音,“风号浪吼”的“号”读 ho,不读 ho;“涨”读 zhng,不读 zhng;“沸”字声母是 f,不是 h;“恢”字声母是 h,不是 f。教学本文时可以让学生边读课文边认读生字,并联系上下文了解词语在文中的大概意思。教学时,重点引导学生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词语的意思,并指导学生运用部分词语。还要提醒学生注意那些结构复杂、容易出错的生字。如,“蒙”字中间的短横不能丢,“薄”字不能写成左右结构,“昂”字下半部分的左边不能加点。这些生字可以在学生抄写词语时进行适当指点。(一)初步谈话,理解课题师:今天,我们一块儿来学习第3课:观潮。课文写的是哪儿的潮?生:(齐答)钱塘江大潮。师:钱塘江在我们祖国的浙江省,远离我们可爱的家乡有好几千里。浙江的钱塘江大潮可称为天下奇观。 (板书:天下奇观) “观潮”和“天下奇观”,两个词语中都有一个“观”字,这两个“观”字意思一样吗?学生交流“观”和“天下奇观”的意思(二)检查预习,反馈交流师:昨天,你们回家预习了课文,自己再把课文读一遍,一边读一边想,作者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学生自读课文,交流:作者先写潮来之前,再写潮来之时,最后写潮过之后。(三)观看录像,感受情景师:学得真不错,你们对钱塘江大潮一定很感兴趣吧,有没有见到过大潮? (生遗憾摇头)别遗憾,我呀,把这大潮给录下来了,想不想看?我们就一块儿来看看画面,听听声音,感受一下这一天下奇观。学生看钱塘江潮录像(四)突破重点,指导朗读1、师:刚才录像里潮水的景象,咱们课文里也有,在哪儿呀?生:课文第3、4自然段。师:自己读读第3、4自然段,你觉得哪些描写潮水的语句是你特别喜欢的,就努力地把它们读得精彩些,待会儿读给大家听。生自由读,交流重点句子。2、生:我特别喜欢这个句子:“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师:读得不错。白线“拉长,变粗,横贯江面”,气势越来越大,你的心情越来越生:激动。 师:读出这种感觉来。 生齐读。3、生:我特别喜欢这个句子:“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师: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多么壮观!你们能读出壮观的感觉吗? 生分组比赛读,生齐读4、生:我特别喜欢这个句子:“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师:喜欢这句的举手。(学生全体举手) (师举手)再加上我一个,我也特别喜欢这句。多精彩的语句呀!不过,要把它读好还真不容易。你们在下边再准备一遍,待会儿我们来比赛,看谁把这种雄伟的气势给读出来了。指名学生个别赛读,教师加以鼓励,并与学生一起为朗读进步者、优秀者鼓掌。 师范读,生齐读。5、生:我特别喜欢这句:“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师:闷雷滚动的声音是什么样儿的,谁来学学看? 生:轰隆隆隆 师:学得还真像,雷的声音比较沉闷,我们一起学学看。 生:(一齐模拟)轰隆隆师:这声音作者用了哪个词来形容? 生:闷雷滚动。师:课文中用这个词语来形容潮水的声音,用得多形象啊!我们一块儿来读读这个句子。 学生齐读,试着齐背6、生:我特别喜欢这一句:“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师:人群又沸腾起来。看到那条白线,人们怎么沸腾的?咱们来演演看,好吗?准备,开始! 生表演师:沸腾了!刚才这场面还可以用一个词形容,就在这个自然段里。 生:(齐答)人声鼎沸。师:来,我们读出这种沸腾的感觉来。 生齐读师:把“出现白线”和“白线横贯江面”这两句连起来读读。生齐读师:这些语句写得多精彩!正如课文提示中所说,作者把钱塘江的大潮写得雄伟壮观,有声有色,使人如临其境。(五)听听读读,体会顺序1、师:刚才大家很有感情地朗读了这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不过,把“观潮”的顺序给打乱了。其实,作者写得可有顺序了。下面,我们就先来做一个听的练习。听老师读这段话(出示),看谁本事大,能听清作者是用哪些词语把这四处的描写给连接起来的。待会儿,请你把听到的词语写下来。师读生听,生动笔在练习纸上填写:( ),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 ),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 ),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教师用投影打出一位学生的作业,集体反馈校对。2、师:发现没有,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潮水的。 生:作者从远到近描写潮水。 师:是啊!作者由远及近地观察,随着位置的转变和时间的推移来描写潮水的变化。来,老师和你们一块儿读读这段话,再来体会一下。 师生齐读。3、师:现在,我只留下括号中的词语,你还能说出刚才那段话吗? 学生自由准备背诵,配录像背诵。师:背诵得多有感情啊!我们仿佛站在钱塘江畔,和作者一起感受潮水越来越近,声音(生:越来越响),浪头(生:越来越高),气势(生:越来越大)。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生:天下奇观)!我们为之自豪,为之(骄傲)!(六)创设情境,运用语句1、师:今天,我们学习的两个自然段里,词语非常丰富,你们想不想把它们积累起来?听老师说词语的意思,看谁的反应快。形容人的说话声、喊叫声、欢呼声,如锅中之水,一片沸腾生:人声鼎沸。用同样的方法抢答:风平浪静、水天相接、齐头并进、:山崩地裂、浩浩荡荡2、生领读刚才练习的词语,师跟读。3、师:看得出,同学们在阅读课文的时候,还挺注意词语的积累。不过,你们会不会用呢?咱们来自我检验一下。我这儿有一段话,可是不完整,你们能不能在括号中填上今天学到的词语,使这段话表达得清楚通顺呢?师出示:今天,我去海宁观潮。潮来之前,江面上( )。可潮来时,却一浪一浪 ( ),一浪一浪( )。潮水声犹如( ),海堤上尽管( ),但竟听不出他们在说些什么。渐渐地,潮过去了,消失在( )的地方。学生分四人一小组讨论,然后选派一代表发言。学生自由说这段话,进行巩固4、师:今天,我们如临其境,观赏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我们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理解并积累了好些语句,还学着用了用。你们学得真棒。练习设计一. 在带点字的正确读音后面划“”。笼罩(lng lng)薄雾(bbo)余波(bp)风号浪吼(hoho)二. 写近义词。霎时(忽然)昂首(抬头)颤动(抖动)三. 根据意思写词语。(1)形容聚集的人极多。(人山人海)(2)形容隐隐约约。(若隐若现)(3)没有风浪,比喻平静。(风平浪静)四. 给下面这段话加标点。变色玻璃会随着阳光的强弱而改变颜色的深浅、调节室内的光线,所以人们把这种玻璃叫做自动窗帘。五.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潮来了,作者先听见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过了一会儿,浪潮越来越近了,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当潮头奔腾西去后,江面依旧风号浪吼.六. 按顺序排列下面的句子,用序号表示。(4)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2)那条白线很快向前移动,逐渐拉长、变粗。(1)潮来了,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一条白线。(5)潮头奔腾西去,过了很久,江面才恢复了平静。(3)白线更近了,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板书设计观潮潮来之前 江面平静 人山人海天声音大:闷雷滚动 越来越大 山崩地裂下 潮来之时气势壮:一条白线 白色城墙 千万匹战马奇 潮来之后 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观课后反思优点:1、这节课,我比较充分地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整堂课中,我几乎没有对课文的思想内容提出什么问题,主要通过学生自读来读懂、理解课文,我的指导主要体现在组织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并且在训练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指导。教学中我经常转换角色,作为学生中的一员共同参与学习,使课堂气氛更加和谐,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学习得更加主动,更加投入,学习的效率也随之得到提高。2、对课文中的新词,我改变了以往一开始先集中教新词语的做法,而是渗透在读课文的过程中,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有机地让学生进行理解。在读完课文后再让学生根据意思说出词语,然后通过朗读让学生加深记忆。这样教学词语不仅节约时间,也十分有利于学生对词语的积累。学过的词语句子让学生用一用,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内化课文的语言,对小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语言极有意义。我在这堂课的最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萍乡市期末考试数学试卷
- 浏阳五年级期末数学试卷
- 钦州市高三理科数学试卷
- 2025年智能电能表项目建议书
- 南安质检数学试卷
- 娄底初三数学试卷
- 南京建邺二模数学试卷
- 南京盐城一模答案数学试卷
- 宁德二检数学试卷
- 啤酒销售数据分析报告
- 婚纱摄影技术课件教学
- 软件行业项目开发进度管理与控制预案
- DZ/T 0088-1993地质钻探用钻塔系列
- CJ/T 254-2014管网叠压供水设备
- 社保政策调整对人力成本影响-洞察阐释
- T/CCSAS 044-2023化工过程本质安全化评估指南
- DB32T 5124.2-2025 临床护理技术规范 第2部分:成人危重症患者无创腹内压监测
- 喉癌术后饮食护理
- 生产经理薪资协议书
- 达州国企面试题及答案
- 群团工作笔试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