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地理信息系统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pdf_第1页
资源地理信息系统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pdf_第2页
资源地理信息系统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pdf_第3页
资源地理信息系统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pdf_第4页
资源地理信息系统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收稿日期 2007 09 23 修订日期 2007 11 20 责任编辑 曹荣珍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40571119 北京市科技计划资助项目 Z07020600370712 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 人才基金资助项目 51900912300 第一作者简介 郑新奇 1963 男 教授 博导 主要从事GIS开发与应用 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地理计算 复 杂系统仿真等研究 E2mail zxqsd 1261com 问 题 研 究 资源地理信息系统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郑新奇 孙元军 王淑晴 中国地质大学 土地科学技术学院 北京 100083 摘 要 在回顾与总结地理信息系统的起源和发展的基础上 对资源地理信息系统的科研 教育状况 学科 定位作了概览 研究表明 资源地理信息系统实际上既是GIS的发源地 又是GIS发展和拓展的研究领域 资源地理信息系统属于资源信息学的范畴 资源学科体系的发展和完善 促进了资源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和 发展 资源地理信息系统研究机构和学科建设发展迅速 研究成果水平不断提高 资源地理信息系统教育在 全职教育方面取得长足进展 但继续教育方面需要加强 关键词 资源地理信息系统 学科发展 学科定位 资源教育 中图分类号 F407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2464 2007 06 0094 07 STUDY ON ADVANCES AND TRENDS OF RESOURCES GEOGRAPHY INFORMATI ON SYSTEM RGIS ZHENG Xin2qi SUN Yuan2jun WANG Shu2qing School of L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eijing 100083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a summary GIS origin and development this paper gives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study education and academy of RGIS and indicates that RGIS is not only the origin of GIS but also the development of GIS RGIS academically belongs to resources information science The development of resource science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RGIS RGIS institutes and academic construction are developed rapidly with an increasing achievement Much progress has been made in full2time education of RGIS but the part2ti me education needs to be improved Key words RGIS academic development academic orientation resource education 地理信息系统 Geographic Infor mation System 简称GIS 是一种为了获取 存储 检索 分析和显 示空间定位数据而建立的计算机化的数据库管理系 统 1 是分析和处理海量地理数据的通用技术 广泛 应用于资源调查 环境评估 区域发展规划 公共设 施管理 交通安全等领域 成为一个跨学科 多方向 的研 究 领 域 2 资 源 地 理 信 息 系 统 Resources Geographic Infor mation System 简称RGIS 则是地理 信息技术在资源调查规划和利用管理等领域的具体应 用 实现对自然及社会资源的空间分布描述 时空变 化动态分析 发展趋势预测 利用方式方法研究以及 专题图制作等功能 由于系统设计思想和应用目标的 差异 对资源地理信息系统有着不同的提法 如以地 理信息系统为技术支撑 以资源管理为目的的资源管 理信息系统 以资源与生态环境及其关系为重点的资 源环境地理信息系统等 这些概念虽各有侧重 但其 核心内容一致 均突出了资源的空间特性 是以地理 信息系统为平台以资源为研究主体的技术体系 随着资源问题的研究越来越受到政府 学者 企 业等广泛关注 借用新理论 新技术 新方法来揭示 资源空间特点 资源管理 资源决策 资源服务等高 效途径 资源地理信息系统研究不断深入 目前 无 论国际还是国内 开设资源相关的专业在不断增加 借用RGIS来进行教学和科研的单位与人员越来越多 RGIS正在借助GIS和资源学科的结合向深入发展 本文主要关注GIS RGIS及其在研究 教育中的研究 第9卷第6期 资源与产业Vol19 No16 2007年12月 RESOURCES 在系统设计 上 提出了空间分块 专题分层的数据结构 空间数 据与属性数据相连接等思想 对后来的地理信息系统 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2 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 早期的地理信息系统功能 薄弱 但发展前景良好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 展 GIS也迅速进入实用化阶段 一些发达国家相继 建立并投入使用了一些专业性GIS 例如 1970 1976年 美国地质调查局就建成50多个信息系统 作为管理地理 地质和水资源等领域空间信息的工 具 4 我国也在 20世纪80年代引入GIS后 逐步建 立起了一系列国家级资源地理信息系统 如中国生态 环境与资源数据库 中国科学院 中国农业与草场 数据库 农业部 中国林业数据库 林业部 中 国能源数据库 煤炭部 石油天然气总公司 中国 矿产资源数据库 国土资源部 中国海洋数据库 海洋局 中国环境数据库 环保局 中国土地数 据库 国土资源部 中国水资源 水文数据库 水 利部 等 在这一系列大型资源地理信息系统的设 计 实施 维护 完善的过程中 开发应用了一系列 新技术新方法 培养锻炼了大批技术人才 为GIS事 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劲的推动力 经过34年的发展 GIS已广泛应用于资源分布统计与查询 资源评价与 预测 资源合理开发与利用 自然资源动态监测等 方面 5 112 GIS起始于管理 发展于应用 壮大于普及和 决策 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 计算机技术获得 了广泛应用 地学工作者尝试将不同内容的地图信息 转化为数字形式 利用计算机分析 处理地图内容 这方面的应用首先是从建立土地规划等自然资源管理 信息系统开始 6 1956年 奥地利测绘部门首先利用 电子计算机建立了地籍数据库 随后各国的土地测绘 和管理部门都逐步发展土地信息系统 7 GIS的诞生 与政府部门迫切需要利用高效的计算机技术管理分析 大量具有空间属性的公共信息的需求密不可分 在 GIS的萌芽时期 这一技术即被资源管理 规划等部 门所看重 并逐步投入应用 20世纪70年代之后 计算机硬件技术的进步为 GIS的研发与应用提供了强大的运行平台 GIS由土 地 测绘领域的应用逐渐扩展开来 GIS的应用领域 不断扩大 到了20世纪80年代 美国就有200多 种 8 GIS 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启动了数项大型 GIS项目 如世界银行支持的 国家环境保护网络和 信息系统 中国生态研究网络 项目等 1992年 起由国务院办公厅秘书局与国家测绘局共同研制 国 务院综合国情地理信息系统 即9202工程 9 作 为 全国行政首脑机关办公决策服务系统 的子系统 服务于政府的宏观分析决策过程 在2007年的 两 会 期间 由国家统计局普查中心 国家基础地理信 息中 心 北京超 图地理信息 技术有限公 司 基 于 Super Map GIS开发的 国家社会经济统计电子地图 投入使用 为 两会 代表提供查询服务 而且越来 越多的城市开始建设 数字城市 工程 这一时期 随着应用领域的扩展 需求增加 刺激了GIS产业的 发展 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GIS软件 如国外的 ARC I NFO MAP I NFO ARC V IE W以 及 国 内 的 MAPGIS GEOSTAR SUPERMAP等产品 除为科研及政府部门服务外 GIS开始向着大众 服务型方向发展 美国地质调查局建立起了国家数字 地图数据库 向公众提供信息丰富 价格低廉的矢量 型数字线划图 DLG 成为最受欢迎的GIS数据 10 在我国 自 八五 以来 国家测绘局开始组织国家 级基础地理信息系统 至今已经成为一个面向全社会 各类用户 应用面最广的公益性地理信息资源 11 为 各行各业提供了多尺度 多数据源 多种形式和多时 态 12 的基础地理信息 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了重要作 用 近些年来 随着网络技术以及便携式移动终端的 发展与普及 GIS已经由某些行业的专业性应用向着 大众化的普及型应用发展 GIS已经逐步渗透进人们 的日常生活中 在为日常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 也给 自身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113 从自然资源扩大到人文资源及二者的结合 GIS发源于测绘与土地部门 由于自然资源与生 俱来的空间属性 很容易将GIS扩展到森林 矿产 能源 水利等自然资源各部门 但GIS的应用并不仅 仅局限于自然资源领域 GIS逐渐被引入到人文资源 领域 例如 早在1991年上海市城市规划院就完成 了 上海市历史建筑保护规划信息系统 的初步开发 工作 13 随着 GIS自身功能的不断加强以及基础地理 信息系统的不断完善 为GIS广泛应用于人文领域提 供了必要的技术手段以及系统平台 逐步形成了以基 础地理信息系统为依托 以人文资源为内容的人文地 理信息系统 GIS在国外已被广泛应用于社会调查与 统计分析 如人口学 选举 人文地理等方面 我国 也开始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和应用工作 14 在 1999年 国家统计局专门成立了一个 空间数据研究室 研 究统计数据的空间属性问题 15 在当今的信息化社 59 第6期郑新奇等 资源地理信息系统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会 地理空间相关信息占到信息总量的80 以上 自 然与人文信息的综合应用已经成为信息技术发展的必 然 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已经组织开发国家资源 环境和区域经济信息系统 NRED IS 8 现今自然 与人文信息的结合已经广泛应用于资源配置 产业规 划 商业选址 投资分析等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 GIS的社会化已经成为发展趋势 2 机构 由小到大 由少到多 形成 强势 211 高等教育中GIS专业发展迅速 提到GIS的组成 一般指硬件 软件 数据以及 有经验的使用者 可以看出 人 在GIS中的重要意 义 GIS的设计 开发 应用的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 训练有素的专业技术人员 专业领域人力资源的发展 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了整个GIS事业的发展 16 我 国自20世纪80年代引入GIS之后 于20世纪80年 代末开始发展GIS高等教育 1988年第一个专门培养 GIS人才的本科专业在武汉招生 1989年大陆第一本 由黄杏元教授编著的 地理信息系统概论 教材在高 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1993年第一个硕士GIS专业在武 汉开始招生 1994年中国 GIS协会教育与科普专业 委员会 成立 1997年正式在地理学和测绘学2个 一级学科下分别设立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和 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 2个二级学科并开始 博士和硕士的申报和招生 17 1998年教育部高等学 校本科教育目录中将GIS设为地理科 学的2级 学科 18 由我国高校GIS专业的教育状况来看 我国GIS 高等教育的建立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以地理学为 背景建立起来的本科 研究生人才培养体系 如 北 京大学 南京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等 以测绘专业为背景建立起来的本科 研究生人 才培养体系 如 武汉大学测绘学院 解放军信息工 程大学测绘学院 中国地质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等 以计算机专业为背景建立起来的本科 研究生人才 培养体系 如 清华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信息工程学 院等 以项目驱动 研究生为主的人才培养体系 如 中科院地理所 遥感所等 19 李德仁院士指出 计算机 测绘遥感和地理三个专业就是GIS的三大支 撑 如果专业性强 GIS还要涉及相应的专业 如矿 产资源GIS与地质学有关 土地信息系统与土地学有 关 资源环境GIS与资源环境专业有关 20 如果一 个大学这三个专业强或其中至少一个专业很强 则可 以设立GIS专业 20 据统计 2000年时全国有37所 院校设立了专门培养GIS人才的专业 17 至2003年 全国已有140余所高校办了GIS专业 21 GIS高等教 育得到了迅速发展 人才培养取得了巨大成就 今 后 人才培养目标总体上以复合型人才为主 形成以 下各具特色的培养目标 以地理学为依托的GIS 专业突出GIS应用的优势 包括与专业 城市规划 土地利用 环境管理等 地理模型构建相结合 建立 面向可持续发展决策支持的GIS等 以测绘工程为 依托的GIS专业突出信息获取和数据处理方面的优 势 包括地图与遥感技术结合 3S集成以及建立多 尺度和时空GIS等 以计算机科学为依托的GIS专 业应突出GIS软件设计和系统开发与集成的优势 注 重解决系统的开放度 集成度 互操作 一体化 数 据建模和数据库管理等关键技术 22 212 各类研究机构发展如雨后春笋 GIS自诞生之日起 逐渐出现了许多专业机构致 力于GIS技 术 的 研 制 与 推 广 国 际 地 理 联 合 会 I UG 于1968年设立了地理数据收集和处理委员会 CGDSP 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 ISPRS 下设 了多个从事地理信息理论研究的工作组 国际标准化 组织于1994年成立地理信息 地球信息专业技术委员 会 美国于1966年成立了城市和区域信息系统协会 UR ISA 1969年 成 立 了 州 信 息 系 统 全 国 协 会 NASIS 以及美国环境系统研究所 ESR I 1988 年成立了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支持的美国国家地理 信息与分析中心 NCGI A 1994年成立了联邦地理 数据委员会 FGDC 1996年成立了开放GIS联合 会 OGC 此外 还有美国联邦数字地图协调委员 会 FICCDS 等机构 英国于1987年成立了英国 GIS协会 我国1980年由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 所成立全国第一个地理信息系统研究室 开创了 GIS的研究工作 1985年由原国家计委和中国科学 院建立了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1990年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建立了测绘遥感信息工程 国家重点实验室 1994年成立了中国地理信息协 会 2002年成立了地理信息系统测评中心 此外还 建立了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 中国海外地理信息 系统协会 中国GIS技术应用协会 中国科学院 香港中文大学地球信息科学联合实验室等一系列组 织机构 除政府机构 科研院校和社会团体外 还 出现了一批从事GIS咨询 软件开发的商业性公司 这些科研及商业机构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GIS的技 术进步与应用推广 213 资源地理信息系统研究机构类型及特点 我国从事资源GIS研究机构根据其研究领域大致 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种 21311 专业研究机构 在单一领域 如林业资源 水资源 矿产资源 土地资源 湿地资源 旅游资源 人力资源等 从事 该领域资源GIS的专业性研究 这类机构有中国林业 科学研究院资源信息研究所 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 研究所等 这类专业研究机构多针对特定资源目标依 托GIS技术建有专业数据库及GIS 如中科院南京地 理与湖泊研究所的中国湖泊数据库 中国主要 河 流 流域数据库等 69资 源 与 产 业 2007年 21312 综合研究机构 同时从事两种以上资源GIS的研究或对区域内的 资源状况进行全方位研究 这类机构有中科院地理科 学与资源研究所 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 室等 此类综合型研究机构利用GIS技术建有内容丰 富的大型资源GIS 如由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 所承建的中国自然资源数据库 该库是中国资源 环 境 人口 社会经济等相关数据的集合 库内包括水 资源 土地资源 气候资源 生物资源 环境灾害 环境治理 人口 劳动力以及社会经济等方面的 数据 23 此外 在一些大型的GIS公司内也设立有相关的 资源地理信息系统研究单位 3 资源地理信息系统研究内容演进 311 理论 多种理论交叉应用 RGIS是建立在地球科学 信息科学和系统科学 等基础上的边缘科学 其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地球系统 内的信息流 它通常以资源环境为主要研究 服务对 象 因此 RGIS的基础研究是地球信息科学 8 从RGIS的本质看 它是传输地理环境信息的现 代化工具 地理信息传输理论 空间认知理论和地理 系统理论作为RGIS的认识联合方法论 是RGIS的理 论基础 24 从发展历史看 RGIS脱胎于地图学 是 地理信息的一种现代化载体和传输工具 智能RGIS 则是人的空间认知能力与认知过程 地理数据库是 RGIS的核心 RGIS是对地理系统的计算机模拟 地 理系统理论为RGIS奠定了认识论基础 24 此外 RGIS还涉及系统集成理论 信息论以及 信息地理学 25 等领域 也有人认为正在形成的地理信 息科学是RGIS发展的理论与方法的概括与总结 其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地理信息编码理论与采集方法 计算机管理地理数据的理论与方法 地理信息模型与 分析方法 地理信息可视作表现的理论 地理信息转 换 交换与共享机理与方法等 26 综上所述 RGIS是一个多学科 多领域的综合 体 其中涉及相关学科多种理论方法的交叉应用 312 方法 基于GIS 兼容RS和GPS 从应用的角度看 RGIS具有数据库 地图显示 与制作以及数据空间分析等功能 27 这些功能的实现 都离不开空间数据的获取 有人将地理空间数据称为 GIS的血液 28 可见其重要性 获取空间数据的技术 手段包括野外数据采集 地图数字化 摄影测量 遥 感影像处理等 野外数据采集的手段包括经典的平板 测量 全站仪 电子平板 测量和GPS测量等 29 其中GPS与RS技术的应用充实了GIS的数据形式 提高了数据获取的效率 使GIS能够对客观世界做出 更直观的反映 在3S的集成中 GPS和RS分别用于获取点 面 空间信息或监测其变化 GIS用于空间数据的存贮 分析和处理 三者功能存在明显的互补性 将它们集 成在一个统一的平台中 其各自的优势才能得到充分 发挥 30 GIS自身的特性与功能使其成为 3S集成的 平台 RS实现了地理空间数据的高效可靠的更新 GIS则实现了RS影像的快速高精度数据提取与分析 GPS可以为GIS获取野外实时数据 而GIS使GPS的 应用领域得到了扩展 通过利用GIS作为集成系统的 中心平台 就实现了对包括RS和GPS在内的多种来 源的空间数据进行综合处理 动态存贮和集成管 理 30 现今 3S的集成系统已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 物流 土地资源调查 农作物估产等领域 313 技术 与信息化发展同步 由单终端走向网 络化 GIS诞生初期 是运行在独立的系统之上 结构 体系相对封闭 其应用也仅仅局限于某一地区和某一 行业内 难以实现信息的快速传播与共享 服务对象 局限于行业专业人员 而无法提供面向公众的大众化 服务 GIS的价值没有充分体现出来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 Internet与GIS相结合产生 了网络GIS Web GIS 网络GIS Web GIS 是在 网络环境下的一种存储 处理和分析地理信息的计算 机系统 是Internet技术应用于GIS开发的产物 通 过Internet和WWW GIS的功能得以扩展和完善 2 Web GIS的目的是解决分布式GIS之间的联网 实现 系统资源的共享 分布式GIS是当前的大趋势 主要 原因是地学的数据量大 结构复杂 而且还要不断更 新 只能是建立不同专业 不同地点的分布式GIS才 是最佳方案 31 Web GIS的特点在于 支持更广泛 区域更多用户的并发访问 充分发挥信息共享的优 势 极大地发挥GIS的社会作用 大规模地降低 GIS的应用成本 客户端不再需要昂贵的专业GIS软 件 只需Web浏览器 数据和应用集中于服务器 端 系统的升级 管理和维护具有极大的方便性 能够充分发挥各类设备的优势 高效地平衡系统的运 行负荷 达到最大的投资效益比 服务器端可以使用 高性能的硬件软件 客户端的要求可降至最低 32 Internet给GIS提供了广阔的应用空间 而GIS也由于 其强大的空间查询分析功能成为Internet上的重要内 容 GIS通过Internet真正成为大众化的工具 补充 RGIS内容 Internet的发展催生了网络GIS 在无线互联网技 术日趋成熟的条件下 嵌入式移动GIS应运而生 移 动GIS在空间信息方面集成了GIS GPS的功能 通 过即时的空间定位和同数据库服务器的通讯实现移动 终端的查询请求 为其巨大经济潜力所牵引 众多 GIS公司开始投资进行移动GIS研究 并且取得了一 定的成果 如基于GPRS技术的移动GIS 33 但在 移动GIS的关键技术方面 诸如空间数据的表达和显 示 异构空间数据库连接和空间数据引擎 动态数据 获取和组织等问题上 仍有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34 可以看出 GIS的网络化不仅仅在专业应用层面取得 79 第6期郑新奇等 资源地理信息系统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了巨大的成功 而且已经逐渐渗透进日常生活的方方 面面 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深刻的变革 314 工程 从分析到决策模拟 GIS GIS 是在计算机制图的基础上发展起来 的 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向空间信息系统的方向 发展 提供地理数据采集 处理 分析和输出的功 能 早期 的GIS主 要 被 用 作 空 间 事 物 处 理 系 统 STPS 和空间管理信息系统 S M IS 而没有和人 工智能相结合 地学专家系统与GIS是平行发展 的 35 利用 GIS能迅速有效的管理空间数据和属性数 据 实现数据的地理显示 查询与统计 GIS作为空 间数据管理的重要性已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重视 但 是GIS分析功能不足的方面一直制约着GIS的广泛应 用 36 从目前的应用需求来看 GIS不仅要完成管理 大量复杂的地理数据的任务 更为重要的是要完成与 地理数据相关的分析 评价 预测和辅助决策等 任务 37 近年来 随着专家系统 人工智能 数据挖掘 决策支持系统等技术的引入 GIS逐渐向着智能化发 展 专家系统能够为GIS提供知识处理和推理能力 结合GIS原有的空间查询分析功能 可以实现资源管 理配置 城市规划等复杂问题的解决 人工智能的引 入 使GIS能够对结构化或非结构化的知识进行表达 与推理 并且以知识工程作为知识表达和推理的手 段 以软件工程作为系统开发和管理的工具 以空间 信息系统作为数据处理和显示的基础框架 并使以上 各部分以统一无缝的方式结合在一起 构成一个完整 的系统 智能化GIS 37 空间数据挖掘GIS的结 合 使GIS系统具有自动学习的功能 能自动获取知 识 从而成为真正的智能空间信息系统 38 决策支持 系统能够对数据进行加工 汇总和分析 迅速得到决 策所需的综合信息和预测信息 帮助 支持和加强决 策 改善决策的有效性 39 与GIS相结合形成空间决 策系统 能够有效地帮助决策者解决复杂的地理空间 问题 将来随着GIS于决策支持等技术更加紧密地结合 以及各项技术的进步 就有可能自动或半自动地从大 量的空间数据中发现一些隐含的特定知识或普遍知 识 解决GIS的知识获取 表现 推理等知识工程技 术问题 从而解决GIS的智能化问题和空间决策支持 问题 40 41 图1 资源科学的三维网络结构学科体系与主要分支学科 注 资料引自文献 42 89资 源 与 产 业 2007年 4 资源地理信息系统教育 411 资源地理信息系统的学科地位 沈长江先生 2001 认为 资源科学应是研究有关 资财来源实践经验结晶的学科 资源科学是研究资源 及其管理的科学 42 从 RGIS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看 它属于资源科学体系中的资源信息学范畴 是针对 资源信息进行采集 管理 分析与输出的学科见图1 412 自然资源学科建设取得突破 资源科学是一门研究自然资源的形成 演化 质 量特征与时空分布及其与人类社会发展相互关系的科 学 41 我国对于资源科学的研究始于 20世纪50年 代 以1956年中国科学院 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 会 的建立为标志 至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部分高 校创办资源与环境学院以及相关的科系 42 中科院设 置了 自然资源学 授权点开始招收博士生和硕士 生 据不完全统计 截至2003年 国内有近100所 大学设有与资源科学密切相关的资源与环境学院或系 及其相关本科专业 并招收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和硕 士 博士研究生 在我国现行的本科专业目录中 资 源学科涉及理学 工学 农学 管理学4个门类 6 个学科 8个专业 在现行的授予博士 硕士学位和 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 资源学科涉及经济 学 法学 工学 农学 管理学5个门类 7个一级 学科 10个二级学科 43 在 2000年完成的 全国基 础研究 十五 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 中也已将 资源环境科学列为18个基础学科中的一个独立的科 学领域 从1985年招收第一批资源利用硕士生到形 成独立学科 兼容学科 资源学科得到了快速发展 已经形成了 本科 硕士 博士 博士后 的完整教 育体系 413 从事资源地理信息系统工作的继续教育需要 加强 RGIS具有多学科集成 内容更新快等特点 而 其作为一门具有很强应用性的学科 它的发展进步与 技术应用的需求与推广密不可分 在当今的信息化社 会 新的理论 新的方法不断涌现 RGIS的应用领 域也不断拓展 要求RGIS领域从业人员不仅具备复 合型的知识体系 而且必须根据应用的需要及时进行 扩展更新 信息膨胀 知识的快速更新 导致仅仅依 靠传统的学校教育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对RGIS人才的 需求 必须通过对从业人员进行继续教育来解决知识 老化的问题 教育部 21世纪高校GIS发展战略研讨会 把 GIS教育分为大众层 必修课 应用层 职业教育 大专 专业层 本科 与精英层 硕士 博士 4 个层面 44 48 仍主要停留在学校教育的层面上 没有 将继续教育问题作为重点考虑 这对于RGIS的教育 来说是不够的 RGIS发展迅速 应用性强 社会需 求大等特点决定了继续教育对该领域人员的必要性 只有将单纯的学校教育转变为对从业人员终生教育 才能够使人员技术水平 业务素质跟上技术发展的潮 流 满足社会对RGIS的需求 促进本行业的快速健 康发展 5 结 语 从20世纪50年代出现RGIS萌芽开始 发展到 今天只有50多年的历史 但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 成就 从早期带有浓重的机助制图色彩 到独立的学 科体系 到今天融合了网络 人工智能等技术的网络 RGIS及智能RGIS 从诞生时测绘 土地行业的应 用 拓展到资源 管理 决策等各专业领域 现已融 入我们的日常生活 RGIS的成长是迅速的 成效是 显著的 但仍存在诸多问题与不足需要解决 参考文献 1 吴信才 白玉琪 郭玲玲 地理信息系统 GIS 发展现状及展望 J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00 4 829 38 2 陈述彭 鲁学军 周成虎 地理信息系统导论 M 北京 科学出 版社 1999 3 石树刚 郭振楣 地理信息系统 GIS 概述 J 交通与计算机 1995 6 125 4 王峰 李德仁 地理信息系统三十年 J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1995 2 83292 5 刘文煦 李永树 齐华 地理信息系统 新兴的高技术信息产 业 J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0 9 1002104 6 Steve J Jessica S Lisa T et al Developing a common spatial data infrastructure between State and Local Government an Australian Case Study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cience 2002 16 4 3052322 7 袁中智 陈晓玲 地理信息系统40年来发展的哲学思考 J 华 中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4 3 1292132 8 傅肃性 地理信息系统的理论与应用发展 J 地理科学进展 2001 6 1922199 9 孔毅 开发信息资源服务四化建设 国务院综合国情地理信息 系统综合报道 J 江苏测绘 1994 1 223 10 王志臣 美国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和技术发展现状 J 林业资源 管理 1996 4 58262 11 陈军 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特性初探 J 地理信息世界 2005 8 8211 12 海洋测绘编辑部 海洋测绘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简介 J 海 洋测绘 2003 4 48 13 建设电子信息工程公司 地理信息系统 GIS 概论 二 J 城 建档案 1994 1 34235 14 王庆华 郝伟 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 J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05 21 1 28230 15 林联盛 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及前沿问题 J 江西水利科技 2000 9 1382145 99 第6期郑新奇等 资源地理信息系统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16 李京 高校GIS教育的现状 问题与对策 J 地理信息世界 2003 4 122 17 中国GIS协会教育与科普专业委员会 我国高等GIS教育 进展 特点与探讨 J 地理信息世界 2004 10 17221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 和专业介绍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 19 王平 刘慧平 潘耀忠 中国地理信息系统教育现状分析与政策 建议 J 地理信息世界 2003 8 8212 18 20 李德仁 发展我国GIS高等教育的思考 J 测绘科学 2003 12 528 21 刘文熙 李永树 全国首届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教育研讨会在北京 举行 J 四川测绘 2003 9 144 22 黄杏元 马劲松 高校GIS专业人才培养若干问题的探讨 J 国 土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