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介绍陶渊明的说明文 导语:在我眼中,陶渊明一直是一位高风亮节的田园诗人。下面是分享的介绍陶渊明的说明文,希望大家喜欢! 陶渊明,字元亮。渊,意为深,明,意为明智;元,意为善良,亮则为正直,明亮。 渊 生活是现实的的,因此培养了人们现实的性格。极力追求名和利,把物质的享受看得异常重要,在名利中挣扎,“戚戚于贫贱,汲汲于富贵。”这样的思想虽然浅薄,虽然庸俗,却在,很多人心里扎下了深根。 而陶渊明是如何呢?他曾为官两次,结果却都是辞官回家。第二次仅为官83天。一切都是因为他的渊。他的思想性格从及观念皆超出常人。即使“环堵萧然,不避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他也从来想过再入尘网,为“丝竹耳乱耳”,为“案牍劳形”。 也许有人说陶渊明傻,做官有没有什么坏处,况且还有生活的经济,何乐而不为? 可陶渊明不为衣食住行,为的是自己的身心的快乐。他抛却了物质的迷惑,于是获得了心灵宇宙的自由,与自然万物息息相通。 明 陶渊明闲静少言,不幕荣利且好读书。是因为他明白了读书的含义,看透了官场的险恶。 读书是要读出自我,而不是考书法去最求名利。陶渊明是一个明智之人,自然早就明白了这一点。多年在官场做着身不由己的事,陶渊明深感痛苦,与其以心为形役,让心为形体所役使,倒不如忘怀的失归隐山林。当然,他也为自己的抉择感到无比快乐。“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这便是他的明智与高于世人之外。 元 与他子中的“元”(即善)相符。陶渊明也是一个善良的人。从桃花源记一文中便可看出。 这篇作品是陶渊明的最高成就,写于59岁。从对桃花源生活的描写,表现了陶渊明的美好理想,每人都是平等的,没有贫富差距;人人都热情好客;路不拾遗,老有所终,又有所养。这也是孙中山提到的“大同社会”。没有战乱,和平共处。 由此可见,陶渊明的反对战争。渴望永久和平的思想感情。 亮 魏晋时一种“纵酒”的社会风尚。人们将豪爽地喝酒当成一种风尚。因此,当时出现了很多以酒为友的士人。 陶渊明自然也是酗酒之人,虽然家中贫困,不能经常得到,但他的老朋友经常邀他去喝酒。“即酒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换做常人,若客人要走,总会“客套”性地挽留一下。而陶渊明与朋友们的交往时直爽、正真、率真,没有半点虚情假意,足见其“亮”。 于是,渊、明、元、亮四字组合在一起,也就成了我眼中的陶渊明。 东晋的文人往往儒雅,博带广袖,暗香浮动,高谈阔论于山水之间。而陶渊明是乱世中的一朵空谷幽兰,开在那一场络绎缤纷的晋朝花雨中。 他,孤洁清逸,与天地为一体,浑然得为世所忘。千年后,人们不仅记住了荣光一时的王谢世家,也记住了这朵隐居在田园中的馥郁怡人的幽兰。其家虽贫,但木樽中斟着的是泛着诗意的烟水寒色;不像富贵的王谢世家,那金铸的酒樽中分明氤氲着浓艳奢华的色泽。 他,粗布衣衫,食不果腹,却钟爱于东篱下采菊的恬淡清幽,他在魏晋的浓黑墨渍里映忖得更加轻而飘逸。当无数趋炎附势之徒为了门楣而苦恼,而他却能有禅者般的清透睿智,放下仕途的波折,只为求得心灵上的一方净土。 也许,一切美好的存在只是为了映忖命运的悲哀,当悲哀已经注定成为悲哀,他明智地选择了为悲哀营造一层美丽的遮掩物,不让悲哀流露的那么突兀。 如果说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是魏晋时代最沉痛的一抹琶音,那陶渊明便少了一种沉闷与苦涩,当终日饮酒的阮籍已在穷途之哭的苦闷中消耗余生,陶渊明却在用余生去“转换人生视角,另辟人生蹊径”,他倘徉于山水,采菊于东篱,悠然于南山的那种超凡脱俗的洒脱飘逸,阮籍是注定品尝不到的,而酒味中的苦涩消沉和醉眼迷离的逃避怅惘,陶渊明却放弃了去尝试。 阮籍的悲哀完全没有任何的遮掩,反而用苦涩的穷途之哭映忖的更加凄绝;陶渊明的悲哀完美得掩饰在那一种洒脱无为,乐安天命的性情之下。他甚至痴心不已地做着梦,一个“仙外桃源”的梦,而这个梦延续了千年,也是很多人共同做着的遥遥无期的一个梦 陶潜是隐逸的智者,沉重的官袍下扭曲着多少真诚的本心,所以他执起了锄头,摆脱了官场的沉浮,用心用情地去欣赏菊的芬芳,固守纯真善良的人性本色,沉浸在自己真实而孤独的净土世界里。他像兰,孤洁清傲,他又像菊,恬淡隐逸,在岁月里静静绽放,清香悠远,沁人心脾,荡气回肠。 清晨的霞光飞舞在肩头,傍晚的星光闪耀在身后,风吹佩兰,锦年流逝,一颗心早已波澜不惊,摆脱了名利的熏染,换来浮生半世之闲。佛经里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而陶潜凌于众生之上,浊世中的众生或惊,或诧,或畏,或怖,或悲,或喜,而他只随着自己的本心去追寻极乐,用完美的田园风光掩饰这个时代的悲哀与黑暗。 时世造英雄,若是时世造就不了你,那么,也希望你顺随本心,不要因为悲哀注定成为悲哀,而使美丽只作为忖托,辜负了完美神奇的人生。 在我眼中,陶渊明一直是一位高风亮节的田园诗人。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他打破了当时盛行的形式主义之风,在官场上起起落落,几经风雨,多次复出又多次退隐,最终下定决心过上了他眼中的理想生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44岁时,家中不幸遭遇大火,生活更加贫苦,但诗人心怀恬淡。因为他永远摆脱了腐败庸俗的官场,回到了田园,他躬耕陇亩,以当地农民共话桑麻,虽然在务农上手艺不精,但却同农民保持着融洽的关系。晚年,他写出的桃花源记并序表达了他的政治思想,这种乌托邦式的幻想虽然我并不赞同,这是一种道家的消极观点。但这却反映了广大农民的要求,也是在诗人无力改变社会之后的最好方式。俗话说“打你打不过,躲还躲不起吗?”在作者与黑暗社会抗争无果后,抱着“不为五斗米折腰”的观念毅然选择退隐田园。 也正是因为这种永不折腰的气节,使陶渊明在我眼中一直保持着超凡脱俗的形象,一提到“不为五斗米折腰”就不得不提到它的来历: 陶渊明二十九岁时,当了江州祭酒,相当于当地的教育部部长,看似官挺大,实则在科举不甚普及的古代,只是一个品级很低的小官,而且身处江州,又没什么油水,即使有,按照陶渊明的性格,也不会去捞取。但就是这么个小官,周围也尽是腐败,所以时间不长,就辞去了官职,可回家后,生活不能自给,又被迫重返官场。年底,郡督邮来巡察,县吏告诉他,应该穿戴整齐去迎接郡督邮,因陶渊明不能忍受作为一个文人而向庸俗的乡里老儿而卑躬屈膝,所以在发出“岂能为五斗米而折腰”的感叹后,放弃每月五斗米的俸禄(五斗约为75斤,大约一袋半的大米,仅能糊口)退隐田园,从此再不复出。 也正是这“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使陶渊明的超凡脱俗的气节刻画进了我的眼中。历史上很多著名的诗人都表达过对陶渊明其人其诗的赞美与仰慕,陶渊明50岁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施工现场机械设备管理
- 图形图像处理数码照片处理之缔造完美肌肤21课件
- 输电线路遥控调度方案
- 消防设施日常检查与维护方案
- 一矿物质概念及特点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79课件
- 水电基础知识培训资料课件
- 二零二五年度安防监控安装工程一切险保险协议
- 2025版图书馆数字资源与实体图书购销一体化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军队房地产租赁合同续签审批文件页2
- 二零二五年度离婚案件律师全面代理协议
- 临床护理实践指南2024版
- 亮化工程方案及亮化工程技术施工方案
- 外国语入学分班考试真题
- GB/T 18029.7-2009轮椅车第7部分:座位和车轮尺寸的测量
- FZ/T 01034-2008纺织品机织物拉伸弹性试验方法
- 《百团大战》历史课件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件- (全套完整课件)全版
- 【优秀】脑膜瘤护理查房课件
- GB∕T 3480.3-2021 直齿轮和斜齿轮承载能力计算 第3部分:轮齿弯曲强度计算
- 社区居民信息登记卡
- 小金库治理-PPT优秀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