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农林技术.doc_第1页
数字农林技术.doc_第2页
数字农林技术.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现代农业生物技术应用影响研究综述现代农业生物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发展最活跃的领域,同时又是技术和经济层面上最富争议的领域。这是因为,一方面现代农业生物技术对未来农业技术市场和农业发展,以及各国利益等具有前所未有的影响;另一方面现代农业生物技术尚处于探索和发展中,技术本身还不成熟,现代农业生物技术具有许多“不确定性”。这些争论既包括技术本身的问题,也包括技术发展的经济影响、环境保护、生态安全、产品安全、健康风险、知识产权、社会伦理、国际贸易,以及对生产者和消费者行为的影响等问题。20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农业生物技术产品大规模向自然界释放和生产(种植转基因作物),国内外学者围绕这些相关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提出的研究方法和观点不尽相同,经济学界也时刻关注研究的过程和动向。本文将着重介绍有关现代农业生物技术的风险、现代农业生物技术对利益分配、知识产权与国际贸易影响等几个方面的研究概况。 现代生物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1. 良种选育,品质改良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人们已经可以把一个品种、品系的理想遗传性状转入另一品种、品系,以提高植物的价值、产量和质量。Calgene公司的科学家分离到一种控制植物纤维素形成的酶的基因,将其转入特定的树种可培育出纤维素含量高的对造纸业更有利的植物。在番茄中导入编码EFE酶的反义基因,可以限制乙烯的生成,酶活性降至正常的5%以下,果实生理成熟后长期保持坚硬,仓贮1个月以上不软化、不腐烂,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番茄的耐贮藏性能和经济效益。 2. 提高植物的抗性 (1)抗虫 全世界粮食产量因虫害所造成的损失占14%左右。长期以来人们普遍采用化学杀虫剂来控制害虫,全世界每年用于化学杀虫剂的总金额在200亿美元以上。但化学杀虫剂的长期使用造成农药的残留、害虫的耐受性、环境污染等严重的问题,而利用基因工程的手段培育抗虫植物新品种除可以克服以上缺点外,还具有成本低、保护全、特异性强等优点,从而倍受关注,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目前人们已获得多种抗虫基因,其中有蛋白酶抑制剂基因,淀粉酶抑制剂基因、植物凝集素基因、昆虫特异性神经毒素基因、几丁质酶基因等,它们已被导入烟草、棉花、油菜、水稻、玉米、马铃薯等多种农作物,在抗虫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有的已进入了商品化生产。 (2) 抗病毒 传统的抗病毒作物,是将植物天生的抗病毒基因从一个植物品种转移到另一个植物品种,然而抗病植株常会转变为感病植株,而且作用范围较窄。最近,研究人员采用基因工程的技术培育有别于传统方法的转基因抗病毒植物,目前最有效的是将病毒外壳蛋白基因导入植株获得抗病毒的工程植物。 (3)抗寒 低温对细胞造成损伤的主要原因是造成细胞内膜结构中的脂质双层流动性降低,导致膜结构损伤,影响植物正常的生长。生物膜中双层脂分子保持流动性,主要依靠其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不饱和脂肪酸多则抗冻。通过分离能催化形成高不饱和脂肪酸的甘油-3-磷脂酰转移酶的基因,并将其转入植物而获得具有抗寒能力的转基因作物, 这方面的工作已见报道。同时人们从一些生活在高寒水域的鱼类分离出一些特殊的血清蛋白,即鱼抗冻蛋白及其基因,可以降低在低温下细胞内冰晶的形成速度,从而保护细胞免受低温损伤。 (4)抗除草剂 除草剂全世界目前约有2000多个品种,在农 药市场占有最大的份额。然而除草剂的使用有着自身难以克服的局限性,如很多除草剂无法区别庄稼和杂草,有些除草剂必须在野草长起来以前就施用,而且由于抗性草类群落的出现导致使用量增大对环境的危害也日益严重。制造抗除草剂的转基因作物是克服这些缺点的理想途径。采用将靶酶基因导入作物细胞,1987年美国科学家成功从矮牵牛中克隆出EPSP合酶基因转入油菜细胞的叶绿体中,使油菜能有效地抵抗草甘膦的毒杀作用。另外,有人把降解除草剂的蛋白质编码基因导入宿主植物,从而保证宿主植物免受其害,该方法已成功地用于选育抗磷酸麦黄酮的工程植物。 (5)抗重金属由于人类活动、矿山的开采,工业化进程的加剧,空气、土壤、水体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重金污染,不但严重影响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更重要的是通过植物食物链危害人类的健康。土壤中的重金属主要有Cd、Cr、Cu、Hg、Ni、Pb、Zn、As等。20世纪80年代,提出植物修复、超富集植物。但由于自然界中已发现的绝大多数重金属富集或超富集植物往往生长周期长、生物量低、植株矮小,因而限制了其对污染土壤重金属的移除效率。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改良植物对重金属的抗性,增加或减少重金属在植物体内的累积量被认为是进行污染土壤的生态恢复以及减少食物链重金属污染的一条切实可行的有效途径。富集重金属的相关基因不断克隆,应用转基因技术提高植物对重金属的耐性已取得一些重要进展,一些转基因植物地上部分表现了较高的重金属离子富集量,并在污染土壤的生态恢复中进行了初步应用。 (6) 现代生物农药随着人们对化学农药危害性、局限性的逐步认识,生物农药在植物生产中地位逐渐突现出来,成为绿色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有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微生物农药具有对人畜安全、不破坏生态平衡、害虫不易产生抗性等优点,但也存在着药效速度慢、专一性强、受自然条件影响大的缺点。而利用基因工程改造微生物菌种,创造出自然界不存在的新型菌种就可以克服这些缺点。3现代生物技术的未来发展 光合作用机理研究。提高植物光合作用效率有助于增加植物产品的产量,有效利用能源。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通过这一过程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并固定CO2。叶绿体的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Rubisco)既可通过羧化反应固定CO2还可催化底物加氧反应。为提高固定CO2的速度,可提高Rubisco的羧化酶活性,降低加氧酶活性。现在许多科学家对Rubisco的大小、结构、功能及调控做了许多工作,为提高植物光合作用的效果找到了一些思路。 (1) 生物固氮氮肥是肥料的重要部分,要维持全球的粮食产量,每年至少需要1.0108t以上的氮肥,其中一半来自化学肥料,而另一半则由固氮细菌完成。随着化学肥料生产成本的逐渐提高及对土壤的破坏,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将目光集中在生物固氮。一方面人们试图通过研究生物固氮的分子学基础,以提高微生物的固氮水平;另一方面通过DNA重组技术改造共生细菌,提高其竞争力,使之能超过天然共生细菌,促进根瘤的形成。 (2) 植物生物反应器重组细菌、真菌生物反应器生产过程需要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且设备昂贵,而植物却易于生长且管理方便,对工人的要求也不是很高。针对这一特点,人们就是否可用转基因植物来生产具有商业价值的蛋白质及其他特殊化学性质的物质进行了一些尝试,并取得了一些进展。 (3) 基因组学基因组研究被认为是20世纪最重大的科研计划之一。1998年美国启动了以玉米为主包括棉花、大豆、高粱和番茄在内的农作物基因组计划。美国国会批准投资近2亿美元进行该项研究,旨在全面获得功能性新基因并占有该基因的知识产权。21世纪基因组的研究将由“结构基因组”向“功能基因组”转变。目前许多国家纷纷投入巨资针对主要的农作物(如水稻)构建其突变体库,然后利用转座子标签、T-DNA标签或图位克隆技术分离和克隆基因,完成对基因功能的认识。 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