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观台写景说明文.doc_第1页
楼观台写景说明文.doc_第2页
楼观台写景说明文.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楼观台写景说明文 楼观台,本名楼观,中国道教最早的重要圣地,因其说经台犹如竹海松林中浮起的方舟,常称楼观台。 楼观台位于秦岭山脉的终南山北麓中部的山前台原和浅山区。南依秦岭,千峰耸翠,犹如重重楼台相叠,山间绿树青竹,掩映着道家宫观,古称石楼山。山前梁岗起伏,属于黄土丘陵,楼观现存的核心景观说经台,建在海拔580米的山岗上。台北与扇形的土坎相连,面向如画的秦川渭水,宋代苏轼游此吟有名句:“此台一览秦川小。” 沿说经台卵石路南行,越翠竹林海,拾级而上,登山2.5公里,松林尽处,是海拔950米的翠薇峰。峰巅有高炉,世传为老子炼丹炉,在炉旁的古庙院中北望秦川,恍若棋盘的阡陌道路,点缀着绿树如云的村落,烟岚横断,远接蓝天。 自说经台向东南行,幽竹夹道。下闻溪水淙淙,水底砾石,晶莹剔亮,石间游鱼,忽来忽往,竹拂水面,清韵悠悠。忽闻隐约而来的轰轰咚咚声,犹如社火锣鼓。待人觉得面目润泽清爽时,忽见飞瀑,自山腰飘落河中,这是闻仙瀑布。再向上攀,进入竹海,脚下软绵绵的竹叶,伴着竹韵,沐着竹叶筛下的细碎阳光,登上海拔1350米的峰顶,见仰天池,南望千山万岭,苍苍莽莽,直接巴蜀。 由说经台东行2.5公里,进入田峪,沿宽坦缓高的谷道南行,野花迷眼,奇树遮天,河水奔泻,天上行云,身边流水,赏心悦目。越魏晋古迹十老洞,过九焰乡政府驻地栗子坪,进入金林峡,夹岸陡壁,险滩急水。400米峡区,步步有奇景。南行跨过铁索桥,入兴凤峡,路窄苔滑鸟鸣涧,山青水秀林静幽。再西行人野牛河,沿途号称“十里飞瀑”。前行如雷声贯耳,5米多高的峭壁上,垂挂着丈把宽的瀑布,飞珠溅玉,落入绿盘似的潭水中。潭前是天然巨石相勾连的石门,仅容两人侧身而过,天险景奇。门洞前的悬崖绝壁上,有成千上万只飞燕,飞出飞入。前行2公里,河道突然直立,竖起6米高的陡崖,河水竟然在崖壁雕刻出婉蜒而下的光滑石槽,流水沿石槽飞泻而下,如游来银龙。再行即到龙潭,潭如满月,深宽各约30米,水面粼粼波光,水中莹莹墨绿。潭前是著名的龙潭飞瀑,瀑布从高20米、宽10米的半圆扇面悬崖上,平滑匀称地泻入潭中,溢出亮晶的泡沫。岸边曾是村民祭龙祈雨的平台。 由金牛坪向东行15公里,登上海拔2720米的秦岭第二峰首阳山。盛夏时,高山草甸上风涌绿浪,花如繁星。山顶的风化岩石,千姿百态,环绕着碧波荡漾的天池。旁有铁板庙、太白庙和万仙庙,有明万历年间铸造的铁铜器及雕刻的石碑、石雕等。每年农历四月八庙会,正值杜鹃林万花怒放、游人络绎不绝。 沿田峪河畔东南行,入四十里峡,这里原是陕南通往关中的古道之一,偶而可见古栈道遗迹。峡谷夹道,绝壁入云。从河水堆积的漫滩上,入峡5公里,峡愈窄,崖愈险,头顶一线青天,路傍一溪青流。四十里峡被游人誉为似三峡,非三峡,胜过三峡。出峡谷,顶天立地,一面绝壁,耸立面前,人称一堵墙。前行入阎王沟口,两道瀑布相叠,各高20米,宽5米。 自四十里峡南行,东达田涝沟,西到旺子沟溶洞群。田涝沟景观神秘而惊险,沿河畔逆行5公里,悬崖断壁拔地而起,沿小路扶摇盘旋而上,有一宽展的平台,谓望乡台。在台沿俯首而望,崖下一顷深潭,墨绿森然,冷气扑来,凉彻心骨,谓阴司潭。沿路东南而下,岩石陡峻惊人,古树枝柯横卧,藤条勾连悬挂,称为蛇蜕壳路。前行河床渐陡,水流湍急。沿路进入密林,左盘右旋而上,这段路被称为鬼推磨。上到山顶,一边是悬崖百丈,河水涛涛。一边是石牙石笋如林,犬牙交错。此段路被称为老鼠牙岔骨。前面绝壁环抱,一水中流,泻入潭中,号为阎王潭。 楼观台风景名胜区山青水秀,无污染,无噪音,空气清新。属亚热带与暖温带过渡性气候,夏季清凉爽快,秋夏低温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