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对社会的驱动.doc_第1页
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对社会的驱动.doc_第2页
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对社会的驱动.doc_第3页
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对社会的驱动.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对社会有较大驱动作用一、有关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的相关背景资料1.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相关定义。所谓新能源就是在新技术基础上,系统地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如核能(已做单独论述)、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氢能等。所谓可再生能源具有自我恢复原有特性,并可持续利用的一次能源。包括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氢能、风能、波浪能以及海洋表面与深层之间的热循环等。地热能也可算作可再生能源。由此,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是相互交叠、相互混合的。当前世界,石油,煤矿等资源将加速减少。核能、太阳能即将成为主要能源。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把新能源分为以下三大类:大中型水电;新可再生能源,包括小水电、太阳能、风能、现代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传统生物质能。 2006年1月1日,被普遍寄予厚望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以下简称可再生能源法)开始实施。有关方面在之前也出台一系列规定保障新能源发展。由此可以看到,国家对这一能源领域的重视程度越来越大。2. 当前中国能源现状。 中国能源以煤为主。由于经济发展快、规模大,能源短缺、结构不合理、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统计表明,2008年中国煤炭消费量27.4亿吨,增长3.0%;原油消费量3.6亿吨,增长5.1%;天然气消费量807亿立方米,增长10.1%;电力消费量34502亿千瓦小时,增长5.6%。2008年,中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26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5.2%。其中,原煤产量27.93亿吨,比上年增长4.1%;原油产量1.9亿吨,比上年增长2.2%;天然气产量760.8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9.9%;发电量34668.8亿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5.6%。中国能源消耗量越来越大,而传统能源渐渐难以支持。与此同时,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潜力巨大,有可能成为继煤炭、石油、天然气之后的重要替代能源。发展可再生能源,能够增加能源供应,优化能源结构,减轻生态压力,缓解温室效应,还有助于改善农村和偏远地区的基本电力供应,从而可以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促进国家的可持续发展。3可再生能源现状。 可再生能源是可以永续利用的能源资源,如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和海洋能等,不存在资源枯竭问题。中国除了水能的可开发装机容量和年发电量均居世界首位之外,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质能等各种可再生能源资源也都非常丰富。 2006年底,中国可再生能源年利用量总计为2亿吨标准煤,(不包括传统方式利用的生物质能),约占中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8%,比2005年上升了0.5个百分点,这为2010年可再生能源占全国一次性能源10%的目标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采取鼓励可再生能源的政策和措施,可再生能源的生产规模和使用范围正在不断扩大,2007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能力达到了24万兆瓦,比2004年增加了50%。 可再生能源比重的提升传递着“绿色经济”正在兴起的信息,2012年京都议定书到期后新的温室气体减排机制将进一步促进绿色经济的全面发展。 根据中国中长期能源规划,2020年之前,中国基本上可以依赖常规能源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能源需要,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的战略地位将日益突出,届时需要可再生能源提供数亿吨乃至十多亿吨标准煤的能源。因此,中国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战略目的将是:最大限度地提高能源供给能力,改善能源结构,实现能源多样化,切实保障能源供应的安全。二、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将会对社会的驱动作用1大力发展新能源有助于共建和谐社会 大力发展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核能、生物质能可以解决许多社会问题,有助于共建和谐社会。 1.1 大力发展新能源可以缓解能源危机、缓解运输紧张局面。即使新能源短期内难以占据能源市场的主要份额,但却可以很大程度减轻用电压力,也可以很大程度上减轻电煤紧张的局面,不会出现为了抢运电煤中断其他货物的运输造成的运输紧张。 1.2大力发展新能源有利于节能减排,保护环境。新能源的迅速崛起将使人们对化石能源需求一定程度上减少,小煤窑的开采就会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也会降低。火力发电对大气的污染也会减轻。 1.3 大力发展新能源可以减低通货膨胀。新能源作为能源的重要提供者后,对传统能源如煤、石油的需求就会大幅降低,煤和石油的紧缺情况会得到改善;一旦煤的价格下降,电力的价格就会下降,工业产品价格就会下降,随之许多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价格也可能下降。 1.4 就目前来讲,大力发展新能源可以拉动内需,刺激经济增长。2. 从国家角度看,国家对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的帮扶暗含了它们对国家未来的巨大作用。 2.1 国家立法保障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发展,2006年1月1日,被普遍寄予厚望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开始实施。 2.2 国家对此领域的投入及补助越来越大,我国社会各界给予了新能源发展很大的帮助支持,例如,2009年上半年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的实施意见及相关补贴政策是政府开始关注该产业的积极信号;降低太阳能电池的成本和出台相应的激励政策,则是我国发展太阳能发电产业的两大推手。3、从未来角度,前瞻性地去看,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推动社会向前3.1从社会角度来看,一个产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诸多的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压力,推动社会稳定向前迈进。3.2 从科技角度上看,随着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许多技术问题得到解决,而科技是相通的,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科技的进步会给其他科技领域带来技术上的进步。从而使社会科技得到进步。3.3 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会带来社会政治上博弈的变数。面对全球变暖等气候问题,政治博弈之中,低碳、环保等问题越来越重要,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发展占优势可以在政治博弈中占得先机。通过政治的影响,使社会朝着一个更加健康的能源发展。3.4 新能源在未来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将会引领新的变革。最近几年,能源危机加重,各国对能源的争夺日渐加剧,无论是海湾战争还是最近的空袭利比亚,里面都有能源的影子。但是同时,西方大国在利用各种手段获得传统能源的同时,也在积极开发和利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3.5 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在全社会的逐步推动,预示着一个新时代的日渐临近。 3.6 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目前处于一个上升的发展期是一个具有生命力的事物,它们的上升是历史潮流的必然。想到日后传统能源会消耗殆尽,到那个时候,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定会成为支柱能源,从而引领社会进步、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本章小结 新能源的发展与社会支持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新能源产业想要走上正轨,初步达到盈利,离不开国家和社会的大力扶持;而新能源的发展也可以解决能源危机、通货膨胀、环境问题等许多社会问题,帮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新能源的快速发展中,与其配套的各项管理与技术内容不可或缺。 我国的新能源发展面临着挑战和机遇。新能源的发展现状有机遇也有挑战,技术与经济问题并存。 就风电而言,我国规划的风电基地所在地区电网规模偏小,需要依托更高电压等级、大规模远距离输送因而由此带来了复杂的电网技术和经济问题。 大规模发展风力发电,使我们不得不面对系统调峰调频问题。目前,我国平均峰谷差约为30%,部分地区达40%,未来还有可能进一步加大;而系统调峰主要依靠煤电。新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将使得系统调峰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我国新能源开发缺乏统一规划,无序开发甚至开发过度。虽然我国新能源的发展形势总体上良好,但其事业起步晚、发展快,相关政策法规不够完善,标准体系不够健全,与电网及其他电源的发展不够协调。 然而,对于在国内刚刚起步的不过二三十年的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现在正处于幼儿期,正是快速成长的时候,各方面的问题还是有的。但这并不能否定它对社会的巨大作用。我国新能源产业目前呈现良好的发展前景,预计到2015年所规划的新能源提供的电力、热水和燃气终端能源产品的总量将达到4300万吨标准煤,并将直接拉动相关行业的发展,带来明显的环境效益。国家、政府应该积极引导,扶持好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目前,国家在正在实施一系列政策。此外,国家将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科学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发展列为科技发展与高技术产业发展的优先领域,纳入国家科技发展规划和高技术产业发展规划,并安排资金支持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科学技术研究、应用示范和产业化发展,促进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技术进步,降低可再生能源产品的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将可再生能源知识和技术纳入普通教育、职业教育课程。另外,国家财政设立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支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