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名地球卫士》教案2.doc_第1页
《做一名地球卫士》教案2.doc_第2页
《做一名地球卫士》教案2.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做一名地球卫士教案课题3.播种绿色播种希望 课题4.生活中的垃圾课题3.播种绿色播种希望教学目标1.了解沙尘暴问题与人类行为之间的关系。2.知道人类懂得树木森林与自身生存的关系经历过许多曲折。3.了解人们为恢复环境所做的努力。教学准备1.根据所在地区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补充准备一些材料。例如,如果是南方地学校,学生对于沙尘暴缺少亲身经历,如果是城市地学校,学生可能对草原概念模糊,教师应当尽可能有针对性地搜集一些直观形象的材料,以便加强教科书所出示材料的效果。2.了解一些本地区的有关情况,比如沙尘暴的发生、荒漠化的情况,并且将其纳入到教学中。教学过程1.导入。评价学生在上一课题完成的宣传标语、图画等,并说明与水相关的另外一个重要的环境问题就是树木、森林。这就是今天讨论学习的内容。2.阅读与探究。教师朗读教科书54页开始的文字,然后请学生阅读本页及第55页的照片和文字。以下面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曾经听说过或者经历过沙尘暴吗?能够就听说的或者自己的经历描述以下沙尘暴的情景吗?教科书上说沙尘暴给人们的健康和生活带来严重的威胁,那么是什么样的威胁?沙尘暴是从哪里来的?是纯粹的自然现象吗?可以参考教科书第56页下面的资料展开讨论,单应当在此基础上深化,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并且通过自己的思考提升对沙尘暴的已有认识。)(这些羊怎么了?许多媒体曾经报道这些羊的事情,有同学听说过吗?请知道的学生介绍,或者由教师介绍。这些是内蒙古的羊,由于各种原因过度的放牧、乱砍滥伐、随意将草原开垦为农田等,使原本水草丰美的草原逐渐荒漠化了。草越来越少,已经不能使羊群吃饱,羊群找不到足够的事物,在极度饥饿的折磨下,竟然互相咬食同类身上的羊毛!照片上那之羊的腿上是光秃秃的,就是被别的羊咬的。为了防止它们这样做,无奈的牧人只好替它们穿上衣服的)。总之,沙尘暴和羊穿衣,都食对我们人类的警告:对绿色的破坏已经带来严重的后果。3.阅读与交流。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56页马永顺的故事、第57页牛玉琴的故事,然后就以下问题请学生以自由发言形式交流读后感,教师通过以下问题引导学生:以前听说过马永顺的故事马?人们为什么咬为马永顺修建塑像和墓碑?教科书上讲的“曾经的教训”是指什么?(教师提示学生,其实过去许多人和马永顺一样,认为砍伐树木就是支援国家建设,就是为社会作贡献。马永顺的觉醒,用了几十年的时间,在这些年中,许多人也像他一样觉醒了,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自觉地珍惜绿色,珍惜树木、青草、森林资源,“三北”防护林就是最有力的证明。)以前听说过牛玉琴的故事吗?(或者事迹相似的其他人。)牛玉琴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样的环境变化过程?(曾经是“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肥美草原,由于人类的过度开垦逐渐变成了沙漠,又由于牛玉琴一家人的努力,开始慢慢的恢复。)牛玉琴的事迹说明了什么?(人类能够破坏环境,但也可以保护和恢复环境。)4.马永顺和牛玉琴的行为,不仅播种绿色,也播种了希望。给教师的建议1.如果有可能,请当地有关部门来介绍本地区的有关情况,如林业部门、环保部门等。2.尽可能搜集一些本地区的有关情况,穿插进教学活动之中。家庭作业观察家中垃圾的种类。评价建议观察学生在教学中的表现,并做记录。课题4.生活中的垃圾教学目标1.认识3个“R”符号,并了解其所代表的含义。2.进一步形成对待垃圾的正确态度和行为习惯。教学准备1.教师在课前检查学生完成家庭作业的情况,要保证有半数以上的学生完成。2.教师准备一些关于垃圾对环境危害的资料,供学生在小组讨论时参考。3.与大队辅导员或班主任联系,与当地垃圾处理机构或者环境保护部门联系,争取安排学生参观垃圾处理厂,或请专业人士作报告。教学活动及过程1.导入。垃圾对于学生来讲并不陌生,但学习有关垃圾的内容时,教师应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应当帮助他们对有关垃圾问题有比以前更加深刻和全面的认识、更加成熟和明确的想法、更加自觉和积极的行为。2.小组探究。将学生分成小组,根据家庭作业的观察结果展开讨论,并填写在教科书第60页的表格中。教师应提醒学生结合教科书及教师提供的资料展开讨论,并准备向全班做介绍。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资料提供给学生,并且巡视各个小组,以提出参考意见的方式帮助学生,鼓励他们在汇报中采用生动活泼的形式,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比如,我们在什么地方会用到纽扣电池?如果每个同学都把自己用过的纽扣电池扔在校园里,我们的校园会变成什么样子?3.全班交流。每个小组向全班报告自己的讨论结果。教师适当提示,对学生的结果给予修正和补充。4.阅读与讨论。请学生观察教科书第59页的垃圾处理图,以自由发言的形式明确主要的步骤和过程。教师要保证学生基本正确地理解垃圾处理的主要流程,可以在黑板上写出来。现代化的垃圾处理过程运用许多高新技术,工艺复杂,六年级学生尚无法完全弄清楚每一个环节。教师可以利用教师知道用书中有关教科书分析的内容,帮助学生大致有所了解。如先分类,然后进行不同处理,有些粉碎后作为建筑材料;有些用来制造再生的用品;有些用来提炼稀有或者贵重金属;有些作为燃料焚烧后供热或者供给工厂做动力;焚烧后的废渣也可以做为建筑材料。5.问题解决。阅读教科书第59页的3个“R”,教师依此与学生讨论三个“R”,以确保他们正确理解其含义。然后进一步探讨:在我们周围,我们自己和其他人是不是做到了3个“R”?哪一种做到了?哪一种没有做到?由于什么原因?今后有可以怎么办?6.教师总结。对本课学习进行总结,特别要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自觉地成为环境保护者,用3个“R”约束自己的行为,并且向他人做宣传。布置家庭作业。给教师的建议1.如果可能,可以与少先队和班会活动结合进行,带学生去比较先进的垃圾处理厂参观。2.可以从环境保护部门或者大学、研究机构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