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句式话题结构及翻译策略.pdf_第1页
汉语句式话题结构及翻译策略.pdf_第2页
汉语句式话题结构及翻译策略.pdf_第3页
汉语句式话题结构及翻译策略.pdf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年 月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第 卷第 期 刘建华 5 0 是 需 要 区 分 的 0 1对 应 的 是 3 445 6 7 而 5 0 对应的则是 5 汉译 朗文 语言教学与应用语言学词典 中也将 0 1翻译成 主题 由于汉语的语言学者既有英语专业背景也有 中文专业背景 因此这种术语上的混乱状况带来了很 多的误解和浪费 因此笔者认为应该统一相关术语 标准化类似概念的翻译 4 6 4 6二人根据话题与主 语这二者的关系 给出了汉语句子的四种话题结构 4 6之后 又有很多学者推出了 汉语主语与话题分属不同语言描述范畴的论点 并结 合了各种解释 如曹逢甫 4 6的论述比较 全面并且影响较大 在 话题 与 主语 之争中 笔者比较倾向于第二 个观点 即在汉语中两者属于不同的范畴 因此可以 在句子结构形成多种关系 而不是单一的重合 此外 笔者认为这一争论也是由于标准问题产生的 即 主 语 到底是什么R显然 主语 概念的混乱并不像 话 题 与 主题 那样是由翻译造成的 而是由于这一概 念自出现以来就被寄予了太多层面的意义 在英语和 大多数欧洲语言中 这些层面完全可以融合在一个语 言句子成分中 不为人们所察觉 而在汉语中却造成 了必然的混乱 AB C C 0 D B E和SB 7 7 0 5 5 6 0 2 4 也指出 学界广泛认为汉语句子中包含 至少可能包含 一些 用来设定 意义 框架的成分 在 英 语 中 用7 0 8或 7 J A 0 I G J 1 K A IL M A 2 0 A 3电 影我喜欢看恐怖片 T2 U A M 1 0 I L M A 2 0 AI G J 1 K A 3 台上坐着主席团 4 话题与主语同时存在于句子之中 但表现为 同一词或短语等语言单位 G J 1 K A 0 I L M A 2 0 A 3我喜欢吃苹 果 1 G J 1 K A 0 IL M 0 A V I L M A 2 0 A 3 你啊 太聪明了 句子有话题 但无主语 S1 K A 0 IL M A 2 0 A 3那本书出版了 1 T2 U A M 1 0 IL M A 2 0 A 3三个月盖一座 大楼 T2 U A M 1 0 IL M A 2 0 A 3夏天就可以游 泳了 5 句子既无话题也无主语 L M A 2 0 A 3只有等着瞧了 1 L M A 2 0 A 3听着呢W 同样是话题与主体同时存在于句子中的情形 但 第 6 组三个例句的功能是不同的 句中的话题是 宾语前置 也叫做话题化 0 0 X 0 这种话题 化是汉语要强调某一句子成分又避免使用被动语态 的重要语法手段 1 中的话题为整个句子设定信息 的背景框架 是汉语最典型的话题结构 这里笔者套 用 9 0 2 4 6 绝 对 主 位 1 J A J A 0 中 在状语前置的情况下主谓倒装则是为了顺应语流 第 4 组中的 1 句话题用语气词和逗号与谓语 隔开 与普通的主谓结构如 相比 这里的话题得到 突出 具有与 你太聪明了 完全不同的意味 啊 字 缓和了语流 也表明说话者对所说内容有所保留 因 此具有讽刺和无奈的含义 第 组中三个例句话题结构的共同点在于省略 施事 而对于谓语来说 1 和 两句还省略了语法 主语 将状语置于句首作为话题 在翻译过程中这种 结构很容易导致误译 特别对于那些对于英汉句子结 构异同缺乏了解的初学者 相比之下 也是一种 话题化 的结构 宾语前置但没有任何被动的形式标 记 第 5 组中的两句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都是汉语 中非常常见的无主句 在这种情况下 必须根据上下 文或其他语外语境推断出主语 由此我们发现 汉语的话题结构除了表现为主谓 结构外 还可以表现为各种各样的无主语话题结构 包括第 组和第 5 组例句中的情形 究其原因 这 种无主句的产生原因有两点 第一 由于汉语的意合 特点 在很多情况下 汉语句子只侧重于说明动作或 状态本身 动作的施事和受事都需要由读者或听者自 己意会 而且由于汉语句子中一般情况下状语等描述 动作的成分都位于动词之前 即G TYS语序 所以当 主语省略后出现在话题位置的就是各种各样的时间N 地点或方式状语了 第二 从语篇衔接的角度来说 很 多学者将汉语的这种无主语的话题结构成为 零指 代 Z A M 6 P P 4 36 5 5 曾对此做出过描述3 汉语话 题的句法特点在于它的前指功能 即一旦某一成分成 6 6 刘建华汉语句式话题结构及翻译策略 4 6 年H月 为话题 它会在接下来的小句中被省略 因此汉语中 存在大量的无主句 零指代 此外 7 台上坐着主席团 A 6 4 6 6 4 E F I 5 B B C G 你啊 太聪明了 J 8 KG 4 8 K C 7 L 6 H 6 8 8 C E 而在相当多的情况下 我们需要对句子结构做出 调整 如改主动为被动 添加主语或使用M N O P OQ O或 强调句型等 那本书出版了 3 4 H 8 8 I9 G 4 7 三 个 月 盖 一 座 大 楼 3 4 E C CG 5 9 4H K C 7 9E G 7 5 曾指出这一点外 4 5 D 转引自 5 I E a a 0 也曾有过类似看法 1 汉 语 话题的功能在于其为句子指定一个框架 这样的 汉语句子往往很难处理 如 电影我喜欢看恐怖片 5 bY V c T Y Z WY d O e LW P O c O O T Y T M N P O P U H f c T Q Y V M WY d O gg hUi P UWY d O UX Y T X O P T O gg 7 hUi Y P WY d O gg 显然 5 H 两个译句都有口语特点 是比较 书 面的语言 而 7 看起来很符合中国人的思维习 惯 但 4 5 D H 7 特意指出1 5 G D 8 E 的这种用法 只适 用 于 比 较 的 情 况 如1 C I 7 G8 DG 8 5 B 8 B I C C E G 对于汉语诗歌特别是古汉语诗词而言 这种话题 结构具有突出的美学功能 如马致远的k天净沙l秋 思m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这首词一直被奉为汉语意合手段的代表作 其中 的十个景物 与其说是主语 不如说是状语 是作者旅 途中的一个个起点与终点 是天下所有旅人所共知的 信息和话题 是为宣泄感情所铺垫的一幕幕背景框 架 这些背景在读者的意识中纵横交错 其堆积出来 的情感却只能用1断肠 两个字默默地爆发 何其酸 楚 又何其凄凉 这种名词短语罗列所达到的效果是 英语的主谓结构远远无法企及的 因此在翻译过程 中 很多译者都选择保留这些名词短语的罗列 如 n5 o 4 C G 6 9 t 而这样的衔接手段运用到语篇之中 往往会使语 篇显得紧凑而简洁 刘宓庆 u 如庄子的名句 余立于宇宙之中 冬日衣皮毛 夏日衣葛纟希j春耕 种 形足以劳动 秋收敛 身足以休息 日出而作 日入 而息 逍遥于天地之间 而心意自得t吾何以为天下 哉v 整个语篇自1余 后再无其他主语标记 但读者可 以根据上下文及情景识别出主语都是1余 这在英语 中 是不可能的 所以在英译时必须加入主语 如 r O O 引自刘宓庆 u 0 的英译 G 6 5 7 6 4 7 G 6 8 D6 4 E G 6 E R G j G K FF 9 B C 8 R5 7 G 8 R D 8 E R4 4 5 FH K C 6 o D 6 E E 96 4 4 5 E G 6 年p月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第 卷 第 期 总第w 期 结论 本文对话题结构的定义 汉语话题结构的研究状 况以及汉语话题结构的种类 功能和翻译做出了比较 全面的论述 从话题结构这一个层面可以看出 汉语 和英语无论在词语还是句子的层面都存在着众多结 构性的差异 而这背后隐藏的是更为复杂的思维方式 差异 所有这些都对中国学生学习英语及进行双语转 换造成了巨大的障碍 语言学者 无论是汉语专业背 景还是英语专业背景都应该注重描述这种差异 只有 这样才能促进汉语的对外教学和英语的国内教学 同 时提高汉英之间翻译的质量 本文的论述主要集中于 若干具有代表性的观点 更加具体和细致的研究还有 待进一步深入 A B C D E F G HI J C D KL D M N O P Q L R D N C S L L B L G T D A G N U A I V L G E W L G M L G OX L R I U C M Y C Z Z D L G A G M R U C a V N b L R D N CPG A U c N V N E Q A dS D V M Y C OQ A dS D V M Y CeG V f C D N V I cg D C N N Z h i i A G j Eb a L G A U M k C IA U HGI J C dCV GQ J V G C N C O l D L d b U A R N CI LM V N b L R D N C P F GHGm R S n C b I A G MT J C dC Q C M V I C M S c oA N A G X A G M j D V C N g o PdN I C D M A dO p L J G C G n A dV G N g R S U V N J V G Y Q L dq A G c Z Z r i h R G M C U p s oC M S C D Y t C IA U T L q V b u b L ddC G I N I D R b I R D C N c G I A b I V bN I D R b I R D CA G M q D L N L M V bI R G C p KL D B N J L q L G g D L N L M cA G M D A ddA DV G F G I C D A b I V L G oC U N V G B V j V G U A G M PR Y R N I Z Z v i r r oA U U V M A c E P s A G MEA I I J V C N N N C G Q E F E PGF G I D L M R b I V L GI Lj R G b I V L G A U D A ddA Dw i D MC M V I V L G x E W L G M L G Ok M A D MPD G L U M y y A w z y x z oA U U V M A c E P s A G MEb a L G A U M k EC I A l R G b I V L G A U q D L l V U CL lI J CY D A ddA DL lQ J V G C N C P F GW A G Y R A Y C T c q L U L Y c O A l R G b I V L G A Uq C D N C b I V f C Q C M V I C M S c Q A I I A D C U P EA D I V G p X C IA U PdN I C D M A dOp L J G C G n A dV G Ng R S U V N J V G YQ L dq A G c y y S w i i x v oL b B C I I Q j P Q L R D N CV GEL M C D GW V G Y R V N I V b N E tC L D B OEA b EV U U A G Z r h w y x h X L N N A G MEA p m EL M C D GEA G M A D V GQ J V G C N C D A ddA D OPg D A b I V b A U R V M C E W L G M L G OX L R I U C M Y C y y z Z m A q V D k W A G Y R A Y C OPGF G I D L M R b I V L GI LI J Cm I R M cL l m q C C b J E W L G M L G OoA D I u a A f V N Z w h r x y 林彦 浅谈对主位 主语和话题的理解 p 现代语文 w语言研究x y y h w x 刘宓庆 新编汉英对比与翻译 E 北京O中国对外翻 译出版公司 y y z h Z z 刘宓庆 翻译美学导论 E 北京O中国对外翻译出版 公司 y y r i i 王寅 主位 主语和话题的思辨 兼谈英汉核心句 型 p 外语研究 Z Z Z w i x b L G N I V I R C G I F I D C dA V G N L G C L l I J C dL N I M V N b R N N C Mq D L q L N V I V L G N C f C D N V G b C V I N V G f C G I V L G m L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