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原理讲义.doc_第1页
化学反应原理讲义.doc_第2页
化学反应原理讲义.doc_第3页
化学反应原理讲义.doc_第4页
化学反应原理讲义.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第一节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化学反应中常伴随有能量变化,结合前面知识思考1、化学反应中为什么有能量变化2、哪些反应是放热反应?哪些反应是吸热反应?3、例举生产生活中常见的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的应用. 4、如何定量描述一个化学反应释放或吸收的热量?5、用什么方法可以准确地测量这些热量?6、通过理论方法如何计算这些热量?化学反应中释放与吸收能量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这就需要一个化学量来定量描述研究反应热 所有的化学反应都有能量的变化,其中大部分都是热量的变化 化学反应包括两个过程:打断旧键和形成新键,前者吸收能量,后者放出能量,这两个过程的能量不同,所以有能量变化,整个反应放热还是吸热取决于两个过程能量的相对大小。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常见的放热反应活泼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如2Al+6HCl2AlCl3+3H2酸碱中和反应。如2KOH+H2SO4K2SO4+2H2O 燃烧反应。如C、CO、C2H5OH等的燃烧多数化合反应。如Na2O+H2O 2NaOH,SO3+H2O=H2SO4常见的吸热反应多数分解反应,如CaCO3 = CaO+CO22NH4Cl(s)+Ba(OH)28H2O (s)BaCl2+2NH3 +10H2OC(s)+H2O(g) = CO+H2CO2+C = 2CO一、化学反应的反应热1、什么是反应热?2、反应热的符号是什么? 怎样表示反应吸、放热?3、反应热的单位是什么4、如何获得一个反应的反应热呢? 为了更准确的描述反应,我们引入了反应热的定义。一、反应热的涵义1、化学上规定,当化学反应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时,反应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为该反应在此温度下的热效应。2、符号:用Q表示 Q0,表示吸热;3、单位:J/mol或kJ/mol如何获得一个反应的反应热呢? 如何求算一个体系放出或吸收的热量呢?Q= - C(T2 -T1)- C0m(T2-T1)C热容,当物质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时,温度每升高1K所吸收的热量,称为该物质的热容;C0比热容,单位质量物质的热容;T热力学温度,也叫开尔文温度, 单位为k,T(k)=t(0c)+273.15中和热在稀溶液中,强酸和强碱反应生成1摩尔水放出的热量.活动探究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1、仪器:量热计、量筒(100ml)、温度计、烧杯(250ml)2、药品:1.0mol/L的盐酸 1.0mol/L的NaOH溶液1.0mol/L的盐酸 1.0mol/L的KOH溶液1.0mol/L的硝酸 1.0mol/L的NaOH溶液简易量热计示意图3、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1、向量热计内筒中加入1.0mol/L的盐酸100mL,盖上杯盖,插入温度计,匀速搅拌后记录初始温度T12、向250 mL烧杯中加入1.0mol/L的NaOH溶液100mL,调节其温度,使与量热计中盐酸的温度相同。3、快速将烧杯中的碱液倒入量热计中,盖好杯盖,匀速搅拌,记录体系达到的最高温度T2。4、假设溶液的比热等于水的比热并忽略量热计的热容,根据溶液温度升高的数值,计算此中和反应的反应热。各组按要求实验记录数据计算各反应的反应热试验组 实 验溶液初始温度T1溶液最高温度T2反应热1NaOH溶液与盐酸2KOH溶液与盐酸3NaOH溶液与硝酸实验步骤1. 在大烧杯底部垫泡沫塑料(或纸条),使放入的小烧杯杯口与大烧杯杯口相平。然后再在大、小烧杯之间填满碎泡沫塑料(或纸条),大烧杯上用泡沫塑料板(或硬纸板)作盖板,在板中间开两个小孔,正好使温度计和环形玻璃搅拌棒通过,如下图所示。2. 大小烧杯放置时,为何要使两瓶口相平,碎纸有什么作用?对此装置,你有何更好的建议?2.用一个量筒最取50 mL 0.50 mol/L盐酸,倒入小烧杯中,并用温度计测量盐酸的温度,记入下表。然后把温度计上的酸用水冲洗干净。3.用另一个量筒量取50 mL 0.55 mol/L NaOH溶液,并用温度计测量NaOH溶液的温度,记入下表。4.把温度计和环形玻璃搅拌棒放入小烧杯的盐酸中,并把量筒中的NaOH溶液一次倒入小烧杯(注意不要洒到外面)。用环形玻璃搅拌棒轻轻搅动溶液,并准确读取混合溶液的最高温度,记为终止温度,记入下表。在测定过程中应注意什么问题(1)用保温性能好的仪器测量。 (2)混合好后,迅速盖好装置盖子,减少热量的损失。 (3)所用药品浓度的配制须准确,用强酸和强碱溶液,而且要是稀溶液。(4)宜用有0.1分刻度的温度计,读数尽可能准确,且估读至小数点后二位。同时应注意水银球部位要完全浸没在溶液中,而且要稳定一段时间后再读数,以提高所测的精度。(5)记录最高温度。 反应热测定的误差分析可能的原因有:1.量取溶液的体积有误差(测量结果是按50 mL的酸、碱进行计算,若实际量取时,多于50 mL或小于50 mL都会造成误差)2.温度计的读数有误。3.实验过程中有液体洒在外面。4.混合酸、碱溶液时,动作缓慢,导致实验误差。5.隔热操作不到位,致使实验过程中热量损失而导致误差。6.测了酸后的温度计未用水清洗而便立即去测碱的温度,致使热量损失而引起误差。 1. 本实验中若把50 mL 0.50 mol/L的盐酸改为50 mL 0.50 mol/L醋酸,所测结果是否会有所变化?为什么?2.若改用100 mL 0.50 mol/L的盐酸和100 mL 0.55 mol/L的NaOH溶液,所测中和热的数值是否约为本实验结果的二倍(假定各步操作没有失误)?练习50 mL 0.50 mol/L盐酸与50 mL 0.55 mol/L NaOH溶液在图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回答下列问题:(1)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用品是 。(2)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 。(3)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求得的中和热数值 (填“偏大”“偏小”“无影响”)。(4)实验中改用60 mL 0.50 mol/L盐酸跟50 mL 0.55 mol/L 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 (填“相等”“不相等”),所求中和热 (填“相等”“不相等”),简述理由: 。(5)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氨水代替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的数值会 ;用50 mL 0.50mol/L 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的数值会 。(均填“偏大”“偏小”“无影响”)第二节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 第三节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分析下图,判断哪个是原电池,哪个是电解池。知识回顾电解原理电解: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在两电极上分别发生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过程电解池(电解槽) :借助氧化还原反应,把电能转 化为化学能的装置。电解池构成条件:(1)外加直流电源 (2)与电源相连的两个电极: 接电源正极的为阳极,发生氧化反应 接电源负极的为阴极,发生还原反应 (3)电解质溶液或熔化的电解质图119是电解熔融态氯化钠的原理。请讨论下列问题1.通电前,(图120左图)和通电后(图120右图),熔融态氯化钠中Na+和Cl-的运动有何差异?请在图120中用箭头表示Na+和Cl-的运动情况。2.通电后电极表面分别发生了什么变化?请写出两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3.请分析电解过程中的电子的流向。U形管中装有氯化铜溶液,插入两根石墨棒作为电极,接通直流电源,将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放在阳极附近,观察管内的现象和试纸颜色的变化分析电解反应的一般思路:1 判断阳极的电极材料2 明确溶液中存在哪些离子3 阴阳两极附近有哪些离子4 根据阳极氧化,阴极还原分析得出产物离子放电顺序:阳离子得到电子或阴离子失去电子而使离子所带电荷数目降低的过程又叫做放电。阴极上常见阳离子放电的先后顺序是:AgFe3+Cu2(H+)Fe2Zn2 Al3+Mg2+Na+阳极上常见阴离子放电的先后顺序是:活泼金属 S2IBrClOH 含氧酸根 F 电极反应式、电解方程式的书写:写出用石墨做电极电解CuSO4溶液的电极反应式及总的电解方程式.、首先分析、比较出阴阳极的放电离子:、然后写电极反应式 :2Cu2+4e2Cu4OH 4eO2+2H2O电解、最后使得失数相等,两极半反应相加得总方程式;电解2Cu2+2H2O 2CuO2+4H+ 电解离子方程式或 2CuSO4+2H2O 2CuO2+4H2SO4 电解化学方程式H+Na+Cl-OH-电解原理的应用1 、电解饱和食盐水阳极放出黄绿色刺激性气体阴极放出无色无味气体电极反应方程式:阴极: 2H+ +2e- = H2 阳极:2Cl- - 2e- = Cl2总式:2NaCl +2H2O = 2NaOH + Cl2 + H2注意:阴极区pH值升高,酚酞变红(阴极与负极相连)2、铝的冶炼阴极: 4Al3+ + 12e- = 4Al阳极:6O2- - 12e- = 3O2总式:2Al2O3 = 4Al + 3O2氯化铝的熔点很低,为何工业上不用电解氯化铝,而是电解氧化铝?3、铜的电解精炼一般火法冶炼得到的粗铜中含有多种杂质(如锌、铁、镍、银、金等),这种粗铜的导电性远不能满足电气工业的要求,如果用以制电线,就会大大降低电线的导电能力。因此必须利用电解的方法精炼粗铜。阳极(粗铜):Cu2eCu2阴极(纯铜):Cu22eCu结论:电解液CuSO4的浓度基本 保持不变4、电镀(1)定义:电镀是应用电解原理在某些金属表 面镀上一薄层其他金属或合金的过程。 (2)目的:电镀的目的主要是使金属增强抗腐蚀 能力、增加美观和表面硬度。 (3)原理:与电解精炼铜的原理是一致的 (4)条件:待镀件金属作阴极;镀层金属作阳极; 含有镀层金属离子的电解质配成电镀液 阳极:Cu2e- = Cu2+阴极:Cu2+ 2e- = Cu 电镀的结果,硫酸铜溶液的浓度保持不变课堂练习1.在标准状况下,用铂电极电解CuSO4溶液,当阴极产生6.4g铜时,阳极放出的气体是( )A、1.12L H2 B、1.12L O2C、2.24L H2 D、2.24LO22.在铜的精炼过程 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阳极是粗铜,其中的锌、银等杂质均失电子被氧化B、阴极上首先析出铜C、粗铜不断溶解D、电解溶液为硫酸酸化的硫酸铜溶液3. 用惰性电极电解下列物质的水溶液时,在两极都能放出气体,且溶液的pH值增大的是 A.HCl B.CuSO4 C.Na2SO4 D. NaOH4. 电解液中含有K+、Cl 、SO42、 OH (少量)、Cu2+、H+(少量), 用两个石墨棒作电极电解,开始时 阳极上电极反应式是_; 阴极上电极反应式是_改用两个铜棒作电极电解时,则 阳极变化是_, 阴极上电极反应式是_。 电极反应式是_;5.如图所示,X、Y分别是直流电源的电极,通电后发现A极质量增加,B极处有无色、无臭的气体放出。符合这一情况的是( )氯化铜负极石墨铜D硝酸银正极铁银C氢氧化钠负极石墨石墨B硫酸铜负极石墨锌AZ溶液X极B极A极CCl4溶液橙红色紫色5 、以Cl- SO42- Na+ Cu2+ H+五种离子恰当地组成电解质,按下列要求进行电解.请填写溶液中的离子成分.1.以惰性电极使电解质质量不变,水量和PH都变小.可选用的是_.2.以石墨为电极,使电解质质量减小,水量和PH几乎不变,可选用_.3.以石墨为阳极,铁为阴极,使电解质和水量及PH都变小_.2.将等物质的量K2SO4 NaCl Ba(NO3)2 AgNO3混合均匀后,置于指定的容器中,加入足量的水,经搅拌,静置,过滤.取滤液,用Pt电极电解该滤液一段时间,则两极析出的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质量比为A.35.5:108 B.108:35.5 C.8:1 D.1:23.取PH=4的某电解质溶液1.00,用t电极进行电解一段时间后,测的溶液的PH,且阴阳两极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则该电解质溶液可能是盐酸氯化钾溶液硝酸银溶液硫酸铜溶液活动与探究P19第二章 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与速率第一节 化学反应的方向感受自发过程 (spontaneous process):1、将一滴红墨水滴进半杯清水中;2、将充气气球的弹簧夹松开;3、打开盛香水的瓶子的瓶塞Cu和AgNO3反应NaOH和HCl反应Na投入H2O中铁生锈NaOH(aq)+HCl(aq)=NaCl(aq)+H2O(l) H= 57.3 kJmol-1Cu(s)+2AgNO3(aq)=Cu(NO3)2(aq)+2Ag (s) H= 181.75 kJmol-12Na(s)+2H2O(l)=2NaOH(aq)+H2(g) H= 636.1 kJmol-1Fe(s) Fe2O3 (aq)H= 790.7 kJmol-1能自发进行的过程:从高能态趋向低能态或放热反应( H 0)自发反应一定是放热反应吗?熵(entropy): 描述体系混乱度的物理量, 符号:S 单位:Jmol-1K-1 自由论坛: 请你谈谈生活中混乱度增加(熵增)的现象?熵增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 水的三态的熵(Sm表示物质的量为1mol)Sm(s) Sm(l) Sm(g)能自发进行的化学反应: 放热反应热效应为吸热反应能自发进行,如何理解?熵增加 2KClO3(s)=2KCl(s)3O2(g) D H - 78.03 KJmol-1 、D S= 494.4Jmol-1K-1 CO(g)=C(s,石墨)1/2O2(g) D H + 110.5 KJmol-1 、D S= - 89.36Jmol-1K-1 4Fe(OH)2(s)+2H2O(l) O2(g) = 4Fe(OH)3(s) D H - 444.3 KJmol-1 、D S= -280.1Jmol-1K-1NH4HCO3(s)+CH3COOH(aq)=CO2(g)+CH3COONH4(aq)+H2O(l) D H +37.3 KJmol-1 、D S=184.0Jmol-1K-1焓变和熵变对化学反应的方向的共同影响 化学反应的方向反应焓变反应熵变吸热放热熵增熵减共同影响判据:HTSHTS 0,反应能自发进行;HTS 0,反应达到平衡状态;HTS 0,反应不能自发进行。讨论一、 对反应CaCO3(s)= CaO(s)+ CO2(g)H = + 178.2 KJmol-1 S = +169.6 Jmol-1K-1 室温下能自发进行吗? 室温下:H-TS =128 KJmol-10因此,室温下反应不能自发进行。带来的 大气环境问题? 根据尾气的成分,你希望发生怎样的反应来减轻大气污染?2NO(g) + 2CO(g) = N2(g) + 2CO2(g),已知, 298K、101KPa下反应H = - 113.0 KJmol-1 ,S = -143.5 Jmol-1K-1,室温下反应能否自发进行?则H-TS = - 69.68 KJmol-1 0,因此,室温下反应能自发进行。思考:但该反应速率极慢,如何加快反应速率?一种汽车尾气净化器( G 叫作吉布斯自由能)G = H - TS 0 反应不能自发进行 G = H - TS 0 反应达到平衡状态G = H - TS 0 反应能自发进行第二节 化学反应的限度活动探究: 已知反应H2 (g)I2 (g) 2HI (g) ,105,可认为反应进行的比较完全; 相反,若K K 反应向逆向进行 V正 V逆 Q V逆 实验探究已知: N2O4 (g) 2NO2 (g) 0 无色 红棕色 探究:取两只充有N2O4、NO2平衡混合气、颜色相同的密闭容器,将其中一只容器伸入盛有热水的烧杯中,持续一段时间直到颜色不再发生变化为止,对比观察现象。 1、恒温下,在容积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A中通入1mol N2与1mol H2的混合气体,发生如下反应:N2 (g) + 3 H2(g) 2NH3(g),0,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若平衡时氨气的物质的量为0.4mol。(1)计算此温度时该反应的 K值为 ,(2)若在此温度下,向另一容积为1 L的恒容容器B中按物质的量分别为2 mol 、1 mol 、1 mol充入N2、H2、NH3,此时,该反应是否处于平衡状态_(填“是”或“否”),此时,反应向 方向进行。(3)若降低A容器的温度,该反应K值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2、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CO+H2O(g) CO2+H2 H0。其化学平衡常数K与温度T的关系如下表:T(K)70080083010001200K0.60.91.01.72.6写出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 ; 某温度下,平衡浓度符合下式:CO2H2=CO H2O,试判断此时的温度为 K;若维持此温度不变,测得密闭容器中H2O(g)、CO2、H2的平衡浓度分别为1.8mol/L、1.2mol/L、1.2mol/L。则CO平衡浓度为 . 第三节 化学反应速率 一. 化学反应速率1、:概念 ; 公式:=Ct (C浓度变化量;t反应时间)单位: ;2、特点: (1).是平均速率,均取正值;(2).方程式中的系数之比等于各物质反应速率之比;(3).同一反应中用不同的物质表示的速率,其数值可能不同.3、一个重要规律:不同物质的速率的比值等于化学方程式中相应的系数比。如对:mA + nB pC + qD 有:(A)(B)(C)(D) 对于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用不同的反应物或生成物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的数值 用各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的数值之比等于 例题1、在2AB 3C5D反应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A(A) 0.5 mol(L) B(B) 0.3 mol(L)C(C) 0.8 mol(L) D(D) 1 mol(L)2、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N2和H2,经测定反应开始后的2s内氢气的平均速率:(H2)=0.45mol(Ls),则2s末NH3的浓度为( )。A0.50molL B0.60molL C0.45molL D0.55molL3、在2升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以下反应:2A(g)+ B(g) 2C(g)+D(g) 。若最初加入的A和B都是4 mol,在前10秒钟A的平均反应速度为0.12 mol/(L),则10秒钟时,容器中B的物质的量是 ( )。A. 1.6 mol B. 2.8 mol C. 2.4 mol D. 1.2 mol二、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1、反应速率常数与 无关,但受 、 、 等因素的影响。2、必须指明的是,一个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与参与反应的物质的浓度的关系式是 的结果,不能随意根据反应的 直接写出。由教材表2-3-2可见,对于很多反应,这种关系式中浓度的方次与化学方程式中的系数并无确定关系。3、对于气态反应,在温度、体积一定的条件下,压强与 成正比,因此压强的改变也会对化学反应速率产生影响。对于只涉及 和 的反应,压强的改变对化学反应速率几乎没有影响。思考 稀有气体充入反应容器中对反应速率有何影响?4、压强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1)温度一定时,对于气体反应;增大压强,气体体积 ,物质浓度 ,化学反应速率 ;减小压强,化学反应速率 。(2)对于只涉及液体和固体的反应,压强改变对化学反应速率 。例题4反应速率v和反应物浓度的关系是用实验方法测定的。化学反应: H2(g)Cl2(g)2HCl(g)的反应速率v可表示为:vkc(H2)mc(Cl2)n 式中,k为常数,m、n值可用下表中数据确定之。 由此可推得,m、n值正确的是Am1,n1 Bm,n Cm,n1 Dm1,n 三、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1、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可以 化学反应速率;降低温度可以 化学反应速率。2、化学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定量关系(1)经验规律对于在 中发生的反应,温度每升高10K,反应速率增加到 倍。此近似规律只对一些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做粗略估计。(2)经验公式(阿伦尼乌斯公式)k= Ea为 ,单位 当Ea0时,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常数 ,化学反应速率 。(3)活化能概念:普通反应物分子形成 所 的能量。意义:活化能越高,反应越 进行,反应速率常数越 ,化学反应速率越 。思考讨论:为什么升高相同温度时,不同化学反应的速率增加的倍数不同?例题5硫代硫酸钠(Na2S2O3)与稀H2SO4溶液时发生如下反应:Na2S2O3+ H2SO4=Na2 SO4+SO2+S+H2O 下列反应速率最大的是( )。A 0.1mol/L Na2S2O3和0.1mol/L H2SO4溶液各5mL,加水5mL,反应温度10B 0.1mol/L Na2S2O3和0.1mol/L H2SO4溶液各5mL,加水10mL,反应温度10C 0.1mol/L Na2S2O3和0.1mol/L H2SO4溶液各5mL,加水10mL,反应温度30D 0.2mol/L Na2S2O3和0.1mol/L H2SO4溶液各5mL,加水10mL,反应温度30例题6设CCO22COQ1反应速率为u1,N23H22NH3Q2反应速率为u2,对于上述反应,当温度升高时,u1和u2的变化情况为 ( )。A. 同时增大 B. 同时减小C. 增大,减小 D. 减小,增大 例题71000K时,AB+C 500K时,DE+F 它们的反应速率关系正确的是 ( )A B C = D无法确定四、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1、催化剂能 化学反应速率而在反应前后本身的 和 不变的物质。2、催化原理通过参与反应,改变 , 反应的活化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率。催化剂不能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不能改变平衡转化率。3、特点选择性:只对某一反应或某类反应起催化作用。高效性:可以较大幅度降低反应的 ,从而有效地 化学反应速率。例题8对某一可逆反应来说,使用催化剂的作用是 ( )。A. 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 B. 以同样程度改变正逆反应速率C. 增大正反应速率,降低逆反应速率 D. 改变平衡混合物的组成例题9一氧化氮与一氧化碳都是汽车尾气里的有害物质,它们能缓慢地起反应生成氮气和二氧化碳,对此反应,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使用催化剂不能改变反应速率 B 使用催化剂能加大反应速率C 降低压强能加大反应速率 D 改变压强对反应速率没有影响E 升高温度能加大反应速率五、速率时间图像及应用平衡体系条件变化速率变化平衡变化速率变化曲线任一平衡体系增大反应物浓度减小反应物浓度增大生成物浓度减小生成物浓度正反应方向为气体体积增大的放热反应增大压强或升高温度减小压强或降低温度任一平衡或有气体参加的平衡催化剂或前后气体系数和相等例题10对达到平衡状态的可逆反应XYZW,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变化图象如右图所示,则图象中关于X、Y、Z、W四种物质的聚集状态为A Z、W均为气体,X、Y中有一种是气体B Z、W中有一种是气体,X、Y皆非气体C X、Y、Z、W皆非气体D X、Y均为气体,Z、W中有一种为气体 例题11 右图表示反应N2(g)3H2(g)2NH3(g);H92.2kJ/mol。在某段时间t0t6中反应速率与反应过程的曲线图,则氨的百分含量最高的一段时间是A t0t1 B t2t3 C t3t4 D t5t6例题12 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存在如下反应:2SO2(g)O2(g)2SO3(g);H196.6kJmol1某研究小组研究了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上述反应的影响,下列分析正确的是I II IIIA 图I研究的是t0时刻增大O2的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B 图II研究的是t0时刻加入催化剂后对反应速率的影响C 图III研究的是催化剂对平衡的影响,且甲的催化效率比乙高D 图III研究的是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且乙的温度较低化学反应原理第三章第一节学案31水溶液(第一课时) 预习学案一、水的电离1、水是 (填“强”或“弱”)电解质,其电离方程式为: 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2、水的离子积常数表达式为: ,水的离子积常数KW是一个与 有关的常数。水的电离是一个 (填“吸热”或“放热”)的过程,因此当温度升高时,KW ,温度降低时,KW 。室温下,水的离子积常数为: 。思考常温下,在纯水中,H+ = OH- = 1.010-7 mol L-1,水的离子积常数为 1.010-14 mol2L-2,那么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呢? 二、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态1、观察思考P74 (1)等体积的0.5 mol/L 的盐酸、氨水、醋酸溶液、NaCl溶液的导电能力一样吗?原因是什么?(2)HCl、NH3、CH3COOH、NaCl溶于水后发生了什么变化?用方程式表示: (3)由此可以知道溶液的导电能力是由什么来决定的? 2、强电解质: 弱电解质: 溶剂化作用: 3、写出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NaOH: H2SO4 BaSO4 HF (2)判断:能导电的物质就是电解质。( )水溶液导电性强的是强电解质,导电性弱的是弱电解质。( )氨水能够导电,所以氨气是电解质。( )在水溶液中,以分子和离子的形式共存的电解质是弱电解质。( )NaHSO4在熔融状态和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一样,NaHSO4Na+HSO43、溶剂化作用: 电解质溶于水后形成的分子或离子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以 或 的形态存在。预习学案1、交流研讨中填写表格,比较H+与 OH的大小,找出溶液酸碱性与H+和 OH的关系。H+ OH H+ OH H+ OH 2、实际应用中,常用 来表示溶液的酸碱性。表达式为: 因此,室温下: 中性溶液: 酸性溶液: 碱性溶液: (以上填写H+与 OH的关系,以及PH的大小)思考:当温度升高后,KW如何变化?纯水中H+与 OH如何变化?此时的PH还是7吗?PH7的溶液一定是中性溶液,这句话对吗?为什么?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大小关系如何?3、关于PH的计算(1) 进行PH计算的时候,一般要用到哪些公式? (2)例题解析:物质的量浓度为0.01mol/L的盐酸的PH是多少?一、溶液的酸碱度化合物物质的量浓度(mol/L)H+(mol/L)OH-(mol/L)HCl1.010-2HNO31.010-3NaOH1.010-2KOH1.010-31、判断溶液酸碱性的方法是看溶液中 即H+ OH 时,溶液呈 性;H+ OH 时,溶液呈 性,且 越大,溶液酸性 ;H+ OH 时,溶液呈 性,且 越大,溶液碱性 。2、人们常用 来表示溶液的酸碱性,其计算式为 常见PH范围为 ,此计算式中对于:H+ 1mol/L测定溶液PH的简单方法是 练习(1)纯水在室温下的PH = ,若升高温度,H+ 1.010-7 mol L-1,溶液的PH 7,溶液呈 性。 (2)比较纯水在25时与80时的氢离子浓度 ,PH大小 。 (3)在某温度时,测得纯水中的H+2.410-7 mol L-1,则OH (4)室温下,中性溶液的PH ,酸性溶液的PH7,酸性越强,溶液的H+越,PH越 。碱性溶液的PH7,碱性越强,溶液中的OH越 ,PH越 。二、溶液PH的简单的计算1、计算公式: PH;常温下,KW; OH 。练习1、室温下,某氢氧化钠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010-3 mol L-1,则该溶液的PH为 2、室温下,某硫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