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断句导与练闻冠军 王锦成题型解读 2004年,文言断句被列入北京高考语文考试说明,作为一项能力来考查,此后连续4年全国有多个省市高考考查了文言断句。 断句是文言文考查的传统方式,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古人把给文言文断句称作“句读”。师说中说:“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说明在文言文教学中句读的重要性。明辨句读,要综合运用古汉语字词句及古代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常识,因而断句能力高低,成了文言文阅读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古人之所以重视断句。是因为断句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对文意的理解,断句失误,必然误解古文原意。 怎样才能正确地给文言文断句呢?以下几个方面应注意。解题技法 一、通读语段 平时学习中,我们应重视文言文的诵读,目的就在于通过熟读培养对文言文的语感。而文言文断句的基础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因此诵读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碰到断句篇段,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大体上弄清这个文言篇段属于什么文体,写了些什么内容,想表达什么意思。比如说文体,不同的文体往往表达的顺序、采用的方法乃至语言风格不同,确定了文体之后就可以帮助断句。在通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文言文单音词占多数的特点,不拿现代汉语对词语的理解来衡量文言文中词语的意思,也就是不“以今释古”。这样在对每个词语意思准确理解和选择的基础上才能准确把握句意、段意乃至文意,才能准确把握文章的形式和语言风格,也才能有助于准确断句。 断句时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之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二、抓住名词 抓住名词,是说在阅读的过程中,随时标出阅读篇段中的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名等。名词一般为文章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 例如:诸葛亮之次渭滨关中震动魏明帝深惧晋宣王战乃遣辛毗为军师(诸葛亮集) 在这里,用找名词的方法断句最快。先用横线画出“诸葛亮”“魏明帝”“晋宣王”“辛毗”4个人物,“渭滨”“关中”两个地名,“军师”一个官职;再找出动词“次”“震动”“惧”“战”“遣”“为”,文意也就基本把握了,断句也就不难了。三、找准动词 动词(包括其他活用动词)多作谓语,往往是句子的核心,其前可牵连主语和状语,其后可连带宾语和补语,抓住动词就可以牵前连后较大范围地分析出短语,就可以确定应该断句的地方。 例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孟子告子下) 例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中庸) 上述两例加点的都是动词,并且在句中全作谓语,抓住这些动词就可以连带它的前后成分,能较大范围地分析出短语来,一个短语一个短语地划分开,自然就能断句。四、看清标志首先是虚词标志。文言文中的虚词往往有它们固定的作用和位置。比如发语词等句首虚词:夫、盖、初、唯、斯等。它们常常用在句子的开头。对话标志的词语:曰、云、言等。这些都属于我们现在说的对话提示语,在它们的后面一般都要断开。表示陈述、感叹、疑问、祈使等语气的语气词:也、矣、乎、哉、为、与(欤)、耳(尔)、邪(耶)、焉等。它们常用在句末,后面一般要断开。连词“而”有时用于词或短语之间,表示并列,所连接的是并列短语,共同作句子的成分,联系的前后很紧密,一般在其前不断开,但是如果“而”是连接的两个句子,则往往在其前面要断开。其他的如:以、于、为、则等,往往用于句中,在它们的前后一般就不断句(“则”有时放在句首,它的前面需要断句)。复句中的关联词如:苟、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若夫、至于、已而、且夫、乃夫、于是、至若、若、故、是故,一般用在一句话的开头,在这些关联词之前一般要断句。 例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游褒禅山记) 本语段中可置于句末的虚词有:焉、也、焉、也:置于句首的有:夫;分句首的有:以、则、则、而、而、故。这道断句题基本上可以根据找虚词的方法一次性解决了。 例 襄子曰:“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待?”优莫曰:“桀纣之亡也遇汤武今天下尽桀也而君纣也桀纣并世焉能相亡然亦殆矣!”(新序) 这一语段中位于句首的虚词有:而、焉、然;句末的虚词有:也、也、也。五、参考句式 我们可以根据文言文的句式(主要是指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特殊句式)特点来断句。此外,利用文言文的固定结构也可以帮助我们断句,如:如何,奈何,若何,谁者,得无乎,不亦乎,无乃乎,况乎,何以为,与其孰若,都是我们断句时很好的参考。 例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例 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祭十二郎文) 句子中的“不乎”和“其邪”这两种句式很清楚地为我们解答了问题。六、辨明修辞 古人写文章,十分讲究对仗工整,讲究对应,好用对偶句、排比句、反复句,这也为我们正确断句提供了条件。我们利用这一特点进行断句,常常是断开一处,接着便可断开几处,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廉颇蔺相如列传) 这个例句中都有紧密相连的相同的词语,我们就可以根据顶真这一修辞来考虑断句。 例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吾孰与徐公美”“我与徐公孰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这几句话在文章中间隔反复出现,抓住这一特点,自然有助于断句。随堂演练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 1史官曰交友之道难矣人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者多矣况既死而能养其亲乎吾观杜环事虽古所称义烈之士何以过而世俗恒谓今人不逮古人不亦诬天下士人哉 2故曰勇于私斗而怯于公战又奚独怪于狗而烹之嘻过矣 3异史氏曰满招损谦受益天道也名小立遂自以为是执叶公之余习狃而不变势不至大败涂地不止也满之为害如是夫 4访练兵简卒欲宣力中原慨然有平河洛之志善于抚纳士众皆为致死闻敦有不臣之心访恒切齿敦虽怀逆谋故终访之世未敢为非 5政姊荣闻人有刺杀韩相者贼不得国不知其名姓暴其尸县之千金乃於邑曰其是吾弟与嗟乎严仲子知吾弟立起如韩之市而死者果政也 6杨朱过于宋东之逆旅有妾二人其恶者贵美者贱杨子问其故逆旅之父答曰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杨子谓弟子曰行贤而去自贤之心焉往而不羡趣味文言练习二则上海 许织云 程立海一、蛛语蚕 蛛语蚕曰:“尔饱食终日以至于老,口吐经纬,黄口灿然,固之自裹。蚕妇操汝入于沸汤,抽为长丝,乃丧厥躯。然则其巧也,适以自杀,不亦愚乎!”蚕答蛛曰:“我固自杀。我所吐者,遂为文章,天子衮龙,百官绂绣,孰非我为?汝乃枵腹而营口,吐经纬织成网罗,坐伺其间,蚊虻蜂蝶之见过者无不杀之,而以自饱。(1)巧则巧矣,何其忍也!”蛛曰:(2)“为人谋则为汝自谋,宁为我!”噫,世之为蚕不为蛛者寡矣夫!(选自江盈科雪涛小说)【注释】经纬:织物的纵线叫经,横线叫纬。这里指蚕吐出的纵横交叉的丝。灿然:金光灿灿。固:牢牢。厥(ju):义同“其”。文章:错综华美的色彩或花纹。这里指带有花纹的织品。衮(gn)龙:古代帝王穿的礼服。绂(f)绣:这里指祭祀时穿的礼服。枵(xio)腹:空腹。 【练习】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1)尔饱食终日以至于老( ) (2)蚕妇操汝入于沸汤( ) (3)然则其巧也,适以自杀( )( ) (4)我固自杀( ) (5)汝乃枵腹而营口( ) (6)坐伺其间( )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 译文:(1)_ (2) _ 3作者借蚕和蜘蛛的口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答:二、鸭子捉兔 昔有人将猎而不识鹘,买一凫而去。原上兔起,掷之使击。凫不能飞,投于地,又再掷,又投于地。至三四,凫忽蹒跚而人语曰:“我鸭也,杀而食之,乃其分,奈何加我以抵掷之苦乎?”其人曰:“我谓尔为鹘,可以猎兔耳,乃鸭耶?”凫举掌而示,笑以言曰:“看我这脚手,可以搦得他兔否?” (选自艾子杂说) 【注释】鹘:一种打猎用的凶猛的鸟。凫:野鸭子。搦(nu):持握、捕捉。 【练习】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