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科学技术大发展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23课科学技术大发展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3课科学技术大发展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23课科学技术大发展教学设计.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3课科学技术大发展教学设计【教学课题】第23课科学技术大发展【教案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人类进入了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人们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原子能的利用、空间技术、基因与克隆等方面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大发展,这一发展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作为世界历史的的20世纪的科学技术,本课内容既是世界历史科技方面的重要内容,在历史课程标准中,要求“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为例,概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在中考中属于高频考点,同时对于中学生来说,又是必须要了解的社会常识,因此尤为重要。【教材分析】本课是华东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3课,属于第五单元“20世纪的科学、文化与社会生活”的第一课。历史课程标准中的要求是: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为例,概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教学目标:1、知识与识记:知道计算机网络技术、原子能的利用、空间技术、基因与克隆等内容;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2、能力培养:归纳计算机网络技术、原子能的利用、空间技术、基因与克隆等内容,概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联系我国在这些领域的发展概况;探讨“我所认识的现代科技”中的有关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第三次科技革命发生发展的了解,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创造发明需要扎实的知识基础、勤奋的工作态度、刻苦的钻研精神和创新的思维能力;通过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的了解,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教学重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内容和特点。教学难点:由于本课涉及到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原子能的利用、空间技术、基因与克隆等都是属于高端科学技术,学生对这些高端科学技术的了解是备课的重点。【教学方法】自读讨论、归纳概括【教学环境】网络、投影【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由2011年陕西省中考历史试题第20题的材料三的三幅图片导入。)图中的三个人大家认识吗?明确本课的学习要求。/DownLoad.aspx?UrlID=6&InfoID=1804131二、【自读思考】(5分钟)1、说一说:什么是第三次科技革命?主要成果有哪些?说说发明概况和发展简况。(参观世界科技展厅和中国科技展厅)2、议一议:第三次科技革命有何特点和影响?(交流感受成果)3、想一想:如何应对科技革命的负面影响?(辉煌下的思索)三、【检查自学情况】1、出示第三次科技革命中计算机网络技术、原子能的利用、空间技术、基因与克隆的主要成果图片,提问学生说出名称、时间、国家。链接:第一台计算机:/d?query=%B5%DA%D2%BB%CC%A8%BC%C6%CB%E3%BB%FA&mood=0&picformat=0&mode=1&di=0&p=40230504&dp=1&did=2#did2第一颗原子弹爆炸:/d?query=%B5%DA%D2%BB%BF%C5%D4%AD%D7%D3%B5%AF&mood=0&picformat=0&mode=1&di=0&p=40230504&dp=1&did=1苏联建成世界第一座核电站:新浪博客/s/blog_66ae49ef0100iz1k.html载人航天工程:百度百科/view/2109874.htm基因:百度百科/view/8563.htm克隆; 百度百科/view/1364.html2、出示中国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原子能的利用、空间技术、基因与克隆的主要成果,学生说出名称。链接:百度百科银河系列巨型计算机/view/3691487.htm新华网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和卫星:/photo/2008-11/03/content_10300102.htm中国载人航天大事记网页:/c/20110929/u1a6129443.html袁隆平:/view/9239.htm3、归纳: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时间、标志、范围四、【讨论交流、知识拓展】1、第三次科技革命有何特点和影响?通过展示资料,引导学生归纳:A、科技促进生产力发展、经济增长B、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C、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2、认识科技革命的负面影响:卫星相撞互动百科网页:/wiki/%E5%8D%AB%E6%98%9F%E7%9B%B8%E6%92%9E广岛原子弹爆炸幸存者图片:/d?query=%B9%E3%B5%BA%D0%D2%B4%E6%D5%DF&mood=0&picformat=0&mode=1&di=0&p=40230500&dp=1&w=05002600&dr=1&did=10日本地震引发核泄漏新闻:/s2011/2919/s279816921/得出结论:科学技术是双刃剑3、请你对如何减少科学技术的负面影响,提一点建议。 (学生交流)教师归纳: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提高环保意识;将科技用于造福人类;注意科技的安全性五、【课堂练习】 1、辨析三次科技革命成果2、中考试题演练:2011年陕西省中考试题: /DownLoad.aspx?UrlID=6&InfoID西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西方史学家习惯上把15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作为“扩张的时代”。当时,西欧的地图绘制技术已很先进罗盘针已在海船上普遍使用。材料二20世纪初,内燃机有了很大改进。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把他们自制的引擎装到飞机上,驱动螺旋桨,飞行成功了,这是航空科学技术迈出的第一步。材料三:(1)依据三则材料,概括16世纪至今人类活动范围不断扩大的过程。(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材料三这类活动的原因和影响。(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科技发展的认识。六、【总结巩固】学习本课使学生了解现代科学技术的成就,感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历史发展的强大动力,树立尊重知识,热爱科学和献身科学的意识。我们青少年肩负着振兴中华的使命。我们要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树立环保意识,为国家的强盛、为人类的和平与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七、作业:填表比较三次科技革命名称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时间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20世纪40年代开始国家英国美国、德国美国最主要的标志改良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电力的广泛利用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利用进入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知识经济时代”主要成果改良蒸汽机(瓦特)、火车机车(斯蒂芬森)、汽船等内燃机、电灯泡(爱迪生)、飞机(莱特兄弟)、汽车(本茨)、电话(贝尔)、电报(马可尼)等计算机、宇宙飞船、人造卫星、核武器、克隆技术等新能源煤炭石油、电能核能主要特征自然科学、技术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成为社会发展进步的直接动力。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空前加快。给生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