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曹刿论战一、课内基础知识(一)古今异义1、齐师伐我 (伐 古义:讨伐 今义:砍)。 2、又何间焉 (间 古义:参与 今义:隔开,不连接)。 3、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鄙 古义:目光短浅 今义:语言、品行恶劣,不道德)。 4、衣食所安 (安 古义:养 今义:安稳)。 5、弗敢专也 (专 古义:个人专有 今义:独自掌握或占有)。 6、牺牲玉帛 (牺牲 古义:祭祀用的牛、羊、猪等 今义: 放弃或损害一方利益) 。 7、弗敢加也 (加 古义:虚报夸大 今义:增加) 。 8、再而衰 (再 古义:第二次 今义:事情进行重复,再一次)。9、小大之狱 (狱 古义:案件 今义:监狱 ) 。 10、必以情 (情 古义:实情 今义:感情)。 11、忠之属也(忠 古义:尽力做好本分的事 今义:忠诚、忠心)。 12、可以一战 (可以 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能,行)。13、神弗福也(福 古义:赐福,保佑 今义:幸运)。 (二)一词多义1、故:原因,缘故 (公问其故)。 所以(故逐之) 。 2、从:(民弗从)听 。 (战则请从)跟随 。 3、其:代他的,这里指曹刿 (其乡人曰)。 他们,指齐军 (吾视其辙乱)。 4、以:凭借 (何以战)。 按照(必以信)。 5、请:请求 (曹刿请见)。 请允许我(战则请从)。 6、安:养 (衣食所安) 。 怎么 (安求其能千里也) 。 7、加:戴上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虚报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 8、 间:暗暗地,私自(又间(jin)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中间,当中 (颓(tui)然乎其间(jan)者)。 参与,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jin)焉)。 表示房屋的量词, (安得广厦千万间)。 夹杂,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间断, (虽与外人间隔)。 时刻, (奉命于危难之间)。 偶尔, (时时而间进)。 (三)通假字(四)词类活用1、神弗福也: 名词用为动词。赐福,保佑。 2、公将鼓之: 名词用为动词。 击鼓。 3、忠之属也: 形容词用作名词,尽力做好分内的事。 4、公与之乘:名词作动词,乘战车,坐战车。 5、下视其辙: 名词作动词,下车。 6、齐师败绩: 名词用作动词,大败。 (五)文言句式1、夫战,勇气也:判断句“,也”,表判断。 2、可以一战:省略句“以”后省略了宾语“之”。 3、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省略句“再”和“三”后省略了宾语“鼓”。 4、何以战:倒装句,宾语前置,应为“以何战”。 5、战于长勺:倒装句,“于长勺”,介宾短语,后置。(六)课文理解1、曹刿论战中反映战前政治准备,表现曹刿“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的一句话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2、曹刿冲破阻挠,坚持进见鲁庄公的原因是(曹刿请见的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3、曹刿在对战争的论述中提出追击敌兵时机的句子是:视其辙乱,望其旗靡;4、文中出现的一个成语是:一鼓作气。5、曹刿阻止鲁庄公追击的原因是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惧有伏焉。(限四个字)6、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最重要的条件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7、鲁军发起反攻的时机选择在 彼竭我盈 之时,鲁军追击敌军的时机选择在 齐军辙乱旗靡 之时。8、文中表现曹刿积极“参与”精神的词语是:请见、请从。9、文中“忠之属也”具体指的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10、曹刿与“其乡人”的对话是否多余?请说说你的见解。 不是多余的。这一对话点明了曹刿拜见鲁庄公的原因,同时也显示了他不同于一般人的见识,他的爱国精神和深谋远虑。11、试从齐、鲁双方分析长勺之战“齐师败绩”的原因。齐师倚仗强国,没有讲究战略战术,没有把握好战机。鲁国做了充分的战前准备;庄公善用人;曹刿善谋,选择了适当的作战时机和追击时机;鲁军善战。12、“十年春,齐师伐我”这句话交代了哪些内容?交代了战争发生的时间(十年春)、参战的双方(齐国和鲁国)、战争的性质(对于鲁国而言是正义的)。13、为什么说“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是“可以一战”的主要条件?鲁庄公以借小惠得到近臣的拥护,以小信得到神灵的庇护的想法都被曹刿否定。因为人民的力量是无穷的,民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这表现了曹刿重视人民力量的政治远见。14、有人说鲁庄公“鄙”,也有人说“不鄙”。你同意哪种说法?请简述理由。 示例一:鲁庄公“不鄙”。尽管鲁庄公缺乏军事才能,但他能够礼贤下士,虚心求教,听取正确的意见,最终取得长勺之战的胜利。因此,鲁庄公“不鄙”。示例二:鲁庄公“鄙”。战前不知道如何准备,临战不会正确指挥,战后不知何以取胜。因此,鲁庄公“鄙”。15、你认为“公”回答“何以战”的三个理由中哪一个最重要?为什么? 示例: 我认为司法公正最重要。因为司法公正是实现人民权利和义务的基础,有了它,财富共享、礼治国家自然有实现的可能。16、曹刿为什么要“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这表现了曹刿什么样的特点?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担心齐国有埋伏) 表现了曹刚沉着、冷静、谨慎的特点17、曹刿认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战前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战前鲁庄公的“鄙”表现在把战争取胜的希望寄托在贵族的拥护和神灵的保佑上。18、齐军重兵压境,曹刿问“何以战”,鲁庄公前两次回答被曹刿否定,最后一答“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说:“可以一战”。从曹刿与鲁庄公问答的过程中,你认识到他们各是怎样的人?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曹 刿:具有爱国思想,且政治上拥有远见的卓识的人。鲁庄公:政治上缺乏远见,目光短浅,但能善于纳谏19、曹刿认为作战取胜的先决条件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政治上要取信于民二、练习题1、曹刿认为战争取得胜利的先决条件是什么?2、选文写乡人对战争的冷漠态度和鲁庄公的见识浅陋是为了反衬曹刿的 和 。3、曹刿在这场战役中的表现给了你哪些启发? 4、请分析“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文中的作用。5、文章结尾一段表现了曹刿哪些方面的才能?6、曹刿为什么要“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这表现了曹刿什么样的特点?7、曹刿认为鲁国“可以一战”的条件是什么?答:8、曹刿认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战前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9、第一段就曹刿与鲁庄公的对话,联系全文,说说曹刿在对话中表达出来的主要意思。10、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目的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第段中,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用原文回答)11、齐军重兵压境,曹刿问“何以战”,鲁庄公前两次回答被曹刿否定,最后一答“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说:“可以一战”。从曹刿与鲁庄公问答的过程中,你认识到他们各是怎样的人?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12、从曹刿的论述来看,弱国战胜强国的必要条件有哪些?13、曹刿不听乡人劝阻,执意请见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14、在战前的谈话中,曹刿认可的是庄公的哪一句话?15、长勺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作战中,曹刿两次抓住战机,出奇制胜,第一次是在之时,第二次是在 之时(用原文填空)。16、曹刿的“远谋”体现在哪里?请用自己的话从政治、军事两方面作简要分析。17、文中刻画人物采用的方法是什么?文中运用的主要写作方法又是什么?18、曹刿给你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请结合全文说明理由。19、课文的第一段写曹刿与庄公的对话中,庄公说的那句话得到曹刿的肯定?反映了曹刿怎样的作战思想?20、曹刿请见庄公的原因什么?体现曹刿怎样的品质?.21、曹刿认为可以凭什么条件打仗?22、课文按什么顺序来组织材料的?详写什么?略写什么?23、如何评价鲁庄公?(二)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节选自曹刿论战)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故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节选自孙子谋攻)注:用:使用。 同欲:目标一致。 虞:戒备,准备。 将能而君不御:将帅有才能,国君不干涉。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1)公将鼓之 鼓:(2)既克,公问其故 克: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3、曹刿为什么要“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这表现了曹刿什么样的特点?4、鲁国在长勺之战中取得胜利印证了语段(二)中的一些说法,请选择其中一个简要说明。(三)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曾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来徧,民弗从也。”公日:“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乙 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日:“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国人皆咎公。公日:“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馀,不鼓不成列。”子鱼曰:“君未知战。勍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阻而古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且令之勍者,皆吾敌也。虽及胡耉,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 明耻、教战,求杀敌也。伤未及死,如何勿重? 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可也。”【注释】既:尽。 司马:统帅军队的高级长官,指子鱼。 重(chng):重复,再次。二毛:头发斑白的人。 亡国之馀:亡国者的后代。宋襄公是商朝的后代,商亡于周。勍(qng)敌:强敌。 胡耉(gu):很老的人。 儳(chn):杂乱不整齐,此指不成阵势的军队。1、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弗敢专也( ) (2)忠之属也( ) (3)遂逐齐师( ) (4)阻而鼓之( )2、翻译下面句子。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曹刿认为“肉食者鄙,未能远凛”。战前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4、造成长勺之战和泓水之战不同结局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5、曹刿和子鱼在作战思想上有什么相同之处?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回答。 (四)甲十年春战则请从。”(节选自曹刿论战)乙文公伐原,令以三日之粮。三日而原不降,公令疏军而去之。谍出曰:“原不过一二日矣!”军吏以告,公曰:“得原而失信,何以使人?夫信,民之所庇也,不可失也。”乃去之,及孟门,而原请降。(国语文公伐原)【注释】原原国,姬姓小国。令限令。疏军撤兵。疏,散、撤。谍刺探军情的人。信信用。庇庇护,即赖以生存。孟门原国地名。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1)又何间焉( ) (2)公令疏军而去之( )2、下面句中加点虚词的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可以一战 何以使人 B得原而失信 登轼而望之 C其乡人曰 门人弟子填其室 D令以三日之粮 闻寡人之耳者 3、翻译句子。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4、文段理解。(1)甲文主要通过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在对话中,曹刿的“ ”和鲁庄公的“ ”都得到了鲜明的再现。(用文中的词语作答)_(2)甲乙两文都是写战争的,但从战争阶段的角度来看有所不同,甲文写的是 ,乙文写的是_。(3)甲乙两文都强调政治上_是取得战争胜利的重要条件,文中都有反映这一重要思想的典型句子,如甲文中的画线句,乙文中的“_”这一句。(五)【甲】公与之乘故逐之。”【乙】赵将廉颇之后嗣廉范,任云中郡守。一日,会匈奴大入塞,故事虏人过五千,移文旁郡。吏欲传檄求救,范不听,自率士卒拒之。虏众盛而范兵不敌。会日暮,令军士各交缚两炬三头热火,营中星列。虏遥望火多,谓汉兵救至,大惊。待旦将退,范乃令军中褥食,晨往赴之。俄而,斩首数百级,虏自相践踏,死者千余人。虏由此不敢复向云中。 注释:廉范:廉颇的后代。故事:按旧例。虏:敌人。移文:发文书。传檄:发出紧急公文。交缚:交叉缚扎。热火:点火。星列:象星一样布满。待旦:等到天亮。褥食:在睡垫上把早饭吃了。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望其旗靡( ) 会匈奴大入塞( ) 俄而,斩首数百级( ) 范兵不敌( ) 公将鼓之( ) 范乃令军中褥食( ) 2、用“/”划出下边一句话的朗读停顿。 虏 众 盛而 范 兵 不 敌。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译文:_ 吏欲传檄求救,范不听,自率士卒拒之。 译文:_ 4、长勺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作战中,曹刿两次抓住战机,出奇制胜,第一次是在_之时,第二次是在_之时(用原文填空)。乙文中,廉范在众寡不敌的情况下,也表现出高超的指挥才能。廉范在作战中采用的妙招是_ 。 5、曹刿、廉范这两位军事家指挥作战时,既能做到_ ,又能做到胆大而心细,因此取得战争的胜利。(六)【甲】曹刿论战(选自左传)【乙】宗泽传(节选) 宗泽字汝霖,婺州义乌人。泽自幼豪爽有大志,登元韦占六年进士第。廷对极陈时弊,考官恶其直,置末甲。 调大名馆陶尉。吕惠卿帅廊延,檄泽与邑令视河埽,檄至,泽适丧长子,奉檄遽行。惠卿闻之,曰:“可谓国尔忘家者。”适朝廷大开御河时方隆冬,役夫僵仆于道,中使督之急。泽日浚河细事,乃上书其帅曰:“时方凝寒,徒苦民而功未易集。少需之,至初春,可不扰而办。”卒用其言上闻,从之。 靖康元年,中丞陈过庭等列荐,充和议使,泽曰:“是行不生还矣。”或问之。泽曰:“赦能悔过退师固善,否则安能屈节北庭以辱君命乎?”议者谓泽刚方不屈,恐害和议,上不遣,命知磁州。 泽兵进至卫南,度将孤兵寡,不深入不能成功。先驱云前有敌营,泽挥众直前与战,败之。转战而东,敌益生兵至。王孝忠战死,前后皆敌垒。泽下令曰:“今日进退等死,不可不从死中求生。”士卒知必死,无不一当百,斩首数千级。金人大败,退却数十余里。泽计敌众十余倍于我,今一战而出其不意,势必复来。使悉其铁骑夜袭吾军,则危矣。乃暮徙其军。金入夜至,得空营,大惊,自是惮泽,不敢复出兵。 (选自宋史)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间:(2)何以战以: (3)今日进退等死 等:2、翻译文中画横线语句。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译文: (2)敌能悔过退师固善,否则安能屈节北庭以辱君命乎? 译文:3、下列语句中表现曹刿指挥谋略的有( ),表现宗泽热爱国家的有( )。 (只填序号) 公将战,曹刿请见 齐人三鼓。刿日:“可矣。”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泽适丧长子,奉檄遽行 议者谓泽刚方不屈,恐害和议 是行不生还矣4、曹刿和宗泽亲临指挥,各自取得了战役的胜利。请分析这两次战役取得胜利的原因有何异同。(七)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尝学于曾子。吴起为西河守,甚有声名。魏置相,相田文。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田文曰:“可。”起曰:“将三军,使士卒乐死,敌国不敢谋,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治百官,亲万民,实府库,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守西河而秦兵不敢东乡,韩赵宾从,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此三者,子皆出吾下,而位加吾上,何也?”文曰:“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于子乎?属之于我乎?”起默然良久,曰:“属之子矣。”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注】魏置相:魏国设置相位。田文:战国时人,曾任魏相,能礼贤下士。不敢东乡:乡,同“向”。不敢向东侵犯。宾从:服从、归顺。主少国疑:国君年轻,国人疑虑。属:同“嘱”,委托、托付。1、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将三军,使士卒乐死()敌国不敢谋()百姓不信()方是之时()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中的意思。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 3、你认为吴起是怎样的人?请结合上面的文言文简要阐述。(至少从两个方面进行评价) 4、阅读曹刿论战选段,回答问题。十年春,齐师代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魏王在“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之时任用田文为相,请结合选文中鲁庄公的言行,简要分析古代统治者的治国策略。 曹刚论战参考答案:1、政治上取信于民 2、爱国热情;深谋远虑3、例如:我们遇事要三思而后行,切不可莽撞行事。对事物的正确判断应建立在仔细观察、周密分析的基础上。4、(1)为下文写庄公张本(或“铺垫”)(2)衬托曹刿的远见卓识5、作战中善于把握战机,注重观察敌情,做到知己知彼。6、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担心齐国有埋伏) 表现了曹刿沉着、冷静、谨慎的特点7、取信于民。或: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8、战前鲁庄公的“鄙”表现在把战争取胜的希望寄托在贵族的拥护和神灵的保佑上。.9、只有尽心尽职才能取信于民,只有取信于民,得到人民的支持,才是战争取胜的基本条件。10、大国难测,怕有埋伏;通过考察敌情,弄清齐军退却真相,再决定是否追击齐军。 既克,公问其故。11、曹刿:具有爱国思想,且政治上拥有远见的卓识的人。鲁庄公:政治上缺乏远见,目光短浅,但能善于纳谏12、政治上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和掌握时机。13、肉食者鄙,未能远谋14、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15、彼竭我盈,(故克之);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16、政治上认为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军事上善于把握进攻和追击的时机。17、语言描写 议论18、有政治远见和卓越的军事才能。政治远见表现在战前对可否一战的讨论。军事才能表现在掌握战机,详察敌情,19、“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必以信。”和“小大之狱, 虽不能察,必以情。”这三句话得到曹刿的肯定;反应了曹刿取信于民,关心国事的作战思想。20、“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体现了曹刿关心国事,远谋深算的品质。2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想让受到恩惠的臣子迎战; 2.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想让神灵保佑;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这也是曹刿认为应战的根本条件。22、以曹刿为中心,详细描写了他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对于战争双方的对峙交锋等略写。这样来安排,突出了曹刿的“远谋”。23、鲁庄公的不足之处是,性格急躁,不知军事,缺乏政治才能,遇事慌张鲁莽,总将希望寄托在神灵身上,不能够冷静的思考与分析问题,抓不住事情本质,但绝对不是一个昏庸的君主,他能够敬天保民、善待臣工、忠于职守、从谏如流,是一个少有能虚心听取他人意见的明君。(二)1、(1)击鼓(2)战胜2、我看见他们的车辙印混乱,望见他们的军旗倒下,所以追击他们。3、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担心齐国有埋伏) 表现了曹刚沉着、冷静、谨慎的特点。4、鲁庄公对曹刿言听计从,可谓“将能而君不御” 鲁国君臣一心,可谓“上下同欲” 曹刿在选择进攻和追击的时机上审时度势,可谓“知己知彼”。(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黑龙江大学《矿山地质》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广东职业技术学院《大数据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湖北体育职业学院《港澳台广告》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物理化学研究进展与前瞻》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动物生物化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资源材料与可持续发展》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汉口学院《对流层传播》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吕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软件工程》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武汉理工大学《互联网运维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心理健康课件模板
- 小学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14 学习有方法教学设计
- 2024年全球及中国一次性喉镜片和手柄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湖南张家界事业单位招聘考试高频题库带答案2025年
- 广东省2024-2025学年佛山市普通高中教学质量检测英语试卷及答案(二)高三试卷(佛山二模)
- 主体结构及装饰装修D类复习试题有答案
- 高端定制店面管理制度
-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 数量间的加减关系标准检测卷(含答案)
- 2024年扬州大学辅导员考试真题
- 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制度
- 2025年上半年广州市海珠区海幢街道招考康园工疗站工作人员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预设理论在人工智能中的应用-深度研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