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撬起地球的支点.doc_第1页
寻找撬起地球的支点.doc_第2页
寻找撬起地球的支点.doc_第3页
寻找撬起地球的支点.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寻找撬起地球的支点 谈文言文朗读教学【内容摘要】文言文言简意赅,音韵和谐,很适合朗读,而朗读本身就是一种和作者、文本对话。有效地、投入地朗读,能够加深我们对文章的理解。反复诵读是培养语感,初步把握文意最有效的途径。学生对文字材料诵读越熟,体会就越深,意义就越明白。经过反复诵读、反复揣摩、思考、比较,从而得其要旨,知其意味,领略语言之美。朗读的技巧,归纳起来就是读准字音,注意停顿,读出语气感情。【关键词】支点 现状 作用 技巧一、谈文言文教学的现状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多年,从学生的练习、测试,从与学生的交流中,我深深感受到文言文对学生来说就像是“第二外语”,晦涩难懂,同学们始终不能让产生自愿学习的兴趣,每次练习、测试,同学、老师都对此陷入苦恼之中。回想过往的教学,为了做到“字字落实,句句清楚”,我的教法尽量简单,先逐字逐句的翻译,要求学生弄懂每个字的意思,还要掌握名词做状语、定语后置、倒装句等语法知识,尽管讲得口干舌燥,可学生听起来昏昏欲睡。这样的教学,我也是情绪低落,学生感到压力太大,不少人由此产生厌学情绪。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整个地球”,那我从事文言文教学的支点在哪呢?这两年,我坚持以读为“纲”,初步尝到了加强文言文的朗读训练给我的教学带来的甜头。二、谈朗读在文言文教学中的作用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苏轼也说:“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都说明“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文言文大多言简意赅,音韵和谐,很适合朗读,而朗读本身就是一种对话和作者对话、和文本对话。有效地、投入地朗读,能够加深我们对文章的理解。反复诵读是中国古人学习古文的重要方法,也是现代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基本要求。文言文字词组合与现代汉语的差异,决定了反复诵读是培养语感,初步把握文意最有效的途径。学生对文字材料诵读越熟,体会就越深,意义就越明白。文章的语气、节奏和作者的情趣意旨是通过富有情感的诵读表现出来的。经过反复诵读、反复揣摩、思考、比较,从而得其要旨,知其意味,领略语言之美,正是培养语感的过程。所以在文言文教学时,教师应给学生反复诵读的时间和机会,摒弃翻译,直面原生态的文言文。下面从四个方面谈谈朗读的作用:一、在朗读中唤起美感,引发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就会潜心学习,定会有较好的收获。文言文采用朗读教学也正是符合学生心理,激起美感从而引发学习兴趣。从心理学角度讲,诵读是学生个体通过大脑感知、视觉传入、声带发音、听觉监听、大脑辨别等不断循回往返的过程。语文教材上的文言文都是文质优美、人文性强的好文章,老师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把文中意境和神韵先声夺人地渲染给学生,同时通过学生朗读,逐渐品味文中独特意境美,激发美感而引发对本文的学习兴趣。记得给同学们读范仲淹的渔家傲时,我用深沉的语调动情地朗读,大家也仿佛进入了那悲壮寥阔的境界,虽不懂词中所写之景,但对词人的情感却已有了初步感悟。可见,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往往能感染学生的心灵。在美感的作用下,学生怎会没有学习课文的兴趣呢?教师朗读课文后,即使对学生不做任何要求,学生也会自觉地去读注解、读课文、弄清字句等。这样的教学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在文言文教学时,教师应给学生反复诵读的时间和机会,还应传播诵读的方法和技巧。还可以定期举办诵读文言文的比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二、在朗读中增强语感,理解文句朱熹说:“学者观书,务须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读一字,不可少读一字,不可多读一字,不可倒读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读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这不仅强调诵读的重要,而且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教师一定要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加以设计,对诵读多加指导,让学生读得得法。起初,要语音准确,句读准确,字正腔圆。然后,训练学生掌握音调、语气、停顿等诵读技巧,尤其是读出文章的内在节奏,感知文章的“气、味、声、色”。再后,随着理解的加深,要求学生在抑扬顿挫、表情传神方面下功夫。最后,学生在反复诵读达到因气求声、心口合一、与我为化的诵读境界。久之,学生便耳熟能详,目闭可诵,产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历其境的艺术感受,不知不觉就和作者心意相通了。三、在朗读中体会内容,把握感情文言文的语言很讲究语气、语调、语势,抑扬顿挫、轻重缓急,如果不朗读,很难把握作品中应有的感情特色。因此,对文言文作品必须通过朗读将无声的语言变成有感情的音响,它充满活力,跳跃着生命,从而使学生从内容、感情、特色全面地体会作品。如唐雎不辱使命,通过“怫然怒”“色挠”,“长跪而谢之”,秦王骄横狂暴和阴险狡诈的形象就栩栩如生地出现在学生面前,不用教师多分析点拨,学生就能从朗读中体会到。这样进行朗读法教文言文,不费时,不费力,而且自然、亲切,不用照搬教参说明,无需进行要点的罗列或过渡,它完全兼及了文章的内容了解、感情体会、特色把握,甚至兼及思路、情调、风格等内在美的探索领略。四、在朗读中增强语感,提高表达语文教材不是储藏知识点、训练点的宝库,不是学生思考和语言训练的范本,不是例子,而是培养语感,开发心智的引擎,是为了学生不停地进入生活,不停地变成为一个人铺设的言语之路。它应当以优秀的语言作品吸引他们,点燃他们成为真正的人、优秀的人。文言文的语言习惯虽然远离我们现代语言,但它毕竟是那个时代凝练的概括性强的语言,何况现代汉语语言是对古汉语语言的继承和发展,它们之间有着不可割断的血缘关系。用高低、强弱、缓急、长短的语调,把文章中的神情理趣,通过朗读表达出来,使学生如临其境,提高对语言的感受能力。例如用昂扬急促的语调朗读唐雎对秦王说的一番话,读出唐雎的愤怒,使学生感受唐雎的临危不惧、机智果敢。学生经过反复诵读、反复揣摩、思考、比较,从而得其要旨,知其意味,领略语言之美,这正是培养语感的过程,学生不但可以在写作时模仿、消化那文笔,还可以在说话时对照、就用那词章,脱口而出,出口成章,从而思维精密、情感丰富、文字表达和口头表达迅速趋向准确和生动。三、谈朗读的技巧像读现代文一样,读文言文也可采用各种自由的方式,把自读和范读相结合,把齐读与个读相结合,把讲前读与讲后读相结合,把朗读和背诵相结合。把这四结合落实到位,对文言文内容的把握可以说已完成了一半。同时我们在听范读时一定要让学生听正确的、流利的、有节奏的、有感情的、有语气语势的朗读,可适当配录音带。在听的基础上要求让学生自由的、大声的朗读,力求课堂上书声琅琅,这样学生就能在朗读中感知,在诵读中求解,在诵读中积累。毕竟由于文言文和现代汉语有着巨大的差别,在读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对学生给予指导,以促其尽快进入角色。关于朗读的技巧,在多年的教学中,我也有了一些自己的体会,归纳起来就是读准字音,注意停顿,读出语气感情。1、读音注意异读和轻读:、异读包括通假异读、古音异读和破音异读三种情况:如“河曲智叟亡w以应”;“孰为汝多知zh乎”(通假异读)。如“可汗khn大点兵”;“吴广者,阳夏ji人也,字叔”(古音异读)。如“此中人语y云不足为外人道也”;再如“陈胜王wng”(破音异读)。、文言虚词通常轻读(否定副词“不”、转折连词“而”等则要重读)。2、停顿朗读时可以从语音和意义两方面来停顿,总的原则是不能读破。、句首语气词、“发语词”和关联词后面应稍作停顿。如“若夫日出而林霏开”,“故天将降大仁于是人也”。、古代是两个单音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复音词的,要分开读。如:“可以一战”。、根据句子的语法结构来停顿,使语意更明显。“主语一谓语”之间有停顿:如“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动词一宾语”、“动词一补语”之间有停顿:如“亲贤臣,远小人”;“刻唐贤令人诗赋于其上”(“唐贤今人诗赋”和“于其上”分别作句子的宾语和补语);“无丝竹之乱耳”。修饰语与动词中心语之间有停顿:如“永之人争奔走焉”;“吾与汝毕力平险”。、充当状语的名词和中心词之间应连读。若分开读,就错将状语当成了主语,改变了句子的意思。如:“其一犬坐于前”(应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