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食物不能吃吗?.doc_第1页
转基因食物不能吃吗?.doc_第2页
转基因食物不能吃吗?.doc_第3页
转基因食物不能吃吗?.doc_第4页
转基因食物不能吃吗?.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转基因食品的开发利用不仅可以缓解世界食品短缺危机, 而且可以提高食品的质量, 甚至可以生产有利于人体健康和具有抗疾病等特定功效的转基因食品。据报道: 日本科学家利用转基因技术成功培育出可减少血清胆固醇含量, 防止动脉硬化的水稻新品种。欧洲科学家新培育出了米粒中富含维生素A 和铁的转基因稻, 这一成果有可能帮助降低以稻米为主食的发展中国家缺铁性贫血和维生素A 缺乏症的发病率。因此, 转基因食品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和应用, 对于解决世界性粮食危机、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转基因食品的忧患 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 黄大所谓转基因食品, 是指利用遗传工程技术, 根据转入某种特定基因的作物加工成的食品。目前已上市的转基因食品, 都是用转基因作物加工而成的。到目前为止, 没有任何证据证明转基因食品对人体有害。许多人担心吃了转基因食品, 动植物的基因会转移到人体中, 这是由于不了解基因作用原理而产生的一种误解。实际上, 我们在吃食物时,就吃进了从这种食物的野生亲缘种来的抗病基因和各种其他基因。其实, 几乎任何食品都含有基因, 不论基因的来源如何, 构成基因的物质DNA(脱氧核糖核酸)进入人体后, 都会被酶分解破坏成小分子, 不可能将外来遗传信息带到人的基因组里。从这个角度上说, 转基因食品与传统食品并没有差别。目前最常见的转基因是转入抗除草剂基因及抗虫害基因, 这样能减少农药, 尤其是剧毒、高残留性农药的使用。农药残余过高一直是目前食品安全的大问题, 抗病害转基因作物能抵抗病菌感染, 从而减少食物中病菌毒素的含量。此外, 转基因技术也可用于改变食物的营养成分。通常一种转基因食品从开始研究到初步上市, 要经过急性毒性、慢性毒性、过敏性试验等多种试验, 这个过程约需要8 至10 年, 而目前没有任何一种非转基因食品会经过如此严格的检测。 转基因食品对人体有害吗墨西哥国家科学院院长指出$& 各种技术都有被滥用的可能就像用一把切肉的刀去杀人我们难道因此就禁止用刀吗% 对于转基因技术及转基因食品 只要理性对待 兴利除弊 它的前景是十分光明的# 转基因食品利弊互现以基因工程技术为代表的现代生物技术己经在农业、医药、食品等领域展示了巨大的生产潜力, 其在农业上的应用就是为解决上述问题而出现的。例如, 用基因工程技术培育出的抗病虫害转基因作物自身就可以杀死或抑制病虫害, 不再需要单纯依靠农药解决病虫害问题, 不仅提高了产量, 降低了生产成本, 而且保护了环境。再比如延长成熟期的转基因西红柿, 可以解决常规西红柿不能长久储藏的问题, 使西红柿在运输、储藏时的损失大大降低。现在正在开发的一类含有特种维生素或者能够治疗癌症、搪尿病等疾病的转基因功能食品也叫滋补食品, 可以满足人们对特定营养成分或者药物的需求, 使人们可以在进行正常饮食的同时达到健身和治疗的目的。德国的科学家还开发出了转基因反季节茄子等疏菜, 能够保证一年四季有新鲜蔬菜供应。此外, 抗除草剂等其他类型的转基因作物已经进人商业种植或者正在研制之中。据资料显示,转基因大豆也用于制作数百种食品,包括食用油、糖果和人造黄油。储藏期长的转基因西红柿也已经在美国上市销售。 转基因食品能吃吗转基因食品将造福人类转基因技术作为一种尖端生物技术, 在提高粮食产量、减少农药使用、生产含有更多营养成分的健康食物方面有巨大潜力, 并已见到明显成效。例如, 转基因大豆产量很高, 成本很低。如果各国不加以限制和自我保护, 仅美国的转基因大豆生产, 就可以让世界各国一半的豆农下岗。如今, 基因工程改良的作物耐旱、抗寒、耐盐碱、抗病等诸多特性都超过了普通作物, 发展潜力巨大。 正因为如此, 各国目前都在抓紧转基因技术的研究开发, 转基因作物正在全球范围内逐步普及。据世界粮农组织统计,2004 年, 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比上一年增加了20% , 种植面积超过5 万hm2 的国家有14个, 转基因产品约占美国农业食品出口的35%, 年出口价值超过120 亿美元。可以说, 转基因技术正悄然引发一场“ 农业革命” , 那些动手早的国家无疑会处于极为有力的位置。我国在这场世界“农业革命” 中也没有闲着, 也进行了许多卓有成效的研究和技术推广, 收获不小。发展转基因技术是时代的要求, 也是科学发展的必然。对转基因食品的担忧需要正视, 但更应该以科学和理性的态度来对待而不是简单说“ 不” , 盲目担忧, 以讹传讹。用发展的眼光来回答和解决好该技术领域存在的问题, 这项农业“ 超级技术” 将造福人类。 转基因食品是敌是友天然毒素和抗营养素的定义通常将植物中对机体代谢途径尤其是消化途径有抑制或阻断作用的物质称为抗营养素,它们使机体对营养素(尤其是蛋白质、维生素或矿物质等)的吸收、利用降低,最终妨碍了食物中营养素的最大利用和降低了食物的营养价值。多数的抗营养素在摄入量较大时也可产生毒性作用,如草酸盐或生氰酸等。近年来的许多报道证明了天然毒素和抗营养素对人体的有益作用,如抗癌和抗病毒活性等。1993年,经合组织(OECD)首次提出了转基因食品的评价原则“实质等同”原则,即:如果对转基因食品各种主要营养成分、主要抗营养物质、毒性物质及过敏性成分等物质的种类与含量进行分析测定,与同类传统食品无差异,则认为两者具有实质等同性,不存在安全性问题;如果无实质等同性,需逐条进行安全性评价。资料显示,通过对大豆、马铃薯、番茄、玉米等作物转基因产品和亲本抗营养素和天然毒素的测定,包括烹调前后的对比,得出从目前有限的资料来看,转基因食品与亲本对照食品中天然毒素和抗营养素的含量基本等同,基因修饰并不会明显改变其含量。以下是图表:转基因食品中的抗营养素和天然毒素“今天全球人口是63亿,2050年将达90亿,怎么养活?1999年,全球饥饿的人口是8亿,2010年是12亿,不要以为你吃饱了,地球上就没有其他人在挨饿!靠什么去破解这个问题?转基因新品种,转基因这项技术”,在中国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大楼的办公室内,开了一天会的李宁略带沙哑的声音在回荡。“我国有18亿亩的耕地,可目前耕地的面积能越来越少,质量越来越差。江南,曾经是是鱼米之乡,现在的粮食自给力不到50%已经不能养活自己了。减少的原因是农田被大量占用,去发展工业,农业成了个低值产业,老百姓都不愿去种”。 解决之道 “转基因技术是人类智慧的高度结晶,虽然不能完全靠它来解决,但它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我国的粮食问题”,李宁慷慨激昂。“它的增产、抗病、粮食的高质量,可以使很多不能用的农田, 如盐碱地都能种植, 而不仅限于鱼米之乡,如此一来,可耕种土地面积就可大为扩宽”。 吴孔明告诉记者,对于农业,毛主席曾说过八字方针土、肥、水、种、密、保、管、工,即八个不同的工作,需不同的人去干这些事,而现在的转基因技术已经能够将这八个方面的工作集中到一颗小小的种子上了,现在种子就是一个平台,就象集成电路,将方方面面的功能都镶嵌一颗种子,既增产,又抗旱,又抗虫!的确,要确保我国粮食基本自给率95%以上,单纯依靠常规技术和扩大生产规模难以满足未来不断增长的农产品供给需求, 我们必须依靠高新科技, 培育抗病虫、抗逆、高产、优质的动植物新品种,这是确保我国食物安全的重大战略选择。 以专一且安全的BT基因为例100年前,在德国苏云金小镇的一个磨房里,人们发现一些昆虫莫名其妙死亡,在实验室研究之后,发现它们体内有一种细菌,把这些细菌接种到其他昆虫身上,结果这些昆虫也落得同样的下场。昆虫吃了这种细菌为什么会死亡呢?科学家发现这个细菌里面可以产生一种晶体蛋白,这个蛋白到昆虫体内, 与昆虫肠子上的受体蛋白结合, 导致肠壁弥漫穿孔。虫子体内就是一条肠道,肠子穿孔后,吃的东西就流到肠外 ,导致虫子感染败血症,最后就死亡。上个世纪80年代,科学家从BT内提炼出控制产生蛋白的基因,直接利用这些基因培育出能够杀死虫子的蛋白。这就意味着,以前是生产细菌,灌装在瓶内,让农民去用,而现在,随着转基因技术的成熟,可以把那一小片杀虫基因提取出来,再把它转到农作物中去,这样就可以生产出BT棉花、BT玉米、BT马铃薯、BT水稻。BT在世界上以农药的形式已经使用近70年了;其次,BT杀虫的机理已经非常清楚,它的蛋白质只和昆虫中肠特异性受体蛋白结合,这种蛋白吃到人体内,在胃里会迅速降解,变成氨基酸,被人体消化吸收。即使进入肠道也和人类肠道上的蛋白结合不了。所有这些在科学机理上已经非常清楚”。2008年国际权威学术刊物美国科学杂志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刊登了吴孔明及他的团队花费了近十年的时间获得的科研成果:在中国广泛种植的BT转基因棉花除了可以自己“杀虫”之外,还能保护周边的农作物免受棉铃虫危害,中国农民种植BT转基因棉后,棉铃虫的数量显著减少,棉花产量增加了1520,农药用量减少50以上,因喷洒农药造成的环境污染大大减轻。2 0 1 0 年, 全球已有2 9个国家批准了24种转基因作物的商业化种植。以抗除草剂和抗虫病两类基因,转基因大豆、棉花、玉米、油菜为代表的转基因作物产业化速度明显加快,种植面积由1996年的170万公顷发展到2010年的1.48亿公顷,14年间增长了86倍。其中,美国仍然是最大的生物技术作物种植国,种植面积为6680万公顷;其次是巴西,2540万公顷;阿根廷2290万公顷;印度940万公顷;加拿大880万公顷;中国350万公顷。巴拉圭260万公顷;巴基斯坦240万公顷;南非220万公顷;乌拉圭110万公顷。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十分显著。1996至2009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累计收益高达650亿美元,累计减少杀虫剂39.3万吨。2010年,全球共有59个国家批准了24种转基因作物进入 市场销售。2010年转基因种子的全球市场价值达到112亿美元。转基因是一种机遇转基因水稻大规模生产重组人血清白蛋白转基因即基因从一种生物体内转移至另一种生物体内。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常会发生基因的转移,例如植物的花粉通过不同的媒介由一种植物传播到另一种植物,这个过程便产生了基因的转移。然而这种方式是随机而自然的。由于基因转移没有目标性,好的基因和坏的基因都可以同时转移到不同的生物体内。而传统育种学采取的杂交育种技术,是严格控制在同一物种内(特别是在动物中),或是亲缘关系很近的植物种类之间,所以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而转基因技术是通过生物技术手段,把某个基因从生物中分离出来,然后通过载体的介导植入另一种生物体内或同种生物的不同品种中,从而达到改造生物的目的,这就是转基因技术。通常转基因技术的操作,是采用那些基因功能已经十分清楚的基因进行遗传操作,具有目标性较强等特点,且不受生物体间亲缘关系的限制。就植物转基因而言,我们从生物体中分离出对人类有益的基因,构建一个载体即运输工具,通过一种叫农杆菌介导或基因枪转化技术,把它们导入植物体内,使之与植物本身的基因组进行整合,再经过一系列的遗传和分子鉴定、筛选等手段,像常规育种一样的程序,选出含有外源基因的稳定品系,进而形成新的品种。转基因植物所具备性状是根据人的需要而定。利用转基因技术不仅可以改变植物性状,培育高产、优质等作物新品种,也可以用来生产医药用途蛋白的基因,培育用于医药、食品等方面的生物制品,如人的生长素、胰岛素、干扰素、乙型肝炎疫苗和人血清白蛋白等。通过转基因植物来生产这些药用蛋白,具有安全性好、不含任何与人类交叉的病原菌和病毒、价格低和绿色环保等特点。利用转基因水稻大规模生产重组人血清白蛋白,有重要的实际需求和意义。人血清白蛋白存在于人体血浆中,占有30%的含量,主要用来调节渗透压,在体内参与各种药物以及激素等小分子的转运。在临床上,它被用于治疗各种失血引起的休克,以及烧伤烫伤的体液补充、脑水肿、肾水肿和肝腹水等,还用于癌症、艾滋病的辅助治疗。人血清白蛋白属于大宗一线临床用药,世界范围内每年需求量达到500吨以上,目前几乎所有的人血清白蛋白都是从人血浆中提取,而现今血浆来源紧缺,一直供不应求,并且充斥各种各样携带病毒污染的风险。利用水稻生产人血清白蛋白来满足市场,可以降低由血浆白蛋白带来可能的传播艾滋和肝炎的风险,同时缓解我国血浆供应;另一方面,我们这项技术在安全性方面已经经过了很多严格的检验,这种检验也会继续下去。 武汉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杨代常据研究显示,转基因玉米具有抗虫性、抗病性、除草剂抗性、雄性不育性等优点。抗病性 对病毒及真菌病害的抗性是转基因玉米的重要目标之一。研究发现玉米矮花叶病毒( MDMV) B 株系外壳蛋白在转基因植株中表达出对MDMV 的抗性 14 。但真菌抗性基因的转移在玉米上还没有报道。从克隆出的玉米抗真菌基因( 如抗圆斑病基因Hml ) 来推断基因表达情况, 可能给今后的抗病性转基因玉米提供基础。此外, 针对植物对病原菌的防御机制中涉及到的蛋白质来设计转基因策略可能也是一个途径。工业蛋白生产 Hood et al ( 1997) 报道了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